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富山縣17日舉行儀式,慶祝鎘汙染農田換土工程在開工33年後終於完工。
當年的鎘汙染土壤如今完全更換,農戶可在河邊安全種植作物。共同社報導,這裡種植出的未經打磨水稻中,鎘含量降至億分之八至億分之九,低於億分之四十的安全標準。
富山縣是日本骨痛病起源地。這一疾病又稱痛痛病,是日本政府確認的首起工業汙染疾病。
鎘進入人體後,主要蓄積於腎臟,對腎臟造成損害,抑制維生素D的活性,導致體內鈣大量流失,且沒有特效治療手段。患者骨骼脆弱萎縮,易於骨折,關節疼痛,終日痛苦。
新聞回放
病人在極度疼痛中死去
在日本中部富山平原上,有一條美麗的河流叫神通川。神通川河水清澈,風景秀麗,兩岸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引神通川河水灌溉農田。這裡是日本產稻區之一,誰能料想到災難偏偏降臨到這裡人們的頭上。
怪病 引起極度恐慌
1955年,在神通川沿岸的一些地區出現了一種怪病,開始時人們只是在勞動之後感到腰、背、膝等關節處疼痛。休息或洗澡後可以好轉。可是如此幾年之後疼痛遍及全身,就是大喘氣時都感到疼痛難忍。人的骨骼軟化,身體萎縮,骨骼出現嚴重畸形,嚴重時,一些輕微的活動或咳嗽都可以造成骨折。最後,病人飯不能吃、水不能喝,臥床不起,呼吸困難,在極度疼痛中死去。
這種怪病的發生和蔓延,引起人們的極度恐慌,但是誰也不知道這是什麼病,只能根據病人不斷地呼喊「痛啊,痛啊!」而稱其為痛痛病。
調查 慢性鎘中毒
那麼,引起這種病的原因是什麼呢?後來經過調查才真相大白!
在日本明治初期,三井金屬礦業公司在神通川上遊發現了一個鉛鋅礦,於是在那裡建了一個鉛鋅礦廠。這個工廠在洗礦石時,將含有重金屬鎘的大量廢水直接排入神通川,使河水遭到嚴重的汙染。河兩岸的稻田用這種被汙染的河水灌溉,有毒的鎘經過生物的富集作用,使產出的稻米含鎘量很高。人們長年吃這種被鎘汙染的大米,喝被鎘汙染的神通川水,久而久之,就造成了慢性鎘中毒,痛痛病實際就是典型的慢性鎘中毒。
治理 當地大換土
1975年,科學家們向政府提出了一個方法,置換土壤,從神通山區取走乾淨的土,把鎘土埋到25釐米深的地下。嚴格來說,這不叫修復,而叫「客土」,「因為被汙染的土壤仍然埋在地下,」東京大學教授茅野充男說,這樣做的依據是,通過研究,證明水稻根系不能到達25釐米以下的土壤。茅野補充說,「汙土仍然存在,只不過被埋得更深」。
整項工程耗資407億日元(約合3.4億美元),覆蓋神通河盆地863公頃農田。如果把被置換的土堆到一起,它的長是1公裡,寬是1公裡,高將近4公裡,大卡車要拉10萬次。
神通河盆地換土工程1979年啟動,費用由三井金屬礦業公司、中央政府和富山縣政府分攤。
病例
胸骨折斷 年輕姑娘自殺
有一位年輕姑娘在工廠裡做工,不知是什麼原因自殺了。廠裡以為是一般原因的自殺而將其草草地埋葬了。後來警方對此有懷疑,於是一年後開棺驗屍,發現這位姑娘原來是一例痛痛病患難者,在姑娘身上有多處骨折,甚至連胸骨也折斷了。原來,姑娘是因不堪痛痛病的折磨而自殺。
在神通川兩岸,多年來已發現280多例病人,其中樹十例已經死亡,活著的病人依然在痛苦之中掙扎。
背景
四大公害 三起關聯重金屬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經歷了快速經濟增長期,全國各地出現了嚴重的環境汙染事件,被稱為四大公害的痛痛病、水俁病、第二水俁病、四日市病,就有三起和重金屬汙染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