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精者可為常醫,識炁者可為良醫,達神者則為神醫!

2021-01-12 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

作者:空淨

道家傳統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寶庫中的瑰寶,道家文化分為文道、武道。道家的「文道」是一個內容非常豐富而且體系龐大的文化系統。道醫 學就是道家「文道」中的五術之一,道家五術分為醫、卜、星、卦、山五大門類。其中道醫 學名列五術之首,是道家歷代修真 者的必修課之一,也是道家法脈承傳中代代相繼、口傳心授的重要內容。只是由於法脈承傳秘授的特點,所以歷史上鮮見文字專著流傳於世間。

道醫 學,是中國傳統醫學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朵奇葩。道醫 學的內容長期以來在道家內部的不同脈系之中師徒相授,代代相傳。為人民健康的預防、治療和保健貢獻著力量。

由於道醫 學是內功修真 者在世間「廣施方便,救死扶傷,德化眾生,積行累功」的重要工具,所以古往今來,道醫 學可以說是最接近人民大眾的一門醫學,民間至今還流傳著許多道家人物布施醫道、起死回生的膾炙人口的故事。

道醫 學以藥物便易、方法簡便、療效可靠而著稱於世,隨著時代的變遷在中國流傳幾千年而不頹,逐步發展成獨立的醫學體系。

道醫 學的理論和方法,由於是一種自身實證基礎上的醫學技術,它已經超越世俗「眼見為實」認識論的限制,是人體生命科學中,必須跨越太極陰陽相互之間的障礙和制約,自由穿越太極弦才能真正掌握和應用的學科,是一種深層次高領域的生命醫學領域。

所以,真正上乘的道醫 學都必須在本身進行系統內功修證的基礎上,證至相應的層次和階段,然後經過上師的心傳印授才能真正掌握和應用。所以道醫 學歷代都是師徒承傳,理論和方法只限於筆抄紙錄,口訣相延,不付梓印。

雖然其中許多方法在歷史長河中也與世醫相融交匯,但是其中根本的精華,仍然深藏脈系之中,不易被世俗所掌握,故而歷史上鮮有道醫 學這方面的專著論述。

道醫 與世醫(道家將國醫或中醫 稱之為世醫)都是同源共脈,都源自於自然大道。古有:「歧黃源於道」之說,此言非虛。世醫是根據道的易理、陰陽、五行、氣血理論而闡發,這些顯性的醫學理論和方法利於世俗學習掌握和運用,只需掌握文理精義即可臨床應用醫術。

但是,道醫 則必須隱顯、陰陽理論和實踐集於一身,能夠洞穿太極弦,顯性和隱性同步掌握,才能將道醫 學運用於臨床實踐。所以相對於世俗中的醫學而言,道醫 學是比較難以全面掌握和應用的一門專業性極強的學科,必須依靠醫者本人堅實而且系統的精氣神內功修煉基礎。

道醫 與世醫之間的根本區別,其實是對精、氣、神這三大人體基本生命物質的理論認識和實踐認識之間的差別。世醫對人體精氣神的認識,只是停留在理論認識、理性掌握的範疇中;道醫 則是既要有理性認識,同時也要對精氣神具有自身內環境實踐的直接感性認識,在雙重認識整體結合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和掌握。

道醫 學的基礎理論,建立在以甚為深邃的洞察力內證,運用自身的深度靜定慧觀,對生命進行長期全面而細緻的觀察,根據觀察所得而逐步建立起人體醫學理論基礎。世醫在歷史上則是繼承和運用道醫 學中的這些基礎理論,僅以智觀加以學習和運用發展。

中醫 學發展至現在,已經偏重於單純的智觀性發展和豐富,甚至將道醫 學中經過慧觀所取得並且建立的基礎理論,部分地輕率地當作糟粕拋棄掉。例如在一個時期階段中全面否定陰陽、五行學說,摒棄三魂七魄學說,甚至否定經絡學說、氣機學說等等。

將中醫 學的靈魂抽離拋棄,全面向單純的智觀領域發展。這種現象在道醫 學領域是不可能發生的,道醫 學注重智與慧同觀研究實踐任何事物,而且將慧觀所得作為指導智觀的基礎,是「慧智同觀」研究醫學的一門學問。

道醫 學的學習與掌握,首先在於對傳統理論的全面繼承,而不是輕率地否定。道醫 學誕生於道家修真 者數千年以來,以自己的性命為試驗室進行長期反覆的研究和實踐,首先在自己身體之內進行全面歸道性轉化實踐,探索精氣神與形之間的本質關係,成就了千千萬萬的祖先,使他們步入真人的行列,並且同時產生了道醫 學。

道家理論認為:自然大道的順變演化過程是:虛化神,神化炁,炁化形,形生而產生萬物,物形一旦形成,道炁則滯塞不通。自然大道的逆向回歸過程是:形化炁,炁化神,神化虛,當進入虛明境界後,虛實相通,就能窮通萬物而復歸於道。人類對道對自然的認識,必須經過:體於物而知「身」,體於形而知「炁」,體於炁而知「神」,體於神而知「虛」,體於虛而歸道的正確過程。

在這五個階段和過程之中,人類絕大部分固囿在一個「體於物而知身」的初級階段和過程中。人們通過邏輯思維後天的智識觀察、研究和實踐對自然萬物的探索,從而逐步明白、知曉我們人類自己與萬物的之間的辯證依存關係。

但是對「萬物皆有炁,萬物乃一物」的真理,如果不進行內證,產生高質量的系統而可控的靈感思維,就不知道還要研究和實踐多少年才能產生真知形成共識。道家修真 者與世俗不同,他們運用的方法是靈感思維與邏輯思維同步「窮通塞之端」,炁的滯塞既是人類認識事物本質的障礙,也是疾病產生的根本原因。

運用三因理論研究這個炁「塞」的真正原因所在,探索解除這個閉「塞」不通「因」的轉歸。這個「端」就是打開塞的根本源動力,也就是暫時看不見又摸不著,但是實際又客觀存在的特殊物質「炁」。炁是生化之源變化之端。炁雖然不可見,但是它卻決定著形的成敗、生死與活力。

道家修真 者的「體於物而知身」,首先是以誠信之心承傳著祖先們的成功經驗,是一種顯隱高度結合對炁的全面實踐。窮通塞之端,體形煉真炁,修心歸虛明,回首返先天。君子體物而知身,體身而知道,這是修真 者必然的正確的實踐過程。

體於身知炁,是一個較長時期的艱苦歷煉修持過程,也是掌握道醫 學的基礎。內功界的師傅們常說:「知精者可為常醫,識炁者可為良醫,達神者則為神醫。」這種根據內修水平確定道醫 學識層次的分類方法,與世醫有著根本的不同。「虛實相通,一體掌握」才能真正全面地掌握道醫 學的精華。

道醫 學以陰陽學說、五行學說為宗,以經絡學、髒象學為基礎,以「氣血」為理用。尤為突出對炁的靈活運用和調整,把握這一生化之源,造化之端,為人類的健康服務。這一點也正是被現代醫學所忽視的根本所在。

世醫對人體健康的恢復和保持,側重於運用藥物、針灸等等各種方法對人體的精氣神進行調整,使其恢復動態平衡,達到治療目的。道醫 則是根據「萬物皆有氣」的原理,在同時運用世醫方法的基礎上,直接調集各類相應的「氣」進行靈活運用。對人體內的氣機進行清除病氣、濁氣、邪氣,補充生氣、清氣、正氣。使機體中的精氣神恢復動態平衡,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對於疾病的認識,病因機理的分析,世醫重視二因,即內因和外因的致病作用。道醫 對疾病的認識,則重視三因,即本因、內因和外因。這也是道醫 學與世醫學的根本區別所在。

本因,是指一點靈光在歷史時空中攜帶而來的致病因素,它們是能在體內逐步釋放,並且與內因和外因密切協同作用,從而產生疾病的因素。本因是一種以全息信息方式儲存並且攜帶的,以炁的方式客觀存的致病因素。

現代醫學已經從微觀領域發現了DNA遺傳基因病因攜帶現象,但是要發現慧觀中疾病的全息攜帶現象則尚需時日。目前的科學研究方法還暫時難以真正全面地進入「炁」的領域之中。

世醫對疾病的預防與治療,偏重於對內因和外因研究和應用。道醫 非常重視整體,本因內因外因這三因的協調性研究和應用,「上工治未病」防勝於治,化優於堵。

道醫 將預防和化解三因對人體的作用力作為重要醫療方法。道醫 學還非常重視外環境各種炁場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和作用以及調整化解。運用道家五術山術中的「風水學」對陰宅、陽宅這些外環境進行巧妙處理,常能使許多慢性疾病加速治癒或者不藥而愈。運用「萬物皆有炁」的基本原理,運用各種方法調適和營造良好的炁場環境保持和維護人體的健康。

簡而言之,道醫 學與世醫學同源同根,世醫學中所具備的內容,道醫 學中都存在著,而道醫 學中的內容,由於理義更為深奧,有許多內容並非世醫所能完全理解與接受,所以仍然保持著它自身的獨立性,在道家內部承傳。

另一方面,數千年以來道醫 學與世醫學互滲交融,眾多的內容早已同化於世醫之中,我們從世醫名著的大量名詞術語中即可見一斑。只是各自闡釋的深度廣度和準確性,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特別是今人的闡釋由於缺乏自身內證的體驗,其中也不乏許多曲解之論誤導後進者。今人如想進行道醫 學的實踐,如果在掌握世醫學的基礎上步入,也不是非常艱難的過程。

例如:醫用古漢語、中醫 基礎學、中醫 診斷 學、腧穴學、經絡學、針灸學、中醫 內科學、中藥學、方劑學等知識,都是進入道醫 學的基礎。吾亦將在各篇中對世醫所未能論及的相關理論方面,根據師傳和實踐所得作一些簡要的介紹,以饗讀者。

餘幼承家學師傳,蒙師心傳道醫 心法,從事道家佛家內功修證和臨床醫學實踐數十年,進行傳統內功和醫學教學工作十餘年,對道醫 學的博大精深和至簡至易頗有一些膚淺的感受,雖然所知曉的道醫 學內容也只是一麟半爪。

但是有感於傳統文化的繼承發揚和醫林的繁榮昌盛,所以不揣冒昧,拾筆作些介紹,以管見呈之於杏林同仁,也希望有緣者因此而得遇明師口傳心授,步入道醫 學的殿堂,真實地繼承和發揚中華傳統醫學文化。救世濟危,造福人類。

相關焦點

  • 什麼是識神、元精、元炁、元神
    什麼是識神、元精、元炁、元神?識神,就是人的思想意識,愈用愈靈,後天的智慧,全是識神所出。它依靠魄而存在的,是一個有形的凡心,它作為整個身體的主要核心,飢餓、睏倦、乃至生氣、厭煩、悲傷等,都是由識神感受到這些負面的情緒。元炁為鉛,元精為汞,元神為性。
  • 《金丹四百字》與玄關一竅,至為玄妙!
    乾中有陰陽,信息系統中的大腦等,在人體之上為乾,其功能――「神」便是陽中之陰,是為真陰,身在下為坤,其中文「炁」(「氣」)為陰中之陽;是為真陽所以真人說「身中有一點真陽之氣,心中有一點真陰之精」。但神又有陰陽,意識中樞的功能為「識神」,憑五官感知顯信號認識事物,潛信息中樞的功能為「元神」,可感知隱信號自動進行信息處理。
  • 時支臨食而梟不奪者,食為祿神者,主子女誠實聰敏,晚年富貴
    時柱為子女宮,時柱喜忌直接可看出子女的損益吉兇,時柱與其他宮的要求一致,即以身旺身弱為衡量喜忌的標準。 時支臨遷官者,主子女相貌敦厚、性情平和、賢孝忠實。 時支臨食而梟不奪者,或食為祿神者,主子女身體肥大,誠實聰敏,晚年富貴。 時支臨正印者,主子女孝順,能成家立業,身弱者尢佳。 食為用神,主子女賢孝有成,兼帶貴氣者,主子女富貴。
  • 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為道者
    請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注①若稽田,既勤敷菑。②知:主持,管理的意思。有能助寡人謀而退吳者,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國語·越語上》注釋為:自古以來善於以道治國者,不會使民多知而貪念生,而使民少欲而淳樸存。百姓之所以難以管理,是因為其多知而貪,多智而詐。所以國家管理者,如果使國家上下浮躁,務虛不務實,那這樣的管理者實際為國之竊賊也。如果使百姓淳樸,不以財多而誇,不以詐智為能,那國家有福,人民有福了。
  • 炁和體內諸神在道法中的作用
(一)
    即是在理論上言,神完氣足者靈,雖具形體卻氣弊神喪者,枉有形式,卻不能奏效。因此,在具體的行持中,實際顯示出力量的是人的神、氣。若稍廣一點便是精、神、氣源三者。而且恰恰因為提出神炁為法之本,才將道體法用的觀點具體化了。    因為神源的精微來自道。道為宇宙之本道即悉,炁為萬物之源,亦為人生之元。三者統一,方能相感、相參。    起源於北宋的清微道法,其理論樞紐中有雲∶
道貫三才為一炁耳。
  • 密切接觸者測量儀來了!輸入姓名身份證可查是否為密切接觸者!附...
    輸入姓名身份證可查詢是否為密切接觸者 科研攻關組信息化專班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曼青表示,中國電科集團建立了風險人群大數據平臺、密切接觸者測量儀,輸入姓名身份證就知道自己是不是密切接觸者。
  • 自然生人第三講:生神降炁調理五臟混合百神,聚其陽精消陰累鍊度受化更生成自然人
    《救苦經》指出:天上混無分,天炁歸一身。皆成自然人,自然有別體。前面說到,還將上天炁以制九幽魂,自然天上混無分。救苦諸妙神善見救苦時,自然天炁歸一身。《救苦經》指出:天上混無分,天炁歸一身。元始初生以混洞太無元天寶玉皇之一炁以生三炁,三生九炁以至萬炁,成天立地,開物成務,使天地鬼神各有攸司,井井不紊。人和罪魂,也是如此。
  • 古人言:臉上橫肉為兇者,下半句才經典!老祖宗的識人智慧
    於是我們的「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就有一套自己的識人術。他不僅能文能武,還能窺視人心,據史書記載,曾國藩對"相術"頗有研究,並且總結道:斜正看鼻眼,真假看嘴唇,功名看器宇,事業看精神,主意看腳跟,若要看條理,全在言語中。古人這可不是迷信,那時候他們觀人主要通過在大半輩子的摸爬滾打中得來的經驗!古人言:臉上橫肉為兇者,下半句才經典!
  • 道為天下母,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人從何而來因何受生因何成形!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等。可見,道本身就是天下的母親。1人因何受生:陰陽陶冶生物生人,三省其身思愆悔過。人的出生成長,莫不依仗大道。現在社會迷謬者多,貪慾是務,惟利是圖,蠹公營私,損人益己,以致魂神被系,禍患來纏,重病不痊,邪妖克害,受諸苦惱。
  • 清者為貴!女人八字入此格可為貴婦
    女人八字以「純、和、清、貴」為好,前兩天我們說了「純」和「和」,純以身旺為好,和以身弱為妙,所以身旺身弱其用不同。今天我們再說下「清」,女人八字之清,指的是八字中一官一殺,不相互混雜,所以叫做「清」。《滴天髓》中說:「清者不徒一氣成局之謂也。」所以八字清者要不能有傷格局之神煞,或傷格局之神煞被清除。比如上面這個八字,月令為財官印三寶,八字中沒有傷官克正官,所以為清。至於說財壞印的問題,對於古代的女人來說不需要功名,所以只看夫星而不看其他,只要夫星不被傷官克制,即為清。說到這裡,大家就能看到古人論女命是只以夫星和子星為重,對於其他的六親一般都不怎麼加以討論,所以是有歷史局限性的。
  • 易說道德經之十五 善為道的道理
    易說道德經之十五 善為道者的樣子老 子: 「道 德 經」 : 第 十 五 章古 之 善 為 道 者 , 微 妙 玄 通 , 深 不 可 識 。夫 唯 不 可 識 , 故 強 為 之 容 :豫 兮 若 冬 涉 川 ﹔猶 兮 若 畏 四 鄰 ﹔儼 兮 其 若 容 ﹔渙 兮 若 冰 之 將 釋 ﹔敦 兮 其 若 樸 ﹔曠 兮 其 若 谷 ﹔混 兮 其 若 濁 ﹔澹 兮 其 若 海 ﹔飂 兮 若 無 止 。
  • 食傷為用神者,最是有福氣之人
    命局中以食傷為用神的,都是身旺之人,是自己一生的智慧結晶,自己親手創造出來的產品。猶如自己的孩子,代表人的衣祿住行方面的事情。他是集聰明,智慧,才幹,傲氣於一身。富貴名利雙全。食神人的性格:食神人是心安於現狀的溫和派,不喜歡與人爭論。為人敦厚篤實,重仁義,講道德。
  • 命理:食神為文秀,傷官為武秀,兼之者,文成武備
    今生一得遇,前世幾柱香,一朝結善緣,終生為益友。為文急功,為藝近利;聲擾其聰,色蔽其明。聲色不清,乃是人生的大病。 精於審美之人,往往有清逸之格。一個人的品格,和心性修養有莫大的關係。
  • 輸入姓名身份證可查是否為密切接觸者!操作流程看這裡
    輸入姓名身份證可查詢是否為密切接觸者  科研攻關組信息化專班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曼青表示,中國電科集團建立了風險人群大數據平臺、密切接觸者測量儀,輸入姓名身份證就知道自己是不是密切接觸者。
  • 俗語:「臉上橫肉為兇者」,下半句更經典,老祖宗識人術不可小覷
    俗語:「臉上橫肉為兇者」,下半句更經典,老祖宗識人術不可小覷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和陌生人打交道在不知道對方性格的時候往往會先根據對方的面相來簡單猜測對方的內心。我們經常說面由心生,很多時候通過觀察一個人的面部表情和動作都能夠了解到一點對方的性格和為人。
  • 解神者源氏首次慶生 私的劍只為正義和光明揮舞
    《解神者》是一款以末世眾神為題材的Roguelike RPG手遊。玩家在遊戲中扮演「解神者」的身份,操控神明進行戰鬥。遊戲擁有宏大的世界觀和個性鮮明的人物,海量劇情文本讓你感受古文明的復甦;局內擁有豐富的Roguelike元素,隨機神跡搭配,事件隨機產生,機關隨機觸發,讓遊戲擁有無限種可能,甚至在不經意間還會發現彩蛋驚喜~ 說了這麼多是不是對《解神者》十分感興趣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其中一位來自高天原源流的神格——源氏。
  • MEM知者行 | 走進成都大運會場館
    四川省體育館位於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人民南路四段8號,始建於1984年10月,並於1989年5月竣工,可容納9278名觀眾,工程等級為甲級大型體育館。四川省體育館可承擔籃球、排球、網球、羽毛球、體操等各項體育競賽和大型文藝演出、商業活動等,體育館東南角全民健身館、室內羽毛球場、桌球場對市民開放,每日前來運動健身的群眾達上千人次,社會效益良好。四川省體育館作為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重要比賽場館之一,改造完成後將承接大運會籃球比賽項目,賽後還將成為全民健身的場所。
  •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精品推薦)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李炳南先生《論語講要》:今本一章三段,第二段子曰二字集注疑為衍文,竹氏會箋以為,記者兩揭子曰字,分明是各時語,後子曰非衍文。劉氏正義亦云,兩加子曰者,言非一時也。
  • 道家修煉的精、炁、神
    道家修煉,歸根結柢是要修煉內在的精、炁、神三寶.修煉過和程中只求能夠做到頭脊正直、舒適自然,即是最大原則.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修煉的基礎功法:功法,一般採取坐式、站式或臥式,或散步亦無不可.各種功法的要點如下:坐式,可以平坐凳上,小腿垂直於地面,或者交叉亦可;也可以盤腿坐在床上,盤坐困難者可先在座下墊個枕頭;兩手相疊,大拇指相抱成太極圖形狀,置於丹田即可,或者手撫兩膝亦可.
  • 「兩腮無肉不可交,臉上橫肉為兇者」,啥意思?老祖宗教你識人!
    「兩腮無肉不可交,臉上橫肉為兇者」,啥意思?老祖宗教你識人!在大家平常的生活中一定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不過大家如何判斷他們是好人還是壞人呢,其實很多人都會根據面相去觀察不過。確實在很多時候看到一個人可以根據他們的面相,今天就教給大家一句老祖宗的識人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