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織女傳說是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中最古老的一個,也是流傳最廣,最膾炙人口的一個,悅華認為把它稱為漢民族古老的睡前故事也不為過。
仲夏,銀河耿耿在天。當第一陣衝破溽暑的風掠過打穀場、老城牆或某個後花園的時候,總有無數個蒼顏白髮的老祖母,搖著團扇、紙扇或芭蕉扇,為孫輩講述這個古老的故事:
從前在天上,有個織雲彩的織女,她是王母娘娘的外孫女;在人間有個看牛郎,受兄嫂的虐待。
有一天,牛郎的老牛開口說了話,它讓主人到晚上去河邊抱走一件衣服,那個找衣服的女子會答應做他的妻子。
於是到夜裡,牛郎去了河邊,他看到好多女子在河裡戲水。他照老牛說的話抱走了一件衣服,果然有一個漂亮的仙女問他要衣服,他張口求婚,果然那仙女答應了他。那仙女就是織女。
在婚後,兩人恩恩愛愛,幾年後生下了一雙兒女……
在講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們民族的老祖母們還不知道織女星叫天琴座α,牛郎星叫天鷹座α,它們只是宇宙中兩顆無生命的恆星;當然也不知道銀河是沒有潺潺流水與溫柔河岸的星之系。
她們講述到此,還是人間男女的普通故事——男耕女織,相親相愛,養兒育女。即使偷抱仙女衣服那一節,也沾染了人間的煙火氣,不像神人的相逢,倒像一對世俗男女的相互「調戲」。直到有一天,這種團圓的日子被打碎,才有了七夕的人間天上的傳奇……
後來王母娘娘知道了織女私自下凡嫁給了牛郎,大發雷霆,於是派天兵天將把織女捉了回去。牛郎得知後,在老牛的幫助下,挑起一雙兒女追到了天上。
王母娘娘見牛郎窮追不捨,就拔出玉簪,在兩人面前劃出一道天河,讓一家人只能隔河相望。
再後來,這種滅絕人倫的做法,讓王母娘娘心有不安,所以準許兩人每年的七月七可以團聚一日。
每當這一天,全世界的喜鵲都趕到天河,為牛郎和織女架起一座橋。
每當這一天,若是下了陣雨,那大家就知道那是一家人的相思淚滴。
每當這一天,若在靜夜的葡萄架下,人說會聽到這對愛侶的私語……
那麼,為什麼王母娘娘非要拆散這對人間愛侶呢?
相信當我們還是懵懂的孩童時,這可能是映照進我們黑色的瞳孔裡的第一絲疑惑的光線,也是存留進我們心靈深處的第一絲缺憾。
有兩個版本的解釋。最常見的解釋是門戶之見。
織女是神。她在古人的書中要麼是天帝的女兒,要麼是天帝的孫女,即使最不齊,在民間傳說中,她也是王母的外孫女,總之,是出身高貴的女神。
——見《史記·天官書》、南朝宋懍《荊楚歲時記》中的記載。
而牛郎是人,並且是一窮二白的窮小子。在民間傳說中,他是老二,受盡大哥大嫂的欺凌,家產全無,只分得一頭老牛和他相伴。
漫說古代,即使放到現代社會,誰家會把女兒許嫁給他!
更何況二人又是標準的「裸婚」,既無媒人與婚書,又無嫁妝與彩禮。織女從河裡出來,穿著牛郎歸還給她的那身衣服就嫁到了「牛」家。
這是被下了蠱的姻緣,註定了不會幸福。
即使王母娘娘不劃下天河,兩人之間在世俗的眼光下也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
所以牛郎與織女的幸福生活在根本上是破碎於可怕的世俗。
第二個版本的解釋見於六朝時任昉的《述異記》(逸文):
天河之東有美麗女人,乃天帝之子,機杼女工,年年勞役,織成雲霧綃縑之衣,辛苦無歡悅,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憐其獨處,嫁與河西牽牛之夫婿,自後竟廢織紝之功,貪歡不歸,帝怒責歸河東,但使一年一度相會。
這個傳說與傳統說法截然相反。這「美麗女人」雖是天帝之女,但工作等同於紡織女工,「年年勞役」,苦不堪言,她與河西牽牛郎身份地位都相差不大。
而且兩人又不是自由戀愛,而是天帝指婚,可以說名正言順了吧。但是這樣的婚姻同樣被拆散——原因竟是「貪歡不歸」!
在這一版本中牛郎與織女的生活被一隻看不見的手操縱,它可以讓人和合,也可以讓人離析,這正是人生不自由之處——男歡女愛,幸福和美居然可以成為原罪。
長大了才明白,祖母們訴說的這個睡前故事,看似安詳,實則殘酷。
時至七夕,銀河耿耿,蟲聲唧唧。不知誰家的葡萄架下,傳出一聲長長的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