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很多書,記不住也不會用,很多內容也理解不了怎麼辦?

2021-01-13 益菲讀書

現在是提倡全民讀書的時代。因為知識焦慮讓更多人加入了讀書行列。因為讀書可以說是成本最低的學習形式。

很多人在朋友圈曬出了自己閱讀書單。可是最後也有很多人總結,讀了這麼多書,對自己好像也沒有什麼用。為什麼有的人讀書,能夠成為一個領域的翹楚,而有的人讀書,對自己卻好像沒有什麼幫助呢?

其實讀書沒有收穫的原因一般分為兩個方面:

一是書中的知識沒有深刻的理解和解讀。二是學完的知識僅限於知道,卻沒有真正的應用和實踐總結。

古人說學以致用,可是絕大多數人更享受學習的過程,因為這樣會讓他們看上去很努力,很自律。但是等到應用的時候,卻都懶惰了。因為應用和實踐是比我們機械學習更難的過程,很多人走到這一步時就止步不前了。

所以很多人都喜歡沉浸在自己很努力的虛假滿足感裡面,卻不願意從虛假狀態中走入真實。

但是這也不能怪大家,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人的本性就是喜歡找到對自己有益的模式,然後拒絕那些要消耗能量的模式。因為將學到的東西應用到實踐是比學習的過程更漫長更枯燥,更艱難的過程。所以絕大多數人都喜歡享受閱讀帶給我們的滿足感,卻不喜歡承認自己沒有深入內化的現實。

可是那些通過讀書改變了自己人生,並且將讀書作為謀生技能的人是如何突破自我獲得成功的呢?

比如秋葉大叔,他剛開始通過主題閱讀系統學會了PPT。之後他以點帶面,開設了寫作、讀書、時間管理等等方面的課程和訓練營。並且在出書、講課、自媒體等等方面都獲得了不錯的成就。

他們為什麼能做到呢?其實無非也是做到了這兩點,一是當他讀書的時候,深刻的理解了書中的知識,並且以客觀的思維去解讀。第二個方面就是做到了學以致用,他把學到的東西結合自己擅長的東西應用到了適合的領域裡。所以這些讀書大V們並不僅僅是「讀書」,還能夠用內化和賦能的形式讓自己在多個領域產生複利。

那麼我們該怎麼讀書才能像那些讀書大V一樣,不僅能夠最大化吸收書裡的知識,還能夠為自己的能力賦能,在不同領域產生複利呢?

秋葉大叔在新出版的《閱讀7堂課》這本書中給出了很好的答案。

秋葉大叔從讀書方法,到深入理解知識,到學以致用三個方面,系統的講解了如何讓一本書最大化的為我們所用?

秋葉大叔不但是大學教授,更是百萬暢銷書作者,秋葉PPT創始人,知識IP大本營創始人,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學習達人、工作達人和創業達人。

一、你讀書很多,但方法不對

書的類型分很多種,我們不能用同一種方式去讀所有的書。面對不同類型的書應該找到最適合這種類型書籍的讀書方法。所以秋葉大叔總結了10種閱讀方法分別是:閒讀法、抄讀法、誦讀法、仿讀法、煉讀法、逆讀法、框讀法、精讀法、圖讀法、樹讀法。

比如說,如果我們只是為了休閒而讀書,那麼我們閱讀的時候不必拘泥於形式和閱讀方法。只要能夠讓大腦休息,並且覺得輕鬆自在即可。

而像是經典名著類的書籍,遇到金句或者非常好的片段,我們可以用邊抄寫邊誦讀的方法。這個方法雖然很傳統,但是也是非常有價值的方法。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當我們用筆來記錄的時候,這些美好會在我們的記憶裡留存。

像是詩歌和散文這一類的書籍,需要有很好的節奏和氛圍的。所以有感情的誦讀是最好的方法。

而至於那些大塊頭的歷史、哲學等書籍,我們可以通過建立結構框架,並且情景代入等方法去閱讀。

如果是一些商業認知類的書,我們可以帶著批判性思維去閱讀,這樣才能讓讀書的價值最大化。

讀書之後,我們也可以通過視覺筆記或者思維導圖的形式總結一本書的核心價值和結構形式。有利於我們對知識點的記憶。

二、盡信書不如無書

掌握了閱讀方法之後,就到了理解書中知識的環節。古人有一句話叫做盡信書不如無書。那麼如果我們不能完全信任一本書,那麼我們該怎麼閱讀呢?

首先,我們需要帶有批判性思維去閱讀。也就是要學會提出質疑,並且去更權威的地方找到真正的答案。

這種閱讀方式可以稱之為「帶著自己的頭腦去閱讀」。因為如果閱讀的過程中沒有思考,那麼只能盲從。可是這種閱讀是非常低效的。因為我們只能做到人云亦云,連權威性或者信譽度很低的內容都沒有辦法識別。那最後的結果就是永遠讀不到高質量的東西。

如果我們學會利用批判性思維去讀書。那麼我們就能夠清晰的了解到這本書的真正觀點是什麼;作者的價值觀是什麼;作者所提供的信息和論據是否真實;作者提出的觀點解決什麼問題了嗎?然後我們可以通過這些疑問來判別這些內容的價值。並且理解作者的真正意圖,和表達內容所應用的範圍。

如果我們無法深入理解一本書的內容,那麼我們很容易誤解作者的意圖或者根本不知道作者所表達的觀點究竟應該應用到哪些領域裡的哪種情況。

其次,我們要通過聯機思維讓知識不僅僅限於一本書,而是能夠連結成知識網絡。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關於個人成長類的乾貨書籍。這些書籍幫助更多想提升自我的人提供了很多方法論。可是如果我們沒有聯機思維,而只是將學到的知識放在這一本書裡去解讀,那麼我們就無法學到這一項技能的核心和整體。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知識是有關聯性的,並不是獨立存在的。如果我們想提升學習力,我們也不僅是看一本學習方法的書就能夠提升學習力。我們還要學習如何高效記憶、思維認知、搜索等等方面的知識。那麼就沒有一本書能夠學到我們想得到的技能。

但是如果我們擁有聯機思維,把知識放在整個網絡中去搜索,那麼就更容易連結到這個知識的整個知識網絡。那麼我們就知道想要提升某一項技能,需要學習什麼,需要整合哪些資源等等。

所以聯機思維可以幫助我們找到知識的網絡,幫助我們從更宏觀的視角去理解知識。這樣的讀書方式比單純的閱讀一本書更有價值。

三、學以致用才是讀書的目的

把讀過的書應用到實踐的最主要目的是看到自己能力的增長。而且能夠看見自己通過知識產能。

那麼讀書就是能夠給我賦能的過程。而我們最終想要追求的結果就是能夠一邊賦能一邊產生複利。

所謂的賦能可以從三個方面幫助我們:

1、知識的吸收內化

最基礎的賦能就是能夠將知識吸收內化,而想要做到吸收內化需要問自己三個問題:這個知識能夠解釋我看到或者經歷過的什麼現象?這個知識能夠幫我解決什麼問題?如何反覆練習將知識內化成我能力的一部分?

2、打造個人IP

讀書不僅僅是一個輸入的過程,也可以變成輸出的過程。我們將學到的知識寫成文章,或者通過不同載體持續輸出,那麼就能夠強化我們的形象,幫助我們建立個人品牌效用。

而在自媒體盛行的時代,有個人IP是極具影響力和價值的行為。

所以我們可以先給自己定位,然後通過持續的輸出為自己的影響力賦能。

3、團隊賦能

一個人的能力畢竟有限,可是團隊的能力卻是無限的。如果我們能夠加入讀書社群或者建立一個讀書社群,那麼我們能夠產生的價值將會不可估量。

複利價值代表著從多維度給自己帶來利益。比如我們寫了文章發表在自媒體上面可以賺取廣告收益,然後在文章內容中插入商品可以通過分銷獲利。而長期發表的文章可以幫助我們建立個人品牌,並且收貨粉絲。

而這些內容可以整理成集,做成專欄再獲得一份收益。或者把這些內容整合之後,再增加一些乾貨內容出版成書或者課程等等。

但是所有的複利結果都需要量和質的積累,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持續精進的學習和堅持的信念。

當我們通過讀書增長了見識,並且將書中的知識內化為能力,還能夠收穫個人品牌和複利價值,那麼我們的成長和收穫將會是指數型的。期待更多人加入高效閱讀的行列,這樣才能實現真正的讀書成長。

相關焦點

  • 這些星座書讀了很多,但是卻不會運用。
    書籍自古就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很多人都覺得書讀的越多,智慧就越多?也許整個人的素養水平就比較高,它就像一種精神糧食一樣充實著每個人的生活。人生最幸福的事情莫過於品一杯茶讀一本好書。但事實上在十二星座中就有那麼幾個星座。
  • 鬼谷子的這兩句箴言,很多人都不知道,讀一遍勝讀十年書
    鬼谷先生留給後人的都是大智慧,細細品讀《鬼谷子》一書,其中的博大精深,實在令人大為驚嘆,感覺勝讀十年書啊!當我們走到人生的死胡同時,遇到生活的獨木橋時,不妨想想下面這三句箴言,也許峰迴路轉,一切都豁然開朗了!一、世無常貴,事無常師這短短的八個字,可謂是「大道至簡」,意思是說世界上沒有永遠的富貴,所有事情也沒有固定的規律。
  • 60本國內外孩子(3-13歲)最常讀的好書,很多書你可能第一次看到!
    故事有點長,不知道小朋友是否能理解故事的內容,他看過這本書後對我說,媽媽,我要為你畫一首詩。雖說頁數並不多,但因為需要解釋的點很多,也讀了幾天才講完,孩子很喜歡。對於不認識字的小朋友來說,圖片就足夠吸引人了,而且所選內容貼近生活,趣味性強,比較淺顯因此也不晦澀,能充分吸引小朋友讀下去。 再就是,每一頁不同的內容板塊字體分了好幾個字號,最大字最淺顯,小字層層深入,是個不錯的設計。
  • 讀了很多書,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學了很多理論,仍然斷不準這八字
    讀了很多書,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學了很多理論,依然斷不準八字。說起來感覺有點傷感又有點可笑,相信各位易學愛好者一定正處於或者曾經經歷過這個階段。買了很多書,下載了很多資料,背了不少東西,卻又一直感覺什麼都沒學會,每次看到新的理論都感到「頓悟」,可事後還是感覺心裡空落落了,拿到一個命例還是什麼都不會斷,部分人開始否認自己:我沒天賦,不適合學,從而放棄;部分人認為自己看的書不對,沒有得到真傳。玄學這東西,難就難在它沒有一個定數,沒有一個標準。
  • 記不住單詞怎麼辦?根據詞根猜-4_動植物
    其實英語單詞跟漢語一樣是有偏旁部首的,只要記住它們,遇到不會的單詞就可以猜,所以要記的東西就大大減少了。這些偏旁部首就是詞根,因為英語融合了各種語言,比如希臘語、拉丁語、法語、德語,所以詞根也來自不同的語言,根據詞根在源語言中的意思來解釋英語單詞意思的方法叫詞源學。
  • 為什麼讀了很多書的人言語特別粗俗?
    所以說讀書多,它是體現在眼神裡面的智慧,你看他的眼睛就看得出來一個人讀書多少,讀的多的人,他的眼神是會說話的。談吐也是相當不凡。你從言語,你根本就看不出來的,因為有些讀書非常多的人,他的言語非常的粗俗。比如說,目前我見過最有名的是陳丹青,一個畫家。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了解過。他在別人採訪他的時候,哪怕是直播他也是滿嘴的跑火車,比如說講一些粗俗的話。
  • 遇到不會讀的生僻字打不出來怎麼辦?
    日常生活中,我們在使用電腦閱讀或者打字的時候,經常會遇到一些不會讀的生僻字,或者知道字形但由於不知道拼音而無法打出來。這時候如果恰巧趕上沒有網,那可真就要尷尬了。這時候該咋辦呢?1、通過Word添加拼音遇到不會讀的字,有網絡的時候可以直接複製上網查詢。
  • 白巖松:《道德經》是我的生命之書。但我看不懂,有些書值得等待
    白巖松將《道德經》看作是自己的生命之書,他曾言:「有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在我看來,四分之一部《道德經》就可以治天下」。但是我看不懂《道德經》,怎麼辦?白巖松一.我讀不懂《道德經》怎麼辦 《道德經》,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 孩子不愛讀書,也討厭做讀書筆記,怎麼辦?(非深度長文)
    一、扼殺孩子的閱讀樂趣的兩類人1、家長:自己不讀書卻天天發愁孩子不讀書我見過太多家長發愁:我孩子不愛讀書怎麼辦?這些家長普遍有個特點——自己很少讀書甚至不讀書。他們認為的讀書,是獨立自覺的讀書,是以學習為中心的,有的甚至認為讀書就是讀教輔書,要麼讀書就是讀「世界名著」。
  • 孩子牴觸讀英文繪本?可能你選錯書了
    很多家長問我,孩子看英文繪本有牴觸情緒,怎麼辦?一般從小就看英文繪本的孩子不會有牴觸情緒,他已經接受了兩種語言書寫的讀物同時存在這一事實。有牴觸情緒的一般是大孩子,覺得看的繪本太幼稚,但是太難又看不懂。陷入自我認知矛盾又無從解決的時候,是反抗情緒最大的時候。
  • 人民日報:交「有用」的人不如讀「無用」的書
    於是書就被人們分成了有用的和無用的兩種。有用的書就如同日常飲食,餓的時候需要它,解決的亦是眼前問題。而所謂無用的書,它的用處不在當下,卻能培元固本,是可以讓一個人從根本上好起來的東西。   有位作家講過一個故事:在秘魯的一座小城,那裡的警察脾氣暴躁,市民意見很大,市長想了一個辦法,給警察每人放三天假,要求他們在這三天裡讀三部文學作品。
  • 書中自有顏如玉,12星座適合讀什麼書?
    【導語】 書是人類用來記錄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也是人類交融感情,取得知識,傳承經驗的重要媒介,對人類文明的開展,貢獻非常大。一種記錄、分析、總結、組織、討論及解釋信息的、有插圖或無插圖的、硬抄或平裝的、加套或不加套的,包含有前言、介紹、目錄表、索引的用以增長知識、加深理解、提升並教育人類大腦的裝置,該裝置需要視覺、有觸碰的感官形式存在並使用。
  • 不重視這類書,再多的繪本都是讀個寂寞
    起因是我的那個朝陽老閨蜜找我訴苦,說:孩子數學成績不好,遇到應用題,提筆就懵圈,讀題都要讀半天。米粒媽聽完都恍惚了,這不就是米粒曾經踩過的坑嗎?!閱讀理解不及格,直接影響了各科的學習成績!結果,當天后臺收到好多留言說米粒媽在他們家裝了攝像頭。我就知道,被「淺閱讀」耽誤的孩子不止一個。其實,這種現象在國內很普遍。
  • 不知道如何讀書?讀了啥也記不住?三個方法幫你實現高效閱讀
    最近很多人問我這樣一個問題:讀書是好,這個道理我們也知道。但問題是我們不知道該怎麼讀書,每每拿起一本書,沒看兩分鐘就跑神。萬物皆可閱讀,那這書究竟要如何去讀呢?我挑戰過年閱百本,嘗試過快速閱讀,也試過細嚼慢咽的閱讀一本書,還試過一本書反覆的讀的那種感覺,所以作為一個有幾年閱讀經驗的人來,簡單分享下我對於閱讀方法的幾點理解。
  • 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讀書的教師在拼命地教人讀書!
    如果你認為重要,一定可以安排時間;如果你認為不重要,一定會找出很多藉口很多理由。  如果把讀書作為生命中重要的事情來對待,我們會抽不出時間嗎?比如,對於熱戀中的小夥子,再忙都有時間去約會,對於吸菸的人來說,再忙都不會忘記吸菸,一日三餐,不管多忙,這更是我們內在的需要,相信沒有人因為忙而不吃飯。
  • 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對於古詩的理解,可以說是「一千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尤其是一些爭議比較大的古詩,理解出來的含義更是難以確定下來。每個人對古詩的理解都不盡相同,但不代表可以隨便理解。比如幾乎每一個孩子都背過,大人也都耳熟能詳的《山行》,一首七言絕句中就有三個字存在巨大的爭議。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 《閱讀7堂課》①:書難讀?揭秘不同類型書籍的10種閱讀法(上)
    這種書的原創性強、信息量多,裡面的新概念也多,所以理解起來有難度。如果沒有老師指點,僅靠自己看,很難看得懂、看得完。看「硬書」的方法,可以學習古人,先背再抄,讓大腦對內容先有個印象。古人讀書,很小就學四書五經,就是用這樣的方法。這樣的書可能高出你的認知水平幾個層次,因此第一步不要追求理解,因為背景知識、生活閱歷不夠,很難真正理解。先抄下來,以後爭取反芻。
  • 為什麼你就是記不住英語單詞?
    若你連敵人在哪裡都不知道,又怎麼去制定戰略戰術呢?」 同樣的道理,我們要戰勝單詞,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出我們記不住單詞的原因。如果你能夠用一天的時間記憶800 個以上陌生的英語單詞,並且第二天也沒有忘記,甚至過了更長的時間還能記住,那麼後面的內容你基本上可以不用看了(當然這本身不是大多數人能做到的)。如果你連一天記憶300個單詞都沒有完全的把握,那麼接下來的內容對你將非常重要! 1.
  • 生僻成語「方枘圓鑿」怎麼讀?很多人開口就錯了
    很多成語在我們生活中經常被使用,豐富了我們的文化。然而,有些成語卻相對生僻,懂的人不多,用的人更少。一方面是因為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當今生活與古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些習以為常的成語被滄海桑田的巨變所淹沒。
  • 為什麼英語句子讀起來很簡單,但自己寫不出來?
    更希望各位親如果喜歡能多多轉發,❤️你們英文寫作中經常會遇到的一個問題是:很多句子明明讀起來很簡單,但自己怎麼也寫不出來。對這一問題淺顯的解釋是:這些句子只是表面上看起來很簡單,但實際上裡面包含很多知識點,如果閱讀時關注點不對,就很容易錯過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