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五十八:我們誤讀了塞翁失馬的寓言故事,那不是智者的眼光

2021-01-08 郭偉勝在線

《道德經》第五十八章: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dìng)。正(zhènɡ)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謎,其日固久。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guì),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為政者不用權謀,老老實實為民辦事,則老百姓也會很淳樸感恩,善解人意;為政者如果對待子民天天吹毛求疵,吹鬍子瞪眼睛嚇唬人,制定的法律條文苛刻又繁瑣,那麼老百姓也會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是一天到晚找對方的缺點,相互都不放過。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塞翁失馬的寓言故事被我們誤讀了,我們認為塞翁失馬是智者看問題的眼光。其實這是人們借用塞翁的樸實語言,來為自己的執著心找藉口,尋個開脫。在老子看來,沒有福哪來的禍?沒有禍哪來的福?禍福難道就這樣永無休止的轉化下去嗎(孰知其極)?這種是是非非就沒有個止境嗎?

其無正(dìng)。"其無定"這一句完整的表達應該是"若其無以定"。莊子回答了老子的"孰知其極"的提問,他認為是有止境和盡頭的。他說:"無為可以定是非"。一語如雷!他繼續警醒世人:"若如嬰兒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則禍亦不至,福亦不來,禍福無有,惡有人災?"如果象嬰兒一樣沒有執念,則上天會把一切都安排好好的,哪有這些個大起大落的福禍連連和疾病痛苦的折磨?

人若沒有福禍無休止的折騰,又哪來的七病八災?人的生命是用來覺醒和覺知的,不是拿來折騰的。折騰多了,連輪迴的資格恐怕都沒了。莊子不經意地說過:"其形化,其心與之然,可不謂大哀乎?"有的人執念太重,隨著肉體皮囊的消亡,生命的根基也散亂殆盡,不復存在,從此把"真我""本我"徹底弄丟了。

正(zhènɡ)復為奇,善復為妖。人心一執著,便把無為變為了貪嗔痴(正復為奇);人心一執著,便把寧靜之美變得妖風四起(善復為妖)。

人之謎,其日固久。可是人們迷惑在自找的福禍循環之中,還認為是命該如此,還以為是必然的因果循環。這些顛倒的眾生哪裡知道自己迷途太遠了,以至於靈魂無處棲息,再也找不到家的方向,只能漂泊於茫茫苦海。

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只要可名為福禍者,都是人為自找的,都是人心執著的結果。你爭來的福那不是福,是禍根,禍根滋生的禍,是你自己種下的苦果,你要自己消化,自己埋單,自己消業障。如此一生都陷在貪慾裡,執迷不悟,還認為都是福禍轉化的必然,真是痴迷不悟啊。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guì),直而不肆,光而不耀。那些心中沒有執念,一切順勢而為的聖人雖然內心中正,但不會和人格格不入,不會孤傲自大(方而不割);他們看上去有稜角,有原則,但一如春風化雨,不會傷害到任何人,讓面對他的每個人都很舒適(廉而不劌)。他們簡單、率直,但絕不粗魯放肆(直而不肆);他們自帶光芒,能加持眾生,但所有的人面對他的時候沒有相形見絀的感覺,沒有任何自卑感,相反能獲得最大的滿足感和心靈慰藉(光而不耀)。

相關焦點

  •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故事中,隱藏很深的伏筆
    大家在很小的時候,都讀過《塞翁失馬》的故事,故事的內容大概是這樣,原文的文言文,我們就先不管它了。我們就讀白話文好了。靠近邊境一帶居住的人中有一個精通術數的人,他們家的馬無緣無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們都前來慰問他。那個老人說:「這怎麼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
  • 藝術一刻|123個道德寓言故事
    《尼德蘭寓言》老勃魯蓋爾這幅作品是勃魯蓋爾最擅長的大型場景畫畫裡人物看似繁複無序但畫家將各不相干的人物細節畫家用天馬行空的想像和細緻入微的技法虛構了一個尼德蘭村莊100多個道德寓言故事同時在上演在這裡萬物存在必有其理由,儘管有些並不明顯80如果我不是飼養員,我會讓鵝變成鵝肉不要讓你不關心的事情幹擾你81野生的熊更喜歡它們的同伴同輩更容易相處82把頭巾扔過圍欄要放棄不知道是否以後將需要的東西83逆流遊泳很難反對普遍的看法84水罐裡的水一直在流失直到它被打破萬物都有其局限性
  • 「守株待兔」是成語故事還是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是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用假託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常帶有諷刺或勸戒的性質。
  • 成語「亡羊補牢」和「塞翁失馬」給我們的人生智慧!
    「亡羊補牢」後面一般跟一句:為時不晚或者猶為遲也,「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塞翁失馬,安知非福」也是成語,後簡寫為「塞翁失馬」,都是一個意思。亡羊補牢成語意思和出處:【釋義】:羊丟失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真的是對的嗎?為何塞翁到最後還是一場禍?
    作為炎黃子孫更加要細細品讀其中精髓,就比如今天我們要講到的寓言故事,名字叫做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很多人只知其表面意思,卻不知故事結局,所謂福禍終有個結局。故事講的是在邊塞的附近有一戶人家,這戶人家的主人非常喜歡騎馬射箭,經常帶著自己心愛的馬跑到各個地方騎馬射箭。可是有一天,天不遂人願,他的馬跑掉了,跑到了邊塞另一邊的胡人家裡餵養了。
  • 小學語文閱讀專項十——總結寓言故事的道理
    寓言是文學作品的樣式之一,也是小學閱讀理解中重要的一部分。「寓」是寄託,「言」是語言文字。寓言通常用虛構的隱喻性小故事來說明一定的道理,給人啟發和教育。所以因其篇幅短小,故事性強,寓意深刻等特點,出現在閱讀理解中往往是讓學生理解寓言故事的諷刺和勸誡作用,因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握寓言故事的道理,針對文章總結、歸納寓意。有以下幾個步驟:一、理解內容。
  • 韓非子寓言故事智子疑鄰還可以這樣解讀
    小故事,大寓意。新時代,新解讀。有趣味,要常讀。有啟示,要常思。宋有富人,天雨牆壞。其子曰:「不築,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摘自《韓非子·說難》 戰國時代宋國有家富人,一天天降大雨,把這家牆給淋倒了。
  • 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年會在溫召開!這些你熟悉的寓言故事都出自溫州...
    邱國鷹寓言作家邱國鷹先生專注海洋寓言故事,著有童話集《神漁》《蝦子學藝》、寓言集《大象和螞蟻》《狐狸打獵》《狐狸賣聰明》《蛤蟆大仙》《精明猴的騙局》,故事集《東海魚類故事》等等,作品眾多,多次獲得國家、省、市獎項,有「寓言大師」之稱。
  • 寓言故事:求人不如求己
    主題:命運 奮鬥 求人不如求己【似水菲兒】一個人要實現自己的理想,最根本的因素在於自身的努力,而不是依靠外力。故事大意:一名虔誠的佛教徒遇到了難事,便去寺廟裡求拜觀音,他走進廟裡發現觀音像前也有一個人在拜,那個人長的和觀音一模一樣,絲毫不差。
  • 道德經:愚者與人鬥,智者應天道
    當我們以為善惡有報的時候,卻看到另一種狀態,那就是壞人至死,都活得非常瀟灑。 當種種違背自我認知的現象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不免痛心,又不免困惑,不明白為何結局如此?
  • 被誅仙誤讀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是何意?道德經才是正解
    這句話其實真的被誤讀了。在原出處《道德經》中,它可不是這麼一個意思。《道德經》是春秋時期,道教始祖老子的作品,它主要描述的也是關於道教思想的作品。那麼道教的核心思想是什麼?就是「道和德」兩個字。不僅修外行,更是修內心。而《道德經》第五章的原文著述如下:「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俞出。
  • 這些不是「寓言故事」!卻有一個共同的道理……
    故事(一)赤峰市元寶山區平莊鎮前進村77歲的姜平和兒子、孫子相依為命,一家三口均有殘疾,一直靠低保金生活。今年2月4日,姜平被確診為新冠肺炎,兒子和孫子被送去隔離。當地民政局了解他們的困境後,立即開闢救助綠色通道。
  • 20個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語 讀懂了受益匪淺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來寄託意味深長的道理,字數不多,言簡意賅。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動物、植物或者其他事物。該詞最早見於《莊子》,在春秋戰國時代興起,當時,一些辯論家把寓言當成辯論的手段,後來成為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在先秦諸子百家的作品中《列子》《莊子》《韓非子》收錄的寓言故事最多。很多成語也是來源於這些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劍、南轅北轍、揠苗助長等等。
  • 莊子寓言故事3則,小故事大道理,悟透了受用不盡!
    今天分享給大家3則出自《莊子》的寓言故事,小故事大道理,讀透了、悟透了,受用不盡!莊子寓言故事一·鵬程萬裡原文:《莊子·逍遙遊》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雲;搏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裡,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斥安鳥笑之曰:「彼且奚適也!
  • 怎樣讓自己成為智者?《道德經》裡有答案
    那麼什麼樣的人才算是一個聰明人,怎樣才能讓自己成為一個智者呢?文/希夷符號帝國獨家原創一我媽是那種思維特別簡單的生物,推理能力真是沒得說。就只是字面意思。她看電視的水平,就僅僅只能停留在人物臺詞的字面意思,也就是說,她天真的就像吳昕姐姐一樣,相信電視裡的所有情侶都是現實中的夫妻,故事裡的劇情都是真的,所有的演員都是本色出演。
  • 管理寓言故事:公牛與車軸
    管理寓言:幾頭公牛正使勁拉著貨車行走,車軸被壓得發出吱吱的響聲,牛回過頭,不耐煩地對車軸說道:「喂,朋友,我們無聲無息負擔著全部重量,你叫喚什麼?」   寓意:這故事是說,那些叫喚得特別響的人往往幹活少,而那些不作聲的人往往承擔著全部重量。   管理點評:實幹興邦,空談誤國。言多必失,行多必得。一個人說得多,肯定大部分時間花在說上面,只留下小部分時間用在行上面,這是一個成反比的關係,不可能是說得多做得多的成正比關係。
  • 韓非子寓言故事精選:殺豬教子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家庭教育>早期教育>早教知識庫>正文韓非子寓言故事精選:殺豬教子 2011-08-26 17:36 來源:pcbaby
  • 兒童寓言故事:蚊子和獅子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家庭教育>早期教育>早教知識庫>正文兒童寓言故事:蚊子和獅子 2011-08-26 18:05 來源:寶寶知識庫
  • 講給孩子聽 | 新編十二生肖寓言故事
    講給孩子聽 | 新編十二生肖寓言故事 2020-03-06 10: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寓言故事:五十步笑百步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數學>正文寓言故事:五十步笑百步 2011-09-28 18:14 來源:中國寓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