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黎平縣人民政府網消息:近年來,孟彥鎮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念好「山」字經,唱響林下經濟發展號角,細化措施推進林下經濟發展。
堅持規劃引領,做實產業布局。鎮黨委、政府圍繞該縣主導產業「兩茶一藥」和聚焦綠殼蛋雞養殖業進行規劃布局,一是抓好林木資源利用規劃。針對全鎮林木資源生長年限,對林木採伐進行科學安排,在林地利用上,充分尊重群眾意願,規劃產業布局。二是結合林地資源海拔、坡度實際進行規劃。聚焦產業發展因素進行考慮,對海拔高於700米的林地,林中大力發展方竹產業或林地種植茶葉;對海拔低於700米、坡度在25度以下的林地,大力推進油茶、茶葉、鉤藤等產業發展;對坡度在25度以上的,結合林木類別、林地類型選擇產業,重點推進天麻產業。三是聚焦市場導向規劃產業。發展產業的目的是為群眾創收,該鎮堅持落實產業發展「八要素」,以市場為導向,謀劃產業布局,精準選擇了油茶、茶葉、方竹、茯苓、綠殼蛋雞養殖等產業。四是聚焦人均產業收入6000元目標謀劃產業。圍繞「1226」產業發展目標,即:人均1畝茶葉、2畝油茶、2畝中藥材,人均產業增收6000元的目標,規劃種植茶葉、油茶、中藥材等產業。
強化組織領導,夯實組織保障。為確保產業發展落小落細落地,鎮黨委成立了以書記、鎮長為雙組長,班子成員為副組長,相關股室和村兩委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林下經濟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書記主抓林下生態養殖業、鎮長主抓林下種植業,每名班子成員抓實具體產業,村級前沿指揮部和村兩委聯動抓實產業發展,行業主管部門強化技術指導和服務,真正落實了「一個產業,一名班子成員,一抓到底」和技術服務蹲點指導的產業發展工作格局。同時,針對產業推進召開聯席會議,及時研究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和解決路徑,為產業順利推進夯實了組織保障。
探索產業模式,創建示範典型。該鎮認真落實產業發展「八要素」,積極探索產業發展模式,塑造了「黨支部 合作社 公司 農戶」發展林禽、「合作社 公司 能人大戶 農戶」發展林藥、「合作社 能人大戶 農戶」發展林油三個示範典型模式,有力有效推進了產業發展。
注重宣傳引導,夯實合作基礎。為切實把產業發展與群眾利益有效銜接起來,讓群眾知曉、參與、獲利,鎮黨委、政府堅持把群眾支持、擁護、贊成放在第一位,對產業選擇、產業發展模式、產業實施地點多層次、多角度開展宣傳,通過召開班子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村民小組會議、院壩會、發布徵求意見通告等方式,做到了「四統一、一贊成」,即:鎮黨政班子思想統一、村級前沿指揮部思想統一、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班子思想統一、產業覆蓋農戶思想統一,利用村集體林地群眾贊成,為產業順利落地、有效推進夯實了基礎。
堅持市場導向,抓牢產銷對接。一是強化市場開拓,抓實產銷對接。針對綠殼蛋雞養殖業,鎮黨委、政府成立專班抓實產業發展,主要領導親自帶隊協助牧柳公司抓市場開拓,線下拓展了凱裡、貴陽、杭州、廣州等市場,加強與縣電商辦對接,線上整合縣內農村電商資源,產品進駐了拼多多等銷售平臺。二是搭建產銷合作平臺。在選擇產業上,按照「要做就把產業做成」的目標,嚴格堅持種苗供應、市場回收有機結合的原則,切實從源頭解決銷售問題,確保產品有市場,資金滾動發展。
加強統籌調度,嚴格執紀問責。各班子成員對照負責產業,統籌考慮土地、技術、人力、資金來源、市場等方面因素,調度一切可用資源,加快產業發展。鎮紀委加強工作監督和檢查,對股室站所、村兩委工作配合不到位的,嚴肅追責問責,確保了各項工作有序落地。
據統計全鎮油茶種植面積2800餘畝;茶葉種植面積6200餘畝;中藥材種植面積5200餘畝,其中天麻種植1476餘畝、鉤藤1600餘畝、吳茱萸100餘畝、茯苓3100窖(折算為340畝);方竹1000餘畝;建成綠殼蛋雞林下養殖小區6個,輻射帶動茅貢、大稼、九潮、肇興等鄉鎮,年出欄13萬羽,年產蛋200萬枚。(黎平縣人民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