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聖杜甫也幽默:面對苦難與挫折,依然綻放帶淚的微笑

2021-01-15 六不和尚

杜甫的幽默:綻放在苦難中一朵含淚的微笑 文/六不和尚

先來看一首絕句:

又於韋處乞大邑瓷碗(唐·杜甫)

大邑燒瓷輕且堅,扣如哀玉錦城傳。

君家白碗勝霜雪,急送茅齋也可憐。

公元759年,48歲的杜甫經過艱難跋涉來到四川,在成都城西浣花溪畔建立了茅草屋,總算安定了下來。但是初到異鄉,一切生活家什都不齊備。杜甫就四處求告朋友,借錢建房子、借桃樹苗、借竹苗、借榿木、借松樹苗,再借果樹苗,甚至連碗也要從朋友那借來。

這首絕句,就從一個姓韋的朋友借碗時寫的,細讀很有趣。

杜甫是這麼說的:小韋啊,你家的瓷碗真漂亮,我很喜歡,能不能借我幾個使使啊。你看這碗,出自大邑名家之手,在成都也美名遠揚,質地又白又亮,並且敲起來鏗鏘好聽。小韋啊,我都這麼誇了,不趕緊送來不合適吧?

這就是杜甫的幽默。

什麼?杜甫也幽默麼?杜甫不是一直顛沛流離,愁眉苦臉,鬱郁不得志,好像人人都欠他錢的樣子麼?

王和尚很負責地告訴諸位:細讀杜甫詩,會發現杜甫其實是一個很幽默的人,雖然生活困苦,壯志未酬,但是杜甫也會時不時露出自嘲的微笑。這才是杜甫的胸懷和態度。

杜甫也曾掙扎矛盾,並且始終沒有得到心靈的平和,始終是一個不安定的靈魂。但是杜甫會開解自己,在愁到無計可施的時候,他總會開開玩笑。

再看這首詩:

空囊(唐·杜甫) 

翠柏苦猶食,明霞高可餐。

世人共滷莽,吾道屬艱難。

不爨井晨凍,無衣床夜寒。

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

《新唐書·杜甫傳》記載:杜甫放曠不自檢。即杜爺爺其實是一個很狂放的人,但是他不事生產,更不善於理財持家,在動亂年代生活就很艱難。但是這也擋不住杜甫骨子裡的幽默。在秦州同谷縣,杜甫的生活跌入谷底,餓得只好去山間撿橡慄為食。

這首詩就是寫於此時,杜甫說:翠柏啊雖然很苦,沒辦法也只能當飯吃。看那朝霞光芒萬丈,要是我能像仙人一樣吸風飲露,以雲霞為食就好了。最後他感嘆說:我只有一枚銅錢了,害怕錢包空落落的不好意思,這一枚錢就不花了,給錢包一點面子吧。

杜甫的苦難雖然可憫,但是和尚認為,唯有這種苦難中的自嘲才更有趣,才能打動千萬讀者。杜甫是一個真性情的人,感情真,不虛假作偽,正因如此,才更可敬。

不僅僅在中後期的苦難裡杜甫表現幽默,即便在年輕時他的作品細讀也能讓人笑出聲來。

年輕的杜甫有時候參加朋友宴會,看到酒宴豐盛,就忍不住寫詩誇獎,比如「華筵值一金」。其實「一金」是不小的數目,指黃金一斤的價值,值銅錢一萬。但是細品卻覺得少,關鍵在一個「一」字啊。試看李白的句子「意輕千金贈」,「千金一擲買春芳」,「一顧輕千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等等。看李白多豪闊,看李白多有錢。其實「千金」並不多,倒不如杜甫實在。

杜甫誇人都誇得收斂,難怪別人覺得他寒酸。看李白跟安州長史裴寬吹牛:東遊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餘萬。其實三十餘萬,也不過是杜甫三十頓飯錢,李白一年才散出去。

想到此,和尚都覺得好笑。

在長安求官時期,有時候杜甫跟朋友聚餐,看到美食杜甫又詩興大發,寫道「飯抄雲子白,瓜嚼水精寒」,說米飯像白玉石一樣雪白,顆粒圓潤,冰鎮的瓜像水晶一樣涼爽等等。其實不就是吃幹米飯,完了再啃幾個甜瓜麼?杜甫偏偏寫得如此煞有介事,並且在前句還說「金錢罄一餐」,看看主人家多「大方」,為了幾碗米飯和瓜,把錢都花完了。真不知道杜甫是在誇人還是在抱怨宴席太單薄了。

杜甫很善於寫吃食,有時候真懷疑杜甫是個「吃貨」。在《何將軍山林十首》中,有這樣的詩句:

「鮮鯽銀絲膾,香芹碧澗羹」,吃芹菜米粥,喝魚湯;

「綠垂風折筍,紅綻雨肥梅」,吃炒竹筍,飯後吃楊梅當餐點;

「茵蔯春藕香。脆添生菜美」,又是吃,這回吃剩菜,涼調個藕片,拌上茵陳;

「醉把青荷葉,狂遺白接」,這是喝高了,帽子扔了,抓著荷葉跳舞;

「絺衣掛蘿薜,涼月白紛紛」,晚上睡覺時,就把衣服脫了,光膀子在月光下閒談……

哈哈,杜爺爺,你怎麼這麼可愛?難怪想到要離開的時候說「幽意忽不愜,歸期無奈何」,一副不能再吃「霸王餐」憂愁之態,最後還說「風雨亦來過」,朋友,只要你這有好吃的,叫上我,不論風大雨狂,我一定會再來赴約……

有時候杜甫也會陪貴公子遊玩,文人相聚當然要銜觴賦詩了。杜甫才思敏捷,就有些得意,看到別人抓耳撓腮想不出好詩,就嘴角含笑,說「片雲頭上黑,應是雨催詩」。意思是說:小夥子,趕緊寫吧,這雨都比你來得快啊,再不趕緊寫,這雨就白下了。

這種表面和善,內心調侃的模樣,真是一個「悶騷」大叔。

不過,和尚最喜歡的卻是這幾句「……旁舍頗淳樸,所願亦易求。隔屋喚西家,借問有酒不。牆頭過濁醪,展席俯長流……預恐尊中盡,更起為君謀」。

公元751年,在長安漂泊的杜甫終於在長安城西南安家了,他住的地方類似貧民窟,好在這裡人情淳厚,和杜甫相處得很和諧。偶爾有朋友來拜訪他,杜甫就張羅著招待朋友。沒酒怎麼辦?向鄰居借嘛。所以杜甫說「旁舍頗淳樸,所願亦易求」,意思說:這裡的人很熱情,想借什麼鄰居就會借,所以他隔著牆對鄰居一聲呼喝「老張,有酒麼?借我兩瓶!」對方答應一聲,就順牆頭扔了過來,然後杜甫就和朋友美美地喝了起來。喝完了,怎麼辦?杜爺爺多貼心啊,兄弟,別著急走啊,我再給你去借。一個「謀」字,多有趣味,寫出杜甫「債多不愁」的「狠霸」氣色來……

這就是杜甫的幽默,很有生活氣息,雖然窮困,但也自得其樂,苦笑一聲,生活還要繼續。這些動人的細節,就是杜甫詩給我最細微的感動。

在草堂時期,杜甫有一個鐵哥們叫嚴武。有多鐵?《新唐書》和《舊唐書》都有記載:杜甫有時候喝多了,就「酒後亂性」變為狂放起來。有一次杜甫醉醺醺地翹著二郎腿,腳蹬著凳子,斜著眼對嚴武說:「你爹嚴挺之怎麼有你這麼個不成器的兒子?」嚴武更不是善茬,他是一個殺人如草的武夫,一聽這話當然火冒三丈,拎著刀就要剁杜甫。

補充一個嚴武的故事:嚴武的父親鍾愛一個叫小英的愛妾,對嚴武的母親愛答不理的。當時嚴武才八歲,看到母親整日以淚洗面,怒不可遏,就拎著鐵錘闖進小英的臥房,將她的頭砸個稀巴爛。這麼一個強悍的嚴武,杜甫竟然敢撩撥他,如果不是鐵哥們,杜甫也沒這個膽兒。

嚴武當然沒有殺成杜甫,相反,嚴武對杜甫相當客氣。杜甫在草堂初期,嚴武屢次邀請杜甫來做他的幕僚,杜甫就是不答應。

其中曲折,可用以下對法模擬:

嚴武:杜老哥,來幫幫兄弟吧。

杜甫:我不!我懶。

嚴武:那我去找你吧?

杜甫:愛來不來,來了我也不管飯。

嚴武:沒事,我帶著廚子食材去行不?

杜甫:那就來吧,我家廚房小,沒做飯的地方?

嚴武:沒事,沒事,咱們去樹林裡野餐好不好?

杜甫:你隨便,我參不參加,看心情。

諸位不要以為我再亂編,有詩為證:

嚴武寫詩邀請杜甫出仕,說「莫倚善題鸚鵡賦,何須不著鵔鸃冠」,意思是說:我知道老哥你有才,但是有才才要出來當官啊。最後還說:你要不來,惹急我了,我騎馬直接去找你,所謂「興發會能馳駿馬,應須直到使君灘」。

杜甫寫詩回答:「拾遺曾奏數行書,懶性從來水竹居」,意思是說:謝謝兄弟你多次上疏舉薦我,但是我生性懶惰,只喜歡在山間安靜生活。詩中最後說「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無徑欲教鋤」,你來也是白跑一趟,你一來我還得把門前的荒草鋤了以迎接你,多麻煩,能不來就別來了。

但是不久,嚴武真的帶著小隊人馬來了,杜甫詩中寫「元戎小隊出郊坰,問柳尋花到野亭」,後來嚴武果然帶著士兵食材去樹林間野餐了,詩曰「竹裡行廚洗玉盤,花邊立馬簇金鞍」,帶著馬隊和廚具來請杜甫吃飯,也真是一景。杜甫還半開玩笑地說「非關使者徵求急,自識將軍禮數寬」,不是老兄要請我出山,實在是兄弟你對我太客氣了啊。最後杜甫還說「老農何有罄交歡」。

停一下,我捋捋,嚴武帶著馬隊過來,你杜甫花得起錢請客麼?好兄弟嚴武會讓你掏錢麼?嘖嘖,真是得了便宜還賣乖啊。

有時候嚴武得到了一瓶酒,還想著杜甫,就派騎兵,快馬加鞭給杜甫送過去,請老哥嘗鮮。杜甫也不客氣,接到酒,老實不客氣地當場就打開喝了。至於感謝與否,按照杜甫在嚴武面前一貫傲嬌的作風,估計就未必了吧。

其詩如下:

謝嚴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

山瓶乳酒下青雲,氣味濃香幸見分。

鳴鞭走送憐漁父,洗盞開嘗對馬軍。

以上文字其實是調侃,杜甫的忠厚和真誠,一直是最打動人之處。對嚴武,杜甫也是作為知己之交來看待。公元762年,嚴武調離四川,入朝為官,杜甫很是不舍,送他直到綿州才分手。杜甫在詩中寫道「幾時杯重把,昨夜月同行」,離開嚴武的照顧,杜甫對未來一片茫然,他接著說「江村獨歸處,寂寞養殘生」,可見對嚴武的依戀與信任,並且他勉勵嚴武說「公若登臺輔,臨危莫愛身!」

兩人之相知,如今讀來依然感人至深。

王和尚說:幽默是一種智慧,也是是面對生活壓力的自嘲與開解。馬克吐溫說過:幽默的內在根源不是歡樂,而是悲哀。

杜甫一生顛沛流離,充滿挫折和苦難,惟其如此,在逆境中的自嘲與豁達才更難能可貴。杜甫的感覺是敏銳,纖細的,其情緒是熱烈,真誠的,而其詩中的內涵則是厚重有力的。

顧隨先生說:「老杜是睜了眼睛清醒地看苦痛,無消滅之神力,又不願臨陣逃脫,於是只有忍受和擔荷」。這生命中的亮色,雖然細微,但是明亮刺眼;雖然短暫,但仍會閃耀在他的漫長人生徵途中。

一朵帶淚的微笑,依舊是微笑,不是麼?

相關焦點

  • 杜甫的兩首解悶之作,信手拈來,詩聖果然宅心仁厚
    杜甫是盛唐時期偉大的詩人,他的作品繼往開來,也千古流傳,可謂唐代詩歌集大成者。後世的李商隱和黃庭堅都非常尊崇杜甫的詩風,但是他本人卻經常一方面嘲諷自己是「天地一腐儒」,另一方面還不斷地讚美李白,敬佩他「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 詩聖杜甫的仁愛之心,全部寫進這首詩裡,不愧是千古名詩
    杜甫是唐朝的一個偉大詩人,一生寫實,因此他的詩歌,基本上都能當作史書來讀,所以後人們會稱他的詩為「詩史」。他一生顛沛流離,憂國憂民,自己是一介小官,卻非要操著皇帝大臣一樣的心,所以後人們會稱他為「詩聖」。
  • 2019年「人日」祭拜詩聖杜甫 著名作家李敬澤將擔任主祭人
    李敬澤在「名人大講堂」講杜甫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聖人之德薪火相傳,千古華章世代吟唱。每年「人日」,憑弔詩聖,賞梅祈福,是明清時期成都市民新春的重要文化活動之一。自1992年杜甫草堂博物館首倡恢復「人日遊草堂」活動後,至今已成功舉辦了二十七屆。
  • 杜甫的這首詩雖然表達的是好心,但若發生在今天必然會有很多爭議
    一提到杜甫,在我們眼前湧現的就是一個憂國憂民的詩人形象。他佝僂著的腰背,他布滿皺紋的臉龐,他斑白的雙鬢,無一不在訴說著生活給予他的苦難。也正是因為他自己就生活在苦難之中,所以才對於最普通人的苦難生活有了最為真切的感知,也才能寫出那麼多真正感動人心的憂國憂民的唐詩之作。
  • 杜甫同一年的兩首經典之作,千年之後,依然像金子一樣在閃光
    他一生經歷了各種磨難,科考落第、受人排擠,歷經戰亂、顛沛流離,幼子夭折、親人離去,但這些不僅沒能擊倒詩聖,反而讓他更強烈地體驗到生命的寶貴和人生的無常,也加深了他憂國憂民的沉痛之感。下面這兩首詩,就集中地反映了詩人博大的情懷。登高唐代: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 杜甫最潦倒的一首詩,爆紅國際,BBC曾稱他是中國最偉大的詩人!
    大唐帝國由盛而衰,杜甫的命運也隨之由盛而衰。可謂是:前半生「狂」,後半生「鬱」;前半生詩聖杜甫,後半生少陵野老。而就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之時,4月6日,BBC推出了一部關於詩歌的紀錄片,轟動了居家抗疫的世界人民。它的主角不是莎士比亞,而是我們熟知的「詩聖」杜甫。他被冠以「中國最偉大的詩人」,第一次以紀錄片的方式,被詳細地介紹給西方世界。
  • 2月12日 唐朝詩人杜甫出生 「杜甫很忙」風靡一時 史上真實的杜甫...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 杜甫寫詩心疼西鄰寡婦,短短8句話驚豔世人1000多年
    自小被這種文化薰陶,所以見不得斤斤計較的人,今天看到杜甫一篇與此相關的詩歌,寫下來與大家分享。【臨其詩境】杜甫的一生是很坎坷的,少年時期的十年寒窗與裘馬清狂匆匆而過,等待他的是長安十年困頓不遇,以及接踵而至的安史之亂。安史之亂之於杜甫,是人生的轉折,亦是作為詩人的升華,不過當時的杜甫自然想不到這些。
  • 杜甫為諸葛亮寫的一首詩,最後14字成千古名句,年年入選中學課本
    歷史上為諸葛亮頌功名的不少,但卻有一人如唐朝詩人杜甫一般敬仰丞相大義。杜甫一生中為諸葛亮寫下二十首多詩歌,一言一句中皆是透露出對丞相深厚的懷念和崇拜之情。被譽為「詩聖」的杜甫在詩歌上成就自然不凡,而他為諸葛亮寫下的一首詩歌更是留下了14字的千古名句,至今為中學生所字字朗讀、品味。這一千古名句又表達著杜甫的何種情思呢?
  • 幽默,是一個人的頂級情商
    遇事不順時忽然聽見雨打芭蕉,竟然覺得點點滴滴都是淚。其實大可不必,面對人生百味,與其煩惱憂傷,倒不如多點幽默。泰戈爾說過:當人微笑時,世界便愛了他;當人大笑時,世界便怕了他。-01-智慧在心,幽默在外。 有一位女士臉特別大,而且耳朵至下巴的膚色比較深。
  • 惡搞教科書:當李白登上惡搞課本中,比起杜甫也不遑多讓啊!
    惡搞教科書:當李白登上惡搞課本中,比起杜甫也不遑多讓啊!上學時光中,我們最離不開的就是教科書了,教科書陪伴我們走過了整個學生時代。在學霸的教科書中往往會有兩種現象,一種完完全全的課本,而另一種就是密密麻麻的筆記。
  • 困居長安10年,仕途坑多,人生失意,杜甫的詩和遠方在哪裡?
    新中國成立後又多次重修,並於1960年建立了杜甫紀念館。這是西安唯一一處紀念杜甫的場館。01 一代「詩聖」杜甫盛唐時期是中國詩歌最成熟、最興盛的階段,而李白、杜甫的出現,使中國的詩歌具有了裡程碑的意義,特別是在絕句、律詩方面走到了極高峰,此後除了白居易可與之平起平坐,再難有超越者。
  • 杜甫在《登高》中寫「無邊落木蕭蕭下」,為何是落木,而非落葉?
    杜甫,千古詩聖,心系蒼生,胸懷天下。他在世時,經歷了盛唐轉衰的過程,所以他的詩中反映了不少當時的社會矛盾和民生疾苦,常懷憂國憂民,沉鬱頓挫之感。因此,他的作品因筆底波瀾,世上瘡痍,被稱為詩史。《登高》作於唐代宗大曆二年秋,當時安史之亂雖然已結束了四年,但是地方軍閥又趁勢而起,杜甫離開草堂到達夔門。
  • 不以成敗論英雄,但失敗的英雄終究可悲,這被杜甫寫進了一首詩裡
    有一次好友房琯兵敗被問罪,杜甫便上疏救他,冒犯龍顏,差點被推出問斬。幸得宰相張鎬向肅宗求情救了杜甫一命,不久杜甫就遭到貶官。最後他棄官而去。杜甫幾經輾轉,於唐肅宗乾元二年十二月攜家帶口來到成都。唐肅宗上元元年,杜甫在成都浣花溪卜居,開始經營幾間草堂。草堂建成後的春日裡,杜甫趁閒暇時間瞻仰了成都最令仁人志士懷念的諸葛武侯祠,在既感慨又嘆服中寫下了這首名傳千古的七律。
  • 富二代李白的一生,撞上窮困潦倒的杜甫,留下神仙友誼
    古時的富二代,年少便成名,深藏功與名,這就是我們心中的李白,而他的好兄弟杜甫又是怎樣呢,一個詩仙一個詩聖,兩個人的人生截然不同,導致兩個人的性格也天壤地別,一個樂觀豁達,一個悲觀隨意,他的詩多被這樣形容,讓人看了瞬間想流淚,就這一點足以說明杜甫的詩足夠好,因為展現出杜甫的真實情感。
  • 唐詩三百首中最體現杜甫理想的一首詩,你學過的課文還會背嗎
    作為古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在後世得到了很高的評價。他被譽為詩聖,乃是千古詩壇第一人。在他的詩篇當中,我們看到是他的憂國憂民的內心;我們看到的是他致君堯舜的政治理想;我們看到的是他高尚的人格。這所有的,都是中國古代士大夫身上最優秀的品質,而杜甫幾乎是唯一一個做到的詩人。
  •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杜甫最現實的八首唐詩
    杜甫,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
  • 杜甫晚年窮困潦倒,為了借錢寫下一首詩,讀來句句是淚字字心酸
    比如詩聖杜甫,名氣與李白不分伯仲,但他沒有李白那般幸運,至少李白一生基本衣食無憂,而杜甫相對寒酸。窮困潦倒,借錢慰饑寒杜甫早年家境還算可以,畢竟父親在兗州做官,雖然官職不高,養活一家人肯定沒問題,所以杜甫無需為生計發愁,過著瀟灑自在的日子。二十三歲那年,杜甫參加朝廷組織的科舉考試,卻榜上無名,憤然離開長安,開啟了長達十餘年的遊歷生涯。
  • 杜甫最著名的7首七律詩,尤其是最後一首,被譽為唐人七律之冠
    杜甫·秋興八首尤其是其一,可謂意味深長。全詩如下: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2、蜀相這首詩是杜甫的一首詠史懷古詩,詩人以諸葛亮自況,表達自己渴望建功立業的心思。全文如下: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