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母親節,首先小編在這裡祝願天下所有的母親平安健康幸福快樂。每個人一生,母親對自己的影響是巨大的,一個母親是否有文化,是否品行端莊,是否教子有方,直接影響孩子一生。母親是孩子最早的啟蒙老師,她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影響孩子思想觀念的形成。而在歷史上三位著名的母親的所作所為,對當下子女教育有很好的啟示。
一、畫荻教子——教育的重要性
畫荻教子,說的是北宋時期歐陽修母親的故事。在歐陽修四歲那年,父親去世了,家裡生活非常困難,甚至到了「房無一間,地無一壟」的地步。儘管如此,歐陽修的母親確深知必須讓兒子受教育、讀書,可是沒有錢供他上學呢?她左思右想,決定自己教兒子。她買不起紙筆,就拿荻草稈在地上寫字,代替紙筆,教兒子認字(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歐陽修在母親的悉心教導下,特別懂事,於是奮發圖強,他於仁宗天聖八年(公元1030年)高中進士,最終成為傑出的文學家和史學家。
畫荻教子的故事告訴我們教育的重要性,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記得筆者讀初中的時候,很多同學在寒假、暑假之後就消失了,通過他們同村的同學才知道,他們的父母讓他們輟學外出打工了。雖然已經十幾年過去了,但是這些事情在我腦海中的印象依然深刻,有一位住在我上鋪的同學就是這樣,我們關係很好,可是有一天他就突然輟學回家了,至今也沒見過面。這些年來,我們的國家越來越重視教育,九年義務教育全面推行,希望有些想讓孩子輟學的父母,看看一千多年前歐陽修母親的做法,不要輕易剝奪孩子受教育的權力。
二、孟母三遷——孩子成長環境的重要性
孟母三遷的故事我們大家都不會陌生,說的是春秋時期孟軻的母親三次搬家的故事。剛開始她和孟子住在丈夫的陵墓附近,以便於每天可以去祭拜丈夫。只是在這種地方住久了,年幼的孟子竟學起了出殯人士的哭喪胡鬧。孟母覺得這樣的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便把家搬到了集市。可是孟子卻學著小做買賣和殺豬殺狗的事情。孟母覺得集市也不適合居住,所以又把家搬到了學宮旁邊,從此後,孟子就跟著學校裡的士子學會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禮及進退的禮節。最終孟子成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僅次於孔子的儒學大家,被譽為「亞聖」。
孟母之所以三遷,是因為她深諳一個道理:「環境會影響一個人的成長。」每個孩子生下來就是一張白紙,我們如何教育引導他們,他們就會朝著什麼樣的方向發展。幼小的孩子又最善於模仿,接觸的人、事物都是他們學習模仿的對象。所以我們做父母的應當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孩子提供一個有利於他們成長發展的環境。
三、截發筵賓——孩子交友的重要性
截發筵賓說的是東晉陶侃母親的故事,陶侃幼為孤子,家境貧寒。陶母含辛茹苦,靠紡紗織麻維持生計,供養陶侃讀書。在教子上,陶母一直教育兒子,交朋友一定要交比自己更有水平、更有文化之人。有一次,同郡孝廉範逵訪賢遇大雪,借宿陶侃家。時天寒地凍,馬無飼料,陶母揭去自己床鋪上的稻草蓆,剁碎餵馬;由於家中貧寒,無以款客,陶母又偷偷剪下自己的長髮,賣給鄰人,換錢購買酒菜。在中國人的觀念中,「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所以頭髮是不可以輕易剪的。陶母如此舉動,足見她待客之誠心,也可以看出陶母對於兒子結交優秀的朋友的全力支持。最終,在陶母的教育之下,陶侃成為東晉名將,名垂青史。
你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不妨看看你身邊的朋友,於我們成年人都是這樣,何況小孩子呢。小孩子交朋友也是家庭教育當中一個很重要的構成部分,小孩子和品行優良的孩子在一起,自然會變得乖巧懂事愛學習;同樣,如果孩子開始和一些比較頑劣的「換孩子」慢慢走近,做父母的則要及時糾正引導,避免孩子走向彎路,讓好的朋友成為孩子教育的一大助力。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而家庭教育在孩子教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原生家庭對於一個孩子的發展成長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母親又是家庭教育的關鍵所在。歷史上三位母親通過自己的所作所為,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為國家棟梁之才,對於當下我們的家庭教育有著很好的啟示作用。希望做父母的能從中借鑑一二,小編將不勝榮幸,我也有兩個孩子,願意和各位父母共同努力,好好教育我們的孩子們。
本文為母親節活動首發/獨家稿件
本文由小凡讀史原創,歡迎大家轉發、關注,一起探尋歷史真相!
參考:《宋史·歐陽修傳》、《列女傳·母儀傳》、《世說新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