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師曾:清代山水之派別

2021-01-09 收藏推薦

文/陳師曾

我國之畫,漢以前多尚人物,逮至六朝,山水始肇其端,然為人物之點綴,尚不能蔚然自立。及唐王維、李思訓輩出,山水之畫,於焉乃昌。方之歐洲,亦同斯例。試觀希臘、羅馬以及中世之美術,皆以人物著稱。洎夫十七世紀,英法畫始有山水。然則山水畫之後起,中西竟有相同,殆亦有自然趨勢耶。自唐以後,畫家代出,而歷史久遠,流傳者少。鄙人見聞簡陋,寓目無多,偶一獲觀,亦難別其真贗。故今日所言,只及清代,蓋以時既近,見聞較真,涉覽稍多,可得詳焉。

清 王時敏 仿宋元各家山水冊之一

蘇州博物館藏

有清一代之山水,王派實有左右畫界之勢力。王煙客先生乃其鼻祖。先生名時敏,字遜之,又號歸村老農、西廬老人,太倉人也。祖文肅公錫爵,父衡,俱仕明。煙客入清,康熙時始卒,年八十餘。其資望、學問皆冠絕一時,而收藏既富,致力復深,故能泰鬥丹青,自成統系。王鑑,字元照,亦太倉人。年齡與煙客埒,而行輩稍晚,從之遊。同時虞山王翬,號石谷,又號耕煙散人。見煙客畫,景仰之,因王鑑以見。煙客年既高,獎勵後進之心轉盛。翬家貧,煙客時資助之,且攜之為江南遊,博覽諸家藏畫。翬遂盡力臨摹,學日進而名日噪。煙客子八人,其第三子撰生原祁,字茂京,號麓臺。少承家學,畫工花卉。煙客及見之,嘗評曰:「元季四家,首推子久。得其神者,惟董宗伯;得其形者,予不敢讓;若神形俱得,吾孫其庶乎!」其得意可想。當是時,清初入關,提倡風雅,粉飾太平。詔原祁供奉內廷,鑑定書畫,刊《佩文齋書畫譜》,由是「四王」勢力大盛。蓋以帝王倡之於上,黨徒復號召於下,從風而靡,莫或與抗。有清三百年間,山水畫勢力幾盡為王派所左右者,良非無由也。

清 王翬 山水冊之一

蘇州博物館藏

煙客、元照皆生明清之際,其淵源所自,仍在明時,故欲詳王派之根源,宜審明代之派別。有明一代之畫,約分三派:一宗馬遠、夏珪;一宗李唐、劉松年;一宗黃公望、王蒙、吳仲圭、倪瓚諸人。馬夏李劉皆南宋人,而夏馬二家多為水墨,筆力蒼勁;李劉二家,喜著青綠,風致細膩。四家畫皆用紫狼毫,故輪廓離然。至黃王吳倪,則所謂元代「四大家」也。四家之畫,蓋出於荊浩、關仝、董源、巨然,關荊董巨又出於唐之王維,是即南派之宗也。

清 王原祁 仿梅道人秋山圖幅

蘇州博物館藏

明代萬曆以前,皆師南宋馬夏李劉四子,萬曆以後多法元代黃王吳倪四家。清之「四王」既承明末餘風,故其家法仍宗元代四子,或熔鑄二家,自開面貌,或私淑一人,略加變化,要皆不外出於南宗。黃公望,字子久,號大痴,又號一峰老人。其畫多宗董巨,喜合赭石、藤黃著淺絳色。倪瓚,字雲林,喜為疏淡之景,筆墨簡貴,有高淡雋逸之致;崇山峻岭,時一為之,特不多見耳。煙客之畫,實師此二家,以子久之間架,運以雲林之神味,故嘗自題雲「仿黃倪兩家法」。其子撰亦得家法。降及麓臺,幾實有跨灶之勢。其筆法蒼勁,氣味高遠,蓋合冶黃倪,自成面目;雖間亦仿效宋元各家,而終不能說其本來面貌。其畢生得力處,亦在子久、雲林也。「四王」之中,惟王鑑雜仿古人,不能自成面目。其得力處在於吳仲圭,用筆圓潤,殊於煙客祖孫,然其功力固不減煙客也。至於王石谷,天資明敏,致力復殷,於「元四家」之外,更參以荊關董巨,李唐、劉松年、趙松雪諸家,匠心經營,融會各派,蓋以元人之筆法,而繪南宋之丘壑,雍容華貴,適合當世。而王玖、楊晉、顧昉、胡節、徐政、徐瑢、宋駿業、唐俊、顧卓、金學堅、袁慰祖、楊恢皆出其門下,楊晉則尤其高足弟子也。晉號西亭,其畫頗得石谷之面貌,名盛當時,此則石谷派也。其時屬於麓臺派者,為王敬銘、王昱、王愫、王學浩、王宸。斯五人中,除學浩外,皆專宗麓臺者也。麓臺弟子,尚有華鯤、金明吉、唐岱、黃鼎、趙曉、溫儀、李為憲、吳應枚、吳振武。若王鑑以不能自成面貌故,學之者甚希。然則自康熙以及乾隆,王派又以石谷、麓臺二派為最盛。即至今日,凡工山水者,率二派之支裔也。惟學者既眾,流弊遂滋。其初麓臺承宗煙客,其法得自「元四家」,丘壑崇峻,局勢濃密,以其筆致深遠,故陰陽、遠近、疏密、濃淡皆有跡可尋,於平面中見立體之致,與西洋之注意光線者,殆異曲而同工。及其末流,則專事堆砌,崖壁林木,悉為扁平,徒有形式,而無筆法、氣韻,斯麓臺派之流弊也。至於石谷之畫,有合西人透視之法,故於山之來脈、水之淵源、樹之遠近、屋之方向、道路之通塞、人物之往來,如身歷其境,匠心獨運,秀韻天成。西亭學石谷,貌似可以亂真,究差石谷一等。其餘不足論矣。學石谷畫而佳者,僅號秀潤。秀潤之弊,軟弱隨之,致招「搔首弄姿以取悅庸眾」之誚,超曠拔俗之風替矣,此則石谷之流弊也。

清 惲壽平 山水花卉冊之一

蘇州博物館藏

明代畫家凡分三派,前既言之。其後沈石田、文徵明、唐伯虎諸人,皆以文學著稱而兼善丹青,其派別則承諸荊關董巨,筆墨與間架並重。至董香光、陳繼儒等,則惟論筆墨,不重間架。其時以畫名者,如董其昌、王時敏、王鑑、李流芳、楊文驄、程嘉燧、張學曾、卞文瑜、邵彌等九人,謂之「畫中九友」,功力悉敵,不相上下,惟筆法稍異,而皆上承文沈,自能成家,然其勢力、名望皆遜於王時敏者,良以時敏生於世胄,富於家藏,乃孫既克傳其家學,王鑑復能為之輔翼,故遂駕乎各家之上也。與時敏同時而並峙者,有吳偉業、惲格、吳歷三人。吳偉業,字梅村,籍太倉。功力不逮煙客,而資稟相埒。為清初詩家,畫名為詩所掩,故不甚著。惲格,字壽平,號南田,後以字行。其才可與石谷匹,而品格獨高。其祖、父代食明祿,入清隱居不仕,流連山水,孤寂自守,以畫為娛。時王原祁方供奉內廷,屢徵之皆不應。本工花卉,不以山水名,然廁乎四家,殊無愧色,因並及之。其所作多元人小品,而品格雋逸,神韻超妙,有不食人間煙火之概。以當時王石谷已善山水,不欲與爭名,故棄而專精花卉焉。吳歷,字漁山,其畫師法「元四家」中之吳仲圭及王蒙,以「四王」既於黃倪中尋生涯,故遂別闢途徑,而法王吳焉。南田、漁山本與「四王」同為清初大家,特以「四王」之門下既盛,故學漁山者甚少;南田徒雖多,而師其山水者,因亦不多覯也。

上文所述,皆系南宗。至北宗夏珪、馬遠之徒,當明宣德時,尚有戴進。戴進,字文進,畫宗夏馬李劉,亦名盛一時。其弟子甚眾,如吳偉、陳景初、戴泉、張路、吳程、夏芷、何適、王世祥、方鉞、汪質、汪肇、葉澄、陳璣、王儀等皆是也。及清初入關,學北派者雖尚有人,要不為世所重矣。

明 藍瑛 水閣聽泉圖

廣州藝術博物院藏

又當明清之際,有藍瑛者,字田叔,亦自成一派,卓爾名家。其子藍濤及門人王璇、王奐、顧星、洪都、禹之鼎、王等七人,皆承其法,然惟藍濤與之鼎尚為時重。至其徒黨之弊,徒尚氣勢,無寧淡之致,致南派詆為「浙派惡習」,而時人亦莫之重也。

清代畫家派別至繁,上之所言,乃其最著。其有飄然世外而畫名並垂不朽者,尚有三人,茲略述之。

清 石濤 遊華陽山圖

上海博物館藏

石濤上人,名原濟,號清湘老人,又號大滌子。明之宗室。明社既屋,抱黍離之憂,隱身空門。與王煙客同時。其畫推為江南第一。然習王派者,見輒卻走,蓋以石濤之畫,自作聰明,無所師承,與王派大相逕庭也。石濤于美人、山水、花卉、翎毛、草蟲無不精通。然貌似拙劣,其實精妙。其俊絕處,殆難以言語形容。故雖見棄於時,而煙容、麓臺仍極推尊,謂大江之南無出石師右者。鄙人於大滌子之畫,獲見頗多(王派流裔甚眾,流弊亦多,如於王畫中尋生涯,必不能得其佳處。即使有成,亦難超乎乾隆以前諸家之上。且其畫之流傳者偽託為多,真跡難得,欲尋其筆墨,鑑其風韻,頗不易見也),故於其畫之鑑別,亦較他家為確切。其所著《畫語錄》措辭玄妙,頗難窺其旨趣。欲尋其法門,當於其畫端之題跋求之,應可領悟而少得其梗概也。

清 朱耷 秋山圖軸

上海博物館藏

朱耷,號八大山人,又號驢屋,亦明之宗室而隱於浮屠者也。夙持《八大人覺經》,因以為號。入清抱亡國恨,以畫自娛。其畫兼工山水、花卉,故與石濤異。亦師子久、雲林,可與「四王」參究。惟以章法疏淡,形式特殊,故當時不與「四王」並論。書法亦佳,楷書臨右軍《黃庭經》,草書尤所擅長,故名重一時,蓋亦明逸民之俊出者也。

石谿上人,師法元之王蒙,亦可與「四王」相參究,惟不似「四王」之工整,故雖宗派少異,而殊有蟬蛻塵埃之致。

綜觀清代畫家,王派之所以最有勢力者,厥有二因:一、「四王」之畫,氣魄沉雄,風韻悠遠,源遠流長,誠足楷模一代,此其一也。二、當時言書法者,皆宗松雪、香光,言詩者率崇梅村、漁洋、牧齋、竹垞,而「四王」之畫可與成聯絡之勢,可知文學、美術關係之故,亦風會使然,此其二也。若夫前之所謂帝王提倡於上,徒黨號召於下,遂使靡然從風,此其下焉者也。

當時脫離王派而自名家者,尚有龔賢、樊圻、高岑、鄒喆、吳宏、葉欣、胡慥、謝蓀,所謂「金陵八家」也。龔賢,字半千,其畫宗董源、巨然,不為王派所影響。學王派者遂詆之為有刻畫之跡,乏風韻。不知王氏之外,豈無所謂風韻耶!斯皆拘於成見而詆異己之過也。

乾隆以後之畫,無派別之可言。蓋乾隆以前,去古未遠,於王派之外,尚能有人自立面貌,與之抗衡;至乾隆以後,言山水畫者,盡王派之支裔,就其著者,亦王派之高足,而非王派之異黨。如董邦達、董誥父子,錢維喬、錢維城兄弟,張宗蒼,王學浩,王宸,後至於奚岡、戴熙諸人,皆王派中之佼佼者也。而王派之外,則無聞焉。故論清代畫派者,至於乾隆為止也可。

(編輯:羅元欣)

相關焦點

  • 寫畫六十年·憶陳師曾先生簡筆畫的發現
    關於陳師曾對「子愷漫畫」的影響,幾十年來反覆見之於豐先生自己和眾人的許多文章。但陳師曾的簡筆畫究竟是怎樣的?對豐先生產生過怎樣的影響?對我們來說一直是個謎。不找到那把解開謎底的鑰匙,就勢必影響到研究工作的深入進行。因而,一睹陳畫廬山真面目,就成了自己久藏心底的願望。70年代中期,我將研究豐先生的漫畫藝術列為個人的研究選題,找到《太平洋報》上陳師曾畫的心願就更為強烈了。
  • 書房雅物——清代瓷筆筒
    筆筒是一種最為常見的置筆用具,一般呈圓筒狀,材質多樣,可見竹、木、瓷、漆、玉、象牙、紫砂等,是文人書案上的常設之物明代文人朱彝尊曾作《筆筒銘》,云:「筆之在案,或側或頗,猶人之無儀,筒以束之,如客得家,閒彼放心,歸於無邪。」 清代的筆筒中,從存世的情況來看,瓷筆筒是僅次於竹筆筒的。品種涉及青花、青花釉裡紅、釉裡紅、墨彩、五彩、粉彩、鬥彩、單色釉等。其中,康熙的青花、雍正的墨彩和乾隆的粉彩筆筒,體現了各朝瓷器燒制的最高水平。
  • 山水之樂,得之於心,彭醇士繪《山如黛水如碧》
    這幅清秀宜人的作品是近代畫家彭醇士的作品,他十分喜歡清代中期的名家戴醇士,所以取了和他一樣的名字。戴醇士有傲骨,喜歡畫江南山水,畫中呈現出一種剛柔並濟的美感。這幅《山如黛水如碧》在韻味上和戴醇士的畫風如出一轍。至於筆墨細節上,更多參照了董源、巨然的畫風。
  • 陳師曾:文人畫之價值
    進而言之,樹之遠近、山水之起伏來去、橋梁屋宇之位置,儼然有所會也;若夫畫之流派、畫之格局、畫之意境、畫之趣味,則茫然矣。何也?以其無畫之觀念,無畫之研究,無畫之感想。故文人不必皆能畫,畫家不必皆能文。以文人之畫而使文人觀之,尚有所閡,何況乎非文人邪?以畫家之畫,使畫家觀之,則庶幾無所閡,而宗派系統之差,或尚有未能愜然者。以文人之畫而使畫家觀之,雖或引繩排根,旋議其後,而其獨到之處,固不能不俯首者。
  • 清代文房玉器品鑑
    清代文房玉器主要包括筆洗、筆筒、筆管、鎮紙、硯臺、硯滴、臂擱、印盒等,尤其以筆筒和筆洗為最多見。這些文房玉器既有簡約之風,清新素雅的一面,又有繁縟之風,豪華富麗的一面。紫色百合香與您一起品鑑多種多樣的清代文房玉器,通過知識綜述,使您全面了解具有文人情懷的文房玉器。
  • 張大千:山水畫法
    ,可以提高人之思想,培養人之情操。山水佳作,輒令人無限嚮往,油然有一種瀟灑出塵之想。故畫中山水,不獨要可以觀,可以遊,且可以居,乃臻上乘。 所謂山水,就是西畫及攝影的風景。國畫中山水的境界最為重要,然而也要筆墨來輔助。有了境界,但是沒有筆墨,或是有了筆墨,但是沒有境界,也就不成為名畫。山水畫的結構和位置,必須特別加意。如畫寺觀,這些地方就不宜像人家的廬舍,好像和講風水的一樣。怎麼辦呢?
  • 清代四位桐柏蒞山名士:潘耒、仇兆鰲、齊周華、張聯元
    在我國的清代時期,道教雖說已經不復往日之繁榮,但歷經千百年的傳承,仍有許多人對道學非常熱衷,今天就為大家分享清代四位桐柏蒞山名士:潘耒、仇兆鰲、齊周華、張聯元。大學士陳廷敬欲薦起之,力辭不就。潘耒性好山水,歷遊名勝,天台是其傾心仰慕之勝境,觀賞特詳,暢遊一月有餘,寫下多章詩文。其登臨懷古之作,名流多為折服。著有《遂初堂詩集》、《遂初堂文集》、《類音》並行於世。
  • 如此富麗堂皇的清代皇家用具,普通人家真是望塵莫及
    【大型家具篇】紫漆描金山水床此床高89.5釐米,長205釐米,寬110.5釐米,為清雍正時期之物。床身通體紫漆地,以泥金畫漆手法裝飾各類花紋,席心床面。床面下有束腰,窪堂肚牙板與腿相連,均裝飾描金卷草及雲蝠紋。床面的左右後三面裝七屏式圍子,邊框飾回紋,板心飾山水風景。
  • 磚家解讀:民間婚喪嫁娶,傳統擇日派別的緣起
    清代以湯若望的《新法曆書》為基礎,康熙年間編為《曆書考成》,製成定式,系以西法與數據,合乎中歷的規模,為「中西合法時期」。民國紀元以來,改用公曆,即「格勒哥裡歷」(Gregorian Calendar),為公曆時期。我們今天官方或正式使用的日期,即為公曆,通稱「新曆」、「國曆」或「陽曆」,而於其前使用的,則統稱為「舊曆」、「夏曆」、「陰曆」、「黃曆」或「農曆」。
  • 用作品發出吶喊,太平盛世趕緊到來,顛道人繪《山水人物冊頁》
    在這一時期出現了一位傳奇畫家,姓名無人知曉,生卒信息也無法考據,只有山水人物畫作傳世,畫史中把這位畫家稱之為「顛道人」。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記載過他的故事,稱他為塵世中的仙人。顛道人 山水人物冊頁這套《山水人物冊頁》據傳就是顛道人的作品,冊頁共分8開,現遴選其中的4開與大家分享。要賞析的這4開冊頁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描繪的主題都是山林隱士日常生活片段,所用的技法參照了南宋梁楷的減筆兼破墨風格。
  • 雍容華貴的清代皇家玉器
    清代的宮廷玉器,正是在此之後逐步發展起來的。 到了雍正時期,雖然雍正皇帝對藝術品的追求明顯提高,甚至親自參與指導琺瑯彩瓷的設計生產,但是宮廷玉器的製作仍處於緩慢發展的階段。
  • 王鑑己酉年作《仿巨然山水圖軸》鑑
    王鑑其人:王鑑(1598-1077),字玄照,入清後為避康熙諱而改為「圓照」、「元照」,曾任廉州知府兩年,人亦稱為「王廉州」,是清初畫壇「四王」之一,明末文壇領袖王世貞之曾孫,與王時敏並稱為清代「二王」,清代畫聖王翬之師。
  • 紫微鬥數派別
    分派:現今(2008年)鬥數派別可分為兩大主流:一是以星曜解讀為主,統稱為三合派;另一則以四化解讀為主,統稱為四化派。星曜解讀為主中又以中州星系最為系統,以十四主星所組成六十星系,彼此互相干涉所產吉兇互應,經整理成《紫微星訣》為論理依據。四化解讀為主中又以欽天四化最具嚴謹,以紫微星辰為經,飛星四化為緯,相互對待,互生體用,其論理依據《鬥數秘儀》。
  • 派別之爭,手機輸入法「9鍵」和「26鍵」哪個打字更快?更科學?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會派別林立,互相爭鬥。在手機輸入的世界裡亦是如此。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讓我們每天把大量的時間用在了刷手機上。
  • 清代戲曲家曾為湖州這個地方「代言」,你去過嗎?
    清代戲曲家曾為湖州這個地方「代言」,你去過嗎?這是清代戲曲家、詩人洪升筆下的下渚湖。他本籍錢塘,距下渚湖不遠,一首《下渚湖》也讓這裡提升了不少名氣。傳說下渚湖是當地治水英雄防風氏所踩而成,正是防風氏治理了這裡的洪災。一句「地裂防風國,天開下渚湖」氣勢十足地寫出了下渚湖湖面開闊,水天一色的造化神奇之貌。
  • 落霞彩散不留形,浴出長天霽色青:淺談清代瓷器的特點
    乾隆中期以後,隨著清代國力的衰落,瓷器製造進入低谷,至今仍未出現我們所期望的振興局面。清順治青花花鳥紋蓋罐(1)順治時期:順治與天啟、崇禎時期合稱為青花瓷史上的過渡期,青料仍採用晚明時期的國產浙料,青花色調較為豐富,開始能分出濃淡和陰陽面的層次,為康熙青花瓷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器形有筒瓶、花觚、橄欖瓶、淨水碗等。
  • 沿「甌江山水詩路」,飽覽溫州的詩意美景
    看山、玩水、品詩……體驗獨屬「詩畫山水 溫潤之州」的魅力。 奇秀雁蕩名山之旅 (雁蕩山) 據說,最早叩問雁蕩山之門的文人是南朝山水詩人謝靈運,此後貫休、懷素、沈括、徐霞客、魏源、康有為、張大千、黃賓虹、鬱達夫、莫言、舒婷等都曾賦詩作畫,留下大批作品,其中詩文7000多篇,僅龍鼻洞就留有400多處摩崖石刻,還有十八古剎、南閣牌坊等歷史古蹟,都是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 山水比德——新山水:一次總結,聆聽行業的設計聲音
    近日,由山水比德與廣州美術學院建築藝術設計學院共同舉辦的2019年度第十二屆新山水優秀設計全國總決賽暨「山水?風景?生活」學術論壇圓滿收官。賽事作為校企合作,聯動行業上下遊的重要途徑,攜手「企業、行業、教育」建構設計生態,推動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