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1日電 日本《中文導報》最新一期刊文說,日本人對英語愛恨交加,學英文是痛苦的,但是不得不學。一方面,很多人從小到大,一直在學英語,可還是說得很蹩腳;另一方面,日本企業為了擺脫國內市場低迷的影響,為了進軍海外,讓英語來主導企業風氣,個人為了考試、升學、就職、升職,硬著頭皮與英語打交道。
文章摘編如下:
日本知名企業和名牌大學熱衷英語,英語實際上已經成為日本全民性的熱潮。日本現代史上有三次英語學習熱潮,第一次是上個世紀40年代,日本戰敗之時,第二次是60年代,那時東京奧運會和大阪世博會召開,從本世紀初到現在則是第三次。
不得不說的一個問題是,日本人從小到大,一直在學英語,各地英會話教室生意都不錯,但是很多人還是不會說英語,或者說著很蹩腳的英語。這可能首先跟日本人的矜持個性有關,讓他們開口說外語是比較含羞的事情。
日本人為何說不好英語?很多學者說是學校的英語教育有問題。東京大學教授齋藤兆史在《日本人與英語》一書中說:「在學校裡學到的英語日後沒有派上用場。」學校裡,上英語課幾乎聽到的都是日語,也就是說,老師是用日語來教英語的。
日本人的「英語熱」還有個誤區——「應試英語」盛行,電視廣告裡的私塾的英語老師,用日語大聲地說「英語算什麼,只不過是一門語言」。靠死記硬背學英語,考試過後便忘得一乾二淨了,英語變得絲毫沒有應用能力和價值。有些應景的學習英語書,甚至用日本的片假名來標註讀音,日語的發音與英語法應相差甚遠。
語言學者、慶應大學名譽教授鈴木孝夫在《日本人為何不會說英語》一書中分析道,一是英語和日語是完全不同的語言系統,日本人比起歐洲人學起來難度大多了;二是日本從沒有成為殖民地,長期以來,沒有英語,社會生活也完全沒有問題,高等教育也一直是以日語進行。
日本人對英語愛恨交加,學英文是痛苦的,但是不得不學。企業為了擺脫國內市場低迷的影響,為了進軍海外,讓英語來主導企業風氣,個人為了考試、升學、就職、升職,硬著頭皮與英語打交道。
對於「英語熱」,輿論亦有爭議,有些人主張為了讓日本文化走向世界,一定要使用英語;但不少人認為,英語能力提高了,不見得日本人就幸福了,走向國際化也意味著要看他人顏色了。隨著企業導入英語,被視作日本人的美德的傳統勞動習慣會變質以致喪失。就日本人的個性來說,學英文,不是因為熱愛英美。這是日本人學習外語是伴隨著忍耐力和自制力的。(黃文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