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背、按摩、捏脊、刮痧、拔火罐,這些中醫調理身體健康的方法當中,大多數會應用於人體的什麼部位呢?有經驗的人很快就能打出來,那就是背部。背部幾乎是我們進行中醫調理最多的部位。那麼為什麼是背部而不是其他的位置呢?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於背部是人體足太陽膀胱經的循行路線。
足太陽膀胱經是人體背部的一道屏障,在背部做各種調理主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建設好這條屏障。膀胱經的氣血暢通,這道屏障就鞏固,再有外邪侵入時,它就能夠很好地抵擋,有內·毒也能順利地排出人體,自然就不容易生·病。
膀胱經的定位是「屬膀胱,絡腎」,與心、腦都具有相當密切的聯繫,所以膀胱經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膀胱經不僅是「地方大員」,它還是人體的一道外圍屏障,承擔著人體部分的新陳代謝的功·能,能夠幫助我們排出體內的各種「毒素」。因為膀胱經行走於背部,有的時候要靠別人來幫忙,才能夠達到鍛鍊的目的。
其中比較簡單易操作的也就是推揉法和敲打法。推揉的時候可以趴在床上,讓按摩者用掌根,從頸椎沿著膀胱經的循行路線推揉到尾骨。如果被按摩者比較胖,或者是背部肌肉比較厚實,那就可以用肘部來進行推揉。
另外膀胱經在腿部的行走路線也很重要,點揉敲打等簡單的方式均可以應用,只要能夠充分刺激膀胱經即可。因為膀胱經有很大一部分穴位循行於背部,我們自己鍛鍊起來會稍微的麻煩一點,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去練一練瑜伽,瑜伽的不少動作都能夠鍛鍊到背部的肌肉,從而起到調理膀胱經的作用。如果沒有時間練習瑜伽,我們也可以嘗試按摩一下腿部的幾個穴位,比如說委中穴和承山穴。
委中穴在膕橫紋的中點,中醫有個說法叫做「腰背委中求」,意思也就是說後背、腰部的疼痛,可以通過按摩刺激委中穴來達到緩解的目的。按摩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坐在椅子上,屈腿,然後用拇指點按委中穴。
當我們微微踮起腳,小腿後側肌肉隆起的尾端即為承山穴,經常按摩刺激承山穴,可以消除腿部的水·腫,減緩腿部的疼痛,還能起到美化小腿曲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