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幽默:綻放在苦難中一朵含淚的微笑 文/六不和尚
先來看一首絕句:
又於韋處乞大邑瓷碗(唐·杜甫)
大邑燒瓷輕且堅,扣如哀玉錦城傳。
君家白碗勝霜雪,急送茅齋也可憐。
公元759年,48歲的杜甫經過艱難跋涉來到四川,在成都城西浣花溪畔建立了茅草屋,總算安定了下來。但是初到異鄉,一切生活家什都不齊備。杜甫就四處求告朋友,借錢建房子、借桃樹苗、借竹苗、借榿木、借松樹苗,再借果樹苗,甚至連碗也要從朋友那借來。
這首絕句,就從一個姓韋的朋友借碗時寫的,細讀很有趣。
杜甫是這麼說的:小韋啊,你家的瓷碗真漂亮,我很喜歡,能不能借我幾個使使啊。你看這碗,出自大邑名家之手,在成都也美名遠揚,質地又白又亮,並且敲起來鏗鏘好聽。小韋啊,我都這麼誇了,不趕緊送來不合適吧?
這就是杜甫的幽默。
什麼?杜甫也幽默麼?杜甫不是一直顛沛流離,愁眉苦臉,鬱郁不得志,好像人人都欠他錢的樣子麼?
王和尚很負責地告訴諸位:細讀杜甫詩,會發現杜甫其實是一個很幽默的人,雖然生活困苦,壯志未酬,但是杜甫也會時不時露出自嘲的微笑。這才是杜甫的胸懷和態度。
杜甫也曾掙扎矛盾,並且始終沒有得到心靈的平和,始終是一個不安定的靈魂。但是杜甫會開解自己,在愁到無計可施的時候,他總會開開玩笑。
再看這首詩:
空囊(唐·杜甫)
翠柏苦猶食,明霞高可餐。
世人共滷莽,吾道屬艱難。
不爨井晨凍,無衣床夜寒。
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
《新唐書·杜甫傳》記載:杜甫放曠不自檢。即杜爺爺其實是一個很狂放的人,但是他不事生產,更不善於理財持家,在動亂年代生活就很艱難。但是這也擋不住杜甫骨子裡的幽默。在秦州同谷縣,杜甫的生活跌入谷底,餓得只好去山間撿橡慄為食。
這首詩就是寫於此時,杜甫說:翠柏啊雖然很苦,沒辦法也只能當飯吃。看那朝霞光芒萬丈,要是我能像仙人一樣吸風飲露,以雲霞為食就好了。最後他感嘆說:我只有一枚銅錢了,害怕錢包空落落的不好意思,這一枚錢就不花了,給錢包一點面子吧。
杜甫的苦難雖然可憫,但是和尚認為,唯有這種苦難中的自嘲才更有趣,才能打動千萬讀者。杜甫是一個真性情的人,感情真,不虛假作偽,正因如此,才更可敬。
不僅僅在中後期的苦難裡杜甫表現幽默,即便在年輕時他的作品細讀也能讓人笑出聲來。
年輕的杜甫有時候參加朋友宴會,看到酒宴豐盛,就忍不住寫詩誇獎,比如「華筵值一金」。其實「一金」是不小的數目,指黃金一斤的價值,值銅錢一萬。但是細品卻覺得少,關鍵在一個「一」字啊。試看李白的句子「意輕千金贈」,「千金一擲買春芳」,「一顧輕千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等等。看李白多豪闊,看李白多有錢。其實「千金」並不多,倒不如杜甫實在。
杜甫誇人都誇得收斂,難怪別人覺得他寒酸。看李白跟安州長史裴寬吹牛:東遊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餘萬。其實三十餘萬,也不過是杜甫三十頓飯錢,李白一年才散出去。
想到此,和尚都覺得好笑。
在長安求官時期,有時候杜甫跟朋友聚餐,看到美食杜甫又詩興大發,寫道「飯抄雲子白,瓜嚼水精寒」,說米飯像白玉石一樣雪白,顆粒圓潤,冰鎮的瓜像水晶一樣涼爽等等。其實不就是吃幹米飯,完了再啃幾個甜瓜麼?杜甫偏偏寫得如此煞有介事,並且在前句還說「金錢罄一餐」,看看主人家多「大方」,為了幾碗米飯和瓜,把錢都花完了。真不知道杜甫是在誇人還是在抱怨宴席太單薄了。
杜甫很善於寫吃食,有時候真懷疑杜甫是個「吃貨」。在《何將軍山林十首》中,有這樣的詩句:
「鮮鯽銀絲膾,香芹碧澗羹」,吃芹菜米粥,喝魚湯;
「綠垂風折筍,紅綻雨肥梅」,吃炒竹筍,飯後吃楊梅當餐點;
「茵蔯春藕香。脆添生菜美」,又是吃,這回吃剩菜,涼調個藕片,拌上茵陳;
「醉把青荷葉,狂遺白接」,這是喝高了,帽子扔了,抓著荷葉跳舞;
「絺衣掛蘿薜,涼月白紛紛」,晚上睡覺時,就把衣服脫了,光膀子在月光下閒談……
哈哈,杜爺爺,你怎麼這麼可愛?難怪想到要離開的時候說「幽意忽不愜,歸期無奈何」,一副不能再吃「霸王餐」憂愁之態,最後還說「風雨亦來過」,朋友,只要你這有好吃的,叫上我,不論風大雨狂,我一定會再來赴約……
有時候杜甫也會陪貴公子遊玩,文人相聚當然要銜觴賦詩了。杜甫才思敏捷,就有些得意,看到別人抓耳撓腮想不出好詩,就嘴角含笑,說「片雲頭上黑,應是雨催詩」。意思是說:小夥子,趕緊寫吧,這雨都比你來得快啊,再不趕緊寫,這雨就白下了。
這種表面和善,內心調侃的模樣,真是一個「悶騷」大叔。
不過,和尚最喜歡的卻是這幾句「……旁舍頗淳樸,所願亦易求。隔屋喚西家,借問有酒不。牆頭過濁醪,展席俯長流……預恐尊中盡,更起為君謀」。
公元751年,在長安漂泊的杜甫終於在長安城西南安家了,他住的地方類似貧民窟,好在這裡人情淳厚,和杜甫相處得很和諧。偶爾有朋友來拜訪他,杜甫就張羅著招待朋友。沒酒怎麼辦?向鄰居借嘛。所以杜甫說「旁舍頗淳樸,所願亦易求」,意思說:這裡的人很熱情,想借什麼鄰居就會借,所以他隔著牆對鄰居一聲呼喝「老張,有酒麼?借我兩瓶!」對方答應一聲,就順牆頭扔了過來,然後杜甫就和朋友美美地喝了起來。喝完了,怎麼辦?杜爺爺多貼心啊,兄弟,別著急走啊,我再給你去借。一個「謀」字,多有趣味,寫出杜甫「債多不愁」的「狠霸」氣色來……
這就是杜甫的幽默,很有生活氣息,雖然窮困,但也自得其樂,苦笑一聲,生活還要繼續。這些動人的細節,就是杜甫詩給我最細微的感動。
在草堂時期,杜甫有一個鐵哥們叫嚴武。有多鐵?《新唐書》和《舊唐書》都有記載:杜甫有時候喝多了,就「酒後亂性」變為狂放起來。有一次杜甫醉醺醺地翹著二郎腿,腳蹬著凳子,斜著眼對嚴武說:「你爹嚴挺之怎麼有你這麼個不成器的兒子?」嚴武更不是善茬,他是一個殺人如草的武夫,一聽這話當然火冒三丈,拎著刀就要剁杜甫。
補充一個嚴武的故事:嚴武的父親鍾愛一個叫小英的愛妾,對嚴武的母親愛答不理的。當時嚴武才八歲,看到母親整日以淚洗面,怒不可遏,就拎著鐵錘闖進小英的臥房,將她的頭砸個稀巴爛。這麼一個強悍的嚴武,杜甫竟然敢撩撥他,如果不是鐵哥們,杜甫也沒這個膽兒。
嚴武當然沒有殺成杜甫,相反,嚴武對杜甫相當客氣。杜甫在草堂初期,嚴武屢次邀請杜甫來做他的幕僚,杜甫就是不答應。
其中曲折,可用以下對法模擬:
嚴武:杜老哥,來幫幫兄弟吧。
杜甫:我不!我懶。
嚴武:那我去找你吧?
杜甫:愛來不來,來了我也不管飯。
嚴武:沒事,我帶著廚子食材去行不?
杜甫:那就來吧,我家廚房小,沒做飯的地方?
嚴武:沒事,沒事,咱們去樹林裡野餐好不好?
杜甫:你隨便,我參不參加,看心情。
諸位不要以為我再亂編,有詩為證:
嚴武寫詩邀請杜甫出仕,說「莫倚善題鸚鵡賦,何須不著鵔鸃冠」,意思是說:我知道老哥你有才,但是有才才要出來當官啊。最後還說:你要不來,惹急我了,我騎馬直接去找你,所謂「興發會能馳駿馬,應須直到使君灘」。
杜甫寫詩回答:「拾遺曾奏數行書,懶性從來水竹居」,意思是說:謝謝兄弟你多次上疏舉薦我,但是我生性懶惰,只喜歡在山間安靜生活。詩中最後說「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無徑欲教鋤」,你來也是白跑一趟,你一來我還得把門前的荒草鋤了以迎接你,多麻煩,能不來就別來了。
但是不久,嚴武真的帶著小隊人馬來了,杜甫詩中寫「元戎小隊出郊坰,問柳尋花到野亭」,後來嚴武果然帶著士兵食材去樹林間野餐了,詩曰「竹裡行廚洗玉盤,花邊立馬簇金鞍」,帶著馬隊和廚具來請杜甫吃飯,也真是一景。杜甫還半開玩笑地說「非關使者徵求急,自識將軍禮數寬」,不是老兄要請我出山,實在是兄弟你對我太客氣了啊。最後杜甫還說「老農何有罄交歡」。
停一下,我捋捋,嚴武帶著馬隊過來,你杜甫花得起錢請客麼?好兄弟嚴武會讓你掏錢麼?嘖嘖,真是得了便宜還賣乖啊。
有時候嚴武得到了一瓶酒,還想著杜甫,就派騎兵,快馬加鞭給杜甫送過去,請老哥嘗鮮。杜甫也不客氣,接到酒,老實不客氣地當場就打開喝了。至於感謝與否,按照杜甫在嚴武面前一貫傲嬌的作風,估計就未必了吧。
其詩如下:
謝嚴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
山瓶乳酒下青雲,氣味濃香幸見分。
鳴鞭走送憐漁父,洗盞開嘗對馬軍。
以上文字其實是調侃,杜甫的忠厚和真誠,一直是最打動人之處。對嚴武,杜甫也是作為知己之交來看待。公元762年,嚴武調離四川,入朝為官,杜甫很是不舍,送他直到綿州才分手。杜甫在詩中寫道「幾時杯重把,昨夜月同行」,離開嚴武的照顧,杜甫對未來一片茫然,他接著說「江村獨歸處,寂寞養殘生」,可見對嚴武的依戀與信任,並且他勉勵嚴武說「公若登臺輔,臨危莫愛身!」
兩人之相知,如今讀來依然感人至深。
王和尚說:幽默是一種智慧,也是是面對生活壓力的自嘲與開解。馬克吐溫說過:幽默的內在根源不是歡樂,而是悲哀。
杜甫一生顛沛流離,充滿挫折和苦難,惟其如此,在逆境中的自嘲與豁達才更難能可貴。杜甫的感覺是敏銳,纖細的,其情緒是熱烈,真誠的,而其詩中的內涵則是厚重有力的。
顧隨先生說:「老杜是睜了眼睛清醒地看苦痛,無消滅之神力,又不願臨陣逃脫,於是只有忍受和擔荷」。這生命中的亮色,雖然細微,但是明亮刺眼;雖然短暫,但仍會閃耀在他的漫長人生徵途中。
一朵帶淚的微笑,依舊是微笑,不是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