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10下馬竟有這種秘聞,為何重點投入的項目被下馬
它就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款大飛機——運-10。 令人惋惜的是,運-10研發早在1970年就啟動了,就比空客公司成立晚了兩年。多年後,歐洲空客已經成為挑戰美國波音的巨人,但咱們的大飛機產業卻因運-10的下馬不得不重新開始。
-
回顧運十下馬:銷毀資料和生產線太令人痛心
原標題:太令人痛心,回顧運十下馬—— 運十本應維持小批量生產試飛,銷毀資料和生產線犯了大錯作者:候知健直到下馬階段時,運10從來沒有達到過當時的「國際先進水平」,嚴格說就連美國50年代水平(波音707首飛於50年代中期)也遠遠沒有達到。比如僅以最基本的壽命來說,唯一一架可飛行的運10樣機,僅有200小時安全壽命,只能保證做完一些基本試飛科目。事實上在從首飛到下馬的5年內,02號樣機最後也只飛了130個起落,共計170個小時。
-
斷供發動機就能卡住C919?C919不等於運10,現在我們手裡有底牌
一說到民航大客機很多老一輩的軍迷都會感到」痛心疾首「,曾經的運10一度讓我國的大飛機夢變得觸手可及,但在自研不如買的思想指導下,加上運10本身技術的缺陷,我國的大飛機運10最終黯然退場,國內民航市場拱手讓給了波音、空客,這一讓就是35年,直到2017年C919試飛成功,我們才終於在大飛機領域重新起航。
-
從運10到C919 中國大飛機經歷了多少磨難?
1969年3月,中蘇珍寶島戰鬥之後,為應 對將來可能發生的中蘇衝突,林彪提出「大搞轟炸機,大搞運輸機」的指示,國防科委第六研究院在此前的承擔的研製遠程運輸機的10號任務的基礎上,又新增了 研製遠程轟炸機的12號任務,研製和生產工作由603所和西安飛機製造廠承接。
-
當初運-10為什麼被下馬?都是造不如買的風氣惹的禍
在上海上馬大型運輸機的項目,即708工程也就是我們大家熟知的運10大型飛機項目,經歷了十年的時間,1980年運10實現了首飛,在試飛的時候很多重要的人到現場觀看,其中有不少人質疑國家科技人員的能力,質疑飛機是否能真正的安全實用。
-
基礎工業薄弱,研發步履維艱—運十下馬的是是非非
談到國產大飛機,運10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這個項目承載著太多的期待,但最終命運卻令人扼腕。關於運10的爭論持續了很久,即使幾十年後,國產大飛機項目已經步入正軌,ARJ21投入商業運營,C919穩步推進,但網上的爭論仍然沒有停止,不少網友還在糾結當年的運10是否應該下馬。
-
當年美國用MD-82擠掉運10,如今這樣對C919,航發依舊被卡脖子
國產運20作為國產三種大飛機之一,和C919以及鯤鵬AG600並稱為國產大飛機三劍客。當然,在定位上運20是軍用平臺,C919負責民用,而AG600則是特種機。不過老軍迷都知道,這一刻實際晚來了40年,因為1980年9月,運-10二號機就已經試飛成功了。
-
渦扇8發動機接近成功 但因運10飛機下馬而夭折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在研製運10型大客機時,就著手研製為其配套的渦扇8型渦輪風扇發動機,並且空中試驗取得成功,但後因運10型飛機下馬而夭折。大家都知道,我國航空發動機製造業是從上世紀50年代起步的,至中蘇關係破裂,已能仿製多種型號的蘇式發動機,包括渦噴發動機、活塞式發動機,唯獨沒有渦輪風扇發動機,這是因為當時蘇聯發展此類發動機也是剛剛起步。
-
【鉤沉】我所經歷的「運十」客機的研製和「下馬」
回顧改革開放初期那段崢嶸歲月,至今令人心潮澎湃。我於1961年進入哈軍工航空工程系,今年已經76歲。作為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的一名退休工程師,在這漫長的歲月裡,我一直沒有離開航空工業。可以說,我親眼見證了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 我經歷了中國多個飛機的研製工作,印象最深刻的還屬「運十」客機的研製。「運十」客機是中國首次自行研製的大型噴氣式客機。
-
運10入選國家工業遺產的背後:項目突然下馬,和世界開始拉開差距
據媒體報導,12月2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第四批國家工業遺產的名單,這次的榜單展現了中國製造業發展的艱辛歷程,其中運十飛機也被入選。運十飛機的上馬,使中國成為了第五個能生產先進大型客機的國家,而運十飛機的下馬,也導致中國在航天事業上的停滯,一度與世界一流拉開差距。
-
中國飛機專家:「運十」項目下馬源於管理不當
李小萌:剛才胡先生說到,要掌握大飛機的整體的整體設計,剛才胡先生講到,我們自主創新的大飛機就是要掌握總體設計,這時候人們可能會想,我們是不是能夠具備這樣的能力,有沒有這樣的信心,其實早在二十多年以前,我們國家就已經造出了屬於自己的飛機,那就是運十,而運十飛機的命運卻是幾經沉浮。
-
簡氏稱中國運9運輸機已在西安試飛 將替代運8
9運輸機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網站7月21日報導 題:中國的運-9運輸機在西安試飛有照片顯示,陝西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運-9運輸機出現在了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的機場,這說明該機型正在試飛過程中。這款飛機是人們等待已久的運-8中型運輸機的替代型,也是蘇聯時代安東諾夫設計局研製的安-12運輸機的最新改造型。運-8X運輸機的概念設計曾在2002年珠海航空展上亮相,這種載重30噸級的中型運輸機是運-9運輸機的前身。在那次航展上,有工作人員告訴本刊記者, 運-8X意在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C-130J競爭。
-
C919飛機再進一步!將穩步開展更密集試飛
將穩步開展更密集試飛】中國商飛公司說,民航上海審定中心今日籤發C919項目首個型號檢查核准書(TIA)。這意味著C919飛機構型基本到位,標誌著C919飛機正式進入局方審定試飛階段。當前,共有6架C919投入取證試飛工作,接下來它們將按照計劃安排,穩步開展更為密集的試飛任務,全面驗證C919飛機的安全性、可靠性,做好適航規章符合性驗證工作。
-
前北京首鋼球員韓崇凱去世 30歲英年早逝令人惋惜
前北京首鋼球員韓崇凱去世 30歲英年早逝令人惋惜時間:2021-01-08 16:24 來源:網易體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前北京首鋼球員韓崇凱去世 30歲英年早逝令人惋惜 @北京首鋼籃球俱樂部發布訃告,俱樂部前球員韓崇凱於昨日因病搶救無效,在北京安貞醫院逝世,年僅30歲。
-
C919進入局方審定試飛階段;國內首架彩繪A321neo交付;五一機票預訂...
原創 民航資源網 民航資源網 收錄於話題#CARNOC民航簡報33個01C919進入局方審定試飛階段11月27日,C919飛機型號檢查核准書評審會在江西南昌召開。
-
C919獲型號檢查核准書 中國大飛機衝刺適航證
《中國經營報》曾於2020年10月報導,C919進入型號檢查核准書的衝刺階段(詳見中國經營報《等深線》10月23日《搞定一架大飛機》)。型號檢查核准書英文簡稱TIA,是當前國際範圍內對民用飛機設計、製造、試飛的通行審定流程和手段,通常由所在國的適航監管當局或其下屬部門進行。此次C919的TIA,是在江西南昌籤發,TIA的評審會亦在江西南昌召開。
-
運10下馬的無奈選擇
1970,我國開始研製大型旅客機運-10,研製成功的運-10在1980年實現了首飛,並且性能優越。到了1983年,我國開始著手於將運-10改造成空中加油機,計劃是進口英國的加油吊艙,將其掛在運-10的翼尖。但是後來我國引進生產了MD-82,便失去了運-10機體改裝平臺,因此,將運-10改造成空中加油機的計劃落空。後來我國便決定在自主研製的同時還要從國外引進。
-
學者:運-10下馬非常可惜 絕不能低估美歐扼殺中國大飛機的決心
> 資料圖:圖為美國《航空周刊(Aviation Week)》報導的停放在上海大場機場中國商飛製造基地的中國第二架運-10原型機(B-0002)。自1986年項目下馬後,運-10飛機一直在此停放,作為「永不放棄」的象徵,激勵中國民用飛機製造業前行。2017年12月,隨著廠區規劃調整,中國商飛決定通過陸路將運-10轉運到浦東廠區,繼續陳列展示。
-
《流金歲月》看過原著才懂,主角姓名早已註定命運!鎖鎖難逃枷鎖
他們的名字其實也早就告訴了大家,他們個人註定的命運,畢竟為何劇本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偏偏名字保留?想必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第一位:朱鎖鎖 朱鎖鎖擁有著非常精緻美貌和令人心動的氣質,但她的生活和成長之路卻如她的名字一般,難逃枷鎖。
-
渦扇20或已裝機試飛,運-20性能將接近C-17
20 在今年6月份的時候,執行運送解放軍三軍儀仗隊重任的運-20運輸機抵達莫斯科的謝列梅捷沃機場,這是運-20首次抵達俄羅斯,這幾乎是運-20公開直飛最遠的一次,幾乎到了歐洲邊緣。然而作為俄羅斯人認為運-20是借鑑伊爾-76,總是以「師傅」的身份自居,並且說出了一個殘酷評價。當時有俄羅斯人評價「運-20最大的問題還是發動機,這讓它難以追趕俄羅斯和美國在運輸機領域的領先地位。」但是5個月後運-20打破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