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逝世前告誡諸葛亮謹慎使用此人,可諸葛亮沒聽,釀成苦果!

2021-01-13 包子君盤點

三國時期的歷史,大家都是知道,對於劉備的禮賢下士很多人都是敬佩的!不夠劉備在逝世的時候,曾這樣評價一個人,便是如果他不死的話,那麼蜀國的江山社稷便會受到極大威脅!不過對於劉備的這句話,諸葛亮並沒有多大的在意,這就使得蜀國果真因為這個人的存在而走向滅亡!這個人便是馬謖,此人深受諸葛亮的器重。

馬謖這個人說實話也不是什麼草包,不過他的為人確實有點高傲!在他年幼的時候便對兵法進行研究,對於帶兵打戰有著自己的套路。如果馬謖沒有真才實學的話,諸葛亮怎麼會如此的器重他呢?三國演義當中將諸葛亮表現的太完美,在這樣的情況下,其他人或多或少都受到影響,跟正史當中表現的非常不一樣!那麼在正史當中的他有事什麼樣的情況呢?

根據史料的記載,馬謖非常擅長拍馬屁,在諸葛亮面前他的表現是非常出彩的,不過諸葛亮也不是一般人。不會因為你的阿諛奉承就將你重用。不過馬謖不僅擅長拍馬屁,他自己的能力也是非常出眾的,這就讓諸葛亮對他其中無比。馬謖自己對於諸葛亮也是有很深的感情,在他被處死的時候他還寫了一封信給諸葛亮,一次來表達自己的對諸葛亮的感情。

在諸葛亮成為劉備的託孤大臣之後,他所要面對的壓力非常的大,這就使得他經常會召見馬謖來商討計策。因為對軍事的了解,諸葛亮需要藉助馬謖的軍事理論知識來裝點門面,於是他便對於馬謖非常的重視。在第一次的北伐戰役當中,諸葛亮力推馬謖擔任先鋒。可以這麼說如果馬謖能夠把握這次機會的,那麼他絕對會立下大功,成為當時蜀國有名的大將。

不過可惜的是馬謖在這次行動,因為自己的冒進導致街亭失敗後,諸葛亮對他失望至極。諸葛亮為能夠樹立自己的威信,諸葛亮便親自將馬謖給斬殺。然後自己便親自為他弔唁,可以說諸葛亮對他是飛非常看重的,如果能不斬的話,諸葛亮是絕對不會對他動手的。

劉備曾在自己逝世的時候,便對諸葛亮說過讓他謹慎的使用馬謖,不過明顯諸葛亮沒有聽他的。

相關焦點

  • 對人才諸葛亮和劉備有不同的看法,諸葛亮為什麼比不上劉備
    ,對於佢哋二人諸葛亮同劉備有唔同嘅睇法,事實證明,劉備過諸葛亮更勁啲。馬謖系諸葛亮推崇嘅接班人,佢都表現出自己值得培養嘅價值,受到諸葛亮精心教導,但冇徵服劉備,劉備過生之前特登叮囑諸葛亮馬謖亂不堪大用,一定要謹慎用人,諸葛亮冇聽,認為劉備睇錯人,自己嘅教導緊要幫助馬謖應對三國戰事,結果北伐嘅時候馬謖失街亭,等諸葛亮精心準備嘅北伐功虧一簣,唯有認自己嘅錯誤揮淚斬馬謖。
  • 此人堪稱劉備帳下的張良,可惜英年早逝,卻不是諸葛亮?
    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劉備率領的蜀漢大軍在夷陵之戰中慘敗於東吳,精銳喪盡,元氣大傷,劉備本人也倉皇敗退至白帝城,一病不起。敗訊傳來,諸葛亮慨嘆道:「若此人還在,一定能夠制止主上東徵,即便不能制止,若是能夠隨軍出徵,一定不會導致如此大敗。」諸葛亮慨嘆的人正是今天的主人公——法正,此時離他去世已有兩年。
  • 劉備永安託孤,有考驗諸葛亮的意思嗎?他是否真的信任諸葛亮
    再者,諸葛亮需要保證蜀漢內部的穩定。在解決外部問題以後,諸葛亮必須要將蜀漢內部的叛亂給平定了,為此他不惜親自南徵。所以說諸葛亮所接管的,其實不是一個現成的政權,而是一個殘破不堪,即將崩潰的政權。是諸葛亮一手將這個政權給拉了回來。劉備沒有試探諸葛亮的想法。1、劉備沒辦法試探諸葛亮。說個不好聽的話,劉備把江山交給諸葛亮以後,他就死了,此後的事情,他又能怎麼辦呢?
  • 諸葛亮料事如神,卻為何沒能幫助劉備一統天下?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素來料事如神,讓敵人聞風喪膽。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劉備從一開始實力薄弱的的隊伍,一點點發展壯大,而且還一次次以少勝多,取得了荊州、益州。漢中等地。可就是這樣一位大人物,卻為何沒能幫助劉備一統天下,光復漢室呢?
  • 劉備卑躬屈膝才把諸葛亮請出山?雜史有截然相反的記載
    諸葛亮當時說的那些話,讓劉備聽得如夢方醒、恍然大悟,感覺自己遇到諸葛亮之前的半輩子都白活了!劉備最終成功請得諸葛亮出山,他如獲至寶,每天和諸葛亮形影不離,吃飯睡覺都在一起,搞得張飛和關羽都「失寵」了。兩人埋怨劉備,劉備卻說:「我得到了諸葛亮,就像魚得到了水一樣。」 「孤有孔明,如魚有水也!」,如魚得水,劉備能說出這番話是什麼概念?
  • 諸葛亮料事如神,劉備打仗為何從不帶他?原因簡單明了
    諸葛亮謹慎 在眾人面前,諸葛亮幾乎是類於「神」一樣的存在,仿佛蜀軍有難的時候,只要有諸葛亮在,一切事情都能迎刃而解。在《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計謀無雙,算無遺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並且劉備三次討伐東吳的時候,就有兩次帶著諸葛亮,足可見諸葛亮的重要程度。但是,在真實的歷史中從劉備請諸葛亮出山協助自己到劉備病逝,諸葛亮都未曾同劉備一起出徵。這是為什麼呢?曹操曾對諸葛亮有過這樣一個評價:「諸葛亮謹慎。」乍一看,這仿佛是曹操對諸葛亮遇事謹慎的讚美,可若細細想來,卻不是這麼一回事。
  • 此人是諸葛亮摯友,但比孔明有遠見,早已看透三國局勢,至死不出山
    在三國時期,說到神機妙算的人物,除了眾所周知的諸葛亮外,還有不為人知的一人,名為崔州平。此人與諸葛亮乃知己好友,不羨金堂玉馬的仕途生涯,只願平凡自在地度過一生。
  • 善用火攻的諸葛亮,聽說劉備在茂林中連營,不禁拍案叫苦
    諸葛亮知道火攻的厲害,不會在茂密的叢林中安營紮寨。可是,這種戰略上的大失誤,卻出現在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剛剛稱帝的劉備身上,給了東吳可趁之機,致使蜀國實力大損,這是諸葛亮心中永遠的痛。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為報關羽之仇,不聽諸葛亮等人的勸諫,親率大軍攻打東吳。劉備步步為營,在開始階段打贏了幾場戰役,令江南將士膽戰心寒。孫權求和不成,就拜陸遜為大都督,統領大軍抵禦蜀軍。
  • 諸葛亮說他天生反骨,此人死不瞑目,被冤幾千年
    諸葛亮說他天生反骨,此人死不瞑目,被冤幾千年魏延是三國時期蜀國的大將軍,立下赫赫戰功,最初劉備入川時殺了自己當時的主子投降於劉備,《三國演義》中描寫到,諸葛孔明看到魏延腦門後的樣子,大喝一聲,讓劉備立即誅殺此人,這個人天生反骨,無論跟隨誰都不會忠心,一定會發動叛亂的。
  • 阿鬥也有「桃色新聞」,女主丈夫是劉備老部下,諸葛亮的跟屁蟲
    事情還要從劉琰說起,劉琰是豫州魯國人,劉備在豫州期間,徵任劉琰為從事。由於劉琰與劉備是同宗同姓,而且為人很有儀表風度,善於交談議論,因此深得劉備厚待,經常作為賓客的身份跟隨著劉備應酬交際。用現在的話說,劉琰就是個場面人,長得漂亮會說話,經常跟著劉備一起喝酒吹牛。劉備對劉琰這個老部下還是很不錯的,佔據益州後,任命劉琰為固陵郡太守。
  • 諸葛亮為啥到死都不信任魏延?難道真的是因為魏延長有反骨?
    你以為劉備就信任過魏延嗎?第53回,劉備為魏延求情的理由竟是:「若斬此人,恐降者人人自危」!可笑吧?!居然不是認為諸葛亮要殺魏延的依據不合理,不合情,不合法,而是為了安定團結那些投降者!後來劉備東徵孫權,讓魏延防守漢中,卻又安排馬超,馬岱兄弟二人也一起來到漢中,協助魏延。
  • 此人被劉備下獄問罪,若非諸葛亮主政,永無出頭之日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見於《三國演義》第八十一回,發生在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秦宓、諸葛亮和劉備。原文如下:次日,先主整兵要行。學士秦宓奏曰:「陛下舍萬乘之軀,而徇小義,古人所不取也。願陛下思之。」先主曰:「雲長與朕,猶一體也。
  • 他竟然這樣對諸葛亮,他在臨終時演了一場好戲
    群雄較多的三國時代,劉備本是一名不起眼的小人物,就算自己擁有皇室後代的稱呼,但是戰火中的人們,是不會估計這些稱謂的。只有擁有了自己的勢力,才能在亂世中生存下去,而劉備之所以能取得後來的種種成就,離不開他身邊的能人義士,他更是為了求得諸葛亮的幫助,不惜多次上門邀請,就算是被拒,也依舊如故。諸葛亮對劉備的戰績,也會是非常顯著的,只是自己一直以來無比信服的主人,在去世前還不忘對他進行算計。
  • 想不到劉備和諸葛亮都有這麼血性剛烈的孫子!
    劉備君臣當年曆盡千辛萬苦建立起來的基業,就這樣被幾千魏兵輕易地摧毀了。「是日,北地王諶傷國之亡,先殺妻子,次以自殺。」見《三國志卷三十三》。悲憤的劉諶親手殺死子嗣後,前往劉備當初稱帝時所建的昭烈廟中哭告,隨後與崔氏等兩位妃子在廟中自殺殉國。
  • 劉備前往東吳招親,諸葛亮拿出錦囊交給一個人,卻不是趙雲
    該成語出自《三國演義》,說的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而在小說中,諸葛亮使用錦囊妙計的次數並不多,一共才三次。諸葛亮的首次「錦囊妙計」是在第五十四回及五十五回。時值赤壁之戰後,劉備佔領了荊州四郡,實力大為增強。東吳大將周瑜對此非常擔憂,便向孫權提出建議,企圖以招親為名將劉備騙到東吳軟禁,然後再向諸葛亮索要荊州。不料,周瑜的如意算盤被諸葛亮識破。諸葛亮隨即派趙雲保護劉備前往東吳。
  • 劉備討伐東吳,諸葛亮為何沒有勸阻?因為孔明有難言之隱
    221年7月,剛剛稱帝三個月的劉備,親率數萬大軍,以為關羽報仇為名,討伐東吳孫權,從而引發了三國歷史上著名的「猇亭之戰」。結果劉備慘敗於陸遜之手,蜀軍「土崩瓦解,死者萬數」,「屍骸塞江而下」。那麼問題來了,在劉備出徵前,丞相諸葛亮為何一言不發,沒有勸阻呢?
  • 諸葛亮為何一直瞧不上魏延?魏延真的有反骨?其實諸葛亮對他很好
    諸葛亮總是針對魏延,魏延剛投降那會兒,主動把長沙城獻給劉備,還準備屁顛屁顛地邀功請賞呢,沒想到諸葛亮二話不說,就要宰了他。理由就有點毀三觀了,居然是因為魏延後腦勺長了反骨。不曉得吳三桂、老汪這些人的後腦勺是怎麼長的,孔明這一波操作,嚇得劉備都不敢吱聲。雖然是賣主求榮,可是賣的是別人的主,向自己求榮,這待遇還是要區別對待的。
  • 魏延的反骨長哪兒,諸葛亮搞明白了嗎?
    玄德曰:「若斬此人,恐降者人人自危。望軍師恕之。」孔明指魏延曰:「吾今饒汝性命。汝可盡忠報主,勿生異心,若生異心,我好歹取汝首級。」魏延諾諾連聲而退。讀過《三國演義》的人,對這段描寫不會感到陌生。魏延後來果然造反,印證了諸葛亮的先見之明。可在蜀漢集團,論叛變,魏延排不上號。
  • 劉備臨死前趙雲一特權,諸葛亮聽懂卻要不吭聲,趙雲:什麼意思?
    而當時三國裡的劉備,被大家稱為劉皇叔,乃是中山靖王之後,劉備也是當時蜀國的皇帝。因為但是大漢天子昏庸,被當時的梟雄曹操半道劫持到許昌。曹操的這個舉動就是為了表明自己要真心挾持皇帝,人後就逼著漢獻帝將他封為丞相。現在還有說曹操「實為漢相,名為漢賊「當時的詩人都在說曹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在哪個時期,劉備在臨死之前還給了趙雲一個特權,但是無奈趙雲聽不懂啊。諸葛亮卻是聽懂了,但是一聲不吭。
  • 諸葛亮為何兩次違背劉備遺命?這是不是六出祁山徒勞無功的主因?
    我們不能不承認,諸葛亮是三國時期的頂尖人才,是跟荀彧、張昭一個級別的政治家,或者說他們都是各自陣營的蕭何。而三國三巨頭曹操劉備孫權之所以能夠三足鼎立,說明他們都是知人善任的——沒有識人用人之能的董卓袁紹袁術公孫瓚都被幹掉了。所以劉備在世的時候,給諸葛亮安排的工作,就是坐鎮後方「足兵足食」,至於前敵總指揮,曹操和劉備總是喜歡自己當,孫權則是先後用了周瑜、魯肅、呂蒙、陸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