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有文化,被神化的動物——蟾蜍。從史前時代開始,蟾蜍的形象就作為神物進入到信仰體系,進入到藝術創作中,陽鳥陰蟾也因此進入到傳統的宇宙觀系統中,成為陰陽觀的主軸象徵標誌。
蟾的圖像,最早出現在彩陶上,它在仰韶文化時進入到陶工的藝術創作中。我相信,那時的蟾已經進入到神話中,在日月神話裡扮演了重要角色。後來頻繁出現在漢畫藝術中的月裡蟾影,也一定是續寫了史前時代的古老故事。
文化期的彩陶,在圖案上會見到各種豐富多彩的動物象形主題,主要是魚和鳥,此外最值得關注的就是蟾蜍。彩陶上寫實的蟾蜍圖像很是生動,考慮到魚和鳥的圖像都有幾何化變化趨勢,蟾蜍也未必是例外,只是目前對這種演變軌跡的尋找還沒有明確的頭緒。
蛙,在遠古時代是一大類水生物的統稱,分布特別廣泛且受到先民的普遍崇奉。從大量出土的帶有蟾蜍或蛙紋的陶器來看,我國先民從遠古時期就有了蟾蜍和蛙崇拜習俗。從遼寧省的阜新、河南省的仰韶,陝西省的姜寨,甘肅省的馬家窯到青海省的柳灣,蛙紋彩陶在各地都有發現,我們祖先對這種動物的膜拜熱情可見一斑。關於馬家窯文化彩陶還有其他原始文化期的各種器物上為何會出現大量寫實的蟾蜍形象呢?筆者暫作以下推斷:
首先,我們要從蟾蜍的功能來看,蟾蜍是一種捕食蒼蠅、蚊子之類有害於農業的昆蟲,先民們發現蟾蜍的這種功能之後,便將它認定為農業的守護神,於是便將蟾蜍的形象畫在了用於儲存糧食種子的陶罐之上,以此祈求來年農作物的豐收。
其次,從人類學觀點來看先民們對蟾蜍類生物產生好感的原因有三:其一是蛙大肚如孕婦且非常多產,因而成為生殖崇拜象徵;其二是蛙鳴變化與雷雨乾旱等都有關係,被認為具有操縱天氣的神秘力量;其三是蛙的叫聲與嬰兒哭聲類似,也引發了大腦洞先民的一些想像。
基於以上種種論斷,蟾蜍就這樣成了一個文化的動物,一個神物。雖然這種其貌不揚的兩棲動物在常人的眼裡,並不會讓人產生觀賞鹿、孔雀、馬、魚等動物時的愉悅感和美感,但它卻已經從史前時代起就入駐到先民們的心中,並且在先民們純樸的文化信仰體系中扮演了重要的神話角色。並且這一崇拜蟾蜍的文化體系一直流傳至今,如現在依然有很多人都會喜歡一種掛件,這種掛件就是口銜金錢幣的三足蟾蜍。
其實蟾蜍進入信仰體系和藝術創作要遠早於馬家窯文化時期,從史前時代開始蟾蜍的形象就作為神物進入到信仰體系,進入到藝術創作中。因為通過考古發掘出的文物看出,不只是馬家窯彩陶有蟾紋,仰韶彩陶也有蟾紋。不只是石家河文化有玉蟾,良渚文化也有玉蟾。商代遺存中也曾數次發現玉蟾蜍,文明時代的藝術品中常有蟾影出現。接下來我們就主要來考證一下陽鳥陰蟾這個傳統的宇宙觀系統。
很多看過神話故事的人都知,在古人的眼中太陽其實是一種鳥,這種鳥被稱之為「金烏」,而月亮則是「金蟾」。古人云:「無陰無以說陽,無陽也無以說陰,所以有陽鳥也就有陰蟾。」關於月亮與蟾蜍之間的關係,我們可以通過大量的詩歌文獻進行考證。如:漢代《孟冬寒氣至》中說到「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唐代曹松的《中秋對月》中稱月宮為蟾盤,其詩云「無雲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盤上海涯」。通過漢唐兩代詩人的賞月詩句之後,我們可以看出在他們的眼裡月中是有一隻蟾蜍。沒有了蟾蜍,月亮故事會少了許多情節,也會少了許多滋味。
關於蟾蜍的神化,我們要從中國神話故事中一個普遍現象來講解,這個現象就是中國神話有一個將神話故事主人公改造成「神仙」的傳統。例如:十二生肖,英雄人物等等都被神化。因此一些厚重的民族精神也會被慢慢嬗變。就蟾蜍而言,到了先秦時已經逐漸擺脫生殖崇拜,而開始和陰陽五行聯繫在一起,於是蟾蜍成了具有靈性的神獸,而此時的青蛙圖騰則已經被蟾蜍所取代,並且漸漸遺忘。蟾蜍這種動物形象,最早出現在氏族社會時期,在氏族社會時期的山東沿海一帶就有以蟾蜍為圖騰的部落。而那些以蛙為圖騰的原始部落就相對就更多了。因為在漢代以前的漢字裡,媧、蛙、娃三字有同源關係。
《說文》對媧的解釋就為:「古之神聖女,化萬物者也。」就是說最初神話體系中的女媧本體,可能就是青蛙。先秦時對蛙類最崇拜的地區有兩處:一是古蜀國,廣漢三星堆和成都金沙等地出土有陶塑和石雕蟾蜍與蛙形金箔飾;二是百越地區。廣西出土的銅鼓最多的裝飾就是蛙,憑祥、崇左等地的花山壁畫上還有先民的「蛙舞」。畫面中的人像許多都是雙手向上平舉、雙腳下蹲叉開,可見先民抽象蛙類姿勢的水平之高。蛤蟆把青蛙甩在了後面,是從先秦開始的。
從漢代起,國人就有了五月捕蛤蟆的習俗。《淮南子》云:「鼓造闢兵,壽盡五月之望」。「鼓造」即蛤蟆。因為古有蛤蟆「闢兵」的說法,所以到了五月十五日大家都去捉,蛤蟆才面臨「壽盡」被捉殺的命運。晉代時捉蛤蟆移到了端午節,並一直流傳到今天。並且有句俗語來專門說這件事情「癩蛤蟆躲不過五月五」。
到明清時期,蛤蟆入藥。於是端午抓蛤蟆主要是為了藥用,按當時的說法,端午這天捉到的蛤蟆毒性最大,質量最好,所以人們就會捉蛤蟆並收集其眼下的蟾酥。有的人還會把墨錠塞進蛤蟆肚裡,將它掛在牆壁上, 風乾後墨就成了中藥,雅稱「紫金錠」,俗稱「蛤蟆墨」。人身上出了毒疽,用此墨沾唾沫畫一圈,病情就會立馬緩解。不止民間,皇家也會去捉蛤蟆。
總之,曾經比之為月的蟾蜍盛極一時,但即使文化寓意如此之重,它也難逃厄運。試想如果蟾蜍像林蛙一樣肉質鮮美的話,那麼等待它的可能不單單是被抓這麼簡單了!
玉鉞,王者的威儀,它從石器一步步走來,有著怎樣的進階之路
不祥鳥貓頭鷹,卻是先民們的神鳥,而且很有可能是鳳凰的雛形
古玉鑑定請從古人的制玉工具著手,研究古玉的孔道和工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