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訪之「大師的背影」」錢鍾書:被神化與被低估的
無人不談錢鍾書。但,鮮有人讀懂錢鍾書。2020年是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在世人面前,錢鍾書是中國學術界的泰山北鬥,關於他的傳說很多。或者是他一排排書架地橫掃清華圖書館,或者是書店裡找不到一本他沒讀過的書,又或者是外國記者說來中國有兩個目的,一是目睹萬裡長城,二是親見錢鍾書。少為人知的是,錢鍾書平生不藏書。
-
楊絳走了,「我們仨」團圓了
截至2015年底,錢鍾書的讀書筆記近70卷已全部出齊,她總算心無掛念了。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陸建德說,楊絳先生是錢鍾書先生很重要的後援力量,她說到錢鍾書先生時,從未有過強烈的外在感情的流露,「但其實她一直在以文字方式紀念錢先生,她翻譯過柏拉圖的《理想國》,她相信精神不滅,她覺得和錢先生從來沒有分開過,他們一直在一起。」
-
路豔霞:楊絳走了,「我們仨」團圓了
楊絳昔日同事、翻譯家李文俊說:「楊先生走了,這既是件憂傷的事情,更是件高興的事情,她其實病得很重很苦,如今她解脫了,她是無牽無掛地走了。」李文俊說,楊絳先生並不留戀這個世間,她的丈夫和女兒早就走了,她心裡想做的事也都做完了。比如,她最牽掛錢鍾書生前沒有出版的讀書筆記,2015年底前,錢鍾書中文筆記、外文筆記全部出齊,她一定很開心,「她念想的就是如何把錢先生精彩的東西留給世人,她的夢想實現了。」
-
楊絳,這個時代最惦記的隱士
但錢鍾書覆信牛津同窗:「人的遭遇,終究是和祖國人民結連在一起的。」楊絳後來回憶道:「我國是國恥重重的弱國,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們不願意。我們是文化人,愛祖國的文化,愛祖國的文學,愛祖國的語言。一句話,我們是倔強的中國老百姓,不願做外國人。我們並不敢為自己樂觀,可是我們安靜地留在上海,等待解放。」等待期間,楊絳還輕鬆愉快地和錢鍾書遊了一趟杭州,甜如蜜月。
-
錢鍾書、楊絳兩先生與人文社古典部的友誼
在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之際,人民文學出版社(以下簡稱「人文社」)隆重推出一部重要的新書《錢鍾書選唐詩》,以此表達我們對錢鍾書、楊絳兩位先生深深的懷念。鍾書高興說:『《管錐編》和《堂吉訶德》是我們最後的書了。你給我寫三個字的題籤,我給你寫四個字的題籤,咱們交換。』「我說:『你太吃虧了,我的字見得人嗎?』「他說:『留個紀念,好玩兒。隨你怎麼寫,反正可以不掛上你的名字。』我們就訂立了一個不平等條約。」
-
105歲楊絳北京病逝 他們仨,終於天國團聚
進入百歲高齡後,楊絳仍未封筆,102歲時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後補充為9卷本《楊絳全集》於2014年出版),103歲時出版《洗澡》續集《洗澡之後》。去年7月,在她104歲生日之際,友人於祝壽過後對媒體透露「先生仍然思路清晰,精神矍鑠」,家中保姆也說她一直都在堅持練字和寫作。 1997年,女兒錢瑗因癌症去世,僅一年後錢鍾書也撒手而去。
-
錢鍾書隱秘感情史:楊絳之外,曾暗戀妻子閨蜜,與女學生有過曖昧
吳宓女兒吳學昭,在其《聽楊絳談往事》一書裡曾隱晦談到,在清華就讀時,楊絳與趙蘿蕤往來頗密,差不多即今所謂「閨蜜」:她們一快學過崑曲,經常一起結伴而行;那時,趙蘿蕤倒追陳夢家,陳是清貧「鳳凰男」,不但住在趙家,生活費都仰仗趙蘿蕤籌措,趙父不看好曾斷趙資金逼迫二人分手,還是楊絳借錢相助才得度過難關。可徵彼時二人,關係之好。
-
靜夜思丨楊絳:人生有命
他坐定後,問我們算啥。我們說「問病」。二姑媽報了大弟的「八字」。瞎子掐指一算,搖頭說:「好不了,天克地衝。」我們懷疑瞎子知道我家有喪事,因為那天大門口搭著喪棚呢。其實,我家的前門、後門之間,有五畝地的距離,瞎子無從知道。可是我們肯定瞎子是知道的,所以一說就對。我們要考考他。我們的三姐兩年前生的第一個孩子是男孩,不到百日就夭折了。他的「八字」二姑媽也知道。我們就請瞎子算這死孩子的命。
-
《錢鍾書選唐詩》:這本「唐詩」不一樣
110周年紀念日,在這一天,一部由錢鍾書先生選定、楊絳先生抄錄的唐詩手稿,經過人民文學出版社整理排印成書,並正式發布。其實錢鍾書先生對於唐詩同樣有著濃厚興趣和精深研究,雖然他生前並未出版唐詩的選本,但曾參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選注《唐詩選》的工作。因為一些原因,在這部《唐詩選》的編撰過程中,錢先生起初只扮演了個「配角」,而到成書時,他更被擯為跑龍套的角色。 對於錢先生在《唐詩選》工作中遭遇的不快(有志難伸),與他相守相伴的楊絳先生非常理解。
-
楊絳:沒有那一天啦!好低調的一家人
01錢鍾書80歲那年,各界人士想要給他做壽,一位朋友打電話來問錢老生日具體是哪天,夫人楊絳開玩笑說道:「沒有那一天啦!」為了不辦生日會,居然能說出「沒有那一天」這樣的話,可見錢鍾書和楊絳有多低調。「夢」,是《我們仨》這本書頻頻出現的關鍵字,這本書主要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講述了楊絳經常做的一個夢,夢裡,錢鍾書不打招呼就消失了。楊絳醒來之後,看到錢鍾書就在旁邊,就責怪起現實中的錢鍾書來。錢鍾書也不為自己辯駁,只是說道:這是老人常做的夢,我也經常做。第二部分講述了楊絳失去了女兒和丈夫的過程,她把這段經歷稱為「萬裡長夢」。或許是太心痛了,楊絳不肯把這段經歷看做現實。
-
易薦|楊絳: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太少而想得太多
讀書對於楊絳來說,已經到了不讀就是白活的地步,可見讀書的重要性之大。雖然現在已經越來越多的人脫離了紙質書,但還是會用手機看文章,進行一些碎片化的學習。我也不常看紙質書,但還是會經常用本子記筆記。紙質書也好電子書也罷,只要是能堅持看書的人,我都挺敬佩的,楊絳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
「藝術就是克服困難」,看楊絳如何見人所未見,品讀「紅樓」中的愛戀
一大批讀「紅」的人,因為種種因素,閱讀之後卻並不一定寫文章談它。這些讀者,或許比愛寫、能寫文章者更喜歡這部書,有頗深切感受及見解,可惜我們無從得知了。有的讀者,一生或者就寫過一兩篇談「紅」文章,可那完全是浸潤長久後的獨有心得,叫人讀來感到思力深邃,眼光獨具,對我們閱讀這部人間大書,有新的認知開啟。
-
楊絳曾勸費孝通別「知難而上」
據楊絳回憶,在東吳時,除了戲曲、歌詠、器樂演出外,她還很得意自己善於「削水片」,「一片薄磚或瓦片拋出去能在水面上跳十幾跳。」至於大學時早上7:45的第一節課,楊絳由於貪睡,往往起床後臉也不洗,用溼毛巾撈撈眼角就上課去了。同學替她留一個大饅頭下課吃,她還用饅頭皮捏成一條蛔蟲,放在同學的筆記本上嚇人。
-
楊絳先生今晨北京病逝 世間再無「我們仨」
國際在線綜合消息:據媒體報導,5月25日凌晨,著名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楊絳在北京協和醫院病逝,享年105歲。這一消息經由人民文學出版社進行了確認。楊絳小名阿季,出生於知識分子家庭,在父親的引導下,她開始迷戀書裡的世界,中英文的都拿來啃,讀書迅速成為她最大的愛好。一次父親問她:「阿季,三天不讓你看書,你怎麼樣?」她說:「不好過。」「一星期不讓你看呢?」
-
《錢鍾書手稿集中文筆記》:少年情事宛留痕
《錢鍾書手稿集·中文筆記》第一冊648頁的楊絳畫像《錢鍾書手稿集》裡封皮為「季康/ 碎金」、內封「碎金/ 默存拜題」冊是錢先生題予夫人的筆記本。「孔子性情」可參看張申府(《穢乘》論《晚清四十家詩鈔》謂《繡像小說》中《雲萍影傳奇》「插圖中旦貌大似張申甫」)《民族自救的一個方案》:「照我的青年朋友錢默存先生的解釋,孔子很近乎鄉紳。」乃翁則麾叱之曰:「又見汝與張杰書云:孔子是鄉紳,陶潛亦折腰。看似名雋,其實輕薄」(錢子泉《諭兒鍾書札兩通》)。《談藝錄》亦曰:「竊謂欲揣摩孔孟情事,須從明清兩代佳八股文求之,真能栩栩欲活。
-
錢鍾書和楊絳的獨生女錢瑗,兩次婚姻雖都不完美,但卻是位好母親
在《我們仨》中她平靜的描述了一個溫暖家庭,相扶相持平淡溫馨,從文字間我們可以明白她對家的喜愛,丈夫和女兒在心中的地位,但再完美的家庭,還是會有遺憾產生。錢鍾書和楊絳只要一個孩子,是想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留給錢媛,給錢媛更多更好的愛。後來錢媛也成了北大英語系的教授,成了爸媽的驕傲。
-
文化界居然有那麼萌的CP:錢鍾書與楊絳的愛情
楊絳先生和錢鍾書先生對我最大的影響,是不管交朋友還是交男朋友,都試著找尋類似的氣息——不刻薄的那種有趣,不慌張的那種追尋,不攀比的那種入世。錢鍾書與楊絳,文化界居然有那麼萌的一對cp!有一次做活蝦,楊絳很內行地說:「得剪掉鬚鬚和腳。」
-
錢鍾書跟楊絳說的第一句話:我沒有訂婚,楊絳的回答更直接
錢鍾書在出版《人·鬼·獸》時,在自留的樣書上面寫下了對楊絳的情話:「贈予楊季康,絕無僅有的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楊絳與錢鍾書的緣分是從清華開始的1928年,楊絳17歲,她一心一意要報考清華大學,但當時清華招收女生,南方沒有名額。楊絳只得轉投蘇州東吳大學。1932年初,東吳大學停課,21歲的楊絳與四位朋友一起來到北平。
-
楊絳:錢鍾書一生並非只愛過我一人,他曾苦苦追求民國第一白富美
錢鍾書與楊絳的愛情,早已被人們傳為一段佳話,伉儷情深的夫婦二人,還被人們譽為「世紀佳緣」。文學家胡河清曾這樣感嘆道:「錢鍾書、楊絳伉儷,可說是當代文學中的一雙名劍。錢鍾書如英氣流動之雄劍,常常出匣自鳴,語驚天下;楊絳則如青光含藏之雌劍,大智若愚,不顯刀刃。」
-
楊絳給錢鍾書一字情書:慫!錢鍾書也寄回一個字,楊絳感動落淚
楊絳笑著回答:「我也沒有男朋友。」。世紀佳緣由此展開。他們兩個人剛剛交往的時候那段日子非常的幸福。其他的人談戀愛都是特別的依賴對方,會一起去看電影,逛街,吃飯。來打發日子,可是楊絳和錢鍾書不一樣,他們會寫信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有一次,楊絳給錢鍾書寫了個「一字情書」,上面只有個「慫」字,當時的楊絳覺得錢中書肯定不知道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