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提倡全民讀書的時代。因為知識焦慮讓更多人加入了讀書行列。因為讀書可以說是成本最低的學習形式。
很多人在朋友圈曬出了自己閱讀書單。可是最後也有很多人總結,讀了這麼多書,對自己好像也沒有什麼用。為什麼有的人讀書,能夠成為一個領域的翹楚,而有的人讀書,對自己卻好像沒有什麼幫助呢?
其實讀書沒有收穫的原因一般分為兩個方面:
一是書中的知識沒有深刻的理解和解讀。二是學完的知識僅限於知道,卻沒有真正的應用和實踐總結。
古人說學以致用,可是絕大多數人更享受學習的過程,因為這樣會讓他們看上去很努力,很自律。但是等到應用的時候,卻都懶惰了。因為應用和實踐是比我們機械學習更難的過程,很多人走到這一步時就止步不前了。
所以很多人都喜歡沉浸在自己很努力的虛假滿足感裡面,卻不願意從虛假狀態中走入真實。
但是這也不能怪大家,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人的本性就是喜歡找到對自己有益的模式,然後拒絕那些要消耗能量的模式。因為將學到的東西應用到實踐是比學習的過程更漫長更枯燥,更艱難的過程。所以絕大多數人都喜歡享受閱讀帶給我們的滿足感,卻不喜歡承認自己沒有深入內化的現實。
可是那些通過讀書改變了自己人生,並且將讀書作為謀生技能的人是如何突破自我獲得成功的呢?
比如秋葉大叔,他剛開始通過主題閱讀系統學會了PPT。之後他以點帶面,開設了寫作、讀書、時間管理等等方面的課程和訓練營。並且在出書、講課、自媒體等等方面都獲得了不錯的成就。
他們為什麼能做到呢?其實無非也是做到了這兩點,一是當他讀書的時候,深刻的理解了書中的知識,並且以客觀的思維去解讀。第二個方面就是做到了學以致用,他把學到的東西結合自己擅長的東西應用到了適合的領域裡。所以這些讀書大V們並不僅僅是「讀書」,還能夠用內化和賦能的形式讓自己在多個領域產生複利。
那麼我們該怎麼讀書才能像那些讀書大V一樣,不僅能夠最大化吸收書裡的知識,還能夠為自己的能力賦能,在不同領域產生複利呢?
秋葉大叔在新出版的《閱讀7堂課》這本書中給出了很好的答案。
秋葉大叔從讀書方法,到深入理解知識,到學以致用三個方面,系統的講解了如何讓一本書最大化的為我們所用?
秋葉大叔不但是大學教授,更是百萬暢銷書作者,秋葉PPT創始人,知識IP大本營創始人,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學習達人、工作達人和創業達人。
一、你讀書很多,但方法不對
書的類型分很多種,我們不能用同一種方式去讀所有的書。面對不同類型的書應該找到最適合這種類型書籍的讀書方法。所以秋葉大叔總結了10種閱讀方法分別是:閒讀法、抄讀法、誦讀法、仿讀法、煉讀法、逆讀法、框讀法、精讀法、圖讀法、樹讀法。
比如說,如果我們只是為了休閒而讀書,那麼我們閱讀的時候不必拘泥於形式和閱讀方法。只要能夠讓大腦休息,並且覺得輕鬆自在即可。
而像是經典名著類的書籍,遇到金句或者非常好的片段,我們可以用邊抄寫邊誦讀的方法。這個方法雖然很傳統,但是也是非常有價值的方法。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當我們用筆來記錄的時候,這些美好會在我們的記憶裡留存。
像是詩歌和散文這一類的書籍,需要有很好的節奏和氛圍的。所以有感情的誦讀是最好的方法。
而至於那些大塊頭的歷史、哲學等書籍,我們可以通過建立結構框架,並且情景代入等方法去閱讀。
如果是一些商業認知類的書,我們可以帶著批判性思維去閱讀,這樣才能讓讀書的價值最大化。
讀書之後,我們也可以通過視覺筆記或者思維導圖的形式總結一本書的核心價值和結構形式。有利於我們對知識點的記憶。
二、盡信書不如無書
掌握了閱讀方法之後,就到了理解書中知識的環節。古人有一句話叫做盡信書不如無書。那麼如果我們不能完全信任一本書,那麼我們該怎麼閱讀呢?
首先,我們需要帶有批判性思維去閱讀。也就是要學會提出質疑,並且去更權威的地方找到真正的答案。
這種閱讀方式可以稱之為「帶著自己的頭腦去閱讀」。因為如果閱讀的過程中沒有思考,那麼只能盲從。可是這種閱讀是非常低效的。因為我們只能做到人云亦云,連權威性或者信譽度很低的內容都沒有辦法識別。那最後的結果就是永遠讀不到高質量的東西。
如果我們學會利用批判性思維去讀書。那麼我們就能夠清晰的了解到這本書的真正觀點是什麼;作者的價值觀是什麼;作者所提供的信息和論據是否真實;作者提出的觀點解決什麼問題了嗎?然後我們可以通過這些疑問來判別這些內容的價值。並且理解作者的真正意圖,和表達內容所應用的範圍。
如果我們無法深入理解一本書的內容,那麼我們很容易誤解作者的意圖或者根本不知道作者所表達的觀點究竟應該應用到哪些領域裡的哪種情況。
其次,我們要通過聯機思維讓知識不僅僅限於一本書,而是能夠連結成知識網絡。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關於個人成長類的乾貨書籍。這些書籍幫助更多想提升自我的人提供了很多方法論。可是如果我們沒有聯機思維,而只是將學到的知識放在這一本書裡去解讀,那麼我們就無法學到這一項技能的核心和整體。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知識是有關聯性的,並不是獨立存在的。如果我們想提升學習力,我們也不僅是看一本學習方法的書就能夠提升學習力。我們還要學習如何高效記憶、思維認知、搜索等等方面的知識。那麼就沒有一本書能夠學到我們想得到的技能。
但是如果我們擁有聯機思維,把知識放在整個網絡中去搜索,那麼就更容易連結到這個知識的整個知識網絡。那麼我們就知道想要提升某一項技能,需要學習什麼,需要整合哪些資源等等。
所以聯機思維可以幫助我們找到知識的網絡,幫助我們從更宏觀的視角去理解知識。這樣的讀書方式比單純的閱讀一本書更有價值。
三、學以致用才是讀書的目的
把讀過的書應用到實踐的最主要目的是看到自己能力的增長。而且能夠看見自己通過知識產能。
那麼讀書就是能夠給我賦能的過程。而我們最終想要追求的結果就是能夠一邊賦能一邊產生複利。
所謂的賦能可以從三個方面幫助我們:
1、知識的吸收內化
最基礎的賦能就是能夠將知識吸收內化,而想要做到吸收內化需要問自己三個問題:這個知識能夠解釋我看到或者經歷過的什麼現象?這個知識能夠幫我解決什麼問題?如何反覆練習將知識內化成我能力的一部分?
2、打造個人IP
讀書不僅僅是一個輸入的過程,也可以變成輸出的過程。我們將學到的知識寫成文章,或者通過不同載體持續輸出,那麼就能夠強化我們的形象,幫助我們建立個人品牌效用。
而在自媒體盛行的時代,有個人IP是極具影響力和價值的行為。
所以我們可以先給自己定位,然後通過持續的輸出為自己的影響力賦能。
3、團隊賦能
一個人的能力畢竟有限,可是團隊的能力卻是無限的。如果我們能夠加入讀書社群或者建立一個讀書社群,那麼我們能夠產生的價值將會不可估量。
複利價值代表著從多維度給自己帶來利益。比如我們寫了文章發表在自媒體上面可以賺取廣告收益,然後在文章內容中插入商品可以通過分銷獲利。而長期發表的文章可以幫助我們建立個人品牌,並且收貨粉絲。
而這些內容可以整理成集,做成專欄再獲得一份收益。或者把這些內容整合之後,再增加一些乾貨內容出版成書或者課程等等。
但是所有的複利結果都需要量和質的積累,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持續精進的學習和堅持的信念。
當我們通過讀書增長了見識,並且將書中的知識內化為能力,還能夠收穫個人品牌和複利價值,那麼我們的成長和收穫將會是指數型的。期待更多人加入高效閱讀的行列,這樣才能實現真正的讀書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