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修忍辱者是福報最大的人嗎?

2021-01-17 淨土禪院往生心法

妙善師:所有的福報,由忍辱而生。忍辱的人,是世界上最大的福報人!

清淨心是由戒定中來的,故修定必先修忍,六度中忍辱列為第三,忍是出離苦海的最妙法門,

修忍辱時不要著忍辱的法相,以為我是能忍,以及有我所忍受的程度,有能有所即離不開四相。聞贊則洗,聞謗則怒,心中·即起波浪,離四相談何容易!應先漸修,後可頓超。修行一事沒有天生的,縱有頓根的人,亦是過去式修來的。欲求大徹大悟,須以佛法慢慢薰習,每天需要念經,單單念而不解其義,收效甚微,對於經義要圓解、要深解,日常生活當中,遇到什麼境界都能運用上去,舉心動念均是修行,功夫用得上,日久必有成就。

忍辱法門,從淺至深,有五種層次。

第一,生忍。

每當被辱境到來之時,無法迴避,無法抵抗,只好堅強起來,把它忍下去,心裡感到煩惱,難以忍受,很是痛苦。

第二, 力忍。

對於辱境到來,不與它計較,用最大力量,退一步、讓三分,把它壓下去。古人云:「小不忍則亂大謀。」一心念佛號,借佛號的威力,把岔恨之心緩解、安定下來,猶如以石壓草。日常最好佛號不斷,因佛號若斷則嗔心易起。

第三,緣忍。

當辱境現前,以智慧迴光返照,修因緣觀。回想為什麼自己無故受辱、挨打、挨罵等,辨明其中緣由。若無緣無故受辱,則或許是前世因緣感召的惡果,今生隨業受報;反之,即並非業障所致,而是魔障所致。若能作受報想,作還債想,體會其中疾苦,領悟考驗真諦,心中自然就將難忍受的辱境逆來順受了、心甘情願不生嗔恨心了。

第四,觀忍。

當辱境發生,用空觀智慧來照察了知身心世界,一切諸法本來無我可得,我既然是無有的,哪裡還有什麼我被侮辱以及所辱的境界呢?這就是能空的我相與所空的辱境,二者既然完全是空的,故中間的辱相,當然也是不可得的。這樣觀空,萬惡的嗔罣心就無處發生了。

第五,慈忍。

菩薩每逢辱境到來時,不但不生嗔恨心,反而發大慈悲心,哀憐憫念:「此人實在愚痴可憐,無理取鬧,妄生枝節。現在對我毀辱,我能忍受以德報怨。如果對待別人任意毀辱,定受果報,種下被人毀辱的惡因。更嚴重的甚至發生人命傷殘,受到法律制裁,將來亦遭因果報應。」因此菩薩興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方便教化,另他覺悟過來,知過必改,斷惡修善重新做人。

緣忍、觀忍和慈忍又統稱為理忍。

一切冤家對頭不可恨,其是來成就我們忍辱度的。對於天然災害要忍受,對於自己的清苦生活要忍耐,切不可怨天尤人,要知萬法皆空,對事理因果都能了解,謂之無生法忍。

清淨心中一絲毫不能沾染,親愛之人要放下,冤家對頭也要放下。度一切眾生,冤家對頭也在內,菩薩沒有一個冤家,冤家平等是大無畏精神。

嗔恨為修行人之大忌,無論在何時、遇何境、修何法,皆斷斷不可生嗔。忍辱極易生嗔,嗔心一生,忍辱的修行即被破壞。例如有人罵我,我忍耐住一時不還嘴,可心中氣得不得了,這種強壓制的辦法並不是忍辱的真實意義。佛在金剛經中所說,由被歌利王割截身體一段經文時,有「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想,應生嗔恨。」嗔恨正與菩提心相反。菩提,覺也、平等也、慈悲也。而嗔恨之生,由於事之不如己意,便有我相,尚何平等之有?世事莫非夢幻,如意不如意何必認真!違反慈悲,更不待言。

相關焦點

  • 人生最大的福報是遇到佛法,修習佛法
    若你官運亨通,榮華富貴,這福報是你前所修來的,雖有前因後果,但也離不開你今生努力爭取。你造了多少因,就會有多少果。有善果必有行善的因,有惡行就有作惡的果,這一切皆自作自受。無論福報有多少,人都要正當使用。你追求金錢的欲望,那是你無休無止、貪得無厭的火坑。你追求物質享受,整天揮霍無度決定了你不堪的結局。你崇拜高位權力,一旦得勢卻把握不住自己,反成了你作惡造業的工具。
  • 40歲修佛的富豪:人生悲哀不是沒錢,而是沒福報
    一位40歲修佛的富豪:人生悲哀不是沒錢,而是沒福報。佛經中有這樣一句話:「福應常修造,無福遭苦厄,若有修福者,現受當安樂」,意思是說對於一個平時注意修福報的人,身體也會無病無災,以後也會過得很安樂,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沒錢,而是沒有福報。
  • 學佛人:這四件積福報的事,你做過幾件
    想要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就要勤加修行,多積福報。而福報的獲得又體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一點一滴的行為之中。淨業三福上說「孝順父母,侍奉師長,慈芯不殺,修十善業」 可獲得福報。這四件積福報的事,你做過幾件?第一件事:孝順父母。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是最大的善。行善可以積累福報。
  • 福報不加身,就是因為你太……
    人活一世,誰都想福報加身,可福報並不是想來就來,想要就要,隨意加身的。得福報之人,要麼是前世報,要麼是現世報,要麼是來世報,因果報應使然,這不是宿命論,是真真確確的。有人生來,富貴健康,順順利利,一生長壽善終,子孫滿堂,不經風雨,不受勞累,都說這是好命,確實就是好命,你羨慕不得。
  • 福報的力量
    福報承載著一切,包括你能遇到什麼樣的人,事情。這都是福德因緣感召。福德因緣所產生的力量,要遠遠大過人的思維選擇,尤其是在生活中,小錢靠努力,大錢靠福報。有的人做什麼都賺錢,那其實是福德力量,不是他有生意頭腦。有生意頭腦,很聰明的人,福德不夠,一樣做不成。 修道,福德很重要。要遇到善知識,也要有福報。能修行佛法,安心辦道,也要有福報。
  • 懂布施的人都知道,存錢不如存福報
    無論我們是用智慧、知識,還是財力、體力,或者是用語言鼓勵人、幫助人,只要能讓他人從困難中得到利益與幫助,都可稱為布施。 經常有人問,修布施一定需要錢嗎?看了上面這三種布施就會知道,並不一定。
  • 「佛說」福報「由天也由人」,你要做的事情,不僅僅是行善積德
    福報是很多人嚮往的東西,但是也是很多人求而不得的因果,明明自己已經很努力地在行善積德了,但是好像一切的福緣都沒有站在自己這一邊。在修佛的人看來,從來都沒有註定的「福報」,正所謂「緣來天註定,緣去人自奪,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我們的福報,得來是天定的,留下是自己修的,一切的美好都有因果。
  • 修福積德改命運 不難!
    修因一定得果報,因緣果報,絲毫不爽(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攝影:寇浩東)俗話常說:「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人有命運,富貴窮通,乃至於生死,都有定數。凡夫很難逃得過定數,然而定數可不可以逃脫?可以,那要在乎你自己「修福積德」。我們世間人,大家心目當中所求的都是一樣的,求財富!
  • 相貌是福報,有福的人一看那個相貌就不一樣
    相貌是福報,有福的人一看那個相貌就不一樣。我們在經上常常看到,菩薩修行成佛了,成佛是成就究竟圓滿的智慧,業障習氣無明統統斷除了,但是福報不一定圓滿,所以佛還得要用一百劫的時間專門修福報,「百劫修福」,可見得福報重要。但是,佛修福是在最後修,先修慧,為什麼?有慧縱然沒有福,不會墮落,所以慧成就之後再修福,這是很聰明的做法。為什麼要修福?沒有福報,不能度眾生。
  • 佛教:受些苦,是積福報,是好事!
    古人講,要培養老來福報,年輕不要享受福報,把老年得福報都拿來享受。現在的父母認為給孩子留下更多的財富,給孩子財富就是一件好事,俗不知孩子吃些苦也許是一些福報,如今年輕不吃苦,老來就會受苦,什麼都容易得到就會失去感恩心,就會不恭敬父母,頂撞家人。
  • 心理測試:選出你最喜歡的福字,測出你今生最大的福報是什麼
    你今生最大的福報是,擁有一個幸福溫馨的家庭,一個疼你、寵你、守護你的愛人,你開朗活潑,心地善良,溫柔樂觀,你今生最招人疼愛,從小就被父母當掌上明珠一樣寵愛,長大結婚後,又有一個疼愛你的伴侶,關心你,孝順你的孩子。
  • 有福報的人身上會發光,這是真的嗎?三種方法讓你擁有福報!
    民間相信,有福報的人身上會發光,這種說法聽起來脫離實際,但是這句話是很有寓意的,命中有福報的人,在別人的眼中閃閃發光,這種說法是否準確呢?如何才能看出這個人擁有福報呢?有福報的人身上會發光的說法是真的嗎?
  • 人的福報,並不全是靠自己修來的,還有其他兩個重要的因素
    再比如人的走路,也是一隻腳在前,另一隻腳在後,在前的運動,為陽,在後面的那隻腳不動,是陰,一陰一陽之謂道的智慧,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看過諸多的文章,都說人的福報是自己修來的。自己事實上也寫過類似觀點的。但細心想一想,這見解都不全對,由於一個人的福報,除了自己的修行,還跟其他因素是有關係的。01★祖宗的積德一個人來到這世界,並不是單獨存在的。
  • 懂得忍辱的人福報大!
    修持這六種法門,可以自度度他、福慧雙修、三學具足。其中,忍辱波羅蜜,是指能忍受一切有情罵辱擊打及外界一切寒熱饑渴等之大行,無論業障魔障,即能斷除嗔恚煩惱。《古尊宿語錄》中有一個問答:寒山問曰:「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該如何處之乎?」
  • 劉德華拜地藏菩薩,全家吃素,為何網友感嘆他真會修福報?
    那他是如何學佛修佛,拜地藏王菩薩,通過佛法逆襲改變低潮期,改變命運的呢?當然,劉德華的成功與他本身的素質和努力有很大關係,今天呢,主要是跟大家討論他成功的外因,如何通過拜佛學佛來促成自己改變命運、不斷成功?為何網友們感嘆華仔真會修福報?
  • 【佛教文化】什麼樣的人福報最大?
    有機緣天天聽經、念佛,是天下最有福報的人! 真正修道人,生活樸實節儉、隨緣自在,諸佛護念,所以要知道,能放下的人,真正有福! 一天到晚背好多包袱,那人可憐,沒有福! "定"是真正的福報,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面,不被境界轉,在境界中如如不動,這種人有福!
  • 婆羅門女救母因緣,就是過去生修的福報,用種種的方便
    就是要修得跟佛一樣,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我們看到「阿難尊者」:「釋迦牟尼佛」問他:我們看到地藏經就了解,眾生不是那麼好度的。「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化,不是說你勸他,他就會接受沒那麼簡單,必須要有耐心,要有長遠心,要有久遠心,度眾生是生生世世。不可能一天兩天,眾生就給你度盡了,都是說久遠劫又久遠劫才能夠度這麼多的眾生。
  • 兒女福報竟由你來定?這幾點一定要注意!
    無論大人孩子,這一輩子來到這個世間,都是帶著過去的福祿、福報過來的,都是有定數的。一個人的福報好比銀行的存款,如果只取不存,就會有透支的時候,一旦福報享盡了,一切的不順就會顯現。其中一個人念佛吃齋了很久,但他覺得自己依然很貧窮,並且總生病,他便覺得念佛吃齋沒有用。他的話被朋友聽到了,開玩笑說:「你說念佛吃齋沒有用,那把你念佛吃齋的功德賣給我吧!」
  • 佛教:最消耗福報的4件事,不要再做了,果報不饒人!
    我們當下的所有遭遇都是自身因果業報的顯現,並非無緣無故。《太上感應篇》裡也講:福禍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人生的福氣是自己修來的,災禍也都是自找的,「世人不信因與果,因果何曾饒過誰」?世人皆喜歡求佛,一有苦就求佛菩薩庇佑,大家都去求菩薩,菩薩該有多苦?如果你求菩薩,菩薩就會可憐你而施捨你,那佛教豈不是成了眾生索取利益的功利之地?
  • 看看有福報的人和沒福報的人有何差別?
    如果我們像這些人一樣精勤上供下施,也會成為具足福德之人。有了福德,就會像如意寶那樣,無勤滿足一切眾生的願望。歷史上有許多具大福報者,如福力王子、善義王子、大施商主(這三位都是佛陀的前世)以及阿育王。福力王子的福報非常圓滿,當他還在母胎中時,就能加持母親說出「積福得安樂,故人當造福,精勤常積累,對福生信解」的偈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