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7月,是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一周年的日子。7月11日,日本侵華雜誌《支那事變畫報》專門出版了一期所謂的「聖戰爆發一周年特刊」。在這期畫報的封面上日本人直接將南京大屠殺半年後中華門的照片放了上去,並稱「南京的中華門城牆下埋葬著許多日軍勇士的英靈」。
同時在這期雜誌裡面為了證明自己屠殺後佔領下的南京已經完全臣服,還專門發布了一組標題為《最近的南京:到處都有著濃厚的日本色彩》。
當時南京城裡的商人為了迎合日本人,專門開設了一家名為銀座堂的糕點店
日本人還在街上拍攝了兩名衣著時尚戴著墨鏡的中年女子,稱在日軍的佔領下,這樣的時髦女郎開始顯著增加。
當時南京城裡做鐘錶生意的中國商人,將日本人作為了自己的主要銷售對象。門口的招牌無一不在竭力向日本人示好。
當時南京城內公交車上的女售票員,直接就是日本國內公交的翻版。因此日本人在畫報中也將這樣的穿著視為了時髦。
南京繁華的中山路, 成為了隨著日軍進來的日本移民喜歡逛的地方。當時的日本女子穿著和服走在街上,完全將自己當成了主人。坐在路邊的中國老太太看到她們的奇裝異服,臉上的表情頗為複雜。
當中國男子趕著一群鵝從街上經過的時候,日本人也將此解讀為「悠閒的散步」。
南京城裡到處都是三五成群的日本士兵,他們經常一起跑到中國人的商店強買強賣。不少商人為了能夠招攬生意,也都在門口擺上了日本招牌和廣告。
在日本人宣稱南京成立越來越多顯著日本色彩的同時,竟然將戰火後依然殘垣斷壁的中華門外稱為「悠閒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