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比慈禧更厲害的角色,如果沒有早逝,慈禧不可能獨攬大權!

2020-11-27 往事穿越千年

說到慈禧,不可能有人沒有聽過她吧,除了還不懂事的小孩。說到晚清的統治,怎麼都繞不開這個人,因為她統治了大清47年。從一個選秀進宮的妃子,能夠在勾心鬥角的皇宮中脫穎而出,獨攬大權幾十年,慈禧太后還是很有本事的。這一生她讓她懼怕的人真不多,但是有一個女人卻讓她很惶恐,是一個更厲害的角色。

這個人就是慈安太后。可能我們對這個名字不熟悉,其原因是她英年早逝。慈禧在我們印象中是一個有手段,有謀略的女人,其實和慈禧相比,慈安太后也一點不遜色。鹹豐帝去世之後,年紀6歲的同治開始登基。因為新皇帝的年紀比較小,沒有辦法自己處理政事,於是朝中大權就落到了兩位太后的手裡。慈安太后是冬宮的太后,但是她不喜歡過問朝中政事,所以朝中大權就落到了西宮慈禧的手裡。

即便是這樣,慈禧太后也是懼怕慈安太后的,每次有什麼重要的決定,都會向慈安太后請教,徵得她的同意。由此可以看出,慈安太后還是比慈禧更厲害的角色。那麼,歷史上的慈安太后,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呢?

慈安出生在一個世代為官的家庭,所以從小就知書達理、溫柔賢惠。正是因為出身不凡,才有了可以做皇上女人的權利。在公元1852年2月,慈安入宮,鹹豐帝封她為貞嬪妃,剛入宮不久,就被封為嬪妃,在當時實屬罕見。之後,慈安在不到四個月的時間裡就成了皇后,更是風光無限。

慈禧當時是和慈安太后一起入宮的,不過慈禧也就被封了貴人而已。一起入宮的女子有很多人,都是品貌過人的女子,慈安能夠在那麼多嬪妃中脫穎而出,不管是從樣貌還是修養上肯定都是高人一等的。慈安太后做了皇后之後,母儀天下,管理好後宮。她一心的幫皇上處理好後宮的家務事,從來沒有想過要幹預朝堂中的事情。不過,她不幹預,並不代表她不懂。

光緒七年,慈安去世,那時候她才45歲。慈安太后的死沒有什麼明顯的徵兆,只是歲的前一天晚上感覺身體不舒服,結果第二天就突然暴斃了。之後,人們對慈安太后的死因議論紛紛,不過大多把矛頭指向了慈禧。說是慈禧毒死了慈安太后,因為慈安太后是慈禧在政治上的唯一威脅。

慈安太后去世之後,慈禧的專權道路上再也沒有阻礙,開始變得更加的肆無忌憚。從此,從兩宮垂簾聽政變成了一宮獨尊,當時光緒帝還沒有成年,慈禧獨攬大權,人們尊稱她為「老佛爺」,慈禧開始成為名副其實的清王朝最高統治者。

慈安太后的死的確死的蹊蹺,但是是被慈禧太后害死的說法並沒有得到考證。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如果慈安太后不是死的這麼早,慈禧是不可能獨攬朝廷大權的,進而清朝也不可能那麼快就滅亡了。

相關焦點

  • 慈禧絕對是說一不二的厲害角色,有一個人卻讓她氣往肚裡咽
    慈禧太后是清末名副其實的女皇帝,前後掌權48年,主政期間經歷了清末所有的歷史大事件,讀過清末這段歷史的朋友們對慈禧的性格應該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先發動辛酉政變消滅了以肅順為首的顧命八大臣,後來慈安太后又不明不白的暴斃宮中,估計也和慈禧脫不了干係,為了牢牢的把握住權力,慈禧太后拼盡全力,即使害的自己的親兒子英年早逝也在所不惜
  • 哪怕慈禧不幹涉,戊戌變法也不可能成功,除非康有為退出
    在慈禧的強勢幹預下,戊戌變法只持續了103天就宣告失敗,史稱百日維新。很多人把失敗的原因歸結於慈禧,其實只要你認真分析一下就能明白,讓康有為這種書生主持變法,失敗只是早晚的問題。康有為先不說康有為那些異想天開的政策激怒了多少人,只看看他在朝廷裡的所作所為,就知道此人難堪大任。
  • 殷桃:「阿信」很像慈禧
    改編後的電視劇以清宮為舞臺,田中裕子飾演的慈禧、餘少群扮演的小太監等角色上演一幕幕悲喜劇,而壽安格格則是全劇中最神秘也最嫵媚的女人—————她化身「張夫人」,在晚清使館區開酒吧,一邊聽各國記者議論時事,一邊將消息偷偷匯報給慈禧……  格格當間諜當壚賣酒潛伏  羊城晚報:你在《蒼穹之昴》中扮演慈禧的侄女,同時也是個「間諜」。這個角色是杜撰的還是在歷史上真實存在?
  • 「甲午中日戰爭」中,慈禧到底扮演了怎樣的角色?看完驚呆了!
    慈禧是晚清事實上的最高統治者,中日甲午戰爭則是徹底改變兩國國運和整個亞洲態勢的一場大戰,慈禧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自然分量很重。整個甲午戰爭的核心是海戰,結局是名列世界前列亞洲第一的大清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大清被迫割地賠款,李鴻章這位和德國鐵血宰相齊名的政治巨人的名字又一次和恥辱聯繫在了一起;慈禧這位大清帝國的掌舵者自然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李鴻章是執行者在臺前自然成了替罪羊!
  • 慈禧患一怪病,太醫們診斷後面面相覷,為何卻不敢直說病因?
    在歷史上,有名的幾個太后裡,西太后慈禧以其心狠手辣遭人詬病,但在其當朝期間,朝野內外無不諡美之言,皆因她盲目的自大與愚昧,得到了萬人的諂媚,也將大清王朝送入歷史的絕塵,八國聯軍坐上龍椅與圓明園的灰燼還未燃盡,慈禧早已卷攜巨款潛逃,將整個國家拋下,淪為真正的弱國。
  • 被慈禧耽擱的晚清第一美人
    作為皇族後裔,四格格本生來就有著不低的社會地位。但因為慶親王習慣通過博慈禧歡心而謀求私利,四格格便在幼年時即送到慈禧身邊作討這位清末「女霸王」的歡心的「工具人」。四格格並沒有過人的智慧,卻有精緻的容貌。儘管清末的老照片質量並不高,但四格格與周遭女子容貌的差別仍然清晰可辨。即便是看慣了好看皮囊的現代人,看到四格格都不會否認她比其他清末女性要美麗得多。
  • 慈禧的乾女兒周瑩,清末陝西女首富,歷史上此人結局如何?
    相信很多都看過孫儷主演的《那年花開月正圓》,孫儷飾演的正是周瑩,不過歷史上的周瑩遠比電視劇中的周瑩要厲害的多,畢竟電視劇中添加了太多的感情戲,而周瑩作為清朝時期的寡婦,實際上是不可能有什麼感情戲的。不是她自己不想,也不是沒有人喜歡她,而是封建社會施加在女子身上的道德枷鎖不允許一個寡婦再嫁人,別說是真正結了婚的,就是訂了親之後男方死了的望門寡都很難再嫁出去。
  • 光緒帝臨終遺言說了這幾句話,李蓮英大驚失色,慈禧得知痛下殺手
    由於袁世凱在此次戊戌政變中完美地將自己塑造成了告密者的角色,在成功洗刷了「後黨」三觀,贏得「後黨」信賴後,袁世凱重新得到了慈禧太后的賞識,官運也因此一路亨通。 但他沒想到的是,這次變法失敗除了導致部分維新黨人被殺、百日維新慘敗,間接也衍生出了幾個重要的惡果。 首先是慈禧對十一國宣戰。
  • 慈禧並非一開始就不支持戊戌變法?
    這些人,從地方督撫到中央大員,從落魄的公車舉子到涉足外洋的海外學人,從視死如歸的革命者到割據一方的地方實力派,從慈禧、光緒、載灃以至宣統時代的王室成員到李鴻章、袁世凱、張之洞等一個個活躍的漢人閣僚等,不一而足。更有意思的是,這些活躍在帝國舞臺上的各色人等,在作者靈動的文字和抽絲剝繭的筆鋒下,一個個均神韻勃發並彰顯了一些不為人知的另一個側面。
  • 慈禧欽點科考,狀元落榜原因奇葩,此人逆位後成中國最後一名狀元
    慈禧太后是清朝末年真正統治者,她獨攬政權達四十年之久,她執政期間藵貶不一,成為眾矢之的,下面來看慈禧的愛恨兩個小故事。首先,來看慈禧的「恨」。慈禧最恨的人莫過於親人——光緒皇帝,個體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慈禧恨光緒皇帝秀恩愛。
  • 慈禧:一個生活過度奢靡,晚年不幸的人
    不得不說,她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物。她四十六歲的時候就掌控了清王朝的最高權力,在此後的四十多年的時間裡,她一手遮天,雖然沒有像武則天一樣自稱女帝,但是實質上她和當女皇沒什麼區別了。她在世之間,一共輔佐過三位皇帝,可謂都有一個通病,就是都沒有實權。作為一個女性,能維持多年的地位,也是不容易啊。
  • 歷史上的周瑩有多厲害?曾是清末關中首富,被慈禧太后認作乾女兒
    和電視劇中的角色一樣,歷史上的周瑩是成功的女商人,在丈夫吳聘和公公都去世的環境下,一個人地支撐著吳家。不僅把衰落的陝西吳氏從懸崖邊緣拉了上來,而且還變得更加強大,最終在清朝末年開闢了屬於她周瑩的商業帝國,連慈禧太后也對她高看三分。確實可以說是個奇異的女人。但是電視劇終究只是電視劇,為了劇情的需要,經常會對角色經歷進行一些改編。
  • 清末女首富,慈禧乾女兒周瑩,此人最後的結局怎麼樣?
    你們都沒有注意她所在地區有什麼特殊之處,看看周圍鄰近的地區還有什麼名人,想想就知道了。藝術作品來源於生活,只是向人們傳達出一種思想,讓人們接受思想的洗禮。周瑩這麼一心一意為吳家奔波勞碌,甚至賠上了身家性命,誰能料到周瑩死後,吳家後人並沒有把她與吳聘埋葬在一起,真的很悲哀!所以說周瑩最大的失敗是沒有建立自己獨立自主的經濟王國,沒有活出精彩的自己!
  • 慈禧太后和恭親王奕訢:合作於辛酉政變,決裂於甲申易樞
    道光一生共有九子,前三個皇子先後早逝,剩下的皇四子奕詝就成了他的長子。不過,道光最寵愛的卻是自己的第六子奕訢,長期在嗣位問題上左右搖擺,使得皇子們都逐漸萌生了對於皇位的覬覦之心。鴉片戰爭前,道光是旗幟鮮明的禁菸派和強硬派,支持林則徐發起了「虎門銷煙」。
  • 慈禧有沒有懷過榮祿的孩子,榮祿在死前說出了實情
    很多人不知道正白旗是什麼地位,正白旗是滿洲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由皇帝親自掌握,在滿洲中的地位可是很高的,朝廷要選用重臣也是首先考慮上三旗的人。榮祿是晚清的朝廷重臣,很受慈禧信任,慈禧還把皇宮中油水最大的內務府總管職位給了榮祿。榮祿的女兒幼蘭又被慈禧太后收為養女,榮祿死後,還賜榮祿一等男爵。
  • 孀居47年的慈禧太后,如何度過漫漫長夜?陪葬品「玉藕」揭開謎底
    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原標題:孀居47年的慈禧太后,如何度過漫漫長夜?陪葬品「玉藕」揭開謎底引言元朝時期的詞人姬翼曾作詞《鷓鴣天·霜雪巖巖百物殘》,並於其中感嘆道:「不禁長夜苦漫漫!」由此可見,獨自一人面對漫漫長夜是多麼的難熬。而寡居了47年的清朝慈禧太后又是如何度過孤寂長夜的呢?
  • 慈禧最愛一道菜,但慈禧得知原材料後,當即把廚師處死
    慈禧十分愛吃,也是民間眾多美食故事的常客,但是這些故事多不可信,因為慈禧可不像康熙那般「到處瞎逛」。據慈禧的貼身太監回憶,慈禧優愛吃鴨,清燉的最佳,其中鴨舌,鴨掌,鴨皮最得慈禧的喜歡。
  • 慈禧的荒唐事:因為他名字寓意好,被慈禧欽點為狀元!
    當時劉春霖的試卷排在朱汝珍的後面,大臣們把試卷整理完畢後,呈向慈禧太后審閱。當慈禧太后看到狀元的答卷後很滿意,書法和文採實屬難得,當看到後面落款,慈禧太后生氣了。朱汝珍,這個名字裡有一個珍字,想到珍妃曾經支持光緒,反對自己,氣不打一處來,所以就把朱汝珍的答卷扔到一邊,開始向下翻看其他人的答卷。當看到劉春霖的答卷,小楷寫的流利工整,所寫小楷不論是筆法和章法上都挑不出問題。
  • 慈禧19歲父親去世,26歲丈夫去世,40歲兒子去世,馬未都:她命硬
    大家都知道有句民間俗語:「十羊九不全」,意思是屬羊的人可能十個裡面有九個生活不順利。根據馬未都說,這句俗語就是從慈禧開始的。因為慈禧與眾不同的人生,導致恨她的人比較多,而且又不能把她怎麼樣,剛好慈禧是屬羊的,所以就有了「十羊九不全」的說法了。 這個俗語其實就是編排、噁心慈禧的,十二生肖裡面沒有好壞之分,所以這句俗語也從最開始編排慈禧,後來成為帶有迷信色彩的民間俗語了。無論慈禧太后當年如何權傾朝野,但是她也是無法堵住悠悠眾口的。
  • 史料《慈禧御嶽外史》寫到了慈禧和榮祿是戀人的關係,真的嗎
    史料記載慈禧和榮祿是戀人關係,這史料是清末公主德齡寫的《慈禧御嶽外史》,在這本史料裡面,她寫到了慈禧和榮祿從小青梅竹馬,是一種戀人的關係,那麼這個是不是真的呢?事實上我們知道的情況是,榮祿是深得慈禧喜愛的,而且慈禧一直對他重用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