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各地特色飲食多,你的家鄉吃什麼?

2021-01-18 新京報

今日清明,又稱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之一。這一天,除了踏青、掃墓、寒食、插柳等習俗,各地也有帶有地方特色的飲食習俗,比如上海的「青團」、四川的「歡喜團」、陝北的「捏花饃」等。在你的家鄉,清明又有什麼特色食物呢?

上海、浙江:青團

好看視頻截圖

清明時節,在上海、浙江等江南一帶有吃青團的習俗。人們通常在清明前後用艾草或一種名為「漿麥草」的野生植物的汁水,拌糯米粉製作成糰子,再加入豆沙或蓮蓉餡兒蒸製。有著淡淡的青草香氣的青團就出鍋了。

浙江西南:烏稔飯

微博截圖

在閩東和浙江西南地區,每逢清明,當地人都會做的一道時令食物就是「烏稔飯」,畲族尤其擅長。每年清明,當地人將糯米浸泡在用當地烏稔樹葉濾出的汁液中,然後蒸熟食用。做好的「烏稔飯」顏色烏黑,但米香撲鼻,別有一番風味。

江浙:清明螺

好看視頻截圖

清明時節,吃螺螄是江南一帶的食俗,當地有「清明螺,抵只鵝」的說法。這個時節採食螺螄,肉質肥美細膩。螺螄的烹調方法頗多,可炒、可拌、可醉、可糟、可熗,無不適宜。

北京、河北: 棗糕

好看視頻截圖

棗糕流行於北京、河北等北方地區。清明前後,北方地區的人們用酵糟發麵,夾棗蒸熟食用。棗糕又叫「子推餅」,過去人們在清明時節將棗餅製成飛燕形,用柳條串起,掛在門上,以紀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質。

四川成都:歡喜團

好看視頻截圖

四川成都一帶在清明節流行吃歡喜團。把炒米用飴糖或溫糖水和成大小不一的米糰,然後用線繩穿在一起,塗上各種顏色,稱為「歡喜團」。

陝西延安、榆林:捏花饃

新京報記者 劉歡 攝

陝北俗語有「三月裡寒食又清明,燕燕鑽滿圪棗林」。清明前後,陝北延安、榆林地區家家戶戶都會用發酵面捏面花,捏成各種形狀,點綴顏色蒸熟曬乾食用,叫做「捏燕燕」,上了年紀的人叫它「蒸子推」。相傳這個風俗,也源於寒食節紀念介子推,後來逐漸演變成以捏面花來表示對逝去親人的祭奠。

福建:菠菠粿、潤餅菜

視頻截圖

清明節前後,福建福州地區的人們會做菠菠粿,又名清明果、蒿菜粑、清明粑。菠菠粿是用當地生長的菠菠菜壓榨成汁滲入米漿後,揉成粿皮,以棗泥、豆沙、蘿蔔絲等為餡兒捏成的。當地人清明食用菠菠粿,是取「吃青」之意。

微博截圖

在泉州、廈門等閩南地區,清明節有吃「潤餅菜」的風俗。當地以麵粉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稱「潤餅」或「擦餅」,食用時捲入胡蘿蔔絲、肉絲、蚵仔煎、芫荽、酥油海苔、油煎蛋絲等,還可以抹辣醬吃。

新京報記者 劉歡 圖片來源 好看視頻、微博截圖

編輯 李嚴 校對 何燕

相關焦點

  • 清明各地必吃的五大傳統美食,你吃過哪幾個?
    吃蘿蔔,吃菠蘿,我是什麼都吃的小蘿蔔。吃了這麼多東西最不能錯過的是什麼呢?說到清明的傳統美食,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但其實在全國各地對清明傳統美食的習俗都不太相同。今天讓我帶你來看看吧hello,大家好我是小蘿蔔!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 清明美食多種多樣,你家鄉又有哪些美食呢?
    在我國的南北各地在清明節這一天有吃饊子的習俗,它是一種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在古代的時候也叫「寒具」。在寒食節這天禁火寒食的這種習俗已經在大部分的地區不流行了,但是對於這個節日裡的饊子這種食物卻是非常受到大家的喜愛的。
  • 清明時節,古人會吃什麼?
    清明介乎春分、穀雨之間,氣溫乍暖還寒,最將難歇,尤其是在北方建都的王朝,這時候料峭的寒風依舊兇猛,所以保養、養生尤為重要,若稍有放鬆,很容易風寒感冒。因為寒食和清明至宋代才完全合流,所以我們還得分別說一下宋以前的寒食和清明。二、宋以前寒食節的食物宋以前的寒食節大家都吃什麼?
  • 梁實秋《雅舍談吃》:念念不忘的家鄉美食,有大師揮之不去的鄉愁
    梁實秋,原名梁治華,字實秋,今浙江杭州人,1903年出生於北京,是中國現當代著名的文學家,一生留下了兩千多萬字的著作,其散文集更是創造了中國現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記錄。《雅舍談吃》是梁實秋老先生在飲食文化方面才華的集中展示,書裡不僅有讓人饞涎欲滴的各地美食,還有關於吃的文化。
  • 什麼是家鄉的味道?吃著特別親切,吃不到老想
    原標題:66秒|什麼是山東家鄉的味道? 吃著特別親切,吃不到還是老想2月10日,在京臺高速德州服務區,記者看到不少返程車主在此休息調整,天氣雖然寒冷,但服務區卻是熱熱鬧鬧。京臺高速德州服務區是通往北京、天津、河北方向的一個重要樞紐,記者在服務區看到,返程車輛明顯增多,數量可達平時的三倍之多。為此,服務區增派了安保人員現場疏導。據山東高速京臺路德州分公司副經理姜龍介紹,為迎來車輛返程的高峰,德州服務區同時開啟了四個備用停車區,能同時容納500輛車輛停靠。為緩解如廁的壓力,也開啟了備用衛生間和母嬰室。
  • 廣東春節吃什麼?這些特色美食必不可少,吃過的請舉手!
    用糯米揉制再加上芝麻經油炸而成,在裡面加入豆沙、花生米、椰蓉等餡料,有些什麼都不放。色澤金黃,皮薄酥脆,香甜可口。油角,油角在我家鄉也叫酥角,皮酥有兩個角而得名,油角形狀像「荷包」,亦即錢包,裡為芝麻砂糖花生,取其錢包飽脹的好兆頭,象徵來年家肥屋潤。吃起來外脆酥內香甜,讓人滿口留香,越吃越上癮。
  • 過年吃什麼?中國人過年飲食習俗解讀
    過年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中國人過年吃什麼是非常重視的,那麼中國人過年習俗吃什麼呢?編輯總結了中國各地過年的飲食習俗,讓我們看看吧。    北方人過年吃什麼  我國北方人春節第一餐吃餃子,餃子頗似元寶,寓有進寶之意。
  • 清明美食不僅僅有青團,來看看古人多會吃
    1、青團寒食中最有名的當屬青團,因為清明時節,艾草茂盛,而且有獨特的香氣。聰明能吃的古人便把艾草和糯米混合,製成了鼎鼎大名的青團。其香甜的味道比較貼近南方人的口味,所以南方人吃得多一些。2、子推饃子推饃在山西一帶是清明的主打,清明節與寒食節合二為一,寒食節為了紀念介子推,子推饃便因此而得名。
  • 桃紅柳綠正當時,清明踏青慎寒食
    古時清明節又叫踏青節,這時的氣候清爽溫暖,雨水充足,所以有「清明時節雨紛紛」的詩句流傳下來。清明前後,楊柳類的植物開始逐漸變綠,冒出新嫩的枝葉,而其他的萬物也開始明顯的生長。桃花開,柳葉綠,再加上偶爾的小雨怡情,清明正是外出踏青賞花的好時節。  相比之前的儘量不要外出,現在我們可以趁著春色漸濃的時候,錯峰出門賞賞好風景了。
  • 清明時節雨紛紛,這些美食饞死人。關於清明小食你知道多少?
    清明到來時,不僅上墳掃墓等儀式多在清明舉行,就連寒食節原有的風俗活動如冷食、蹴鞠、蕩鞦韆等,也都被清明節收歸所有了。清明美食習俗更是有其獨特的風味與特色。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1.青糰子清明時節,在江南一帶,每到清明節,幾乎家家都做青團,一為開胃嘗鮮,二為祭祖上供。青團是用「漿麥草」的汁液,拌以糯米粉和勻做成的。
  • 清明你家門口插柳條了嗎,甘肅有地方端午節門楣插柳條
    隨後問了一下朋友並且在網上查找資料才發現,原來全國大部分習俗是清明插柳條只有甘肅的部分地方端午節才插柳條。一下子驚醒夢中人啊,一直以為只有端午節插柳枝到門口是全國的習俗,沒想到我們家鄉甘肅端午節插柳枝的習俗才是「少數民族」特色。網上查找甘肅端午節插柳枝的習俗資料主要有兩個版本,一個是晉文公重耳紀念介子推的故事,另一個是黃巾軍以門楣插柳枝為號的故事。
  • 清明節老華僑上香鞠躬追思逝者(圖)
    每逢清明,思鄉之情頻添,許多旅居英國多年的老華僑表示,他們依舊保留著在家鄉上香、鞠躬等習俗。然而,他們也承認,由於受海外整體大環境的影響,在英國過的清明節的確從形式上而言有越來越簡單的趨勢。  旅居英國多年的僑領、全英華僑華人中國統一促進會會長單聲先生,每逢清明節都會在家裡把已故長輩的照片擺上,另放上水果、茶水等祭祀用品,然後再上幾炷香,晚輩們則以先男後女的順序磕幾個頭。
  • 寒食清明節,怎能不嘗嘗思南特色美食「清明粑」?
    在思南縣,每逢清明節,人們都會做一種獨特的傳統美食——「清明粑」。傳統的食材、精製的餡料、恰當的火候,讓大家在軟糯清香當中品嘗明媚春天的味道,記住鄉愁,品鑑美味。「我家清明粑可是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清明時節,行至思南縣思唐街道文化社區煙市巷子陸家清明粑製作加工作坊,清明粑製作人羅永碧和丈夫正在屋子裡忙著準備清明粑製作的材料。今年53歲的羅永碧有著22年製作清明粑的手藝,每到清明節,她所製作的清明粑就成為思南最暢銷的清明美食,每天在她經營的店鋪裡能賣出八九百個清明粑。「這些頂著小黃花的野菜,就是做清明粑的主要原材料。」
  • 清明去寶雞蟠龍塬感味家鄉淳樸風景與浪漫
    清明總是想著回家鄉為母親和先人掃墓,也走走家鄉的原野,漫步家鄉河邊、塬坡的步履裡,時時流淌一份兒時天真和難忘情思。這個清明早早從西安就來到家鄉,老家西邊蟠龍塬上一段油菜花觀賞和塬邊俯瞰,留下美麗風景和心中感味。
  • 2020各地年夜飯都吃些啥?
    年夜飯是過年的重頭戲,一家人圍坐一桌吃個團圓飯,向舊的一年揮手說再見,在酒杯交錯間迎接新年的到來。在中國,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各地吃年夜飯的風俗儀式不盡相同,出發姐帶大家一起來「品嘗」一下各地年夜飯的c位擔當。
  • 你一定要在清明吃這些美食,看看你準備好了嗎
    雖然你不能親自去墳墓,但你必須吃這些傳統的美食來紀念祖先。青年團在許多清明佳餚中,青年團是值得的c。在浙江隨處可見,各地風俗習慣不同,青年團的製作工藝和填充材料也不同,甚至形狀也不同,有圓形的,餅狀和餃子狀的!青木子與餡料豐富的青團不同,青木絲是一種清新爽口的方方正正和小甜點。
  • 清明節的時間和習俗是什麼?你家鄉會準備什麼美食?讓你念念不忘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節,也叫踏青節,一年中的二十字節氣,日期是陽曆4月4號,這是一個思念親人的節日,也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到了這一天,清明前後掃墓的人絡繹不絕,規模極盛,人們可以親近自然,踏青遊玩,有的地方在清明這一天,還有寒食節的習俗,在唐朝時期,這個節日很隆重。
  • 國慶長假出遊如何吃得「放心」?請帶上這份飲食指南
    長假出遊要吃得「放心」,帶上這份飲食指南吧
  • 一年飲食月曆來了 跟著這個吃準沒錯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 馬冠生 閆心語)一年到頭,還在為吃什麼應急飲食犯愁嗎?趕緊收藏這篇飲食月曆,照著這個吃準沒錯! 陽春三月品槐香(2019年4月5日~5月4日)三月中有清明、穀雨兩個節氣。清明時節,春和景明,草木繁茂。此後便是穀雨,雨生百穀,如果穀雨時分雨水豐沛,則穀類作物能夠茁壯成長。飲食原則:餈粑青團不過量;常吃時令蔬菜;每天吃一個雞蛋。
  • 江西最受歡迎的5種特色小吃,每一個在外打工的人,做夢都想吃!
    江西最受歡迎的5種特色小吃,每一個在外打工的人,做夢都想吃!江西簡稱贛(gàn),江西菜又稱贛菜。贛菜歷史悠久,在繼承歷代「文人菜」基礎上,發展成為了鄉土味極濃的「家鄉菜」。贛菜作為傳統飲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有著數千年飲食文化的積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