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宮折桂,古人為何將月亮稱之為蟾宮?蟾蜍在古代有何文化意蘊

2021-01-09 古泉覓珍

一種有文化,被神化的動物——蟾蜍。從史前時代開始,蟾蜍的形象就作為神物進入到信仰體系,進入到藝術創作中,陽鳥陰蟾也因此進入到傳統的宇宙觀系統中,成為陰陽觀的主軸象徵標誌。

蟾蜍

蟾的圖像,最早出現在彩陶上,它在仰韶文化時進入到陶工的藝術創作中。我相信,那時的蟾已經進入到神話中,在日月神話裡扮演了重要角色。後來頻繁出現在漢畫藝術中的月裡蟾影,也一定是續寫了史前時代的古老故事。

馬家窯文化蟾蜍紋彩陶盆

文化期的彩陶,在圖案上會見到各種豐富多彩的動物象形主題,主要是魚和鳥,此外最值得關注的就是蟾蜍。彩陶上寫實的蟾蜍圖像很是生動,考慮到魚和鳥的圖像都有幾何化變化趨勢,蟾蜍也未必是例外,只是目前對這種演變軌跡的尋找還沒有明確的頭緒。

玉鳥

蛙,在遠古時代是一大類水生物的統稱,分布特別廣泛且受到先民的普遍崇奉。從大量出土的帶有蟾蜍或蛙紋的陶器來看,我國先民從遠古時期就有了蟾蜍和蛙崇拜習俗。從遼寧省的阜新、河南省的仰韶,陝西省的姜寨,甘肅省的馬家窯到青海省的柳灣,蛙紋彩陶在各地都有發現,我們祖先對這種動物的膜拜熱情可見一斑。關於馬家窯文化彩陶還有其他原始文化期的各種器物上為何會出現大量寫實的蟾蜍形象呢?筆者暫作以下推斷:

青蛙

首先,我們要從蟾蜍的功能來看,蟾蜍是一種捕食蒼蠅、蚊子之類有害於農業的昆蟲,先民們發現蟾蜍的這種功能之後,便將它認定為農業的守護神,於是便將蟾蜍的形象畫在了用於儲存糧食種子的陶罐之上,以此祈求來年農作物的豐收。

玉鳥

其次,從人類學觀點來看先民們對蟾蜍類生物產生好感的原因有三:其一是蛙大肚如孕婦且非常多產,因而成為生殖崇拜象徵;其二是蛙鳴變化與雷雨乾旱等都有關係,被認為具有操縱天氣的神秘力量;其三是蛙的叫聲與嬰兒哭聲類似,也引發了大腦洞先民的一些想像。

文化期玉wa

基於以上種種論斷,蟾蜍就這樣成了一個文化的動物,一個神物。雖然這種其貌不揚的兩棲動物在常人的眼裡,並不會讓人產生觀賞鹿、孔雀、馬、魚等動物時的愉悅感和美感,但它卻已經從史前時代起就入駐到先民們的心中,並且在先民們純樸的文化信仰體系中扮演了重要的神話角色。並且這一崇拜蟾蜍的文化體系一直流傳至今,如現在依然有很多人都會喜歡一種掛件,這種掛件就是口銜金錢幣的三足蟾蜍。

其實蟾蜍進入信仰體系和藝術創作要遠早於馬家窯文化時期,從史前時代開始蟾蜍的形象就作為神物進入到信仰體系,進入到藝術創作中。因為通過考古發掘出的文物看出,不只是馬家窯彩陶有蟾紋,仰韶彩陶也有蟾紋。不只是石家河文化有玉蟾,良渚文化也有玉蟾。商代遺存中也曾數次發現玉蟾蜍,文明時代的藝術品中常有蟾影出現。接下來我們就主要來考證一下陽鳥陰蟾這個傳統的宇宙觀系統。

商代玉鳥

很多看過神話故事的人都知,在古人的眼中太陽其實是一種鳥,這種鳥被稱之為「金烏」,而月亮則是「金蟾」。古人云:「無陰無以說陽,無陽也無以說陰,所以有陽鳥也就有陰蟾。」關於月亮與蟾蜍之間的關係,我們可以通過大量的詩歌文獻進行考證。如:漢代《孟冬寒氣至》中說到「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唐代曹松的《中秋對月》中稱月宮為蟾盤,其詩云「無雲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盤上海涯」。通過漢唐兩代詩人的賞月詩句之後,我們可以看出在他們的眼裡月中是有一隻蟾蜍。沒有了蟾蜍,月亮故事會少了許多情節,也會少了許多滋味。

月gong

關於蟾蜍的神化,我們要從中國神話故事中一個普遍現象來講解,這個現象就是中國神話有一個將神話故事主人公改造成「神仙」的傳統。例如:十二生肖,英雄人物等等都被神化。因此一些厚重的民族精神也會被慢慢嬗變。就蟾蜍而言,到了先秦時已經逐漸擺脫生殖崇拜,而開始和陰陽五行聯繫在一起,於是蟾蜍成了具有靈性的神獸,而此時的青蛙圖騰則已經被蟾蜍所取代,並且漸漸遺忘。蟾蜍這種動物形象,最早出現在氏族社會時期,在氏族社會時期的山東沿海一帶就有以蟾蜍為圖騰的部落。而那些以蛙為圖騰的原始部落就相對就更多了。因為在漢代以前的漢字裡,媧、蛙、娃三字有同源關係。

壁畫中的蟾蜍

《說文》對媧的解釋就為:「古之神聖女,化萬物者也。」就是說最初神話體系中的女媧本體,可能就是青蛙。先秦時對蛙類最崇拜的地區有兩處:一是古蜀國,廣漢三星堆和成都金沙等地出土有陶塑和石雕蟾蜍與蛙形金箔飾;二是百越地區。廣西出土的銅鼓最多的裝飾就是蛙,憑祥、崇左等地的花山壁畫上還有先民的「蛙舞」。畫面中的人像許多都是雙手向上平舉、雙腳下蹲叉開,可見先民抽象蛙類姿勢的水平之高。蛤蟆把青蛙甩在了後面,是從先秦開始的。

壁畫月宮蟾蜍

從漢代起,國人就有了五月捕蛤蟆的習俗。《淮南子》云:「鼓造闢兵,壽盡五月之望」。「鼓造」即蛤蟆。因為古有蛤蟆「闢兵」的說法,所以到了五月十五日大家都去捉,蛤蟆才面臨「壽盡」被捉殺的命運。晉代時捉蛤蟆移到了端午節,並一直流傳到今天。並且有句俗語來專門說這件事情「癩蛤蟆躲不過五月五」。

文化期蟾蜍

到明清時期,蛤蟆入藥。於是端午抓蛤蟆主要是為了藥用,按當時的說法,端午這天捉到的蛤蟆毒性最大,質量最好,所以人們就會捉蛤蟆並收集其眼下的蟾酥。有的人還會把墨錠塞進蛤蟆肚裡,將它掛在牆壁上, 風乾後墨就成了中藥,雅稱「紫金錠」,俗稱「蛤蟆墨」。人身上出了毒疽,用此墨沾唾沫畫一圈,病情就會立馬緩解。不止民間,皇家也會去捉蛤蟆。

馬家窯文化彩陶

總之,曾經比之為月的蟾蜍盛極一時,但即使文化寓意如此之重,它也難逃厄運。試想如果蟾蜍像林蛙一樣肉質鮮美的話,那麼等待它的可能不單單是被抓這麼簡單了!

玉鉞,王者的威儀,它從石器一步步走來,有著怎樣的進階之路

不祥鳥貓頭鷹,卻是先民們的神鳥,而且很有可能是鳳凰的雛形

古玉鑑定請從古人的制玉工具著手,研究古玉的孔道和工痕

相關焦點

  • 蟾蜍那麼醜為何人們還喜歡收藏?你知道金蟾的寓意嗎?
    三足蟾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招財進寶、鎮宅驅邪的瑞獸,因此極受人們青睞。但在現實世界中蟾蜍其實並不受人們待見,它不僅外觀醜陋,身體表面浮現著密密麻麻的疙瘩,其體內還藏有有毒物質,是人人躲之不及的五種毒蟲之一。那既然人們如此不待見蟾蜍,為何蟾蜍還會成為傳統文化中的瑞獸呢?
  • 嫦娥五號返回地球了,月宮中的蟾蜍是怎麼回事?
    我和靈犀產生分歧是右下角的蟾蜍。蟾蜍之辯,蟾宮折桂?為什麼銅鏡上會有一隻蟾蜍?在我看來這一面有「桂樹」與「蟾蜍」的銅鏡所表現的就是「蟾宮折桂」的主題。蟾宮折桂最早的出處是晉時郄詵當雍州刺史將上任時,晉武帝讓他評價一下自己。他說:「我就像月宮裡的一段桂枝,崑崙山上的一塊寶玉。」科舉盛行時便引申為了「蟾宮折桂」。
  • 「蟾宮折桂」有怎樣的內涵
    唐代以後,科舉制度盛行,蟾宮折桂便用來比喻考中進士。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先考中進士,他的堂弟白敏中後來中了第三名,白居易寫詩祝賀說:「折桂一枝先許我,穿楊三葉盡驚人。」在中國封建社會科舉場,每年秋闈大比剛好在八月,所以人們將科舉應試得中者稱為「月中折桂或「蟾宮折桂」。
  • 祝2017考生高考順利:稱為「蟾宮折桂」和「金榜題名」的來歷是什麼
    自古人們形容高中的學子,常用「蟾宮折桂」和「金榜題名」來代稱和祝福,這樣代稱的來歷是什麼呢……先說「金榜題名」,這個金榜就是指「皇榜」,題名就是在榜單上有名字。本來這個成語是針對古代科舉考試的「天子殿試」時稱呼的,後來州府的鄉試和全國的會試榜單高中舉人的也如此稱呼。
  • 月亮如何形成?發生月食,古人為何認為是「後族擅權」?
    關於太陽和月亮形成的神話是一體的。帝俊有兩個妻子,一個就是生下十日的羲和,另一個就是常羲,生下12個月亮,每月輪流一個月亮掛在天空,正好一年一個輪迴。《山海經》說:「有女和月母之國。……處東北隅以止日月,使無相間出沒,司其短長」。
  • 嫦娥與蟾蜍、玉兔、后羿、吳剛、太陰星君的關係極為複雜
    最早的月宮之主 上古時期,人們認為萬物皆有靈,高山上有山神,深淵裡有水神,各種自然環境都孕育有形態各異的精靈妖怪,而依據這種對世界的認識和想像方式,人們自然也會認為,月亮上有「月精」。月有圓缺,古人又認為這是「月精」可以死而復生,所以《楚辭·天問》裡問了一句,月亮它究竟有什麼德行,能死而復生呢,「夜光何德,死則又育?
  • 「廣寒宮中一枝桂,崑崙山上一片玉」,願高考學子蟾宮折桂!
    2020年高考即將放榜,十年寒窗苦讀,終於迎來人生新徵程,大宋官窯預祝所有學子蟾宮折桂。說起蟾宮折桂,你可知道這個典故的來歷? 蟾宮折桂出於《晉書·郤詵傳》:「武帝於東堂會送,問詵曰:『卿自以為如何?』詵對曰:『臣鑑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
  • 組圖:含"登科"吉祥語寓意的古代藝術品賞析
    蟾宮折桂:期望成為特別出眾的人才   科舉時代,考取功名又被稱之為「蟾宮折桂」,蟾宮即月宮,攀折月宮桂花意指登科及第。這個典故出自西晉時的邯詵,當年他被舉為賢良,對策為第一名,晉武帝就問他自我評價,他說:「我就像月宮裡的一段桂枝,崑崙山上的一塊寶玉。」
  • 嫦娥五號帶回了月球樣品 試問不能飛天的古人 眼中的月亮有什麼
    對於現代人來說星空好像不再是秘密,但對中國的古人來說,寄託著思念似乎近在眼前的月亮都充滿著神秘,古人沒有飛天的能力,但古代先賢充滿了想像力,來表達自己對宇宙星空的好奇心。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是詩仙李白寫得,以同一片天空上的明月來寄託對遠方故鄉的思念。古人們望著月亮,就有了好奇心,於是就有了各種各樣的神話傳說,最著名的就是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 趣談古代關於考試的典故 它們緣何成為考生的吉祥物?
    媽媽們手持甘蔗香蕉,是何寓意?懂的人一看就明白,她們是祝賀考生「有蕉一日,掂過碌蔗」。 祝人成功 可用「掂過碌蔗」 粵語中,「蕉」與「朝」同音,「有蕉一日」即「有朝一日」。「掂」是直的意思,引申義為順利、妥當。「碌蔗」意為一根甘蔗。「掂過碌蔗」字面上的意思是比甘蔗還直。甘蔗本身就直,比甘蔗更直,寓意順順利利,前途無量。
  • 折桂造句和解釋_折桂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古人因以「折桂」為科舉及第。今也指獲得冠軍。[《體育報》1987.9.14:「美國網球公開賽決出第一項冠軍,埃德博格、亞裡德男雙摺桂。」]折桂參考例句:1、書山登峰今日衝刺秣馬厲兵競相折桂奪魁。2、今朝燈火闌珊處,何憂無友;它年折桂古蟾宮,必定有君。3、勝景與激情結合在一起,人們便將應試高中者,譽為月中折桂之人。
  • 古人把月球叫做廣寒宮,為什麼古人知道月球很冷?
    而北京後英房元大都遺址出土的「元代廣寒宮圖漆器殘片」上,更讓我們看到了古人想像中的「廣寒宮」世界。精美的圖案上,那雲氣環繞的三間樓閣,清冷幽深的意境,幾百年裡「冷」到深入人心。那麼問題來了,雖然以現代科學家的測算,月球的地表最低溫度常在零下180度左右。可在科技條件落後的古代,古人為何也能感知到月球的「冷」,甚至能憑空想像出一座「廣寒宮」來?
  • 這隻「三足蟾蜍」,曾經賣了30元,現在卻是國寶級文物
    先給大家解釋一下,今天介紹的這隻蟾蜍非彼蟾蜍,而是館藏於浙江慈谿市的一件北宋三足蟾蜍硯滴,大家不要小看了這件瓷器,,它不僅承載著古代文人書墨文化,還是古代陶瓷文化中的佼佼者,是越窯青瓷中的非常罕見的國寶級文物,而且據藝美君所知,這隻北宋三足蟾蜍硯滴曾經只賣了30元,如今卻已經成了國寶,這究竟有什麼故事呢
  • 讀十首中秋節詩詞 古人筆下描寫月亮的句子好美啊
    讀十首中秋節詩詞 古人筆下描寫月亮的句子好美啊時間:2020-10-01 10:48   來源:讀書工 企鵝號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讀十首中秋節詩詞 古人筆下描寫月亮的句子好美啊 中秋節秋高氣爽,又有皎潔的圓月和馥鬱的桂花相伴,因此在我國的四大傳統節日裡,它就像春節一樣格外地受到人們的喜愛
  • 【語文】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大全(三):天文曆法、古代地理
    原標題:【語文】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大全(三):天文曆法、古代地理 五 天文曆法 中國是世界上天文學起步最早、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天文學也是我國古代最發達的四門自然科學之一,其他包括農學、醫學和數學,天文學方面屢有革新的優良曆法、令人驚羨的發明創造
  • 民間為何流行「認乾親」文化?「幹」字又作何理解,這點要知道
    民間為何流行「認乾親」文化?「幹」字又作何理解,這點要知道 中國人的禮儀交往中,在民間有一種較為特殊的習俗:流行「認乾親」的風俗文化。 所謂的「認乾親」就是除了親生父母親之外,又因種種原因而起,為自己的子女認了義父或義母。
  • 文玩五毒,蠍、蛇、蜈蚣、壁虎與蟾蜍
    所以後來金庸小說中對於「五毒教」的描寫中將壁虎改為蜘蛛,慢慢流傳開來,現代很多遊戲、文學作品也採用這一說法。在很多玉雕作品中,也採用蜘蛛代替壁虎在五毒中的角色。蠍子的全身長有堅硬的甲殼,尾部具有能向前彎曲的毒刺,內藏毒腺,取「毒」的諧音「獨」,再取一「甲」字,合起來就是「獨甲一方」,所以翡翠蠍子具有獨甲一方的寓意。寓意二:子孫滿堂。蠍子又諧音「攜子」,喻示貴子降臨,因此,翡翠蠍子寓意多子多孫、子孫萬代。
  • 三足蟾蜍有什麼特別的寓意?為什麼傳統文化中那麼追捧三足蟾蜍?
    三足蟾蜍是咱們傳統文化中十分常見的一種形象。知道今天,三足蟾蜍的身影還時常出現在咱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玉雕作品、茶具擺件、商家收銀臺……很多場合裡我們都能夠見到這種三隻腳的蟾蜍。那麼這種三足蟾蜍究竟有什麼樣的獨特寓意?為什麼中國人這麼喜歡佩戴和擺放它呢?
  • 古代詩人筆下的月亮和太陽
    前兩天,有朋友和我扯起古代詩人為什麼多寫月亮而忽略太陽呢?我思考了一下覺得:其一,月亮溫柔似水,太陽耀眼暴烈。顯然月亮更符合古代中華文化中所推崇的那種安寧嫻靜之美,也更容易被文人們所青睞。比較月光和陽光,很明顯,月亮溫和,太陽暴烈,就像女人和男人,母親和父親,誰更符合中華傳統文化的審美意趣呢?這是不言而喻的。事實上,古代的詩(詞)人也不是不寫太陽,詩人筆下的太陽,一般都是晴天、烈日、苦曬之類的客觀天氣和環境的描寫,很少跟人的境遇及心裡活動聯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