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雙尾貓
要問人民軍隊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野戰軍是哪個?熟悉戰史的朋友肯定會說四野。還有要問最擅長攻堅的是哪個肯定還是有不少網友會說四野。
相對於三野歷史上依靠運動戰殲敵,四野走上了防禦—發育—反擊的路線從不到十萬人發展到百萬大軍。雖然走的是發育路線,但是歷史上的發育路線也並不容易,比如在擴充解放區上就吃過憋,在四平這個地方東北野戰軍先後進行了四平解放戰(1946.3.15—3.17),四平保衛戰(1946.4.18—5.18)四平攻堅戰(1947.6.11-6.30),四平收復戰(1948.3.4-3.13)。
四平保衛戰打得異常激烈雖然達到了戰略目的,但是四平失守。而四平攻堅戰也是打的異常激烈,但是因為傷亡太大所以最終於放棄。其中四平攻堅戰作戰作為林彪少數幾場敗仗,到底是不是徒勞無功。
那麼為四野為何選擇四平這個地方,四平這個城市不但被四野主帥林彪看著而國民黨方面也同樣看重,那麼四平究竟有何價值值得雙方如此投入。所以今天就來說說四平保衛戰和四平攻堅戰的意義。
(一)四平是座什麼樣的城市
首先說說四平這個城市,相比較長春哈爾濱還有瀋陽大連,四平這座城市似乎不太出名。但是在東北住過的人都知道,在東三省坐火車往來的時候四平是個重要的站點。而且在今天的東北各個城市中四平也是個重要的交通樞紐。
四平的歷史很早,但是今天的四平市區在清朝光緒四年的時候還是奉化縣底下的一個社。
直到1900年當時的沙俄在四平修建中東鐵路南滿支線火車站,命名為四平街站。當時的四平站站內有站線3條,貨物線1條。雖然這個火車站很小但是使得四平從農村向城市發展。
在日俄戰爭之後後,日本奪得長春至大連鐵路管理和經營權。1936年,四梅鐵路建成通車,因為四平位於東北中部,地處吉東低山丘陵與遼河平原過渡地帶,東依大黑山,西接遼河平原位於松遼平原的腹心,南與瀋陽相鄰,北與長春為鄰,
得益於這樣的位置優勢,在鐵路的帶動下,四平逐漸成為農產品集散的主要城市和東北地區重要的鐵路樞紐城市。到了1946年時四平已經是當時的遼北省(遼北省下轄四平市、通遼、雙遼、梨樹、早圖、開原、西豐、東豐、北豐、海龍、長嶺、科爾沁左翼前、中、後旗、科爾沁右翼前、中、後旗、庫倫旗、扎魯特旗1市10縣8旗。)的中心。當時中長、平齊、四梅三條鐵路在四平這裡交匯,可以說國共雙方無論任何一方得到四平不光可以獲得大量物資也有利於快速控制整個東北。
(二)四平保衛戰的意義
關於四平保衛戰具體細節不少文章寫過,這裡不做重複。許多人認為四平保衛戰是在不宜進行大規模防禦作戰時進行的一次得不償失的消耗戰。因為兵力和裝備巨大差距下,對方又是從緬甸回國的精銳,死守四平不但導致了嚴重的傷亡,而且在戰略上也陷入了被動。
但是四平保衛戰真只是為了一城一地的得失的面子之戰嗎?正如上文所說四平的交通位置非常重要,而四平之戰總共打了一個月。杜聿明曾叫囂4月2日前,拿下四平都有5月18號了。從3月18日蔣介石調兵北上,至5月18日東北民主聯軍撤出四平,總得來說為後方爭取到了兩個月的寶貴時間,雖然抗戰勝利後我軍進入東北擴充解放區發展極快,但是在1946年三月前,不少地區的群眾基礎依然薄弱。
所以按照參加過四平保衛戰的王玉峰在《解放戰爭時期遼西地區一些大事的回憶錄》一文的話來說,守住四平街,對鞏固長春、哈爾濱等大城市,爭取時間,開展建立北滿根據地的工作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市
一旦四平被快速放棄那麼對於整個後來來說準備時間將會極大的縮短。
同時雖然當時的民主聯軍也就是後來的東北野戰軍傷亡慘重,但是也消耗了國民黨軍的不少兵力。從上圖可知當時新一軍軍官傷亡153人士兵傷亡3278人。在孫立人的上報中積極要求補充損耗的裝備和人員。而且四平保衛戰對新一軍的彈藥消耗也是非常可觀的。
在四平保衛戰中,當時的東北民主聯軍也總結了以下經驗教訓:
首先沒有沒有城市防禦作戰的基本經驗,官兵們只知道向前方射擊,缺乏與友鄰部隊策應的意識;
其次火力配備的層次和縱深都不理想,無法形成有效的阻擊火力;戰場上沒有統一的射擊命令與信號,有的部隊開火太早,致使敵人臨近時彈藥不足;
第三部隊交接陣地時沒有顧及工事的交接,造成接手陣地的部隊在工事已全部失效的情況下出現大量傷亡。
這些經驗教訓為後來的四保臨江勝利提供了有力的參考,為後來的四野的防禦戰提供了有力的借鑑,此外雖然當時新六軍一口氣追到松花江邊但是有效兵力已經不夠了。
(三)四平攻堅戰的意義
相對於四平保衛戰,四平攻堅戰可以說是四野在東北戰場有一次受挫,雖然當時東北戰場攻防雙方已經轉換。但是對於四野來說,收復四平不僅意味著一雪前恥,也有利於切斷瀋陽與長春之間的聯繫。所以當時的夏季攻勢收復四平自然是重要一部分。雖然在50多天的夏季攻勢中,東北民主聯軍共殲敵8.2萬餘人,繳獲榴彈炮13門,山炮41門,戰防炮40門,迫擊炮493門,火箭炮128門,擲彈筒32具,長短槍3.4萬餘支,輕機槍2,055挺,重機槍428挺,高射機槍3挺,戰防槍13支,各種槍彈1,136萬餘發,炮彈25萬餘發,手榴彈1.3萬枚,電臺64部,汽車198輛,馬1.2萬餘匹,收復縣城36座,擴大解放區16萬平方公裡,但是四平攻堅戰最後卻以主動撤離結束,雖然四野在軍事愛好者眼中以攻堅著稱。但是攻堅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
1946年6月至1947年春,當時的四平守將陳明仁不僅在四平城郊修築一系列鋼筋水泥結構的地堡群,這些地堡群還不是單純火力點彼此間互通的,還在城外挖了一丈深的護城河,並輔以大量鐵絲網、鹿砦、陷坑等障礙,形成了堅固的防禦體系,可以說這防禦強度比四平保衛戰時強度更高。同時還有空軍的支援6月1日到9日,出動飛機44架,向四平空投彈藥88噸。6月17日到29日出動運輸機136架,空投各種槍彈300多萬發,迫擊炮彈3萬發,山炮彈6,200發,榴彈炮彈1,300發,手榴彈11萬枚。
而當時的民主聯軍缺乏攻城經驗,四平解放戰面對的敵人守備薄弱的情況下進行的,而四平攻堅戰則不同。
再加上戰前對敵情判斷不準,對守備兵力和戰鬥力估計失誤,攻城準備倉促,對外圍據點沒有肅清完畢就發起總攻。攻城時優勢兵力集中不足,對暗堡肅清不夠炮兵和步兵配合不夠完善。
所以當東北民主聯軍以10萬大軍圍攻四平城16日,雖然殲滅敵軍1.6萬餘人,繳獲各種炮145門,輕重機槍309挺,各種槍枝4223支的戰績。但東北民主聯軍傷亡很大,傷亡人數1萬3千多人,而且圍攻16天未能打下四平城,當時面對鄭洞國和孫立人的兩路援軍,民主聯軍最後被迫撤出,攻下四平的戰略目標沒有實現。
相對於四平保衛戰的教訓,當時的東北野戰軍也對上述一些問題做出了經驗總結。
所以到了四平收復戰的時候,雖然守軍變少,但是工事還在。而此時的東北野戰軍把四平的暗堡工事一個個敲掉,僅僅之用了一天就收復了四平,以自身傷亡四千多人的代價滅國民黨軍1.9萬餘人。四平收復戰標誌長春和瀋陽聯繫徹底被切斷,不久之後就是著名的遼瀋戰役。
可以說如果沒有當初的受挫就沒有後來戰鬥力質的提高,雖然代價很大但是從長遠來看還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