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來說說牛郎織女的故事
關於牛郎女的傳說,在我國很早就已流傅。由於這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對自主婚姻的追求、對幸福生活的嚮往,故事情節又是那麼曲折動人,所以很久以來一直廣泛流傅,為人民群眾所喜愛,無論是詩歌、戲劇、說唱文學都有「天河配」的故事。但這畢竟是神話,如果把它當作其事,那就錯了。
現在我們就從科學的角度上來講講牛郎星和女星的情況。
在晴朗的秋夜,我們總可以在頭頂上方的天空中看到一顆青白色的亮星,就是織女星。在織女星附近還有四顆排得很緊、聚成菱形的小星,按傅說講是織女所用的梭子,所以叫它為梭子星。隔著白茫茫的「天河」,在天空的東南方有一顆發微黃色的亮星與女星遙遙相對,這就是牛郎星(也叫牽牛星)。牛郎星的兩旁各有一顆小星,傅說是他的兒子和女兒。這三顆星排成一條,很像扁擔,人通常把它們叫做扁擔星或牛郎三星。如果把扁擔星和跟它距離很近的幾顆星聯在一起畫成一張畫,就很像是一隻張著翅膀的老鷹,這一粗星在天文學上就叫做天鷹星座牛郎星是天鷹星座裡最亮的主星。在女星附近也有幾顆小星,把這些星連到一起,畫成張七弦古琴,所以在天文學上就叫這星為天琴星座,織女星是天琴星座中最亮的主星。
在傳說中的女是個美麗的姑娘,長得很秀氣,跟牛郎很般配,可是女星的直徑相當太陽的兩倍牛,體積要比太陽大10倍多,而牛郎星的體積只抵得上織女星的三分之一,質量也只有織女星的一半。
郎星和女星都和太陽一樣,能夠自己生光發熱但它們要比太陽熱得多,也亮得多。女星表面溫度高達11,000C,比太陽要高5,000°,假如把它移到太陽的位置上來,將比太陽亮50倍左右。牛郎星的表面溫度也差不多有8,000℃,比太陽高2,000,比八個太陽還亮。平時我們看起來,它們好像比太陽要小得多、暗得多,那是由於它們離我們太遠的緣故。牛郎星距離地球有148萬萬萬公裡,比地球和太陽的距離要遠99萬倍;織女星和地球的距離是255萬萬萬公裡,比地球和太陽的距離要遠上170萬倍。
牛郎星和女星能不能像傅說那樣相會呢?
牛郎星、織女星都是恆星,女星永遠在銀河系(是由包括太陽、地球在內的無數星球粗成的,傅說把它當作了天河)的西面,牛郎星永遠在天河的東面,它們的位置很少變動,根本沒有靠近過。從地面上看,牛郎星和女星好像只隔著一條又又狹似的銀河,過去詩人把這條河描寫成「河漢清且,盈盈一水間」。
實際上,這條既清且的「盈盈一水」中只算像太陽那樣的恆星就有1,500億個,牛郎織女星之間的距離也十分遙遠,有14後面加上13個圖(0)那麼多公裡。這個距離到底有多大呢?如果我們騎自行車每天能走200公裡的話,從牛郎星到女星那兒要花費40億年時間;假如乘坐每秒飛行11公裡的宇宙火箭,也要飛上40萬年;即使是無電發射的電波,走完這段距離也得用30年的時間。所以牛郎星和織女星永遠是天涯海角各佔一方,無法相會的。
本文由踩過的道路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