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鍾書楊絳:結婚63年,從未後悔,他們的愛情只有死別,再無生離

2021-01-09 民國風度

「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一首最悲哀的詩……生與死與離別,都是大事,不由我們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們人是多麼小,多麼小!可是我們偏要說:『我永遠和你在一起,我們一生一世都別離開』。——好象我們自己做得了主似的。」

——張愛玲

正如張愛玲所言,人的一生,要想與另一個人生死不離的話,那是不可能的。

可在有限的年華裡,與所愛之人一同活在當下,也不失為一種幸福。

就如同那對世人皆知的「模範夫妻」一樣,在死別未來臨之前,過著沒有分離的生活。

這對夫妻便是楊絳與錢鍾書。

他們都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也是世人眼中最有才的「狂人霸女」。

一個狂傲,一個霸氣,妥妥的天作之合。

霸氣不嬌柔的她曾讀道:「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

狂傲卻寵妻的他聽聞後,立即答道:「我也一樣。」

他們之間的愛情,便是如此細水流長,勝卻人間無數。

1910年11月21日,錢鍾書出生於江蘇無錫。

錢家乃教育世家,祖輩上下皆是溫文爾雅博學之人。

可到了錢鍾書這一輩卻不是如此了。

此話並不是說錢鍾書非博學者,而是這位,有點狂。

不是「無能狂怒」的那類狂,而是「才華橫溢」的高級狂!

他曾放言:「一個人二十不狂沒志氣,三十猶狂是無知妄人。」

只不過,錢鍾書本人可是還沒二十就已經開「狂」了。

1929年,19歲的錢鍾書在數學只有15分的情況下考入了清華大學。

大多數人一聽,都會覺得莫名其妙,是這清華出了bug?還是錢鍾書本人有特長?

答案當然是後者,錢鍾書雖說數學僅有15分,可他的總分卻在錄取的174名男生中位列第57。

當時時任校長的羅家倫以「國文特優,英文滿分」將其破格錄取。

這便是他貨真價實的特長、實力。

可縱使錢鍾書在文科方面佔優勢,家裡人對他的看法仍是:最為稚鈍。

在錢家人看來,錢鍾書拿起書本來,啥事都不入他眼,他也不會去計較任何事。

可若放下書本,那張嘴便跟開掛似得,吐槽起來沒完沒了且說的話句句扎心。

在現今,錢鍾書的一些讀者還稱他為「毒舌狂人」。

至於有多毒,有多狂,那便不得不提他在清華的二三事。

在錢鍾書剛進清華時,他便宣稱自己要「橫掃清華圖書館」。

就這麼一句話,讓那時的廣大清華學子們都記住了他這號人物。

更讓全體清華師生佩服的是,這位狂人特別「能」。

上課時間,他能夠一邊聽講一邊看課外書或者隨意在書本亂畫。

到了考試時,年級榜首依舊還是他,且屢次破清華超等記錄。

而到了沒有課的時候,錢鍾書便跑去圖書館待著,一拿起書來就把自己在圖書館拿的是公共圖書的事給忘了。

提起筆,對著圖書館的書一畫,畫完還要加評語,仿佛拿的是自己出錢買的書一樣。

然而,他這番作為卻沒有遭到學校管理人員的批評,反而是獲得了「清華之龍」的雅稱。

由於錢鍾書所涉略的文學作品很多,有些老師還會把他當做「顧問」,偶爾讓他代替上課。

許是錢鍾書的「腹」有了太多詩書文學知識,當一些教授來諮詢他或者和他聊天時,都會被懟上一兩句。

有一次,身為老師的吳宓問錢鍾書:「你認為我的課講得怎樣?」

錢鍾書一聽,完全不給面子地回道:「不怎麼樣!您講的我都知道,希望您以後講些新的東西。」

吳宓聽到這話,倒也不生氣,反而是滿意地點了點頭。

面對老師,錢鍾書敢言;面對校長,他依舊敢言,更敢狂。

臨近畢業時,羅家倫建議錢鍾書留校攻讀碩士學位。

可錢鍾書毫不猶豫地就拒絕了,揚言:「整個清華沒有一個教授有資格充當錢某人導師!」

此狂傲性子,何人能敵?

待他離開校園進入社會後,那毒舌能力就更上一層樓了。

文壇裡許多頗有盛名的知識分子無一不被錢鍾書吐槽過。

對於書法家葉公超,錢鍾書評價:太懶。

對於自家老師兼文學家吳宓,他說:太笨。

甚至於大文豪魯迅,他都曾評價道:「只適合寫短篇小說。」

此毒舌能力,誰能與之匹敵?

可以說,整個文學界的人,大多都被錢鍾書點評「嫌棄」過。

除了一個人,錢鍾書從不敢批,更不敢狂。

那人便是他的賢妻——楊絳。

一提起楊絳,許多人腦海中跳出的字眼便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可若僅僅只是賢德,有才的話,怎可能得以牢牢抓住錢鍾書的心?

楊絳的優秀,可不單單如此。

她雖賢惠,可也同錢鍾書一樣,敢說敢做。

1911年7月17日,原名為楊季康的楊絳也於江蘇無錫出生。

圖 | 楊絳在母親懷裡

楊家是開明的家庭,楊父楊蔭杭曾留過學,滿肚子洋墨水,性格大大咧咧,特愛逗家中孩子玩。

身為家中老四的楊絳便經常和自家父親言語相鬥。

楊蔭杭深知女兒是書蟲,一日無書不成,可卻還是經常逗問楊絳:「一星期不讓你看書呢?」

對此,楊絳的回答是:「一星期都白活了!」

在那個年代,兒女對待父母都是要講孝義的,不能太叛逆,說話也不能太無禮。

可楊絳在與父親交談時,卻是從不拘束,有啥說啥。

當然,對於自家姐妹,她更是不客氣,在與三姐聊天時,還讓她喊自己「季康官」。

而離開家,去到學校後的楊絳則活脫脫成了一個孩子王,霸氣狂傲。

讀小學時,她就是老師眼中的「小魔鬼」,經常當面頂撞老師。

可這小魔鬼卻也是老師們心中的「大零」,即darling,心愛的人。

畢竟,楊絳雖然愛鬧,但成績可是一等一的好,曾經連續兩次跳級。

圖 | 1929年,東吳大學女子籃球隊合影,前排左一為楊絳

此外,她還是同學們眼中的「小英雄」。

誰有難,楊絳必會相助。

不過,若是同學中有人形成幫派,各抱團體的話,楊絳則會誰都不幫,哪派都不站,從孩子王變成獨行俠。

而隨著年紀漸長,這位霸氣小女俠便出落成了才高八鬥的大家閨秀,追求者數不勝數。

但敢言如她,面對滿大街的求愛者,楊絳從來不多看一眼。

當初著名的社會學家費孝通追求她時,她還揚言,若是兩人的朋友之情是以交往為目的的話,那這友情不要也罷,就此絕交都行。

一句話氣得費孝通無言以對。

不過,在那眾多的追求者裡,有一位恰好就入了楊絳的眼,還大搖大擺地走進了楊絳的心。

那人自然就是錢鍾書。

當錢鍾書遇上楊絳,一身狂傲消失殆盡,只剩下滿滿的寵愛。

圖 | 1932楊絳與好友蔣恩鈿1932年攝於清華大學大禮堂前草坪

正所謂,情人眼裡出西施。

與錢鍾書親近的人都認為他本人長得很「憨」。

可當楊絳與錢鍾書初次見面時,卻覺得:他身著青布大褂,腳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鏡,眉宇間蔚然而深秀。

別人都說「憨」,她卻覺得「蔚然而深秀」。

如此天差地別的評價,著實是耐人尋味。

反之,在對待楊絳時,錢鍾書的態度也顯然與往常不一樣。

對他人,錢鍾書一向是毒舌在線;可若是眼前人換成了楊絳,那他便是連話都說不流暢。

而自第一次見面後,錢鍾書很快又給楊絳寫信約第二次見面。

這是第一次錢鍾書主動對一個人如此上心,也是最後一次。

在約到楊絳後,他第一句話便是:「我沒有訂婚。」

一見面開口便是澄清清華園內所傳「錢鍾書已訂婚」的謠言,言下之意,楊絳不會不懂。

對此,楊絳緊張地答道:「我也沒有男朋友。」

你尚未成家,我也仍是單身,此對話的內涵,顯然可見。

自那後,兩人便開始了頻繁的書信交流,幾乎是一天一封。

後來錢鍾書回家了,兩人便成了異地戀,他就更是天天寫信以緩解相思之情。

據說,錢鍾書還把書信落款寫成「奏章」,以示「稟明聖上」。

或許,在他心中,楊絳便是如皇帝一般級別的人物,讓他尊敬,崇拜,喜愛。

殊不知,在楊絳心中,他也是那般高大的人物。

1935年,錢鍾書獲得赴英國的公費留學資格,而楊絳卻尚未畢業。

為了照顧錢鍾書的日常起居,她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學業,選擇與他結婚並一同去英國。

在楊絳看來,錢鍾書「被嬌養慣了,除了讀書之外,其它生活瑣事一概不關心,尤其是不善於生活自理,處處得有人照顧、侍候他」。

如此不讓人省心,楊絳怎捨得讓錢鍾書一人在異國生活。

於是,兩人便在蘇州舉行了婚禮。

對於眾多女性來說,婚禮是一生的夢想,是浪漫的,隆重的。

可楊絳卻把這「夢想」拿來自我吐槽了。

她曾在晚年說過:「《圍城》裡,結婚穿黑色禮服、白硬領圈給汗水浸得又黃又軟的那位新郎,不是別人,正是鍾書自己。我們結婚的黃道吉日是一年裡最熱的日子,結婚照上,新人、伴娘、提花籃的女孩子、提紗的男孩子,一個個都像剛被警察拿獲的扒手。」

能拿自己的婚禮開玩笑的人,除了楊絳,估計再無第二人。

婚後沒幾天,兩人便啟程去了英國。

國外的生活顯然不如國內,沒有親人在旁,也沒有熟友陪伴,凡事只能他們互相依靠。

可楊絳為了能讓錢鍾書有更多時間去學習,卻自願從大小姐變成「灶下婢」。

家中大小事務,樣樣都是她操持。

她的父母聽說後還很不悅,說:「我們辛辛苦苦培養的閨女,竟做了老錢家的老媽子。」

但楊絳本人對此卻無一句怨言,錢鍾書過得舒暢才是她心中的頭等大事。

她說:「我一生都是錢鍾書生命中的楊絳。這個任務非常艱巨,使我感到人生實苦。但苦雖苦,也很有意思。」

當一個人喜歡另一個人到了極點,那麼人生的意義便成了對方。

楊絳是如此,錢鍾書亦是如此。

詩人辛迪曾說:錢鍾書有「譽妻癖」。

此話並不假。

當初楊絳父母的不悅只是因為覺得自家女兒在錢家只有幹活,沒有享福,可事實並不是這樣。

楊絳與錢鍾書的愛情從來就不是單方面的付出,而是雙方面的。

為了錢鍾書,楊絳可以放棄學業,與他一同奔赴異國。

那麼,為了楊絳,錢鍾書也可以一改往日的少爺做派,主動接受楊絳所操持的事務。

在異國待久了,自然會產生鄉愁,楊絳也不例外。

而錢鍾書為了讓楊絳能輕鬆開心一點,悄咪咪地把早餐給承包了。

平日裡的他,都是笨手笨腳只會搗亂的,既不會系蝴蝶結,也不會劃火柴。

就連左右手,錢鍾書有時都會分不清。

可就是這樣沒有生活常識的他,成功地為楊絳做了一頓早餐。

當時,楊絳還開心地評價:「這是我吃過的最香的早飯」。

此後幾十年裡,家中的早飯都是錢鍾書所做。

只不過,這做飯點火之事,還是由楊絳來。

直到62歲,錢鍾書才學會劃火柴點火。

期間,他們二人都是相互協助,相互依靠而活。

錢鍾書做飯,楊絳為他點火;錢鍾書學習,楊絳便為他掃除一切幹擾項。

而當楊絳不便時,錢鍾書便會放下一切事務,專心當她一人的守護者。

圖 | 一家合影

「最賢的妻,最才的女,贈予楊季康,絕無僅有的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錢鍾書

1937年,楊絳懷孕住院時,錢鍾書一人在家。

為了讓懷孕的妻子少操點心,他本想表現得獨立一點。

然而,他越想做好事情,就做得越錯。

每次去醫院看望楊絳時,錢鍾書都得認一次錯。

不是打翻了墨水瓶,就是搞壞了房東的桌布,再不然就是把檯燈砸了,還弄壞門軸。

對此,楊絳從來都是一句:「不要緊。」

「把墨水打翻了弄髒桌布。」——「不要緊,我會洗。」

「把檯燈給砸了。」——「不要緊,再去買。」

「把門軸弄壞了。」——「不要緊,我會修。」

一句句「不要緊」,是對錢鍾書的包容,也是對他的寵愛。

待楊絳生下女兒錢瑗後,錢鍾書便親自跑來接妻女回家。

在楊絳坐月子期間,錢鍾書還常常為她熬湯補身體,這番舉止惹得楊絳笑道:「錢家的人若知道他們的「大阿官」能這般伺候產婦,不知該多麼驚奇。」

然而,錢家的「大阿官」可不只會伺候妻子,還會為妻子打架呢。

圖 | 錢鍾書、楊絳和女兒

20世紀60年代,在這樣一個特殊又不安的年代裡,錢鍾書和楊絳兩人被下放到河南省勞作。

期間有一次,由於洗衣服的問題,錢瑗被鄰居給打了一巴掌。

楊絳看自家女兒被打,自然是氣得慌,趕忙衝上去為孩子出氣。

但鄰居家的夫妻可比楊絳要勇猛得多,再加上二打一,楊絳肯定是打不贏。

錢鍾書在房間裡聽到聲音後便跑了出來,一看,發現楊絳被人按在地上打。

那脾氣立刻就湧了上來,對於錢鍾書來說,打他可以,打楊絳是萬萬不可的。

於是,為了解救妻子,錢鍾書立馬舉起木板,對著鄰居兩人劈頭就是一頓打,管他們是男是女。

若是朋友被打,常人都會出面相救。

而楊絳被打,於錢鍾書而言,那就等於自己的朋友、戀人、妻子被打,這口惡氣整整翻三倍。

都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

可錢鍾書和楊絳,卻不是如此。

他們是同林鳥,卻從不各自飛,只會攜手共度風雨。

在那十年浩劫期間,錢鍾書可以為了楊絳打人生第一場架。

那麼,一同受苦,挨批,又有何難?

於他們夫妻倆而言,與對方「劃清界限」才是最痛苦的事。

至於被批評,被打罵,兩個人一起忍一忍,總能熬得過去的。

當然,「分別」對於他們兩人來說,也是一種痛苦。

由於楊絳在後來被安排到了河北勞作,無法與錢鍾書相見。

這種痛苦比起被挨打,更要讓她煎熬。

那時,有人悄悄問楊絳:「你想不想你老頭兒?」

楊絳答道:「想。」

一個字,勝過千言萬語。

當然,錢鍾書也同樣想念楊絳。

放在以前,一天不見面,他都難受得慌。

為了緩解相思之苦,錢鍾書經常冒著生命危險,偷偷寫信給楊絳。

對此,楊絳曾說,那是她這輩子收到的最好的情書。

雖然不能相見,但只要有彼此消息,能了解彼此處境,便已知足。

待那十年結束後,錢鍾書曾對楊絳說道:「從今後,你我二人只有死別,再無生離。」

這本是最美的情話,可當死別到來時,卻成了最讓人難過的話。

縱使二人再相愛,也逃不了蒼老,逃不了死亡帶來的別離。

1994年,錢鍾書患肺炎入院。

1996年,兩人的女兒錢瑗被確診為晚期肺癌。

三口之家,瞬間垮了兩人,剩楊絳一人堅守著。

85歲的她,每天要兩地奔波,先是去給錢鍾書送飯,餵食;後又要跑去另一所醫院照顧女兒。

兩地來回,她的身體自然是承受不住的。

可為了愛人,為了女兒,撐不住也得撐住。

她說:「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顧人,男不如女。我盡力保養自己,爭求『夫在先,妻在後』。」

但是當生命中最重要的兩人都走了之後,她該有多痛苦。

1997年,錢瑗離世。

1998年,錢鍾書離世。

圖 | 晚年時一家合影

面對摯愛親人先後拋她而去,楊絳說:「我覺得我的心被捅了一下,綻出一個血泡,像一隻飽含熱淚的眼睛。」

可縱使如此,她依舊不能倒下,她說:「鍾書逃走了,我也想逃。但我不能逃,得留在人世,打掃現場,盡我應盡的責任。」

錢鍾書所留下的那些遺稿,便是支撐楊絳活下去的源頭。

為了替他發布學術成果,楊絳獨自生活18年。

每一天,她都是坐在錢鍾書曾經所坐過的地方,認真完成他所留下來的「幾麻袋天書般的中外文書稿」。

直到2016年5月25日,她才安心地撒手人寰,享年105歲。

回首楊絳與錢鍾書結婚後所走過的63年,不管是戰爭,還是浩劫,他們二人從未放下過彼此的手。

他們二人的伉儷之情,仍是今時今日許多人心中的模範。

正如世人所說:這世上最好的愛情,莫過於你叫楊絳,我叫錢鍾書。

縱使時間流逝,歲月變遷,楊絳仍是那最賢惠的妻子,而錢鍾書也依舊是那最深情的丈夫。

文 | 千拾

圖片參考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清華園裡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錢鍾書與楊絳一字情書的婚姻人生
    此時的楊絳在東吳大學讀書,本來應該憑藉父親楊蔭杭在上海灘大律師的名望,可以留在江南水鄉發展,二人就該如水平線一般再無交集。但東吳大學的一場停課學潮,而使得楊絳前往清華大學借讀。這時間便是1932年,才子錢鍾書在清華的古月堂與佳人楊絳相見,這便是「才子佳人」的「一見鍾情」。
  • 文化界居然有那麼萌的CP:錢鍾書與楊絳的愛情
    楊絳先生和錢鍾書先生對我最大的影響,是不管交朋友還是交男朋友,都試著找尋類似的氣息——不刻薄的那種有趣,不慌張的那種追尋,不攀比的那種入世。錢鍾書與楊絳,文化界居然有那麼萌的一對cp!有一次做活蝦,楊絳很內行地說:「得剪掉鬚鬚和腳。」
  • 楊絳&錢鍾書:遇見你,便知再也離不開你
    有人說,楊絳和錢鍾書是註定要相遇的,因為他們的等待就是為了見到彼此。01 緣起錢鍾書是江蘇無錫人,從小酷愛文學,19歲考入清華園時,入學考試數學只有15分,但是國學和外語都是滿分,被清華園破格錄取。清華園是他文學得到提升的殿堂,也是他和楊絳相遇的地方。楊絳,老家江蘇無錫,生於北京,後因父親得罪權貴被停職回到了家鄉。
  • 錢鍾書和楊絳的獨生女錢瑗,兩次婚姻雖都不完美,但卻是位好母親
    民國時期的完美愛情,錢鍾書和楊絳覺得算一對,二位在文學史上留下美名的大師,確實做到了擇一城白首,願此生無憾。楊絳是個為文學奉獻很多的女性,她與錢鍾書的愛情被人們稱為「最美愛情」的模板,她寫的文章中處處充滿了家庭美滿,幸福有味。
  • 錢鍾書生日哪一天?楊絳:沒有那一天啦!好低調的一家人
    說起楊絳和錢鍾書,人們都知道他們是有名的文學泰鬥,他們的愛情也令人羨慕,可是他們淡泊名利,深居簡出,在《我們仨》這本書出版之前,世人對他們的家庭生活、人生經歷知之甚少。1997年3月,60歲的女兒錢璦去世;1998年12月,88歲的錢鍾書去世。
  • 錢鍾書跟楊絳說的第一句話:我沒有訂婚,楊絳的回答更直接
    老舍的婚姻有道德卻沒有感情,在平日裡還能支撐,但是一到難關,夫妻就很容易分手,甚至會互相損害求得自保;沈從文的婚姻有道德也有感情,但是缺少理解,這樣的婚姻穩定,但終其一生都有很多勞碌和抱怨;錢鍾書的婚姻才是真正的包含了全部的道德、感情與樂趣,所以他們成為了彼此的靈魂伴侶,代表了愛情最美好的部分。
  • 楊絳給錢鍾書寄信只有一個「慫」,他回復一字,讓楊絳感動!
    兩人很快就成了情侶,互相書信往來,有一次,楊絳便寫了一封信,讓錢鍾書帶去,並叮囑他中午休息的時候才能打開。錢鍾書中午打開一看上面就一個字「慫」,啥意思?錢鍾書仔細端詳良久,頓時又笑了。於是第二天早上錢鍾書也給楊絳稍了封信,叮囑她中午再打開,楊絳打開一看是個「您」字,楊絳立刻就明白是什麼意思了,頓時感動落淚。
  • 最好的愛情莫過於錢鍾書和楊絳:一見鍾情攜手白頭
    1932年的春天,錢鍾書在清華大學遇到了來報導的楊絳,兩個人就心動了。錢鍾書對楊絳的印象十分深刻,見了一眼後一直念念不忘,於是錢鍾書拜託朋友將自己的心意轉達給楊絳,可卻聽朋友說楊絳已經有男朋友了。而楊絳當時道聽途說以外錢鍾書已經訂婚了。
  • 楊絳:錢鍾書一生並非只愛過我一人,他曾苦苦追求民國第一白富美
    錢鍾書與楊絳的愛情,早已被人們傳為一段佳話,伉儷情深的夫婦二人,還被人們譽為「世紀佳緣」。文學家胡河清曾這樣感嘆道:「錢鍾書、楊絳伉儷,可說是當代文學中的一雙名劍。錢鍾書如英氣流動之雄劍,常常出匣自鳴,語驚天下;楊絳則如青光含藏之雌劍,大智若愚,不顯刀刃。」
  • 錢鍾書早年暗戀趙蘿蕤,錢鍾書老婆晚年對費孝通說:不要知難而上
    眾所周知,有文化崑崙美譽的著名文學家錢鍾書和妻子楊絳的婚姻被人們傳為一段佳話,伉儷情深的夫婦二人還被大家稱為"世紀佳緣"。據說,錢鍾書在遇上妻子楊絳之前,也曾有過自己心中的"白月光",但在遇到楊絳之後才有了想要結婚的念頭。也許在遇到你之前有過短暫的心動,但你卻是我唯一想攜手一生的人,這樣浪漫的愛情,著實讓人嚮往。
  • 民國最美「望夫眼」:相伴63年,只羨鴛鴦不羨仙!
    花了一個晚上,看完了楊絳先生的回憶錄《我們仨》,感動的淚花閃閃。用樸實無華的語言表達真摯的感情。情之深,愛之切,溢於言表。他們相識於清華園,第一次見面後, 他們便迅速墜入愛河,楊絳說:「他戴一副老式眼睛,眉宇間蔚然而深秀。」第二次見面,錢鍾書對楊絳說:"我還沒有訂婚。」她也緊張地說:「我也沒有男朋友。」一點也不戲劇化的開始,這份愛卻綻放了63年。
  • 楊絳先生今晨北京病逝 世間再無「我們仨」
    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臺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楊絳93歲出版回憶一家三口數十年風雨生活的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
  • 楊絳與錢鍾書:在一段愛情中,門當戶對到底重不重要?
    從1932年古月堂初見,到1998年末錢鍾書去世,楊絳和錢鍾書一同攜手走過了六十多年,他們是真真正正的一生一世一雙人。有人羨慕這種感情,也有人探究其「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奧秘。要說楊絳和錢鍾書為什麼能風風雨雨走過那麼多年,不離不棄,相濡以沫,輕描淡寫地用一句話來概括是很難的。但有一點,我想大抵是重要的,那就是始終不曾忘記:攜手只是開始,並肩才是過程。人生路很長,來往的人很多,兩個人只有肩並肩向前走,才不會在人山人海中走散。
  • 錢鍾書在《圍城》的7句話,讓我看見戀愛的陰暗面與婚姻的本質
    錢鍾書先生的《圍城》,相信大家都知道,在這本書中,男主人公和3位女子發生了愛恨糾葛,最終依然以鬧劇收場。在這本書中,有愛戀的甜蜜,但更多的是讓我們看到了婚姻的悲劇。裡面有經典的7句話,讓我終於看見了婚姻的陰暗。窺見戀愛與婚姻的7句話1、「結婚仿佛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
  • 民國故事:錢鍾書與楊絳的神仙愛情,同就讀於清華,同任教於清華
    一九一零年,錢鍾書出生於江蘇。一九一一年,楊絳出生於北京。兩人在一九三二年相識,那時,錢鍾書二十二歲,楊絳二十一歲,在最美好的年華相遇於清華,兩個學霸一人「我沒有訂婚」一人「我沒有男朋友」,就這樣,兩人就在一起了一輩子。
  • 楊絳給錢鍾書一字情書:慫!錢鍾書也寄回一個字,楊絳感動落淚
    在中國文壇上有一對非常出名的模範夫妻——楊絳和錢鍾書。兩人都是文壇上非常出名的作家學者,不管是《圍城》,還是散文隨筆《我們仨》,都是備受歡迎的文學作品。兩人有著同樣優秀的才華,在命運的安排下相遇了。楊絳和錢鍾書是在清華大學中相識的,年輕時候的楊絳不僅僅長相貌美,還有著出眾的學識,在學校中更是不乏追求者。
  • 民國文壇伉儷的傳奇愛情 魯迅胡適錢鍾書沈從文都走了 他們的子女...
    與許廣平相識之前,魯迅曾由家庭包辦同山陰朱安女士結婚,但由於出國和動蕩的生活,魯迅實際上過著獨身生活,從未享受到真正的愛情。魯迅認為,愛情是婚姻的基礎,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可能有幸福的。但是在他自己來說,他準備犧牲自己。然而與許廣平的交往,讓魯迅的生活出現了變化,無愛的婚姻,受到了衝擊,原本打算犧牲自己的念頭也開始動搖了。
  • 錢鍾書病逝,楊絳送客時說了一句話,費孝通就徹底「死心」了!
    錢鍾書病逝,楊絳的愛慕者費孝通便多次登門拜訪,楊絳深知用意,送客時說了一句話,費孝通就徹底「死心」了。楊絳說:「樓這麼高,今後你就知難而退吧!」很多人知乎楊絳情商太高了,當時楊絳住在高樓,那時她和費孝通都不再年輕,這句看似平淡的話,卻是一語雙關,她希望費孝通不要「知難而上」,因為在她心中只有錢鍾書一人,不管是誰,再也走不進她的內心。
  • 從第一次見面,到結婚63年,這是民國時候最美好的愛情
    如果有人能從你和上學的時候到結婚是件非常不易的事情,但是在中國文壇上卻有這麼一段兒,他們從學校認識一直到後來都是不離不棄的,兩人都是非常著名的文學家甚至一個比一個有才華,讓很多人都非常的羨慕。錢鍾書是錢氏的後人,幾千年以來家族裡面都是讀書的,那是因為有了這種深厚的文學氛圍,因為他小的時候就已經看過了很多本書,就算他數學高考只考了15分,也依舊被清華破格錄取了,因為他後面才能成為了中國非常著名的文學家。而再來看看楊絳先生,他雖然出生在一個富人家裡面,在家裡面卻是讀書的氛圍非常濃厚,被他這麼一個環境下成長自然也讀了非常的書,性格也非常的溫柔。
  • 同樣是婚姻,為何楊絳和錢鍾書66年相敬如賓,而你卻相看兩相厭?
    又讀了一遍楊絳的《我們仨》,心中充滿了羨慕。是什麼樣的感情才能使錢鍾書和楊絳相濡以沫,同甘共苦,六十年如一日呢?《我們仨》講述了楊絳和錢鍾書共同生活六十多年的點點滴滴,充滿了溫馨、浪漫,瑣碎的日常生活被他們過成了詩。這樣的婚姻堪稱楷模,值得我們每一個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