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經的作用 敲打膀胱經疏通內臟健康

2021-01-10 百年養生

《靈樞·經脈》:「膀胱足太陽之脈,起於目內眥,上顴,交巔。其支者,從巔至耳上角。其支者,從巔人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入膀胱。其支者,從腰中下挾脊,貫臀,入膕中。其支者,從膊內左右別下貫胛,挾脊內,過髀樞(環跳穴部位),循髀外後廉下合膕中,以下貫踹內,出外踝之後,循京骨,至小指外側。」

足太陽膀胱經是人體中最長的一條經脈,是一條可以走到腦部的經脈。

膀胱經上的穴位最多,有67個,而且,膀胱經的主要部分都在人體的後部――後背和腿後側。古人把膀胱經比喻成人身體的藩籬,說它是抵禦外界風寒的一個天然屏障。而風寒之邪通常從後背侵入人體,膀胱經就是人體在後背的一個大柵欄,能防止病魔入侵。同時,膀胱經又是人體最大的一個排毒通道,也就是說我們通過刺激膀胱經,就可以增加全身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把人體的廢物從尿液中排出去。

若這條經絡通暢,外寒難以侵入,內毒及時排出,身體何患之有?所以我們一定要打通膀胱經,所謂「打通」就是讓更多的氣血流入這條經絡。誰給膀胱經供給能量呢,主要是靠腎,腎與膀胱相表裡,膀胱經只是個通道,本身無動力運行,需腎氣的支持才能完成禦寒、排毒的功能,所以您加強了膀胱經的需求,也就激發了腎臟的供應潛能。

敲膀胱經可調理的病

循經病發熱怕寒,頭痛,鼻出血,鼻塞,流涕,眼睛發痛,迎風流淚,頸項、腰背和膝後至足等膀胱經的循行部位腫痛、麻木。

身體組織器官的病症尿頻、尿急、尿痛、遺尿、尿血、小便不利、痔瘡、癲疾。

敲膀胱的最佳時段

膀胱經經氣旺在申時,即下午15至17點,此時為敲打膀胱的最佳時間。敲打膀胱經時,施力要你由輕到重,循序漸進,敲打到後背微微發熱即可。

膀胱經從頭頂的百會穴開始,延至後背、臀部,於腳跟止。一般中醫認為,膀胱經真正的效力位置從腰間開始,因此你只要敲打下半身就夠了。

經常敲打膀胱經,可改善腦部供血質量,刺激腦神經細胞活性,讓你記憶力提高!下午15點到17點是膀胱經的運行時間,那時敲打,可有效減少「午乏」,讓你的精力格外充沛!

膀胱經養生細節

申時為膀胱經當令的時間。此時宜飲水,勿憋小便,使膀胱經迅速將體內的垃圾排出。此時還是運動的好時間,因為這時人體新陳代謝最快,人的運動能力也最強。此時鍛鍊不但效果好,而且還不易受傷。此外,膀胱經通達腦部,申時它的氣血流注於腦,因此這時不管是工作還是學習,效率都會很高。所以學生和上班族要好好的珍惜這段時間。

膀胱經上的至陰穴是一個婦科要穴。

此穴位於足小趾的外側,古書《醫宗金鑑》中記載這個穴位可以用於治療因為胎位不正造成的難產。曾聽一個女中醫談到至陰穴的效果時,現身說法地講到,在她懷孕時胎位不正,灸過至陰穴後就正了,不料過兩天檢查時發現又不正了,只得再灸,又灸了三次,小寶寶才老實了,終於順產了。其他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崩漏、帶下、痛經、更年期症候群及乳癰、乳癖等,採用針灸至陰穴可獲得一定功效。

說到膀胱經,還有一個穴位必須提及,那就是委中穴。

腰痛疼痛、腰扭傷等病是生活中經常遇到的,而委中穴是這些病的剋星。「腰背委中求」,這是「四總穴歌」的一句。委中穴是四總穴中的要穴,「腰背委中求」就是說凡腰背病症都可取委中穴治療。

取委中穴時,應採用俯臥的取穴姿勢,此穴位於人體的膕橫紋中點,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腱中間,即膝蓋裡側中央。經常按摩此穴具有舒筋通絡、散淤活血、清熱解毒的功效。愛膀胱經等於愛自己,就讓我們一起來關愛人體這條最長的經脈吧!

使用電腦時間過長,眼睛感覺發脹,而且感覺視力有所下降。保養眼睛的方法有很多,你可以用拇指彎曲的突出部左右交替叩擊雙側攢竹穴(位於眉頭陷中,是眼部保健要穴),每穴15~20次,用力以微感不適為度。也可用食指尖點按睛明穴,按時吸氣,松時呼氣,共36次,然後輕揉36次,每次停留2~3秒。長期堅持可消除額痛、眼脹、恢復視力疲勞等作用。還可以用根據情況,選用鮮蘆根,菊花,麥冬,決明子,鮮薄荷泡水喝。

對於久坐辦公室工作,或長期使用電腦的人,除了視力受到一定程度影響外,另一個大敵就是頸椎病。久坐辦公室的上班族,其頸肩部很容易疼痛、僵硬,如果此時用手觸及大杼穴(在背部、當第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就會有異常的壓痛感。這主要是因為,不當的姿勢、過度的緊張使頸肩部的督脈、足太陽膀胱經脈氣受阻,大杼穴就容易氣血不通。因此,保持大杼穴氣血暢通,就能改善頸椎病的症狀。

剛開始感頸肩不適時,要經常按摩、揉擦大杼穴,沿著大杼穴上下拍打,每天抽時間做2~3次,每次10分鐘左右,可以促進氣血的暢通。

如果頸椎病已經形成,出現明顯的頸肩背部疼痛時,還需要配合風池、肩井、外關等穴位,可以用按摩、梅花針敲打以及拔火罐的方法。平時生活也要放鬆身心,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長時間疲勞等。

相關焦點

  • 足太陽膀胱經——人體內部體液運行的保證!
    敲背、按摩、捏脊、刮痧、拔火罐,這些中醫調理身體健康的方法當中,大多數會應用於人體的什麼部位呢?有經驗的人很快就能打出來,那就是背部。背部幾乎是我們進行中醫調理最多的部位。那麼為什麼是背部而不是其他的位置呢?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於背部是人體足太陽膀胱經的循行路線。
  • 針灸穴名解——膀胱經腧穴 絡卻
    【特點】  屬足太陽膀胱經。 【主治】  頭暈,目視不明,耳鳴。 【來源】  本穴最早見於《甲乙經》。 【釋詞】  絡,意指經脈別出的細小絡脈,《靈樞·脈度》載:「經絡為裡,支而橫者為絡。」眼白外側有紅肉,結於大眼角為絡。卻,本作卻,有退、還之義。
  • 疏通背部這條經絡,加速排毒一身輕鬆
    中醫認為,人體有12經脈,我們熟悉的膀胱經、肝經、肺經和膽經、心包經等,古人還把一天分為十二時辰,一個時辰就是現在的兩個小時,認為五臟六腑的正氣,按1時辰的變化,周天運轉。它們雖然就看不見摸不著,卻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今天我們主要探討一下膀胱經,這是一條可以幫助身體排毒的神奇經絡。
  • 背越厚越顯壯,每天拉伸3分鐘,通暢膀胱經、排毒,減少背部脂肪
    但是如果是女性朋友們的背部厚,那可不一樣了,不僅僅影響整個人的氣質和美觀,並且也會影響到我們的女性朋友們的身體健康。之所以背部非常厚,那是因為由於背部的脂肪堆積而形成的,由於脂肪異常的堆積在我們的腰背部,時間長了的話,可能會影響到我們的脊柱,引起脊柱側彎或者是引起腰椎間盤的突出,以至於壓迫神經,從而出現一些列的症狀。那麼,就這些情況來說,為什麼腰背部會有脂肪的堆積。
  • |膀胱經|手腳冰涼|便秘|反射區|腎區...
    2、肺區診斷  (1)拇指推肺區膀胱經,出現微血管擴張的現象。  (2)背部長痘為肺風粉刺,體質燥熱,多為肺陰虛。  (3)便秘宿便,鼻咽喉不適,面部毛孔粗大。  備註:胖人多痰,瘦人多火。    3、心區診斷  (1)拇指推心區內膀胱經,出現發紅現象,心火旺。  (2)眉心長痘,面部潮紅多為虛火上炎。  備註:體胖者胸悶氣短,體瘦者失眠多夢。
  • 疏通經絡的特殊技巧,學會受益一生
    所以不要太拘泥與找穴位、找經絡,只要有淤堵、疼痛、不通、長出多餘肉的地方都進行梳理,都會對身體產生作用的。中醫的經絡圖看似複雜難懂,其實只要記住關鍵的幾條經絡就行了。下面是學經絡圖的技巧。任脈、督脈(如圖),走在人體的正中線,是身體最重要的經絡,任督二脈暢通,百病不生。任脈的疏通:堅持揉腹、擦胸就可以了,也可以刮痧、拔罐。督脈的疏通:經常用後背撞擊樹幹、撞擊牆面都可以。
  • 手陽明大腸經:疏通氣血,排毒潤腸!
    《黃帝內經》中說「陽明經多氣血」,這是因為手陽明大腸經和足陽明胃經主管人體的消化、吸收以及排除廢物,如果胃腸消化吸收功能正常,體內生成的氣血充足,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自然就會很強,而且胃腸排洩功能正常,人體產生的垃圾就能夠及時排出,那麼由內在性人產生的疾病自然就會減少。
  • 「督脈為諸陽之海」,五個動作,幫助疏通腰背,養護陽氣
    督脈為「諸陽之海」,五個動作,疏通背部經絡,養護陽氣。我們常說春夏養陽,對於身體的陽氣來說,有一個「諸陽之海」,它就是督脈。作為諸陽之海的督脈,循行在後背正中。既然是「海」,也就意味著它對機體的陽氣有非常重要的調節作用。自然界海水的蒸發,一定程度上能彌補乾旱地區的降水不足。
  • 經絡不通也可自測 疏通從日常開始
    原標題:經絡不通也可自測 疏通從日常開始   我們常說經絡通暢,身體就好。經絡究竟是什麼,又該如何才能判斷出我們的經絡是否通常呢?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疏通經絡,一起看看中醫有哪些說法和方法吧 。   什麼是經絡?
  • 腿部經絡堵塞,身體或會提出「抗議」,疏通經絡之方法,勸你收藏
    經絡對於人體來說,佔據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對人體氣血的運行以及各個部位的正常運行都具有影響,現代人因工作太過繁忙,不少人都沒有時間去鍛鍊身體,造成全身經絡都處在不暢通的環境下,如果是那些久坐人群,腿部經絡就會變得更加不通暢。這正是人們說的通則不痛,痛則不通。
  • 一喝水就尿頻,是腎不好還是膀胱不好?看完醫生的回答,鬆了口氣
    不過也有的人會覺得問題出在膀胱,畢竟膀胱可以儲存尿液。一喝水就尿頻,是腎不好還是膀胱不好?接下來就好好跟大家說一下,看完後你或能鬆口氣。首先,得弄清楚一個問題:一般情況下,我們喝進肚的水多長時間會形成尿液?一般來說,喝進去的水會先到達小腸,然後水分會開始稀釋體內的血液黏稠度,接著水分隨著血液循環進入身體各部位,最後進入腎小球。
  • 照著做健康一整年
    2丑時——肝氣最旺,滋養肝血肝臟有貯藏、調節全身血量的作用。《黃帝內經》裡講:「人臥血歸肝。」人在睡覺時,血液流速放緩。肝臟開始活動,貯存盈餘的氣血。所以,中醫講究陰氣盛則寐(入眠),陽氣盛則寤(醒來)。應在子時以前上床,這樣丑時就能進入最佳睡眠狀態。
  • 中醫推薦6個小動作,疏通經絡,管用!
    立足科學理念,傳播營養健康,又到了和友們說健康的時刻,今天要和友們分享的健康話題是經絡養生。《黃帝內經》裡面有這麼一句話:「百病源於經絡堵」「經絡不通百病生」!民間也有兩句:「經絡不通,走路中風」。經絡就如同人體內的交通網絡,一旦經絡不通,人則容易生病,進而一系列的問題隨之而來。
  • 5運動尤為適合,讓您的內臟功能更強大!
    立足科學理念,傳播營養健康,又到了和友們說健康的時刻,今天要和友們分享的健康話題是五臟運動。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利於我們長壽健康、不衰老,而且對我們的五臟心肝脾肺腎都有好處。然而你知道五臟心肝脾胃腎都喜歡什麼運動嗎?下面就趕快讓大眾微健康的養生專家來告訴我們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