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以前看一些古裝劇裡,經常會有相師舉著測字算卦的幌子為主角指點迷津。筆者最早接觸的是梅花易數,裡面也有關於字佔的方法,初看時覺得很雞肋,一字鴻蒙未判而不成卦。這裡的一字是指的連體字或者只需一筆就能寫成的字。後面重讀過幾次,卻又感覺深合心易易理。
梅花易數也被稱為心易,「言,心聲也。字,心畫也。心形如筆,筆畫一成,分八卦之休咎,定五行之貴賤,決平生之禍福,知目前之吉兇。富貴貧賤,榮枯得失,皆於筆畫見之。」
兩漢時期,拆字之讖盛行。從隋到唐,拆字活動在社會各階層開展起來。到了宋代,測字術大盛。邵康節先生開創的「先天學」,即心易理論,為測字術提供理論依據。通過這個說法來看,測字與梅花易數實則一脈相承。
我對梅花裡的字佔篇開始有興趣的時候,是由見聞的一則測字故事引起的。
說是宋朝有叫謝石的人,是專業測字的開山人物,有「測字聖手」之稱。傳說,他曾得神人相助,並授予《心易秘佔》一書。他早年在成都測字很有名氣,後來又到京城,在鬧市裡開設了一家測字館,館內放張桌椅,牆上掛一張大紙,紙上寫有千餘字,不識字的求測者只要往紙上一指,就可測字了。後來的測字者紛紛仿效,「千字牌」成了測字者的標誌之一。
從這點可以看出早期的測字術是與梅花易數同宗同源的,這是「近取諸身」最直白的表現手法。
北宋南遷,謝石也來到臨安。一天,宋高宗趙構便服微行,在路上看到正在測字的謝石,宋髙宗夾在人群中,用手杖在地上劃了一道,讓謝石測,謝石見後一驚,馬上說:「土上一畫,非王而何?」謝石說完,馬上下拜。宋髙宗見後很是高興,便招他進了宮。
這點和梅花裡的字佔方法就開始有區別了,梅花的字佔起卦很死板,是按筆畫數來分上下卦及動爻的。如這故事裡的「一」字,死套書上的起卦方法,則不成卦,無從斷。但謝石的佔斷方法則聯繫上了外應,一字寫在土上,即是王。這又和梅花易數的內核完全相通——遠取諸物,近取諸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