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經脈》:「膀胱足太陽之脈,起於目內眥,上顴,交巔。其支者,從巔至耳上角。其支者,從巔人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入膀胱。其支者,從腰中下挾脊,貫臀,入膕中。其支者,從膊內左右別下貫胛,挾脊內,過髀樞(環跳穴部位),循髀外後廉下合膕中,以下貫踹內,出外踝之後,循京骨,至小指外側。」
足太陽膀胱經是人體中最長的一條經脈,是一條可以走到腦部的經脈。
膀胱經上的穴位最多,有67個,而且,膀胱經的主要部分都在人體的後部――後背和腿後側。古人把膀胱經比喻成人身體的藩籬,說它是抵禦外界風寒的一個天然屏障。而風寒之邪通常從後背侵入人體,膀胱經就是人體在後背的一個大柵欄,能防止病魔入侵。同時,膀胱經又是人體最大的一個排毒通道,也就是說我們通過刺激膀胱經,就可以增加全身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把人體的廢物從尿液中排出去。
若這條經絡通暢,外寒難以侵入,內毒及時排出,身體何患之有?所以我們一定要打通膀胱經,所謂「打通」就是讓更多的氣血流入這條經絡。誰給膀胱經供給能量呢,主要是靠腎,腎與膀胱相表裡,膀胱經只是個通道,本身無動力運行,需腎氣的支持才能完成禦寒、排毒的功能,所以您加強了膀胱經的需求,也就激發了腎臟的供應潛能。
敲膀胱經可調理的病
循經病發熱怕寒,頭痛,鼻出血,鼻塞,流涕,眼睛發痛,迎風流淚,頸項、腰背和膝後至足等膀胱經的循行部位腫痛、麻木。
身體組織器官的病症尿頻、尿急、尿痛、遺尿、尿血、小便不利、痔瘡、癲疾。
敲膀胱的最佳時段
膀胱經經氣旺在申時,即下午15至17點,此時為敲打膀胱的最佳時間。敲打膀胱經時,施力要你由輕到重,循序漸進,敲打到後背微微發熱即可。
膀胱經從頭頂的百會穴開始,延至後背、臀部,於腳跟止。一般中醫認為,膀胱經真正的效力位置從腰間開始,因此你只要敲打下半身就夠了。
經常敲打膀胱經,可改善腦部供血質量,刺激腦神經細胞活性,讓你記憶力提高!下午15點到17點是膀胱經的運行時間,那時敲打,可有效減少「午乏」,讓你的精力格外充沛!
膀胱經養生細節
申時為膀胱經當令的時間。此時宜飲水,勿憋小便,使膀胱經迅速將體內的垃圾排出。此時還是運動的好時間,因為這時人體新陳代謝最快,人的運動能力也最強。此時鍛鍊不但效果好,而且還不易受傷。此外,膀胱經通達腦部,申時它的氣血流注於腦,因此這時不管是工作還是學習,效率都會很高。所以學生和上班族要好好的珍惜這段時間。
膀胱經上的至陰穴是一個婦科要穴。
此穴位於足小趾的外側,古書《醫宗金鑑》中記載這個穴位可以用於治療因為胎位不正造成的難產。曾聽一個女中醫談到至陰穴的效果時,現身說法地講到,在她懷孕時胎位不正,灸過至陰穴後就正了,不料過兩天檢查時發現又不正了,只得再灸,又灸了三次,小寶寶才老實了,終於順產了。其他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崩漏、帶下、痛經、更年期症候群及乳癰、乳癖等,採用針灸至陰穴可獲得一定功效。
說到膀胱經,還有一個穴位必須提及,那就是委中穴。
腰痛疼痛、腰扭傷等病是生活中經常遇到的,而委中穴是這些病的剋星。「腰背委中求」,這是「四總穴歌」的一句。委中穴是四總穴中的要穴,「腰背委中求」就是說凡腰背病症都可取委中穴治療。
取委中穴時,應採用俯臥的取穴姿勢,此穴位於人體的膕橫紋中點,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腱中間,即膝蓋裡側中央。經常按摩此穴具有舒筋通絡、散淤活血、清熱解毒的功效。愛膀胱經等於愛自己,就讓我們一起來關愛人體這條最長的經脈吧!
使用電腦時間過長,眼睛感覺發脹,而且感覺視力有所下降。保養眼睛的方法有很多,你可以用拇指彎曲的突出部左右交替叩擊雙側攢竹穴(位於眉頭陷中,是眼部保健要穴),每穴15~20次,用力以微感不適為度。也可用食指尖點按睛明穴,按時吸氣,松時呼氣,共36次,然後輕揉36次,每次停留2~3秒。長期堅持可消除額痛、眼脹、恢復視力疲勞等作用。還可以用根據情況,選用鮮蘆根,菊花,麥冬,決明子,鮮薄荷泡水喝。
對於久坐辦公室工作,或長期使用電腦的人,除了視力受到一定程度影響外,另一個大敵就是頸椎病。久坐辦公室的上班族,其頸肩部很容易疼痛、僵硬,如果此時用手觸及大杼穴(在背部、當第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就會有異常的壓痛感。這主要是因為,不當的姿勢、過度的緊張使頸肩部的督脈、足太陽膀胱經脈氣受阻,大杼穴就容易氣血不通。因此,保持大杼穴氣血暢通,就能改善頸椎病的症狀。
剛開始感頸肩不適時,要經常按摩、揉擦大杼穴,沿著大杼穴上下拍打,每天抽時間做2~3次,每次10分鐘左右,可以促進氣血的暢通。
如果頸椎病已經形成,出現明顯的頸肩背部疼痛時,還需要配合風池、肩井、外關等穴位,可以用按摩、梅花針敲打以及拔火罐的方法。平時生活也要放鬆身心,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長時間疲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