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日本國名由來:稱「倭」曾讓日本人高興

2021-01-08 中國網文化

2004年,中國西安發現日本遣唐使井真成墓誌。墓誌稱井真成:「國號日本,才稱天縱,故能銜命遠邦,馳騁上國。」墓志銘顯示「日本」國號至少在公元734年以前出現。這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唯一有關遣唐使的實物資料,也是最早體現日本國名國號和日本作為國家被承認的國寶級文物,對研究古代中日文化交流歷史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英文「China」既是「中國」,又是「瓷器」。「Japan」既是「日本」,又是「漆器」。由此可見,瓷器和漆器是中國和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傳統經典工藝。

七千多年前,中國人用漆樹汁美化器物,這就是漆器。兩千多年前,漆器傳入日本,大放光彩。日本漆器精湛,紋飾精美,獨創蒔繪術和描金漆,逐漸被世界所知,Japan成為漆器的英文名,並用來代替日本。日本人喜歡日語發音,使用英文「Nippon」或 「Nihon」來稱呼日本,這一發音據說帶有古代漢語對「日本」的讀音。

戰國時代,中國最早稱日本為「倭」,古代中國還常以「扶桑」來表示日本。另外,東夷、海東、東洋、東瀛、蓬萊、瀛洲、蓬瀛等稱呼也散見於中國典籍之中,可見日本各種名字與中國淵源之深。

自古以來,東方獨大的中國自以為「世界中心」、「天下第一」,就自稱「中華」、「中國」、「上國」、 「天朝大國」,並以「華夷之辨」觀念視外族為禽獸,名字用「獸」或「蟲」修飾,如「狄」、「蠻」、「戎」。惟獨稱日本為「夷」、「倭」,帶個「人」字旁,使得當時景仰中國的日本人十分高興,認為中國畢竟把自己當人看。

何以最初稱日本為「倭」?有人解釋為,「倭」字帶有「人」、「禾」、「女」字,因為倭人素以稻米為主食,女多男少。而一些學者認為,稱日本為「倭」只是一種音譯,因為日本民族也稱「大和」,「和」為「倭」的諧音字。

日本,漢字詞意是「日出之國」,「太陽升起來的地方」。邏輯上分析,在日本本土看太陽是在東方海上升起的,因此最初日本人不可能稱呼自己的土地為「日本」。這應該是古代中國人觀看東方島嶼的感覺和稱呼,被對自身知之甚少的日本人借鑑。

608年,日本羽翼初豐,聖德太子致隋煬帝「日出處天子致日沒處天子」國書,表達不甘屈尊、對等交往的強烈願望。隋煬帝覽之不悅,斥之無禮,並遣使責難。

公元660年前後唐高宗時,張守節《史記正義》記載:「武后曰日本」。武后為女皇武則天,「日本」一詞正式出現。《舊唐書·東夷傳》中對改稱日本作了說明:「以其國在日邊,故以日本為名。」經過大化革新,日本建立起以天皇制為核心的律令制國家體制,將國名正式確定為日本。這一稱號迄今已經使用了1300多年。

1200多年前,遣唐留學生井真成受日本國派遣赴長安學習,但未及學成歸國即英年早逝。當時的唐朝皇帝唐玄宗憐惜英才,追贈其官職,予以厚葬並勒石紀念。這一段記錄中日友好關係歷史的故事,隨著「井真成墓誌」的發現,再一次清晰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2005年中國在日本巡迴舉辦了《遣唐使展》,一股遣唐使熱潮席捲東瀛。是年9月下旬,日本天皇明仁偕皇后在王毅大使陪同下,參觀了遣唐使展覽,並仔細觀賞了首次發現的日本遣唐使井真成的墓誌。

西北大學地處唐長安城,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在研究中日文化交流歷史方面有獨特的優勢,為井真成墓誌研究取得顯著成果。來源:中國網

相關焦點

  • 日本國名的由來,日本一詞到底有何寓意,真相是這樣的
    日本文化體系的建立離不開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滋養,如果沒有中華文化的啟蒙和影響,今天的日本文明不會如此高度繁榮。日本國名就是一個例子,它正是在中國文字的影響下誕生的。日本國名的演變以及由來,日本一詞到底有何寓意,真相是這樣的。
  • 日本為什麼叫日本,這一國名是如何得來的,日本的全稱又是什麼
    一個國家國名的形成,是該國歷史文化長期積澱的結果,既要受到歷史傳統和民族構成的影響,也要受現代文明社會文化的薰陶,所以往往從一個國家的國名上,可以窺探出該國的政體性質。日本古稱「倭國」。我國漢代的史書稱日本人為「倭人」,唐代的史書稱為「倭奴」。
  • 日本國名的由來:從倭國到日本的演變,漢字對此產生了重大影響!
    日本國名的由來:從倭國到日本的演變,漢字對此產生了重大影響!素材來自網絡,文章原創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直到今日我們的課本上也在對過去的文化做著研究調查之類的工作,我們不得不感慨關於文化和漢字的知識。今天要說的就是日本這個國家名字的由來,這其中是有關於中國的漢字。
  • 你知道歷史上「日本」這個名字的由來嗎
    在歷史上,「日本」又被稱「東瀛」,「扶桑」等。你可知道這些名字的由來?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說說這些名字及其由來。文獻記載:東漢時,日本列島就與與中國有交往。《後漢書》上記載,公元57年,日本島建立了100個左右的小國,其中一個島國派遣使臣來中國進獻貢品。
  • 日本國號來源之謎,倭、大和、日本,這些都是中國人起的名字嗎?
    當時日本並沒有統一的國家,而是很多個部落唐朝之前,「倭」是中國古代諸王朝對於當時日本列島上的政治勢力(主要分布在九州和本州西部)的稱呼,此詞來源無通說,最可能的來歷是上古日本人的語言,倭奴的漢語古音為「wana」,有說法認為倭是源自日語中,第一人稱「われ」(Ware),但也有些人認為這種說法過於牽強,總之這個詞最初到底是何意並不知道。
  • 你知道日本國名的由來嗎,為什麼被稱為倭國
    因此關於古代日本的記載主要來自於中國歷代的史書。 「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以歲時來獻見雲」,這是《漢書地理志》中的記載,也是關於日本最早的文字記錄
  • 中國和日本名字的由來,讀完之後,感覺自己漲知識了
    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每一個國家都以自己獨特的國名而被眾人所熟知,這些國名中,或以民族命名,如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或以幸福的寓意命名,如中南半島上的泰國,裡面的「泰」字,寓意光明和自由的含義,這也是泰國從原先的「暹羅」改名為現今名稱的一個重要原因,表達著人們對未來美好的期許,那麼中國和日本的國名又是從何而來得呢
  • 「日本」名字的由來,看完後忍不住笑了,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啊!
    「日本」名字的由來,看完後忍不住笑了,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啊!每個國家的名字都會經歷一些演變,慢慢才會變成如今的名字。就像我國一樣,神州、華夏、九州等等,其實「中國」一次同樣是逐漸演變出來的。而比較有意思的是,我們的鄰國之一,也就是日本的名字同樣,來的比較有意思。
  • 「日本」兩個字的本義是指什麼?為什麼日本要用這個名字?
    現在的日本學者無法否認光武帝賜「漢倭奴國王」金印的事實,但他們糾結於「倭奴」這兩個字。中國古代造字,有形聲、指事、會意等六法。這個「倭」字,是專門為日本人量身定做的,單人旁指「人」;「委」字是從「矮」字中拆移過來的。不用說,「倭」,就是指矮小的人。為此,現代日本人傷透了心,他們辯解說事實不是這樣的,事實不是這樣的。
  • 「日本」為什麼叫日本,「日本人」這一說法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漢代王充的《儒增篇》也有:「周時天下太平,越裳獻白雉,倭人貢鬯草。」,和《異虛篇》:「使暢草生於周之時,天下太平,倭人來獻暢草。」的記載。從周朝開始,《史記》、《漢書》、《三國志》、魏晉南北朝時的《南齊書》、《梁書》都對日本略有記載。《漢書·地理志》:「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以歲時來獻。」
  • 1981年江蘇出土一枚漢朝劉荊的金印,為何引起日本轟動?
    當時該文物的出土,並沒有引起多少國人的關注,但消息傳到日本後,卻意外地讓日本民眾轟動起來。原來廣陵王璽,剛好打了日本人的臉,這對自信的日本人來說無疑是一種歷史羞愧。因為廣陵王璽再次提醒了日本以前曾是中國的藩屬小國,這讓日本人的自尊再次受傷,然而對於這種打臉,不僅是中國一方能證明,就連日本人自己出土的文物也對應了這次事情。
  • 「倭」是什麼意思?
    「倭」是什麼意思?古代中國對日本的泛稱。首見於《山海經》。《漢書·地理志》載:「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可能指以北九州為中心的許多小部落國家。《後漢書·倭傳》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倭奴國奉貢朝賀,……「光武賜以印綬」。
  • 渡邊直美上日本綜藝揭秘雙十一晚會!稱自己是馬雲爸爸欽點的人…
    渡邊直美上日本綜藝揭秘雙十一晚會!稱自己是馬雲爸爸欽點的人…渡邊直美憑藉自己高超的模仿實力,在全世界範圍紅的非常合情合理。最新的一期綜藝節目裡她就有自曝:「老娘是馬雲爸爸欽點的表演嘉賓!」渡邊直美還被評選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25個人」,嘉賓一邊吃驚臉,一邊問渡邊直美,「在日本有很多入選其中的人嗎?」—「只有我」 渡邊直美一臉sorry的回答到。嘉賓很好奇究竟是個什麼樣的榜單,渡邊舉例說其它24個最有影響力的人裡,還有美國總統川普跟歌后蕾哈娜。嘉賓們也是集體被她在網上的影響力嚇到...
  • 古代日本人平均身高僅1米4?中國古書早已有記載,日本網友沸騰了
    說到日本的別稱「倭國」,想必很多讀者都知道。這個稱呼源於三國時期的北魏皇帝曹睿,他曾御封當時日本的國君卑彌呼為親魏倭王,發展到唐朝時期,倭國便成了日本在華的官方稱謂。而直到今天,在日語裡,「大和民族」的發音和「倭民族」的發音是一樣的。可見日本受中華文化影響之深。
  • 日本月份的別稱以及由來
    因此,在日本民間留下了「以月為本"的季節意識,並把相關詞語作為月份的名稱流傳了下來。到了現代,日本人習慣性地把這些稱呼沿用到「太陽曆」中,例如現在說「霜月」,大部分情況下指的是公曆十一月。雖然現在日本早已不再使用「舊曆」,而月份的別名似乎也與「新曆」所適用的季節感有些不符,但在日本的民俗文化活動、宗教祭祀、日常生活以及文學作品中還會經常見到表示季節或記事用的月份的別稱。
  • 我國的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那麼日本的全稱是什麼?
    我們今天來談談鄰國日本,這個國家有全稱嗎?事實上,日本的全名是「日本國」,現在已經沒有了。然而,在我國,日本通常被稱為「小日本」,這個稱呼確實有一些輕視的感覺。因為日本人在古代的平均身高普遍不是很高,軍隊裡也沒有特別高的士兵。因此自古以來就被稱為「小日本」。
  • 間諜使日本在甲午戰爭中獲勝
    甲午戰爭時期,日本政府為了實現侵華目標,用很大力氣開展間諜活動,曾經對戰爭進程發生過重大影響。當時,清朝一位名叫易俊的御史就曾沉痛地說:「兩國角爭,間不容髮,有備者勝,無備者敗。知己知彼者勝,不知己知彼者敗。……倭之虛實,我國茫然,而我之一舉一動,有士大夫不知,而倭無不知者。」
  • 為什麼稱日本人「小鬼子」?
    1,日本人身材較矮小,二戰時日本的徵兵標準中明確身高1米55就可當兵。晚清軍人平均身高為1米8,二戰時日本平均成年男性身高1米6。因此,說他們是「小」,名副其實。2.鬼子,起初為不屑一顧的鄙視之意,後為惡魔之意。
  • 孫中山名字由來:為日本人所起 曾用日文名「中山樵」
    從事革命流亡日本時,為秘密活動安全起見,在日本曾使用中山樵、高野長雄、中山二郎、吳仲這些假姓名。中山、高野用得多些。孫中山在正式公文籤名用孫文(印鑑亦僅有「孫文之印」);對家人親屬用德明、科父(對離異後的盧夫人);對西人通用孫逸仙(Sun Yat-sen)。他在寫信時,1910年署名使用過中山(與西人通信使用的中山,不是用日文假名英譯Nakayama,而是用漢語英譯Chung 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