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可以沒有自知之明到什麼程度呢?借貴娛樂圈的兩個人物舉個慄子。輕者如鄧紫棋,她是一個嬌小型的女生,五短身材,雖然不胖,但是因為身體比例不好,太過「均衡」,如果穿緊身的衣服,身材的所有缺陷就會暴露無遺,本來不算難看,但是因為特別凸顯,就會顯得很醜,可是她偏偏要選擇緊貼身體的皮褲,動不動就露這裡露那裡的裸露裝,不但緊身,而且發光,簡直就像一個黑人喜歡穿白色的衣服,自以為會白衣飄飄自帶仙氣,其實不過平添幾分傻氣和土氣。
在比如翟天臨,明明是走後門很可能是買來的學歷,還非得在微博上七曬八曬,炒學霸人設,自己的本子是哪兒來的難道心裡就沒個數嗎?擱別人拼命捂還來不及呢,即使有人提起也要一番支支吾吾敷衍過去,他倒好,人家不問他自己主動說,結果呢?一個連知網為何物都不知道的博士後就這樣華麗麗地晾曬在大眾面前,禿子頭上的蝨子,亮晃晃地擺在那裡,簡直就是自罰裸奔的自己找死。
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那麼什麼樣的人才算是一個聰明人,怎樣才能讓自己成為一個智者呢?
文/希夷
符號帝國獨家原創
一
我媽是那種思維特別簡單的生物,推理能力真是沒得說。就只是字面意思。她看電視的水平,就僅僅只能停留在人物臺詞的字面意思,也就是說,她天真的就像吳昕姐姐一樣,相信電視裡的所有情侶都是現實中的夫妻,故事裡的劇情都是真的,所有的演員都是本色出演。
即使是影視劇中騙子說的話,我媽都天然會默認為真的,所以她看其實看不懂電視,可是偏偏她特別喜歡「劇透」,每次看電視總要說個不停,夾敘夾議,一邊像觀眾解釋劇情,一邊評論,生怕別人看不懂。其實她才是我見過最不懂電視的人,沒有之一。用一個鄰居嫂子的話:她看電視還不如10歲的小孩兒。
我媽最煩的就是這句話,如果有人敢當著她的面說,一定會當場翻臉,即使是背後說,她也會追著你理論。
這就叫無自知之明。
一個沒有自知之明的人,其實很可怕,他們不但會盲目自信,還從來不懂得反思,不會反省自己的錯誤,即使產生了嚴重的後果,也會把原因歸結到別人和外界身上,要想讓這樣的人改變,就連上帝也會發愁。
而一個被稱為智者的人,不過是在對自身有足夠認識的同時,還能洞悉周圍的世界,我們把那些通曉宇宙天地之間所有道理的人成為聖人。古往今來,無數精英都把做聖人當做自己畢生的目標。
而通俗意義上的聰明人,其實等於是儒家所說的低配基礎版的「聖人」,或者稱其為君子。孔子說,君子一日三省。
古希臘的神廟的匾額上,並沒有什麼高深宏大的道理,而是一句簡簡單單的——認識你自己。可見自知之明對於一個成熟的人來說多麼重要,他是人作為智能生物最基本也是最終極的自覺。
二
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強者呢?在你的周圍,你認為誰是最堅強的人?是那個整天咋咋呼呼懟天懟地懟親朋,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刺頭憤青嗎?是那種好像什麼事情都能搞定,事事都走在別人前面的「能人」嗎?
都不是。一個掰手腕兒贏了別人的人,最多只能說他力氣大,而那些真正的強者,是能夠戰勝自己的人,因為人的本能,我們每個人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敵人。所以,我們不是把那些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人叫做強者,也不認為那種辯論高手就無堅不摧,他們只是思維敏捷口齒伶俐而已。
只有那些戒掉了幾十年的菸癮酒癮,能夠戰勝自己的人,才會令我們打心眼兒裡佩服,一提起就會暗豎大拇指。
這層意思用老子的話來說,完全不用這麼羅裡吧嗦,只需要八個字: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所以,在經典影視劇裡,我們不認為一個響指就能消滅幾十億人口的滅霸是強者,只會把它叫做惡霸;而是把身材矮小,看上去毫不起眼,總是被淹沒在人堆裡的霍比特人當成真正的英雄,因為他們克服了自身的缺陷,做到了連「巨人族」精靈族巫師都無法完成的事情。
所有的超級英雄,不是因為特異功能而被人尊敬,而是因為他們是一群脫離了低級人性的人,一群品德卓越的人,一群能夠戰勝別人,更加能夠戰勝自己的人物。異能只是一種能量,用在殺人上就是滅霸,克制了自己心中的魔鬼才是超級英雄。
三
什麼樣的人才算富有呢?有一個非常有名的故事,一個漁夫住在海邊,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生活雖然沒有太多的錢財和物質享受,但是他很知足。每天打魚歸來還會坐在自己的小木屋旁邊欣賞夕陽,常常感嘆清風的涼爽,生活對於他來說無富足。
後來來了一個年輕人,他是一個金融界的天才,對於漁夫的不思進取他頗有微詞,認為他太消極,太沒有追求了。他整天996,精神飽滿,恨不得把一分鐘掰成一個小時來用。他最大的理想就是在海邊有一個自己的小屋,不必為了生活焦頭爛額,沒事就喝點小酒,欣賞大自然的美好,最好還能看到夕陽。
這兩個人誰更富有?答案一望而知。
富有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它是抽象的,沒有絕對的標準,幸福不過是我們對於現實生活的內心感受,是否富有,更關鍵的還是內在。所以老子在《道德經》裡說,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如果一個人總是三分鐘熱度,我們就會說他沒有志氣,而那些意志堅定的人,總是自律能力超強,行動力超棒的人,這樣的人,我們才會真的覺得他們有志氣,而且他們的志氣是發自內心的,不是嘴上隨便說說。這樣的人說一句話,我們通常都會認為他們一定會成功,即使一時不順利,總有希望在,總有成功的一天。
四
什麼才是長久呢?我們把那種長期佔據著一定空間和時間的事物成其為長久。比如一塊石頭,它存在於歲月裡很長時間;比如一種堅持了很長時間的習慣;再比如一座古老的建築。
它們處在自己的位置,佔領了特有的時空,並且在時間的延續上超出了平均值。這也就是老子所說「不失其所者久」。
什麼才算真正的長壽呢?是八十歲?九十歲?一百歲?都不是,真正的長壽,是那種已經死了還長時間留在世間、留在人們心裡的人物,就像臧克家說魯迅先生那樣的人: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也是這樣的道理。那些遺臭萬年的人,即便臭名流傳了一萬年,其實人們巴不得他一秒都沒有活過。所以孔子才會說,朝聞道,夕死可矣。
這就是《道德經》中的「死而不亡者壽」。
千年王八萬年龜,雖然在絕對年齡上它們佔據了上風,但是因為它們的生命沒有意義,不要說是死了,就算是活著人們也不會把它們放在心上,只會把它們做成菜放進嘴裡。而那些偉大的人物,即便只存在於你生命中一天,你也會記住他們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