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才算聰明人?怎樣讓自己成為智者?《道德經》裡有答案

2021-01-18 符號帝國

一個人可以沒有自知之明到什麼程度呢?借貴娛樂圈的兩個人物舉個慄子。輕者如鄧紫棋,她是一個嬌小型的女生,五短身材,雖然不胖,但是因為身體比例不好,太過「均衡」,如果穿緊身的衣服,身材的所有缺陷就會暴露無遺,本來不算難看,但是因為特別凸顯,就會顯得很醜,可是她偏偏要選擇緊貼身體的皮褲,動不動就露這裡露那裡的裸露裝,不但緊身,而且發光,簡直就像一個黑人喜歡穿白色的衣服,自以為會白衣飄飄自帶仙氣,其實不過平添幾分傻氣和土氣。

在比如翟天臨,明明是走後門很可能是買來的學歷,還非得在微博上七曬八曬,炒學霸人設,自己的本子是哪兒來的難道心裡就沒個數嗎?擱別人拼命捂還來不及呢,即使有人提起也要一番支支吾吾敷衍過去,他倒好,人家不問他自己主動說,結果呢?一個連知網為何物都不知道的博士後就這樣華麗麗地晾曬在大眾面前,禿子頭上的蝨子,亮晃晃地擺在那裡,簡直就是自罰裸奔的自己找死。

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那麼什麼樣的人才算是一個聰明人,怎樣才能讓自己成為一個智者呢?

文/希夷

符號帝國獨家原創

我媽是那種思維特別簡單的生物,推理能力真是沒得說。就只是字面意思。她看電視的水平,就僅僅只能停留在人物臺詞的字面意思,也就是說,她天真的就像吳昕姐姐一樣,相信電視裡的所有情侶都是現實中的夫妻,故事裡的劇情都是真的,所有的演員都是本色出演。

即使是影視劇中騙子說的話,我媽都天然會默認為真的,所以她看其實看不懂電視,可是偏偏她特別喜歡「劇透」,每次看電視總要說個不停,夾敘夾議,一邊像觀眾解釋劇情,一邊評論,生怕別人看不懂。其實她才是我見過最不懂電視的人,沒有之一。用一個鄰居嫂子的話:她看電視還不如10歲的小孩兒。

我媽最煩的就是這句話,如果有人敢當著她的面說,一定會當場翻臉,即使是背後說,她也會追著你理論。

這就叫無自知之明。

一個沒有自知之明的人,其實很可怕,他們不但會盲目自信,還從來不懂得反思,不會反省自己的錯誤,即使產生了嚴重的後果,也會把原因歸結到別人和外界身上,要想讓這樣的人改變,就連上帝也會發愁。

而一個被稱為智者的人,不過是在對自身有足夠認識的同時,還能洞悉周圍的世界,我們把那些通曉宇宙天地之間所有道理的人成為聖人。古往今來,無數精英都把做聖人當做自己畢生的目標。

而通俗意義上的聰明人,其實等於是儒家所說的低配基礎版的「聖人」,或者稱其為君子。孔子說,君子一日三省。

古希臘的神廟的匾額上,並沒有什麼高深宏大的道理,而是一句簡簡單單的——認識你自己。可見自知之明對於一個成熟的人來說多麼重要,他是人作為智能生物最基本也是最終極的自覺。

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強者呢?在你的周圍,你認為誰是最堅強的人?是那個整天咋咋呼呼懟天懟地懟親朋,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刺頭憤青嗎?是那種好像什麼事情都能搞定,事事都走在別人前面的「能人」嗎?

都不是。一個掰手腕兒贏了別人的人,最多只能說他力氣大,而那些真正的強者,是能夠戰勝自己的人,因為人的本能,我們每個人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敵人。所以,我們不是把那些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人叫做強者,也不認為那種辯論高手就無堅不摧,他們只是思維敏捷口齒伶俐而已。

只有那些戒掉了幾十年的菸癮酒癮,能夠戰勝自己的人,才會令我們打心眼兒裡佩服,一提起就會暗豎大拇指。

這層意思用老子的話來說,完全不用這麼羅裡吧嗦,只需要八個字: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所以,在經典影視劇裡,我們不認為一個響指就能消滅幾十億人口的滅霸是強者,只會把它叫做惡霸;而是把身材矮小,看上去毫不起眼,總是被淹沒在人堆裡的霍比特人當成真正的英雄,因為他們克服了自身的缺陷,做到了連「巨人族」精靈族巫師都無法完成的事情。

所有的超級英雄,不是因為特異功能而被人尊敬,而是因為他們是一群脫離了低級人性的人,一群品德卓越的人,一群能夠戰勝別人,更加能夠戰勝自己的人物。異能只是一種能量,用在殺人上就是滅霸,克制了自己心中的魔鬼才是超級英雄。

什麼樣的人才算富有呢?有一個非常有名的故事,一個漁夫住在海邊,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生活雖然沒有太多的錢財和物質享受,但是他很知足。每天打魚歸來還會坐在自己的小木屋旁邊欣賞夕陽,常常感嘆清風的涼爽,生活對於他來說無富足。

後來來了一個年輕人,他是一個金融界的天才,對於漁夫的不思進取他頗有微詞,認為他太消極,太沒有追求了。他整天996,精神飽滿,恨不得把一分鐘掰成一個小時來用。他最大的理想就是在海邊有一個自己的小屋,不必為了生活焦頭爛額,沒事就喝點小酒,欣賞大自然的美好,最好還能看到夕陽。

這兩個人誰更富有?答案一望而知。

富有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它是抽象的,沒有絕對的標準,幸福不過是我們對於現實生活的內心感受,是否富有,更關鍵的還是內在。所以老子在《道德經》裡說,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如果一個人總是三分鐘熱度,我們就會說他沒有志氣,而那些意志堅定的人,總是自律能力超強,行動力超棒的人,這樣的人,我們才會真的覺得他們有志氣,而且他們的志氣是發自內心的,不是嘴上隨便說說。這樣的人說一句話,我們通常都會認為他們一定會成功,即使一時不順利,總有希望在,總有成功的一天。

什麼才是長久呢?我們把那種長期佔據著一定空間和時間的事物成其為長久。比如一塊石頭,它存在於歲月裡很長時間;比如一種堅持了很長時間的習慣;再比如一座古老的建築。

它們處在自己的位置,佔領了特有的時空,並且在時間的延續上超出了平均值。這也就是老子所說「不失其所者久」。

什麼才算真正的長壽呢?是八十歲?九十歲?一百歲?都不是,真正的長壽,是那種已經死了還長時間留在世間、留在人們心裡的人物,就像臧克家說魯迅先生那樣的人: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也是這樣的道理。那些遺臭萬年的人,即便臭名流傳了一萬年,其實人們巴不得他一秒都沒有活過。所以孔子才會說,朝聞道,夕死可矣。

這就是《道德經》中的「死而不亡者壽」。

千年王八萬年龜,雖然在絕對年齡上它們佔據了上風,但是因為它們的生命沒有意義,不要說是死了,就算是活著人們也不會把它們放在心上,只會把它們做成菜放進嘴裡。而那些偉大的人物,即便只存在於你生命中一天,你也會記住他們一輩子。

相關焦點

  • 道德經:愚者與人鬥,智者應天道
    世人總有這樣一種困惑:「自己明明很善良,但是苦難為何不曾放過自己?為什麼小人處處與自己作對,卻活得風生水起。 佛家說善惡有報,難道天道不應該偏向於善良的人嗎?為什麼善良的人活得痛苦而又悲哀,而那些奸惡小人,卻活得瀟灑而又通透呢?」
  • 道德經的終極奧秘:古人為什麼比現代人更智慧,人真的越來越笨嗎
    《道德經》是古代哲人老子給我們留下的精神財富,五千言字字珠璣,每一句話都發人深省,給人生以深刻的啟迪。道德經的智慧是全世界所公認的。值得深思的是,在老子寫《道德經》的年代,東西方世界出了不少的智者。可是,現代卻再也沒有出現這樣的智者。那麼為什麼 古代人比現代人更智慧呢 ?人真的越來越笨嗎?仔細品味道德經的奧秘,會發現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在《道德經》中,參透了《道德經》的奧秘,就會明白其中的道理。古代人為什麼比現代人更智慧?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古人智慧效法自然《道德經》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道德經》裡暗含的品牌取名之道
    老子在《道德經》開篇頭一篇的這段話,當然是有其在哲學高度層面的深意。 但這其中的「深意」與「大道」,對於創建品牌這件具體的事情上,其實指導性也同樣存在。 但接下來的問題就變得關鍵了,取一個什麼樣的名字?怎樣才算是好的名字? 不如聯繫《道德經》的上下文,嘗試著來解一下這兩個議題。 首先,從《道德經》的句式上看,這個「名」,是對應著「道」的。
  • 怎樣理解老子《道德經》中的「德」
    老子老子《道德經》講,「道」是:「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生養萬物的責任,「道」從來不推遲。「道」生養了萬物卻即不佔為己有,也不主宰支配它們,而是讓萬物自由地發展。它生養了天地萬物有巨大的功勞,卻從不彰顯自己的功勞和才能,只是默默無聞地工作,以至於很多人連它的存在都不知道。這種默默無聞地工作而不彰顯自己,不求什麼回報的精神,是非常可貴的。老子講,能繼承「道」這種精神的人,就稱之為有「德」。
  • 老子《道德經》中的人生七大規律
    都是因為他們有不爭之德,所以他們才能夠不戰而勝。不與人相爭的人,才是最善於取勝的。不爭的人,無人能與其爭,不爭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三,不爭先的人,反而最受推崇。《道德經》講:「聖人後其身而身先」。這句話來自《道德經》的「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越是自私地與別人爭奪利益,與別人的矛盾就越多,煩惱和痛苦也就越多。如果有些生活條件就能知足,不再與別人相爭,就不會有那些煩惱和痛苦,這樣才能真正生活得好。所以,不自私的,才能真正成就自己的私利。
  • 《道德經》:不論對外界有多少欲望,終歸是要回歸自己的
    老子所著的《道德經》,全書八十一章,區區五千字,卻是字字珠璣,句句箴言,很多人只知《道德經》是一部深奧玄妙的哲學著作,老子在書中向世人傳達了一些人生之道。在《道德經》第七章的時候老子提出了一個重要的道理——天長地久。【原經】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 《道德經》裡「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這句話該怎麼理解?
    道德經裡有一句話,「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對於這句話你是怎麼理解的呢?曉夢今天就來談一談自己的看法。《道德經》不是成功學其實這句話非常好理解,換一個思維。什麼人不可能被淹死?當然是不會遊泳的人。什麼人做生意永遠不會賠?
  • 道德經奧秘:比超人更厲害,這種人有九種高妙之處
    天空陰雲密布之下,倆個貧賽的小畫家沒錢買紙就在報紙背面塗抹出自己的英雄形象,他們到處推銷自己的漫畫《超人帝國》,結果卻被各家報社冷冷地拒絕了。許多年以後,超人漫畫變成電影,在全世界大賣,主人公是來自氪星的超人克拉克。他力大無窮,速度快過子彈,讓人想到神話故事裡的人物,當然更準確地說讓人想起了超人學說的創始人尼採。
  • 《道德經》:壓制小人的最好辦法其實是這個
    《道德經》中有這樣一句話:夫天道無親,常與善人。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天道對於眾生一視同仁,無偏無私,無厚亦無薄,但上天卻又常常無意識地暗中幫助善良的人們。可也許很多人都會有一種感受:怎麼受苦受難的總是善良的人,而那些耍心機手段的小人卻混得如魚得水,日子也過得十分滋潤。
  • 聰明人,不合群(深度好文)
    文/逍遙子 老子道德經(ID:LZDDJ-1)古人說:「夫唯大雅,卓爾不群。」世間萬有,芸芸眾生,本來就是流俗者眾,仁者為稀。超凡脫俗,必要有出於紅塵的智慧;行高於眾,就要接受遺世獨立的孤獨。不是什麼人都有資格不合群,真正不合群的,都是聰明人。
  • 《道德經》裡的這兩句話,讀懂一句,就可以受用終生了!
    《道德經》被譽為「萬經之王」,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曾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它對中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先秦諸子以及中國人的文化思想等都或多或少受到《道德經》的影響,而且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包括文化、科學、宗教等各方面。
  • 《道德經》第8章,從水的6種特性,解釋了做人的真正道理!
    大家好,我是愛讀書的汪先生,《道德經》大家都翻閱過,每次一都有不同的理解,這本書絕非我們表面所看到,市面所通行的那麼簡單,裡面所蘊含的道理有時候會顛覆我們的認知,所以作為一個讀書人,只能說一說自己的淺見,希望大家不吝賜教,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今天繼續分享《道德經》第八章:《道德經》第8章,從水的6種特性,解釋了做人的真正道理!上善若水。
  • 為什麼教科書裡很少講《道德經》,社會也不提倡老莊思想?
    為什麼教科書裡很少講《道德經》,社會也不提倡老莊思想?《道德經》對我國的文化有何影響?《道德經》又稱老子五千言,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其中的上善若水、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思想是高深的唯物主義觀點,也是辯證的哲學理論。對我國幾千年來的文化思想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因而《道德經》又被稱為萬經之王。其實不僅是教科書,就連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道德經的影子,只是很少有大片段的描述罷了。
  • 《道德經》裡「天人合一」的秘密
    01 人活著有什麼意義?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古往今來,無數的哲人都想破了頭,但是誰都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如果非要說有一個答案,那就是:人生有沒有意義,是由你自己決定的,你怎麼去定義它,怎麼去度過它,就決定了它是否有意義。人生是必然中的偶然。
  • 太極八卦、道德經與宇宙大爆炸
    太極八卦、道德經和宇宙大爆炸理論有啥子關係?是不是有點扯。別急,想像力本來就是人類前進的動力。道德經也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我們再來看下宇宙大爆炸理論,宇宙是由一個緻密熾熱的奇點於137億年前一次大爆炸後膨脹形成的。這個理論是當前宇宙形成理論中最權威最可信的一個理論。
  • 《道德經》與《易經》的關係破譯
    乾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一章 坤卦,《道德經》對應章節為第二十五章 《道德經》總結兩卦的章節為第四十章 「天」、「地」在《易》和《道德經》中都是很重要的概念,又被解釋為「乾」、「坤」和「無」、「有」,但不能等同。
  • 經典|《道德經》洋洋灑灑五千言,到底在講什麼呢?
    而其實,我們要回答的問題並不是道是什麼,而是道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道祖在經文中講,道是先天地而生的,它在天地生成之前就已經存在,並且還無限地、廣泛地存在於天地萬物之中。以我們有限的生命時長來衡量,道的存在幾乎可以看做是無生無死的。那麼,究竟什麼樣的事物可以比天地還要長久呢?答案只有一個,未知,或者叫不可知。因為長於所有人對極限的認知,所以此事物便可近乎於無極限、無生死。
  • 用《易經》卦象來解釋《道德經》,非常有意思
    大家都知道,老子的《道德經》,蘊涵著天地人,道德,人體生命,物理學,量子力學,管理學,等等都有密切的聯繫,可以說是天地萬物,無所不包。《道德經》第三篇原文:不尚賢, 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 老子在《道德經》裡提到的「以柔克剛」是什麼意思?
    老子是個神秘的人,傳說他是在娘肚子裡呆了許久才出世,出來是鬍子眉毛都白了因此叫「老子」,他神秘的除了一本五千字的《道德經》外什麼也沒留下,至於他到底是誰,一生經歷如何,活了多久,連司馬遷也沒有搞清,在《老子韓非列傳》中他只得以「或曰……或曰」來搪塞後世的讀者,但是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
  • 帛書《道德經》和後世流傳《道德經》哪個大有裨益?
    1、其實這個是對立統一的,各有利弊,各取所需,因為人這個東西是有立場、角色、利益、以及情緒的,很多人根本沒有意識到兩個版本有什麼區別。2、傳世的《道德經》流傳至今,太多人心血和精力,智慧和付出,那能一票否決,況且真心化,傳世的不一定就對,但是會更更多人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