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老子的「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可以憑藉先賢智慧調和疫情的積怨嗎?
老子一生既沒有講學,也沒有著述,只通過口頭來說「道」,孔子是儒家聖人,卻還得請教於老子,可見老子是超聖人的存在。老子從不著述,卻留下「道德經」,非他本意。
老子騎著青牛西出函谷關,卻被尹喜阻攔,讓老子留一部經典。老子無奈,就著述了流傳千古的「道德經」。
眾所周知,儒家是入世的,道家是出世的。但很多人都忽視了一個重大問題,那就是出世的已經包含了入世的。
出世的高於入世的。一部「道德經」,既包含出世,也包含入世。當然,還有更玄妙的核心在裡面,在這裡暫且不言。
老子說: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如果按照一些註解的解釋,不難理解。但無法化解我們所面對的實際情況。
首先要弄明白,這個怨是因為什麼起的,來自於何處,這個怨是突顯出來的抱怨、怨罵,還在沒有凸顯出來的埋怨,深恨?
抱怨以德。重點在德,也是各有說法。好人未必有德,壞人未必無德。如果從國家層面來看,要看大局,要看長遠,要看對國民和人類的利弊影響。
老子說的明白,調和了怨恨,但還是會留下一些怨恨,看起來做了好事,也並未做好事。自相矛盾。但也點出要點。往自然災害方面來說,言外之意,那就是災害不可避免,怨恨災難和國家不力,也必然存在,這個時候可以德來化解,而不是「調和」,調和幾乎無用。化解才是妙藥。這就要看各個國家領導群的智慧了。
老子講「道」,說好也是壞,說壞也是好,沿用了《易經》思維。也就是「一陰一陽之謂道」。用這來解釋疫情也合理。
疫情,讓人類各方面損失慘重,這是可見的壞的一面。好的一面是讓人們反思人類的生活,如果人類還要繼續傲慢偏見,漠視大自然,殘害其他生靈性命,那麼類似像這次疫情這樣的災難,會更多。
為何戴口罩,為何宅家,為何封城,甚至封國?在這裡,透露筆者觀察到的超過三維的認知。
戴口罩,即為封口,口除了說話,便是吃東西。封口,就是讓我們要說善意之言,誠實之言,不要貪吃其他生靈的血肉。也就是少吃野味。這屬於口業!
宅家,哪裡去不了。你想做好事,想做壞事,都做不了。行動被疫情禁封了。這是讓我們調整自己的行為,在以後多行善事,不可幹傷害別人,傷害社會,傷害自然環境的事。這屬於行為方面,名為身業!
封城封國,也是一樣的道理,只不過是從大的方面來說。
既然人們都不能動了,被禁止在各處,不管重要的不重要的事情,都幹不了了。人們就會安靜下來,做一些思考。古人叫做「一日三省」,也就是反思反省。那麼就會對自己的生活,對社會,對國家,對疫情,對大自然等等做一些思考。這便是意業了。
所以,疫情針對的便是對人們的「身、口、意」三業來進行調整。
老子的答案是:執左契,而不責於人。可以說是正確的,也可以說不太正確。因為聖人和「道」不會偏向於任何一方,只在於受者(受疫情的人類)怎麼來轉變思想,怎麼來行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