「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真諦都在後兩句,道出眾人養生通病

2021-01-17 趣觀歷史

引言

眾所周知,中國人歷來注重養生,這來自於道教「不修來世,只修長生」的觀念。但在如今經濟繁榮的時代,有些人一味採用食補、藥補或者高強度鍛鍊來保持身體機能,這其實是南轅北轍。千年前,曹操就通過詩作《龜雖壽》告訴人們養生之道了:「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01

修身養性古來就被人們所提倡。孔子就總結出了一套養生理論:「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這三句話可謂是直接戳中了人的要害之處,畢竟年少好色、壯年好鬥、老年貪得算是所有人的通病了,比如很多老年人什麼東西都愛留著,保健品快過期了也捨不得吃,一有促銷活動就往前擠等,這些與個人品行無關。儘管有孔子的理論指導,但真正能做到這三戒的人怕是寥寥無幾。

▲孔子雕像

除了大儒們總結出來的道理,其實老百姓在長期的生活經驗中同樣總結出了許多的養生之道,並且更接地氣,還把道理總結歸納成俗語代代流傳下來。比如有四句俗語告誡: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其中前兩句膾炙人口,但真諦和精妙之處卻是在後兩句,道出了先輩的養生秘訣,也道出了眾人的養生通病。

▲大屋子照片

02

第一,富不住大屋。有一個成語叫「錦衣夜行」,這個成語出自《史記·項羽本紀》,是說項羽本來已經成為天下霸主,但當有人勸他在鹹陽定都時,他卻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項羽終究因為思念江東父老而離開了鹹陽,從此也失去了佔據大義的機會,項羽的失敗就此開始。

▲項羽劇照

歷史上想要富貴還鄉的人著實不少,還有很多甚至誤了國家大事。比如明英宗時期的大太監王振,當他熬死了太皇太后和元老大臣、獨攬大權後就一直想回到家鄉炫耀一番,於是在勸說動皇帝御駕親徵後居然讓大軍繞遠路經過他的家鄉,結果這一耽誤最後導致瓦剌大軍殺到,大軍全軍覆沒,皇帝也被俘虜,這場戰爭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變」。

▲「土木堡之變」塑像

由此可見,「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如果一個人習慣了住在富麗堂皇的房屋中,漸漸就會消磨掉雄心壯志,耽於享樂,體質自然也就會慢慢退化,無論於身還是於性都是百害而無一利的。如果不是官宦人家,普通的富戶百姓一旦顯示出了自己有錢,自然就會被強盜、小偷惦記上,甚至可能連當地官吏都會來故意敲詐。

當然這句話並不絕對,有時候也需要通過一些富貴的表現來顯示身份。比如一些瀕臨破產的小老闆仍然捨不得賣掉自己的豪車,不是貪圖享受,只是這樣更容易找到投資。所以到底要不要顯示自己的富貴,這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定。

▲古代出遠門畫像

第二,窮不行遠路。這句話比較容易理解。因為在古代交通不便,如果不夠富裕,一路上舟車勞頓很容易落下病根,除此之外很多地方盜匪橫行,遇到意外在所難免。當然其實這句話同樣不能說是絕對,因為也有一個《蜀之鄙有二僧》的寓言故事,故事中有錢的僧人因為各種顧忌沒有去南海,但窮僧卻靠一雙鞋、一隻缽就直接上路,最後完成了目標。大唐高僧鑑真為了弘揚佛法不惜冒著葬身魚腹的危險遠渡日本,最終成功讓日本佛教遍地開花。對於在溫飽線上掙扎的普通人來說,如果沒有必要的目的,遠行確實不宜健康。當然這只是在古代,如今交通的便捷非古人能想像,無論要去到天涯海角都很容易。

▲老人勞作照片

第三,老不洩殘精。古語云:「老健春寒秋後暖」。意思是說這三者都是難以長久的,應該對此謹慎。人之生老病死自有規律,到老了體力衰弱是事實,再想要保持身材健壯只能是透支殘存的精力。其實我們通過運動員壽命往往不長就能知道人的精力都是有限度的,即使是年輕時候過分透支也會提前耗盡,如果到老了依然還在發洩精力那就真是「老壽星吃砒霜」了。如今老人們喜歡跳廣場舞、散步其實就是很適合的健身方式,既能維持身體機能不退化,也不會損傷身體。

▲正在踢足球的少年

第四,少不食壯火。這句話也很好理解,是說少年人精力旺盛、陽氣充足,所以不需要吃大補之物。須知過猶不及的道理,如果一味胡吃海補,就會打破體內的平衡,對少年人的健康成長是非常不利的。尤其是在今天,多數人都不缺吃穿,所以維持孩子的營養均衡非常重要。

結語

所謂養生,其實就是順應天道而行事。只要能克制一些於己不利的欲望,在適合的年齡、身份做出適當的舉動,維持一顆平常心,想要長壽並不困難。

參考資料:

《龜雖壽》

《論語》

《史記》

相關焦點

  • 「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後兩句才是精髓,說出人們養生通病
    ——北宋蘇軾《固脾》中華民族是一個非常注重養生的民族。古老的中國人認為,養生,是對自己生命歷程的一種探討,是對自己內在精神的一種發現。早在先秦時期,人們就開始了這種行為,比如孟子的名言,「吾善養吾浩然之氣」,這個養氣,就是要修身養息的意思。道家學派當然更是這方面的翹楚,他們的代表人物,老子、莊子都在這上面有著精妙的感悟。
  • 古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啥意思
    少年好色、壯年好鬥、老年好貪,基本上是所有人的通病。簡單舉個例子,現如今很多老年人家裡放的東西都不捨得仍,總覺得還能放,還能吃。02除了一些歷史名人總結出來的養生之道外,在民間來會流傳出一些諺語,這些諺語的產生往往都是來自於生活經驗,像「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這句話的前兩句想必大家都經常能聽到,但是真正的精妙之處卻不在前兩句,而是在後兩句。
  • 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還有下半句,老祖宗的人生四忌
    大家熟知的人生四喜、四戒等,仿佛都像指路明燈一樣,照耀著古人前行的方向。 而今天要說的「人生四忌」,只要讀懂它的內涵就會少走彎路、逢兇化吉。「人生四忌」的前兩句為:「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 以現代人的見識來看他們可能想不通,可是只要照做就會受益良多。
  • 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其實下半句才是重點,道出了人生
    說起俗語,我們不得不佩服老一輩人的智慧,他們把一生的智慧都通過俗語傳承了下來。雖然有一部分不科學,但卻蘊含豐富的人生原則,讓我們能夠更好地去懂得如何處事如何做人。而這裡就有一句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大家都知道它,但它的下半句才是重點,道出了人生。
  • 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啥意思?
    農村俗語確實是有「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這句話,當然了這樣的話,是很警示意義的。我們現在看這一句話,可能有點難以理解了。畢竟在我們如今看來,富人住大屋,才是有身份的表現。很多商人,他們都是住在繁華地段的別墅裡。也只有這樣的人,才是主流社會上最為富有的人。
  • 俗語「窮不行遠路,富不住大屋」,住大屋有何不好?
    俗語「窮不行遠路,富不住大屋」,住大屋有何不好?本篇為民間俗語之第043期人活一世,不可能一輩子都一帆風順。坎坷會有,困難也會不斷出現,我們翻過一山又一水,度過重重難關,只為實現心中的那份夢想。最後的目的也不過是餘生能夠過上幸福、安康的好日子。
  •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既有修身也有養性,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有不錯的實用價值,在引導養生或生活方面都有著不錯經驗,不過還是需要取之精華,棄之糟粕,大家看看是不是有沒有道理可言。老不洩殘精就字面意思而言,就是指那方面的事兒不可以過度,對於老年人來說一滴可就抵得上十滴血的說法,當然這並不科學依據,不過老年人的身體確實需要保養。
  • 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現在還有用嗎?聽了反正不吃虧
    不過,這位著名軍事家、西楚霸王項羽卻因為不明白「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的道理,最後落得個楚歌絕唱、烏江自刎的結局。中國人善於總結社會規律和相關經驗,並編製成朗朗上口的諺語用於警示自己和告誡後人。我們常說的「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便是較為經典的俗語。這個俗語在項羽的故事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不過現在你知道這個俗語的後面兩句是什麼呢。
  • 「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後兩句才是精粹,說出人們養生通病
    這不僅得益於科學技術與醫療技術的發展,更得益於人們自身的養生意識的增強。如果細心觀察的話,就不難發現現代人的養生意識不僅逐漸增強,而且逐漸偏向年輕化。一、古時候的人們和現今的人們一樣注重養生。現代年輕人相較於上一輩來說,都較為愛惜自己的身體。不僅會在發現病症後及時治療,而且會比較注重自己的身體健康,比如定期做一些健康檢查等。這也是為什麼現代人越來越長壽的原因之一。
  • 老祖宗為什麼說「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難道高屋大宅不好嗎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便是出自民間的俗語,勞動人民自古以來都是一個最廣大的群體,他們通過自己生活經驗和日常總結,總結出一句句膾炙人口的俗語。從這些俗語中,我們不僅僅能夠看到古代人生活,還能夠看出古人對未來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比如說,在我們村裡有老人經常說「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當時還很不理解,為什麼要說「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有錢了住個大房子,難道不好嗎?
  • 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老祖宗的告誡,字字在理
    咱們在看都市情感電視劇的時候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劇情,女主角愛上了一個普普通通的男孩,沒有車子,住的房子呢也不是很大,另一邊,他的情敵呢,則開著豪華的汽車,住著大且裝修氣派的別墅不過呢,那位情敵先生呢,過的往往是一人在家裡面喝悶酒的生活,男孩雖然窮,卻往往能在一張小桌子上樂呵地吃飯聊天
  • 俗話說:「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老祖宗留下智慧
    衣食住行是我們生活中最基本的東西,無論我們做什麼,我們都需要解決生活中最低層次的需求。且不說吃住有多好,只要溫馨、舒適,有自己的家人在身邊,就足夠了。如今有錢人喜歡買大房子,往往是幾百平方獨棟別墅,到處投資房地產。
  • 揭秘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到底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這句話實際上是更適用於在古代的時期。這也是古代人經過長時間觀察得出來的一個至理名言。我們都知道,現在富有的人,住的屋子很大,往往都是別墅。一般住別墅的人,也都是有保姆的。所以,現在住大屋我們是不難理解的。
  • 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
    衣食住行,可謂是我們生活中,基本的不能在基本的事情了,不管做什麼事情之前,我們都需要先解決自己生活中最低層次的需求才行。不說吃得住得能有多好吧,只要溫馨、舒適,有自己的家人陪伴在身邊,就已經足夠了。現在的有錢人都喜歡買大房子,動輒就是好幾百平的獨棟別墅,到處投資地產。
  •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這句俗語是過去老一輩人,根據農村的家境富裕程度,和房宅的風水總結出來的一句俗語。『』富不住大屋『』,過去財富講究聚集,那麼財富怎麼才能聚集的多起來,人家才能富裕起來,過去更多的要在修蓋房宅上下功夫,而且有許多講究,其中之一就是住宅不能過高過大。寬敞疏鬆就不聚財,會發生錢財洩漏,人家富裕不起來。所以過去修宅都比較矮低。大屋住人同樣和財富有關。一家子如果人口多住大一點的房屋,尚無什麼,人多出入看見熱鬧有氣氛。不覺得也什麼不妥。
  • 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有錢卻不能住大房子?憑什麼!
    ,窮不行遠路」。富不住大屋中國人對房子有執念,現代人儘管被房價壓得喘不過氣,卻也會拿出幾代人的全部積蓄,背上幾十年的債,去買一套房,似乎在一個城市,只要有了屬於自己的房,才算在這個城市真正地站住了腳。在古代也是如此,一個人在外發了財,有了出息,大多會衣錦還鄉,連劉邦都不能免俗,何況普通人呢,你看現在回農村去,也有許多年輕人回家去翻修老宅,他可能一輩子回去睡不了幾個晚上,但這重要嗎,要的就是個面子,讓父母祖輩在父老鄉親面前有誇耀的資本。對古人來說,富不住大屋,是一種做人的警示,你修一棟大宅子,不論你自己的目的如何,在外人看來只有兩個字:有錢。
  • 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何意?富了以後不能住大房子了?
    「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啥意思?讀得我有些不太明白,有錢了住大房子難道不好嗎?你看看那些帝室貴胄,哪個不是住在闊氣的大宅子裡面?《紅樓夢》中的榮、寧二府,那叫一個氣派。這裡為什麼一定強調「富不住大屋」呢?
  •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啥意思?住大屋不好嗎?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啥意?住大房子不好嗎?農村這一俗語是說農村人在日常生活裡,富裕的人不喜歡住大屋,窮人怕走遠路出遠門的道理。哪麼。這句農村俗語說明了農民什麼問題?究竟有什麼道理呢?符合社會現實嗎?下面農村老人鄂東三農,憑藉對農村俗語的了解,談談自己的想法。
  • 深層看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這些值得深思
    歡迎收看本期內容,我是碎 月,大家可以關注碎月導師,每天都有新內容分享,那這期內容我們就來看一句農村俗語。在農村,有很多流傳很久的俗語,這些話都是前人的經驗或者是對生活的總結,每一句都值得我們借鑑和深思,比如這句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啥意思?住大房子不好嗎?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我國比較典型的傳統農耕文化思維,強調的是居住安全,出行安全。俗語在現在的人們看來比較保守,從過去的社會背景來說,表現了舊時農村人過安穩日子的心態。1、富不住大屋富不住大屋,意思是說,富即便家裡很富裕,可以蓋很多的房子,住大間房間,但家庭成員睡覺的臥室不能太大。這裡的屋,指的是屋間,尤其指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