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最神秘第十大行星!山海經、聖經和蘇美爾神話,都與它相關

2021-01-08 燕山小春秋

1982年,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也就是大名鼎鼎的NASA,宣布發現了十個未知天體,其中既有遙遠的星系,也有星系際捲雲,還有一個最為特別的,太陽系第十大行星——神秘行星「尼比魯」。

在以前的教科書裡,太陽系裡有「九大行星」,按照距離太陽從近到遠,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不過到了2006年,冥王星被降級成矮行星,於是,現在的太陽系,統稱為「八大行星」。

第十大行星神秘行星「尼比魯」,就是針對「九大行星」而言。

尼比魯是音譯,英文寫做「Nibiru」,這個名字來自蘇美爾人的神話傳說。

根據蘇美爾神話,在尼比魯上,住著尼菲林人(Nephilim),他們身材相當高,生命周期極長,尼菲林人壽命相當於地球上的36萬年。

身材偉岸、近乎永生,尼菲林人對於地球人來說,已經是神一般的存在。

每3600年,神秘行星尼比魯進入太陽系一次,屆時尼菲林人會降臨地球,他們組織人類開採金礦。

Nephilim,在希伯來語中意味著「他們從天而降」,所以,這些人還有另外一個名字,阿努納奇人(Anunnaki),意思是「那些從天堂來到塵世的人」。

神秘行星「尼比魯」的傳說,不但流傳在蘇美爾神話裡,古巴比倫人也記載了尼比魯。

在古巴比倫人看來,尼比魯是天神的組成部分,有時還把它和馬杜克(Marduk)聯繫在一起。「馬杜克」這個詞來自於阿卡德人(Akkadia)的語言,意思是不確定,玄而又玄。

儘管蘇美爾人和古巴比倫人,對於「尼比魯」的說法略有差異,但是,雙方都提到了史前大洪水。

自出現地球文明以來,史前大洪水,可能是全人類最神秘的集體記憶,各個文化、各個民族都有關於大洪水的傳說,比如我們《山海經》有記載,華夏男兒大禹治水,亞伯拉罕諸教把打造方舟逃命寫進《聖經》等等,這都是史前大洪水遺留下來的記憶碎片。

而在蘇美爾人和古巴比倫人記載中,來自尼比魯的尼菲林人,提前預知了1.3萬年前的這場大洪水,並且在災難來臨之前,他們離開了地球。

尼菲林人離開地球的能量來源,就是黃金。

美國政府專門在南極建造了南極望遠鏡(South Pole Telescope),一方面為了追蹤「尼比魯」的運行軌跡,一方面希望能找到一些關於人類進化的線索。

人類之所以成為人類,是一件非常偶然的事兒。

在地球歷史上,至少出現過15種以上,可能進化成為現代人類的古人種,像查德沙赫人、南方古猿、鮑氏古猿、格魯及亞人、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等等,它們紛紛被時間淘汰,只剩下智人存留下來,成功進化。

可是,智人是如何進化的?

智人與現代人之間,缺少了一個至關重要的進化環節,這是達爾文進化論的最大缺陷,也是科學上的未解之謎。

為了解開這個謎團,人們把目光投向太空,這種推動進化的力量,會不會來自外星球?

而在「尼比魯」的傳說裡,恰好有關於尼菲林人改造生命的片段。

尼菲林人來到地球後,與地球生命融合,不管是通過自然交配,還是實驗室改造,總之,他們和原始地球生命在一起了,給古人種帶來基因上的改變,補充了人類進化上缺失的一環。同時,尼菲林人還製造了大量半人半獸的實驗品,或者不同生物間的「合體生物」。

這些很另類的生命,流傳在不同民族的神話裡,希臘神話裡半人半馬的智者喀戎,他是很多天神和英雄的老師,也是黃道人馬座的來源;古埃及神阿努比斯是狗頭人身、斯芬克斯是人頭獅身。

在我們的《山海經》裡,這樣的例子更多,比如人面馬身的英招,魚身卻長著人手的龍魚,還有上古四兇之一的渾沌,長有四隻翅膀、六條腿,這明顯是肢體移植,特別是伏羲、女媧最具有代表性。

伏羲和女媧,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蛇,這個形象不但出現在我們的神話中,蘇美爾神話裡的智慧之神恩基和生育女神寧瑪,他們是「人首蛇身」的兄妹。

印度神話中的納迦和納吉,也是「人首蛇身」,其中,納迦是「天龍八部」中佛祖的守護神之一;希臘神話裡也有人頭蛇身的西克羅普斯,他是雅典人祖先,從埃及遷移到克裡特島,在雅典娜女神保護下,開創了雅典城。

這些樁樁件件的事例,讓我們不得不心生疑惑,為什麼在世界各個民族的遠古傳說裡,會有如此多驚人的巧合,莫非它們曾經出現在歷史長河中?

揭開謎團的機會,會不會就在神秘行星「尼比魯」的星光裡?

相關焦點

  • 太陽系最神秘第十大行星!《山海經》、《聖經》和蘇美爾神話,都與...
    1982年,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也就是大名鼎鼎的NASA,宣布發現了十個未知天體,其中既有遙遠的星系,也有星系際捲雲,還有一個最為特別的,太陽系第十大行星
  • 蘇美爾遺蹟中發現太陽系星圖,揭示「末日行星」真相,讓人害怕
    「太陽系中可能還存在著一顆未知的行星」,當時,因為冥王星被當作第九行星,於是,「尼比魯」行星被稱作第十行星通過查閱資料,「尼比魯」在蘇美爾文明中代表「地球通道」,並且記錄每隔3630年,這顆行星就會接近地球。它的運行軌道是逆向移動的,只有在經過火星和木星之間的時候,才會短暫的出現在地球的夜空之中。
  • 蘇美爾文明中最神秘的星球
    但在很久以前這裡是人類最早的文明誕生地——「蘇美爾文明」。今天就說說蘇美爾文明中最具科幻色彩的「尼比魯」星球。美國業餘考古學家,民間科學工作者,《地球編年史》的作者撒加利亞先生提出假說:在太陽系存在一顆沒有被人發現的星球,它橢圓型公轉運行軌道的長軸遠長於短軸,運行軌道是一個非常大的圓,每隔3600年會接近一次地球。
  • 太陽系第五大矮行星以中國神話人物命名「共工」
    &nbsp&nbsp&nbsp&nbsp中新社北京3月1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太陽系第五大矮行星、此前系內最大未命名星球近日獲得以中國水神共工的名字命名,這是太陽系首個、也是迄今唯一一個以中文命名的矮行星。
  • 《山海經》和《聖經》的創世神話,存在4點差異,專家:3個原因
    《山海經》和《聖經》是人類神話的經典著作,這兩本古籍的問世,分別奠定了中西方的神話體系和神話觀念。《山海經》記載了至少4個創世神話,帝俊、燭龍、帝江和女媧都是創世神。而《聖經》只記載了一個創世神話,上帝是唯一的創世神。那麼,《山海經》和《聖經》記載的創世神話,存在哪些差異呢?產生這些差異的原因是什麼呢?
  • 《山海經》與《聖經》中記載的或是相同的歷史和傳說?
    說起《山海經》,它是是中國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於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奇書。《山海經》傳世版本共計18卷,包括《山經》5卷,《海經》13卷,各卷著作年代無從定論,其中14卷為戰國時作品,4卷為西漢初年作品 。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裡、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
  • 太陽系十大衛星排行榜,月球排第五,十大衛星和地球相比都有多大
    目前科學家在太陽系中已經發現了八顆大行星,辨認出了5顆矮行星和205顆行星的衛星。這些天體和其它的小行星以及彗星圍繞著太陽共同構成了龐大的太陽系。地球和月球和太陽系矮行星在太陽系中那些圍繞著行星運轉的天體我們成為衛星。例如,月球就是地球的衛星。在太陽系中除了水星和金星之外,其它的六顆行星都有衛星。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在太陽系中一共發現了205顆衛星。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或只有一顆保齡球大小,這是究竟是什麼情況?
    文/仗劍走天涯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或只有一顆保齡球大小,這是究竟是什麼情況?在宇宙太空中有很多的星球,人類所生活的地球,不過只是其中最小的一顆,圍繞著太陽作運轉的活動。曾經的人類可能對於宇宙太空一無所知,甚至用神話故事來詮釋人類之外的世界。
  • 你了解,差點成為太陽系第10大行星的「鬩神星」嗎?
    冥王星處於太陽系邊緣,距地球46億英裡,但冥王星不是太陽系最遙遠的地方。我們在太陽系邊緣找到很多奇怪的神秘星球,讓我們超越冰冷的冥王星,找出潛伏在太陽系邊緣的星球。
  • 太陽系真的有一顆隱形的星體,十大行星可能是真實存在的
    最近一段時間,重新整理了十二地支和十天幹的相關常識,發表了系列文章,尤其是關於十天幹和十數,可以追溯到人體生命和宇宙的本源形態。太陽系八大行星是太陽系的八個大行星,按照離太陽的距離從近到遠,它們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我國天文學家劉子華65年前用八卦預測出第十大行星7月29日,美國宣稱發現了太陽系第十大行星,並暫命名「2003—UB313」,這一消息引起了全球轟動。
  • 太陽系八大行星排列順序 揭露宇宙行星的「神秘面紗」
    浩瀚的宇宙一直都是我們人類想探尋究竟的神秘空間,我們想知道在偌大的宇宙空間中,是否只有一個地球上有生命,難道我們人類在宇宙上就這樣「孤立無援」嗎
  • 太陽系是否存在第九大行星?如果存在,它是如何形成的?
    我們都知道,天體的軌道運行不是雜亂無章的,它們都要按照一定的天體運行規律,只有這樣天體才能保持穩定,整個星系才能維持穩定狀態。這個天體軌道的運行規律主要是由引力造成的,天體穩定的引力賦予了穩定的軌道運行規律。太陽系大部分的天體運行都符合天體運行規律,科學家通過相關的公式可以精確計算出一個天體的軌道。
  • 「X行星」是真實存在的嗎?它才是太陽系真正的第九大行星
    筆者:三體-小遙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就是其中之一,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冥王星被確立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相關概念也得到了人們的認可。然而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漸漸認識到其他行星與冥王星存在一定的差異,由此推出行星的劃分標準,於是冥王星被歸為矮行星。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之謎:它真的存在嗎?
    來源:新浪科技太陽系第九行星的想像圖。這可能是一顆大約比地球大10倍的行星,但由於距離遙遠,目前還沒有被發現。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18日消息,過去幾年來,關於太陽系最外層區域存在一顆新行星(而且體積很大!)的可能性令科學家和公眾都十分好奇。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真的存在嗎?
    如今,我們已經發現了1000多顆柯伊伯帶的天體,柯伊伯帶其實就是太陽系的另個小行星帶,而太陽系內還有另一個小行星帶,那就是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柯伊伯帶中的小天體都是原始星雲的累積,而冥王星,就是柯伊伯帶之中的矮行星,換句話說,柯伊伯帶就是狹義上的太陽系外圈。
  • NASA在獵戶座方向發現一顆神秘行星,體積接近木星,或與地球有關
    上世紀70年代,考古學家發現了地球上最古老文明——蘇美爾文明的遺蹟,令人們感到驚訝的是,在蘇美爾文明出土的一塊星圖之上,竟然雕刻著12個天體,這是太陽系的雛形,上面不僅存在著太陽、月球以及各大行星,而且,還存在著一顆現代人類都不知道是什麼的星球。
  • 美學者猜想稱太陽系邊緣存在第九大行星(圖)
    近日,科學家發現了一個距離地球127光年的與太陽系十分類似的巨大星系。美國宇航局太空望遠鏡在太陽系外偵測到了5顆行星。這5顆行星與其母星的距離與太陽系內行星與太陽的距離十分相似。天文學家正在尋找另外2顆行星存在的證據。
  • 面積不如俄羅斯大,和太陽系的行星衛星比能排第幾
    「太陽系中一共有九大行星。」這是我們上學的時候學到的知識。但是後來卻發現太陽系的九大行星不知怎麼的就變成了八大行星了。原來在2006年的第26屆國際天文聯合會上,科學家重新制定了行星的定義。冥王星因為不符合新的行星定義慘被降級,變成了一顆矮行星。從此太陽系「九大行星」的說法成為了歷史。
  • 巴西天文學家:太陽系中第九大行星或再次出現
    2006年,國際天文學聯會決定,由於冥王星過小(比月球還小),「開除」了冥王星在太陽系行星中的「星籍」。如果「X星」真的存在,它將成為太陽系新的第九大行星。  小行星偏離軌道系「X星」作用?  攝動是指由於另外一個(或一些)天體的吸引使某一天體的運行出現與其計算軌道的偏差。
  • 為什麼冥王星被踢出了太陽系大行星的行列?
    大叔記得自己在讀書的時候學習相關天文知識的時候,太陽系還有9大行星。從靠近太陽的距離來算,由近到遠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但是最近和小侄子討論之際,他告訴我太陽系只有八大行星。我不禁疑惑得滿臉問號:究竟是誰掉了隊?在小侄子清脆的童音裡,我找到了答案——冥王星被排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