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玲懷孕七個月了,最近一段時間,晚上睡著後經常做夢,好多次夢到的內容都不太好。
比如,有一次小玲夢到自己早產了,寶寶出生後體重特別低。醫生下了好多次病危通知書,她和老公蹲在重症監護室外面不停地哭,哭著哭著自己就醒來了。還有一次,她夢到寶寶出生後,醫生告訴她寶寶是個畸形兒,以後可能不會像正常人一樣行走,她跪在地上求醫生救救自己的寶寶。
孕媽被「胎夢」折磨,其實跟身體和情緒有關
小玲被這些「胎夢」折磨得實在不行了,就去醫院詢問醫生。醫生的一番話,讓小玲踏實了下來。
醫生說:這是身體在傳遞信號!
信號一、孕媽身體太累,需要注意休息
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經歷,比如最近工作太累,或者白天做了太多體力活,身體感到很疲憊。晚上睡覺的時候,總感覺不踏實,迷迷糊糊地做夢。而且夢到的內容,往往是比較勞累,或者不太好的夢。
孕婦也一樣,尤其是孕晚期,肚子越來越大,身體感到很疲憊,很長一段時間無法好好休息,就會做噩夢。這跟胎兒健康沒有關係,只是在提醒孕媽該好好休息下了,白天儘量少工作,放鬆一下身體,過段時間睡眠質量好了,也就不做類似的夢了。
信號二、心情焦慮,情緒不穩定
孕婦本身因為體內激素的分泌,就會導致情緒不穩。如果因為一些家庭瑣事,跟丈夫鬧矛盾了,或者最近遇到了什麼不開心的事情,導致心情很差,情緒低落。這種狀態很容易轉化成夢境,在夢裡承受「更多」的委屈。
遇到這種情況,孕媽要自己學會調整心情,平時聽一些舒緩的音樂,多去公園散散步,看一些喜劇電影,和朋友聊聊天,數法一下自己的情緒,心結解開後,自然就不做噩夢了。
信號三、自己或家人,對胎兒的期待太高
比如孕媽之前有過流產經歷,或者好多年沒有懷上寶寶,或者對胎兒性別特別在意,這種壓力與日俱增,就會潛移默化進入夢裡。通常在夢裡,會夢到最壞的結果,然後自己非常痛苦。
其實很多事情都應該想得開,胎兒的健康狀況,完全可以信任醫生的檢查結果。對於生男生女,最好順其自然,寶寶的健康,才是最大的喜訊。現在醫療技術這麼發達,不要有太多的恐懼心理,有句話叫「車到山前必有路」,安心迎接寶寶到來吧。
什麼是胎夢?
胎夢,是孕期準媽媽做夢的一個專屬名詞。沒懷孕之前,我們也會做夢,會夢到好的事情,也會夢到壞的事情。有句話叫: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其實解釋得很到位。
民間有一個傳說,「胎夢」可以預測懷孕狀況、胎兒性別、將來命運等等,這些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就算有些是真的,得到了應驗,也只能說是「巧合」而已。
夢,既是一種生理現象,也是一種生理現象,做什麼樣的夢,與做夢者的欲望、情緒狀態,已經最近所發生的事情,受到的刺激事件有關。胎兒的性別、健康狀況,並不是又父母的欲望所決定,更多時候的胎夢,是孕媽在睡眠狀態下某種心理活動的延續,或是想達到某種願望。
由於孕婦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變化,容易讓孕婦未解決的內心衝突引發噩夢,而噩夢有助於釋放孕婦潛意識的精神壓力。
梅布魯克研究發現,孕婦存在內心衝突的情況下,常做噩夢的孕婦生產時間段,併發症少,噩夢中自信的孕婦,生產時間更短。
但是!
如果「胎夢」頻繁,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孕媽的情緒和正常生活,就需要求助心理醫生,進行心理疏導。因為長期的焦慮情緒,會影響孕婦的飲食和生活,甚至影響到胎兒的健康發育。
關注「欣媽育兒經」,有任何關於母嬰育兒方面的問題,都可以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