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雞分解詳情
編者按
雞肉因其肉質細嫩、滋味鮮美受到了大家的推崇,雞身上的各個部位更是被烹飪成各種美味佳餚,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俗話說的好,小小一隻雞,渾身都是寶。部位大集合,從頭愛到腳!
01 / 雞頭
雞頭可以吃嗎?回答是肯定的,偉大的中國吃貨怎麼會放過雞頭這麼好的食材呢?啃雞頭的時候,首先下嘴的是雞嘴。先一口吮吸,咬掉雞嘴堅硬的部分,再輕輕一扭,扯下下顎,吃掉柔嫩中帶著軟骨的舌頭和下巴。接下來轉到後面,有的雞頭切的時候殘留了頸椎,就把後面吃乾淨,這樣好用手捏住顱骨後部。拉穩了後腦勺,再一吮吸,吸掉雞的鼻竇部分,扯下眼球前面的位置。然後順著頭皮一撕,連著頭皮和雞冠一口鮮嫩。最後的高潮就是雞腦了。用大牙從側面擠壓兩個眼眶偏上一點點的位置,兩半頭蓋骨就錯位分開,露出裡面爽口嫩滑腦髓。不要用筷子掏,打開頭蓋骨仰起頭對著嘴一倒,順勢一吸。雞腦的口感非常綿密細緻,入口即化,整個雞頭滿滿的滿足感在腦髓融化的瞬間就逸散開來了。
02 / 雞胸
雞胸脂肪少,口感細嫩,不過易乾澀,炸雞排就是取雞胸做成的,包含胸骨、胸肉和小裡肌。
03 / 小裡肌
小裡肌又稱雞柳,位於雞胸內側、雞軟骨兩側的內臟胸肌部位,每隻雞有2塊小裡肌,帶白色筋膜,口感細嫩帶Q,常用來做炸雞柳條、炒雞柳等。
04 / 雞胸肉
雞脯肉最著名的菜式大概就是宮保雞丁了,這是一道聞名中外的特色傳統名菜,魯菜、川菜、貴州菜中都有收錄,但原料、做法略有差別。該菜式的起源於魯菜中的醬爆雞丁,和貴州菜的胡辣子雞丁也有關,後被清朝山東巡撫、四川總督丁寶楨改良發揚,形成了一道新菜式——宮保雞丁,並流傳至今,此道菜也被歸納為北京宮廷菜。成菜肉質極為滑嫩,辣中有甜,甜中有辣,鮮辣酥香,麻、辣、酸、甜包裹下的雞丁、蔥段、花生米使人慾罷不能。
05 / 雞冠
雞冠,很多地方會美其名曰「鳳冠」。傳說雞冠有毒,但這一說法只在我國有,在國外找不到雞冠有毒的相關文獻,倒是發現有的國家,如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都很喜歡雞冠,並且有時候雞冠會與松露等高級材料搭配烹飪,而西班牙則很喜歡吃雞冠。雞冠也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從雞冠中提取出來的透明質酸(hyaluromic acid)可以應用於緩解關節炎的疼痛,還能注射進皮膚起保溼的作用。雞冠做菜的方法很少見,一般就是將雞冠涼拌或者爆炒食用。
06 / 三節翅
雞翅上腕至翅膀尖端,含翅腿、雞膀、膀尖三節,雞膀和膀尖稱二節翅,肉質結實,翅腿的口感像雞腿,雞翅皮厚筋多,適合燉、滷、烤或紅燒。
07 / 大雞腿
大雞腿由去雞腳後的雞腿和雞腿排組合而成,口感結實帶Q,筋多皮厚,可整個用來烤、滷,或切成雞腿排和雞腿後料理。
08 / 雞腿排
雞腿排去骨組合而成,整塊可用來煎炸。
09 / 琵琶腿
琵琶腿是雞腿上雞爪與大腿之間的部分,大概形狀像琵琶,因此叫琵琶腿。琵琶腿由雞腿的小腿部分而來,因切開後,狀如琵琶,故名「琵琶腿」,又稱「雞小腿」。
10 / 雞爪
雞爪,又名雞掌、鳳爪、鳳足,是雞的腳爪,可供食用。雞爪在美食家的菜譜上不叫雞爪,而稱做鳳爪。在我國南方,鳳爪可是一道上檔次的名菜,其烹飪方法也較複雜,常用於煮湯或滷成雞爪凍。
11 / 雞屁股
又稱七裡香,脂肪多、口感滑嫩肥脆,一般都會去掉腺體後再料理,可隨全雞一起水煮、或烤或燉湯。很多人就好這一口,老百姓中曾留傳「寧舍金山,不舍雞尖」的說法。雞屁股結締組織豐富又不油膩,這種特殊結構使之烹飪後比其它部位更加入味。而且雞屁股脂肪含量高容易把表層烤焦,形成保護膜,鎖住裡面的水分。烤得好的雞屁股,入口的感覺是:牙齒把雞屁股咬變形,但是並沒有咬壞。繼續用力,雞屁股外層突然破裂,衝滿調料味道但一點都不覺得油膩的脂肪瞬間充滿大半個口腔。這種美味突然在嘴裡炸開的感覺簡直讓人慾罷不能。
12 / 雞肝
雞肝為雉科動物家雞的肝臟,其色紫紅,質細嫩。宜滷、炸。如:滷雞肝,炸雞肝。因其分豐富的營養和特殊功效,使得雞肝成為補血養生的最佳食物。肝臟是動物體內儲存養料和解毒的重要器官,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具有營養保健功能,是最理想的補血佳品之一。雞肝可用於製作鹽水雞肝、爆炒雞肝等菜式。
13 / 雞心
雞的心臟部分,舊時嶺南一帶苗民以雞鴨為待客上品,又視雞心、鴨心為最貴重部分。在舉行宴請的時候,主人或席間最有威望的人即把雞心或鴨心拈給客人,以表敬重。但客人不能獨自吃掉,應與同席的尊長同吃。雞心纖維細,腥味小口感脆嫩,各種烹調方式都較適合。
14 / 雞肫
雞胗就是雞的胃臟,生物學上稱為砂囊。 雞雜之一。形扁圓,外有筋膜,內有肫皮,兩側為肫肉。其肉為紫紅色,質韌,熟後脆嫩。宜製冷、熱菜餚。韌脆適中,口感好。常用於炸、爆、滷等。如:炸肫仁、火靠菊花肫、爆肫花、滷雞肫。
雞胗外面有一層皮,黃色,撕下來,放在窗臺上吹乾了,可以去賣錢,這是雞內金,著名的消石導滯藥,有時候也可以用來治療膽結石。
15 / 雞腸
雞腸就是雞的腸子,屬於雞雜之一。我們古代的成語中有一個關於雞腸的——「小肚雞腸」,形象的說明了雞腸比較細。雞腸味甘、性平,入腎經;可固腎止遺,化濁止漏;主治遺尿、遺精、白濁、痔漏。雞腸很難清理,因此我們平時很少再餐桌上見到雞腸,但如果烹飪得法,也不失為一道很好的美食。常見烹飪方法有酸辣雞腸、爆炒雞腸等。
16/ 雞睪丸
公雞蛋就是傳說中的雞睪丸,陳喬恩曾公開表示自己愛吃雞睪丸,並且發微博說吃睪丸是飲食習慣,而且美容養顏,還能豐胸,好處多多。
實際上在臺灣,吃雞睪丸似乎是一件很普遍的事,因為大家都很喜歡吃,所以臺灣本土的雞睪丸供不應求,當地產土雞身上最貴的部分就是雞睪丸,故不是按斤賣,而是以「對」來賣,每年都要從美國和中國大陸進口,甚至創下了世界第一的記錄。
客家人也有吃雞睪丸的習俗。這種食材在客家人中確實歷史悠久,一般餐廳裡把它叫做「雞公蛋」。雞睪丸中含有非常多的脂肪,因此對女性的皮膚有保養作用,同時還傳說有補氣健腎的作用,適當的多吃一點,似乎也是一件挺好的事情呢。
17/ 雞血
雞血俗稱「雞紅」,通常被製成血豆腐,是最理想的補血佳品之一。質細膩,有腥味,加工後凝固成塊狀,宜做熱菜。盤點全球頂級食材,探索珍奇饕餮盛宴。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廚影美食。血豆腐有如絹豆腐般細膩,燒熟後又具有動物食品固有的「葷味」、「肉味」,所以雞血豆腐又有「液體肉」之稱。雞血中含鐵量較高,而且以血紅素鐵的形式存在,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
18/ 鳳爪筋
鳳爪筋其實就是雞腳筋。這是一位網友第一次食用鳳爪筋的評論:除了趾骨的鳳爪筋被不規則的、顫巍巍的鋪在盤中,帶著微微的紅油與多多的蒜末,晶瑩剔透,讓人在視覺上先享受了一頓大餐。入口能感覺到甜、鹹、辣、酸,混合的恰到好處,鳳爪筋筋筋道道的,感覺膠質非常的豐富。
19 / 掌中寶
掌中寶,又稱雞脆骨,以其獨特的口感而倍受食客青睞。掌中寶是近年才興起的食材,它小巧卻富有韌性,嚼起來簡直是爽脆和柔韌的完美交響曲。掌中寶顧名思義是雞爪子中間的部分,除此之外,商家在加工時,可能將一些其它部位的脆骨也加入其中,例如雞膝關節部位。它有指甲般大小,色澤淺黃且略帶一點肉,質地脆爽,可用多種方法烹製成菜。常見的有宮保雞脆骨、椒鹽雞脆骨、蒜香雞脆骨、雙椒雞脆骨、酸菜雞脆骨、泡椒雞脆骨等。
雞肉怎麼保存
新鮮未冷凍的雞肉,買回後當天食用最佳,如果不立即食用,可稍汆燙去血水後冷凍,這樣就不會有腥味,建議在1-2周內食用完。
如果是現宰急速冷凍的雞肉,可直接放於冰箱冷凍,可存放1個月。下次需要時,建議前一夜放於冷藏室慢慢解凍。泡水解凍雖用時短,但雞肉的肉汁易流失,會影響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