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一個「丹丹體」竟然包含了社會上的三種人:第一種人——房地產大佬:任志強、潘石屹以及背後種種高官;第二種人——宋丹丹式的正義之士;還有第三種人——「蝸居」、「蟻族」、「鼠族」等各種族。如此看來,「丹丹體」就不再那麼簡單了,用「丹丹體」造句的人也同樣包括各種階層,他們或抨擊,或勸說,或支持,看似調侃的每一個句子卻都代表著每個人的最真實內心。他們同樣代表這社會的三個階層,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解讀下這幾種人。
其實我應該再細分一下,將社會高層再分為兩個部分,一類是任志強、潘石屹式的只管到處建房,不管他人住房的房地產大佬;一類則是在他們背後默默服務的政府官員。他們之間的關係其實並不複雜,簡單的市場交易下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最為簡單不過。直接涉入「丹丹體」的是前者,潘石屹是導火線,任志強是火藥桶,一經丹丹大嬸點燃,蘑菇雲就此蔓延開來,他們都有自己的經典語錄——「我是商人,不考慮窮人」,任志強說過之後,鞋子也就扔到了他的臉上,他是大眾心中「最欠揍的人」!而後者則始終保持著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但他們內心卻強烈請求「潘總」別再發微博了,他們擔心文字的力量將他們間的陰謀戳穿,泛濫的洪水到時衝破腐敗的高牆,那麼一切都結束了。
第二種人其實除了丹丹式的正義之士外,應該還包括那些「個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淡定之士,他們已經有車有房,有一定的地位,社會的變動早已與他們無關。然而丹丹這位「正義之士」還是站出來了,儘管她譴責的是潘石屹房子蓋的不漂亮,但卻已經觸動了第三種人的敏感神經,丹丹式的幽默在這裡其實也體現出來了。還記得「秋波」——秋天的菠菜的經典解釋嗎?姐雖是俗人一個,但玩的卻是真感情,「潘總」的房子那麼醜陋,能對得起首都的觀眾嗎?
第三種人是最最龐大,也是最最支持丹丹大嬸的,他們平時忙於生存,在社會的繁忙中謀得一塊棲息之地,幾個小時的睡眠是他們一天中最美好的時光。「丹丹體」將他們解脫,他們可以用最簡單的方式表達自己最大的心聲。「老闆,俺就個打工的,沒多少錢,我請你上廁所,別扣俺工資了,真的,求你了!」,不能像丹丹那樣請潘總喝拉菲,也無力去埋怨別人改的房子不漂亮,這群打工仔——「蝸居」、「蟻族」、「鼠族」的主力軍只能已最簡單的句子表達自己的無奈。又是一年春運時,多少心酸再起:「春運,我就是個農民工,沒多少錢,我請你吃煎餅果子,倆雞蛋的,別漲價了,真的,求你了!」
簡單一句「丹丹體」竟然包含了社會上的不同階層,「丹丹體」的意義已經不限於造句本身,而是成為一個萬千網友發洩怨憤、訴諸不滿的載體,小學時學的造句沒想到今日還能有所作為,豈不快哉!
網絡上每一次「體」的出現,背後都隱藏著一個重大的真相,想明白真相的各位網友積極推波助瀾,終於將真相揭開,而這就是網絡的力量。從最開始的「羊羔體」、「凡客體」到如今的「掃地老太太」、「丹丹體」,無一不揭示出一個又一個的社會陰暗面。這好比六月飛雪,它的每一次出現都在告知著民間必然出現的重大冤情,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回顧下這些「體」。
「凡客體」以「愛……愛……是……不是……我是……」為基本敘述方式的剖白式廣告最早出現在公交站牌上,然而經玩家惡搞,郭德綱最早遭殃,「郭式氣質」一覽無遺。後來任志強、唐駿等也紛紛亮相凡客體,成為大眾調侃的對象,玩家將對這些的人種種不滿統統以他們「老實交代」的方式表達出來,幽默勁十足。後來,「凡客體」擴展至普通人,有人用它表白自我,有人則用來調侃同事,PS世界裡,全民狂歡。
「羊羔體」的叫法來源於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車延高的名字,他的出現,標誌著魯迅文學獎與文學絕無關聯。「羊羔體」說白了就是口水詩,網友們沒有等到「金句王」馮小剛出來評個一言半語,「技癢」的圍觀者倒是迅速跟進,開展了「羊羔體」寫作大賽:從神話人物嫦娥,到隔壁的鄰居××;從日本女優蒼井空,到歐洲球員厄齊爾;從李啟銘撞人事件,到剛剛發生的礦難……紛紛被納入「羊羔體」旗下,原來寫詩竟是件如此簡單的事情,這叫魯迅情何以堪?
而後來出現的還有「騰訊體」也就是一個艱難的決定版、「我爸是李剛」式玩家惡搞所生出的正義版;還有,「葛優體」即湯師爺拿著喇叭高呼:「你們想想,你帶著老婆出了城,吃著火鍋還唱著歌,突然就被麻匪劫了……」的這句臺詞;還有「讓子彈飛體」裡的各種歡樂,讓油價飛、讓房價飛、讓工資飛、讓股價飛等各種「飛」……時間走進2011年,「掃地老太太」這位新年的第一位紅人帶著一身神秘走到了每個人身邊,各種小心,各種提示,各種驚訝;而今,丹丹帶著「丹氏委屈」贏得了所有觀眾的同情心,玩家期待2011春晚丹丹會有「大舉措」!
話說人天生會說話,造句只是每一次說話時的不經意,有過小學文化的同學只求造句能通順;初中時,「造句」已經與作文直接掛鈎,高中時,「造句」已經關係到前途命運,大學時,「造句」則成為了把妹的最好手段,研究生?不要意思,筆者沒有經歷過,更不敢奢望神馬博士、博士後等等浮雲了,但我明白,自高中以後,學歷越高,人越不會「造句」,網絡世界裡,千篇一律那是大家心知肚明的幽默。然而今天,各種「體」的出現倒是讓大家過了一把造句癮,只是我們少了小學時的天真、初中時的率真、高中時的認真,多了大學時的裝真、社會生存壓力下的較真……可是,我們也只能停留在造句階段,我們沒有辦法將之成文,誰都不能!
「羊羔體」出現了,魯迅文學獎還是會一如既往地頒發;「我爸是李剛」出現了,駕車撞人的富二代還是會囂張;「騰訊體」出現了,艱難的決定還是出現,或者不艱難的決定根本就不出現;子彈飛了,油價飛了,物價飛了,惟獨工資折翅了;任憑「掃地老太太」多麼有能耐,她還是個掃地的,社會不會給她多一分錢,也不會給她安排一個更高的職位,她也只能停留在每個人的身邊,任憑世人去朝拜;「丹丹體」出現了,潘總的樓還是要蓋,醜陋的房子還是會在……
何時這些句子能夠成為一紙文章或者一則規定或者一項法律頒發出來?玩家沒日沒夜的造句,各大媒體的競相報導,相關部門怎就不見?不是關注民生麼,不是體恤百姓么,不是為人民服務麼?這些句子,你造,或者不造,模版就在那裡,不聲不響;這些文字,你寫,或者不寫,權利就在你手裡,不增不減;有些規定,你定,或者不定,句子就在網絡裡,不痛不癢;多一份關懷,或者多一份真情,淡定、從容;歡喜、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