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經常聽到這麼一句話:「哲學家喜歡將簡單的東西複雜化。」,你贊同這句話嗎?說實話我是不贊同的,我們認為的簡單只不過是對事物的認知處在一個比較淺顯的層面,哲學是思考事物的本質,是一個思辨的過程,是反覆否定的過程。假如我們定個命題:「認識習慣」,那你是如何認識習慣的呢?我想很多人會認為對外界刺激做出固定反應的行為就是習慣,是長期的生活和工作中逐漸養成的。那習慣的分類何如?習慣和性格有什麼樣的聯繫?和命運又有什麼樣的聯繫?所以簡單的東西有時候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針對某一事物,哲學家帶來的見解可以讓你覺得新穎,煥然一新,也可以讓你醍醐灌頂,當然本文和哲學無關,只是引用哲學的作用來引出我們今天的主題——認識習慣。
以前一個狗家族培養了一隻胸懷大志的小狗,它向整個家族宣布它要橫穿一片大沙漠,所有狗狗都跑來向它祝賀,它帶了充足的水和食物之後在一片歡呼中踏上徵程,結果3天後,這隻小狗就死在了沙漠中。並不是水喝完了,水壺還有水,也不是食物吃完了,結果是它被尿憋死了,因為狗有一個習慣——定要在樹幹旁或電線桿旁撒尿,在無垠的沙漠中,哪來樹幹和電線桿呢。這故事咱們只當成關於習慣害死人的一個笑話就好,動物有自己的習慣,人也一樣,一個人的行為方式,生活習慣是在長期的生活和工作中逐漸養成的,表現在與人交往的形式、與人溝通的方式、與別人共同生活的模式等等。「性相近,習相遠」「少小若無性,習慣成自然」,意思是人的本性是很接近的,但由於習慣不同便相去甚遠;小時候培養的品格就好像是天生就有的,長期養成的習慣就好像完全出於自然.。
對於習慣,我們可以這麼定義:習慣是人和動物對於某種刺激的「固定性反應」,也就是在相同場合下反覆出現的固定的反應,久而久之形成的類似條件反射的某種規律性活動。它包括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生活習慣即行為習慣是直接能觀察及測量的外顯活動,心理習慣是間接推知的意識和潛意識的歷程。心理上的習慣就是我們說的思維定式,思維定式一旦形成,就更具有持久性和穩定性。在更廣泛的基礎上,心理習慣進行延伸,於是就成了性格特徵。
成功人士的特點有很多,比如敢拼,善於抓住時機,果斷,自信,考慮周全等等,但有一條是大多數成功者都具備的,那就是自律,李嘉誠說:自律是修身立志成大事者必須具備的能力和條件,希望每個人都能做到自律!在我們眼裡,那叫自律,但在他們的眼裡,那叫習慣,他們將某一優點內化為習慣,比如李嘉誠,王健林,馬雲他們非常守時,有自己的作息安排表,用四個字來說就是自我管理,當把優點變為習慣時,往往這就是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我們的生活充滿了習慣,從起床到就寢,吃飯,做事都是習慣在起主導作用,英國詩人德萊頓說:首先我們養成了習慣,隨後習慣養成了我們。心理學家相信,人類95%的行為都是習慣導致的,改變了我們的習慣,命運走向也會隨之變化。
關於習慣,盛行一種說法就是:養成一個習慣需要21天。21天並不是一個準確的數字,但是在21天的時候培養的習慣已經有雛形了,表現是由一開始的不習慣到慢慢自然了,如果21天能養成一個好習慣,那麼這個付出所得的回報還是非常大的,一個21天養成的好習慣可能會讓你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