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獲得更多精彩內容
文昌帝君寶誥
二月初三(2019年03月09日)為主管學業的文昌帝君聖誕,文昌帝君寶誥;不驕帝境,玉真慶宮,現九十八化之形藏,顯億千萬種之神異,飛鸞開化於在在,如意救劫以生生,至孝至仁,功存乎儒道釋教,不驕不樂,職盡乎天地水官,功德難量,威靈莫測,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九天輔元,開化主宰,司祿職貢舉真君,七曲靈應,保德宏仁大帝,談經演教,消劫行化,更生永命天尊。
傳說文昌帝君,名叫張亞子,為民間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利祿之神。玉皇大帝令其掌管文昌星神之府,並主管人間祿籍(官職)。
《史記·天官書》上說,北鬥之上有六星,統稱為文昌宮。宮中所有星神都能主宰人的功名利祿。
《文昌帝君陰騭文》稱,文昌帝君曾七十三次化生人間,世為士大夫,為官清廉,從未酷民性烈,同秋霜白日之不可侵犯。「濟人之難,救人之急,憫人之孤,容人之過,廣行陰騭,上格蒼穹」。因此,天帝命文昌帝君掌天曹桂籍文昌之事。
———
文昌帝君是掌管功名祿位之神。在古時,讀書人因關帝深明春秋義理,公正嚴明,而被尊為文衡帝君,與文昌帝君、純陽帝君、魁星、朱衣神合稱為「五文昌神」,相傳此五神皆有護持文運之職能,因此成為士人學子敬奉的對象。
「文昌帝君」文昌兩字既為星名,又為神名,也就是民間慣稱文昌星、文星神。
文昌原是天上六星之總稱,即文昌宮。一說在北鬥魁前,一說在北鬥之左。六星各有星名,稱上將、次將、貴相、司命、司中、司祿等。
有關文昌星的說法,《史記天官書》所載:「鬥魁戴匡六星,日文昌星,一日上將,二日次將,三日貴相,四日司命,五日司中,六日司祿。」《星經》中載:「文昌六星如半月形,在北鬥魁前,其六星各有名。」
文昌六星為上將(威武)、次將(正左右)、貴相(理文緒)、司命(主災咎)、司中(主右理)、司祿(賞功進士),各有專司,掌管天下文運祿籍,所以自古以來就受到士人學子的崇拜。
文昌帝君,一般認為他是主管考試、命運,及助佑讀書撰文之神,是讀書文人、求科名者所最尊奉的神祗。其受民間的奉祀,從周朝以來,歷代都相沿制訂禮法,列入祀典。
文昌星簡稱文星,或稱文曲星,系星宿中主文運者,如杜甫詩:「北風隨爽氣,南鬥避文星」。
《東觀奏》:「初日官奏文昌星暗,科場當有事」。由此觀之,學子應與文星有關。
《雲笈七籤》:「文昌星神君,字先常,天子同命之符也。中央司命者。或曰制命丈人。主生年之本命,攝壽夭之簡禮。」文昌神源自星辰信仰。
《楚辭九歌》的少司命即指第四顆星。戰國已列入國家祀典。
到了明朝景泰年間,景宗皇帝在北京新建一座廟宇,每年二月初三,遣人舉行盛大的祭典。清朝年間,更加崇奉此神,嘉慶六年,仁宗皇帝也勒命禮部,把此神編入祀典。
《明史.稽志》:「梓潼帝君,姓張,名亞子,居蜀七曲山,仕晉戰歿,人為立廟,唐宗屢封至英顯王,道家謂梓潼掌文昌府,事及人間祿籍,元加號為帝君,而天下學校亦有。祠祀者。」
【文昌帝君寶誥】
志心皈命禮。不驕帝境。五真慶宮。現九十八化之行藏。顯億千萬種之神異。飛鸞開化於在在。如意救劫以生生。至孝至仁。功存乎儒道釋教。不驕不樂。職盡乎天 地水官。功德難量。威靈莫測。
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九天輔元。開化主宰。司祿職貢舉真君。七曲靈應。保德弘仁大帝。談經演教。消劫行化。更生永命天尊。
文昌帝君
《梓潼帝君化書》稱,文昌帝君「生及冠,母病疽重,乃為吮之,並於中夜自割股肉烹而供,母病遂痊。」因此,文昌帝君也是慈祥孝親的楷模。
《文昌帝君陰騭文》(原文)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未嘗虐民酷吏。救人之難,濟人之急,憫人之孤,容人之過。廣行陰騭,上格蒼穹。人能如我存心,天必賜汝以福。
於是訓於人曰:昔於公治獄,大興駟馬之門。竇氏濟人,高折五枝之桂。救蟻,中狀元之選;埋蛇,享宰相之榮。欲廣福田,須憑心地。行時時之方便,作種種之陰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
正直代天行化,慈祥為國為民。存平等心,擴寬大量。忠主孝親,敬兄信友。和睦夫婦,教訓子孫。毋慢師長,毋侮聖言。或奉真朝鬥,或拜佛念經。報答四恩,廣行三教。談道義而化奸頑,講經史而曉愚昧。濟急如濟涸轍之魚,救危如救密羅之雀。矜孤恤寡,敬老憐貧。
舉善薦賢,饒人責己。措衣食,周道路之饑寒;施棺槨(guǒ),免屍骸之暴露。造漏澤之仁園,興啟蒙之義塾。家富,提攜親戚;歲飢,賑濟鄰朋。鬥稱須要公平,不可輕出重入。奴婢待之寬恕,豈宜備責苛求。
印造經文,創修寺院。舍藥材以拯疾苦,施茶水以解渴煩;點夜燈以照人行;造河船以濟人渡。或買物而放生,或持齋而戒殺。舉步常看蟲蟻,禁火莫燒山林。
勿登山而網禽鳥,勿臨水而毒魚蝦。勿宰耕牛,勿棄字紙。勿謀人之財產,勿妒人之技能。勿淫人之妻女,勿唆人之爭訟。勿壞人之名利,勿破人之婚姻。勿因私仇,使人兄弟不和。
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勿倚權勢而辱善良,勿恃富豪而欺窮困。依本分而致謙恭,守規矩而遵法度。
諧和宗族,解釋冤怨。善人則親近之,助德行於身心。惡人則遠避之,杜災殃於眉睫。常須隱惡揚善,不可口是心非。恆記有益之語,罔談非禮之言。剪礙道之荊榛,除當途之瓦石。
修數百年崎嶇之路,造千萬人來往之橋。垂訓以格人非,捐資以成人美。作事須循天理,出言要順人心。見先哲於羹牆,慎獨知於衾影。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永無惡曜加臨,常有吉神擁護。近報則在自己,遠報則在兒孫。百福駢(pián)臻,千祥雲集,豈不從陰騭中得來者哉!
←
共同留言
農曆二月初三
恭賀文昌帝君聖誕
祝願諸位同修:
工作順利、
學業精進、
萬事如意!
本公眾號的轉載文章僅作公益性分享,除確實無法確認作者外,我們都會註明作者和來源。在此向原創者表示感謝,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及眾讀者。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與我們聯繫刪除,謝謝!
本文內容綜合自網絡。
佛說:「若為布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為樂故施,後必得安樂」。
一切布施中,法布施為最。轉發這篇正能量文章只要幾秒鐘,讓更多人得聞佛法,即是法布施。
點讚和轉發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