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蔣煒寧 通訊員朱燕 遊玉增)近日,寧波大學材化學院幹寧教授領導的團隊研製成功「茶葉中鍶和鉛的同位素比值法」,初步建立了指紋圖譜和AI技術結合的「茶臉」識別系統,可快速打擊假茶,幫助遂昌高山茶進行產地保護。
位於浙江西南的遂昌縣王村口鎮是紅茶的主要產地。遂昌紅茶的香型濃鬱,和雲南普洱茶相媲美,被譽為「中國紅茶」代表之一。但近年來,市場上出現了很多假冒的遂昌茶葉,導致當地茶農增產不增收。
寧波大學《高等分析化學》教學團隊負責人幹寧教授於2017年7月被派駐到遂昌縣進行科技扶貧,通過調研決定將茶葉屬地溯源問題作為科技攻關方向,為浙西南地區鄉村振興貢獻力量。同時,他把遂昌紅茶科技攻關項目形成教學案例應用到實際課堂中。
3年來,幹寧和學生們對當地及其他地區的上千個茶葉樣本,進行香氣、成分、重金屬離子、主要農藥殘留以及有機汙染物殘留全譜分析,每個茶葉要測定1000多項指標。最終,他們成功解決了遂昌紅茶產品屬地檢測的難題。
【來源:寧波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