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冥王星被踢出了太陽系大行星的行列?
如今百度冥王星,得到的百科詞條是這樣的:冥王星是太陽系內已知體積最大、質量第二大的矮行星。在直接圍繞太陽運行的天體中,冥王星體積排名第9,質量排名第10。冥王星是體積最大的海外天體,其質量僅次於位於離散盤中的鬩神星。很明顯的,冥王星從行星降級為了矮行星。
-
太陽系第五大矮行星以中國神話人物命名「共工」
    中新社北京3月1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太陽系第五大矮行星、此前系內最大未命名星球近日獲得以中國水神共工的名字命名,這是太陽系首個、也是迄今唯一一個以中文命名的矮行星。
-
冥王星天蠍座守護星,曾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一員,又為何被踢出局?
——袁元今天咱們來說一說曾經的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冥王星,也叫閻王星、冥神星。冥王星是天蠍座的守護星,主宰人的爆發力與洞察力,對事物有抽絲剝繭的能力,負面影響是嫉惡如仇,陰險。冥王星是柯伊伯帶中的矮行星,柯伊伯帶是太陽系在海王星軌道外,黃道面附近、天體密集的中空圓盤狀區域。冥王星是第一顆被發現的柯伊伯帶天體。冥王星是太陽系內已知體積最大、質量第二大的矮行星。鬩[xì]神星是太陽系內已知質量第一大的矮行星,質量甚至比冥王星質量多出27%,冥王星相對較小,僅有月球質量的六分之一、月球體積的三分之一。
-
為什麼冥王星不再是太陽系中的第九大行星?
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四顆內太陽系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屬於類地行星;木星和土星是氣態巨行星(巨行星通常由氫和氦組成),天王星和海王星是冰巨行星(主要由比氫和氦更重的元素組成)。
-
「九大行星」再迎新成員?事實證明它只是一顆矮行星
鬩神星(Eris)是太陽系中最大的矮行星,也是繞日軌道中的第九大天體,有時會被指稱為「第十大行星」。鬩神星的發現打破了太陽系中傳統的「九大行星」,也引出了一個新的天文學範疇。矮行星Eris插畫位於冥王星軌道之外的矮行星,是一顆海外天體(TNO),意指任何繞日運行、且運行距離大於海王星或30個天文單位(AU)的行星天體。
-
「讀史」2005年1月5日,鬩神星的發現,徹底改變冥王星的行星地位
2005年1月5日,美國天文學家布朗發現一顆矮行星——鬩神星。01矮行星什麼是矮行星?按照這個標準,冥王星和鬩神星所在軌道附近還有其他天體,都不能算作行星。對於這一類星體,天文學界定義了一個新類別「矮行星」。
-
你知道,太陽繫到底有多大嗎?
我們不妨先從軌道跨度最大的冥王星開始,這個距太陽平均距離約39.95AU的星球,起初被認為是一顆行星,排在海王星之後。但後來天文學家,麥可·E·布郞、查德·特魯希略、戴維·拉比諾維茨等人,發現了序號為:136199Eris的鬩神星。
-
太陽系真有第九大行星?
新聞背景 國際著名雜誌《科學》與《自然》在進行2017年科學展望時,都把尋找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列入其中。那麼,這個問題是如何提出的?天文學家們又為此付出了怎樣的努力? 2016年對於太陽系來說是繼「冥王星降級」後又一個行星紛爭的年份,剛好在10年前的2006年,全世界的天文學家齊聚布拉格召開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以投票的方式重新定義冥王星為矮行星。導致這一重大事件的直接原因之一,就是美國加州理工大學的麥克·布朗發現了比冥王星質量更大的鬩神星。因此至今仍有很多人視布朗為「冥王星殺手」。
-
科學家:太陽系或將重回九大行星時代。冥王星又要成為大行星嗎
它成為了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從此太陽系九大行星的說法被寫進了教科書,成為了人人皆知的科學常識。但是後來隨著科學家們對冥王星的不斷觀測發現,冥王星的質量非常的小。它並不具備大行星的特性。冥王星的質量只有月球的五分之一。它的直徑是2370公裡還不到月球直徑的十分之七。因而冥王星是一個比月球還要小不少的天體。此外,後來科學家們在柯伊伯帶陸續發現了一些質量和冥王星差不多大小的天體。
-
太陽系成員新盤點:是否有第十大行星存在?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我們已經成年的這代人的心目中,太陽系內有九大行星已經根深蒂固。小時候,我們都會記憶九大行星的名稱: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2005年時,Mike Brown發現了鬩神星(Eris),這是一顆和冥王星體積差不多的冰冷天體,運行於冥王星軌道之外。這使得太陽系內行星的總數增加到10顆。 為了平息爭論,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召開會議,質疑冥王星的大行星地位。最終,天文學家重新對行星的定義進行了修正,非常不幸的是,冥王星被排除出行星之列,被重新界定為「矮行星」(dwarf planet)。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真的存在嗎?
如果你認為柯伊伯帶就是太陽系外圍那就大錯特錯了,其實太陽系的範圍大到柯伊伯帶向外延伸2光年的奧爾特星雲圈,奧爾特星雲是太陽引力能影響的最外圍。有科學家推測,柯伊伯帶之中直徑超過100千米的小行星可能有3000 多顆,那麼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有沒有可能就隱藏在柯伊伯帶之中呢?
-
你知道鳥神星嗎?它「長」什麼樣?這顆矮行星在哪裡?
矮行星——鳥神星鳥神星與其他的矮行星冥王星、鬩神星和妊神星,一同位於海王星軌道之外的柯伊伯帶。鳥神星比冥王星要稍微小一些,是柯伊伯帶從地球上看第二亮的天體(冥王星是最亮的)。這顆矮行星繞太陽一圈大約需要305年的時間。
-
冥王星取消了行星,為什麼現在又將它劃為十大行星
2006年冥王星的名字被人們移除了行星的名單。時隔10年之後,也就是2016年1月,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發現第九大行星可能存在的證據。人們再次針對冥王星到底是不是行星進行了討論,國際天文聯合會在2006年重新定義了行星,冥王星被取消了行星資格將為矮行星,全世界的教科書都為之改寫了。
-
為什麼冥王星又重新被視為行星了?
正如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所言:冥王星在體積上更接近其他矮行星,如鳥神星和鬩神星。圖解:不同角度拍攝到的冥王星最清晰照片的拼接圖成為行星的三個標準:2006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決定將冥王星劃為矮行星。主要從三個方面做出了判斷:1.該星球必須繞著太陽轉;2.該星球軌道附近無碎片;3.該星球有足夠的引力形成圓軌道。
-
太陽系九大行星為何變為八大行星?
天文學家為了給行星一個明確的定義,於2006年在第26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制定了相關標準,而冥王星因為不符合行星定義,因此被降級為矮行星。(太陽系中環繞太陽運行的天體分為三種:行星、矮行星、太陽系小天體)我們現在來看一下行星的定義:①圍繞太陽運轉;②擁有足夠大的質量,使其自身形狀要近似一個球體;③軌道附近不得存在比它質量更大的天體而冥王星並不符合第三條要求,因其軌道特殊(比較扁,而且傾角還大,與黃道面存在一個17度的夾角),它的近日點甚至比海王星的近日點還要近,但冥王星和海王星之間存在軌道共振,保證了冥王星運動的穩定性
-
「專題-矮行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鳥神星(Makemake)
上一期我們介紹了太陽系最大的矮行星-冥王星(Pluto) 「專題-矮行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冥王星(Pluto),和離我們最近的矮行星-穀神星(Ceres) 「專題-矮行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穀神星(Ceres) 還有那質量最大的矮行星-鬩神星(Eris) 「專題-矮行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鬩神星(Eris) 。這一期,我們來看看同樣處在柯伊伯帶的鳥神星。
-
太陽系中可能存在第九大行星,科學家:不排除是行星級別的黑洞!
冥王星當初被當作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但是在2006年的時候被除名了,目前只有八大行星;但是有研究表明,太陽系中有可能還潛伏著一顆還未被發現的大行星,軌道半徑300~600個天文單位,質量超過五倍地球質量。
-
太陽系八大行星從遠到近排列,你有沒有記住?
NO.10:冥王星百度百科:冥王星(小行星序號:134340 Pluto;天文代號:,Unicode編碼:U+2647)是柯伊伯帶中的矮行星。冥王星是第一顆被發現的柯伊伯帶天體。冥王星是太陽系內已知體積最大、質量第二大的矮行星。在直接圍繞太陽運行的天體中,冥王星體積排名第9,質量排名第10。冥王星是體積最大的海外天體,其質量僅次於位於離散盤中的鬩神星。
-
冥王星被踢出九大行星之列後,太陽系一個神秘規律再現!
1766年,德國的一位中學教師提丟斯發現,這些距離與下面這個簡單的數列有關: 4+0×3,4+1×3,4+2×3,4+4×3,4+8×3,4+16×3,4+32×3 把這個數列除以10,就得到了行星到太陽的距離,見表1。
-
太陽系發現未知第九大行星?且慢下定論
太陽系發現新行星是公眾很感興趣的話題,但這幾年都有類似成果聲稱太陽系可能存在未知行星由於柯伊柏帶天體運行軌道與預期不符,有天文學家提出,太陽系內 柯依伯帶以遠的區域內可能存在未知的大行星。由於這些區域又冷又暗,未知行星反射的太陽光極為微弱,要通過觀測確證未知行星非常困難。但未知行星一旦確 證,將改變太陽系的疆界,行星的定義可能又要重新修改,太陽系形成模型也要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