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去長白山科普考察,聽介紹,飛龍可以人工繁育了,同去的記者們一片讚嘆。飛龍學名叫榛雞,長足了七八兩重,味道的鮮美不可言表。後來,人工繁育的飛龍吃過幾回,味道跟家雞無二,以後便沒了興趣。再後來,別說想吃到野生的榛雞了,就是幾千年以前被馴化了的天山雪雞,文昌雞,清遠麻雞,泰和香雞,景陽雞,甚至什麼蘆花雞,皖南三黃雞也少了蹤影,就是偶爾吃到,味道根本無法比較從前,很無奈。
現在這種無奈到豬頭上了。中國豬需要保護了,說出來嚇人,有些中國名豬的數量已經不及熊貓數量。有人對此說了句挺淺的話,說熊貓很多人都沒有見過,保護不保護是政府行為,大家遵守法律規定就好。豬可是祖祖輩輩吃過來的,味道熟悉的不能在熟悉了,它連接了人的更多情感跟快樂。
你看,現如今好四川第一菜回鍋肉好這一口兒的人越來越少,為什麼?最適合做回鍋肉的成華豬越來越少唄。
曾幾何時,成華豬是成都豬肉市場的主力品種,也是回鍋肉的「最好搭檔」。這種成都土生土長的黑毛豬。分布在新都、金堂、廣漢、什邡、彭縣、灌縣、崇州、大邑、新津以及德陽、綿竹、龍泉等縣。一身黑毛,屁股大,背腰寬,四肢短是它的特點,它真正的優點是,它的肉質肌纖維多,肉雖肥,但一點也不膩,吃起來口感非常好,是做回鍋肉的上佳食材,為什麼這麼講,因為純種成華豬的肌內脂肪含量可以達到百分之三點五,而一般白豬只有百分之一不到。這個肌內脂肪的高低決定了肥而不膩,香不香。同時成華豬也是回鍋肉可以做出燈盞肉的不多豬種之一。
東北名菜豬肉燉粉條今天的名頭依然不小,但你在東北人宴請客人的餐桌上已經不多見,就是有豬肉燉粉條上桌,東北朋友也會補充講,土豬肉啊!土豬,東北好吃的「民豬」一般人家哪兒有啊。
小三百年歷史的北京砂鍋居飯莊的鎮店名菜砂鍋白肉,食客們的喜歡也大不如前了,有人感覺有些膩口兒,有人索性點號稱特別餵養的豬做為原料的,三百塊一盆的白肉,吃起來也不過如此。肯定的啊,京東黑豬已經絕種,想吃到那種肥而不膩,入口有彈性的白肉怎麼可能。
最讓人痛心的還是金華火腿,那種色澤鮮豔,紅白分明,瘦肉香鹹帶甜,肥肉香而不膩的火腿,如今已經算不上浙江人的驕傲。國內市場一般,國際市場也是一般了。比較起來,曾經齊名的西班牙火腿在國際市場上始終熱賣,而且價格不斷攀升,恨不得到了黃金價兒了。什麼原因?西班牙火腿堅持使用產量稀少的伊比利亞黑蹄豬為原料,而金華火腿的原料豬,兩頭烏豬已經不多見了。至於使用後腿肉,分為早春腿,晚春腿什麼的就別聊了。
圖為伊比利亞黑蹄豬,它們得生長在種滿橡樹的牧場,靠野草和橡果為食,這樣屠宰過後的肉才會帶有特別的風味。
早些時候,有關部門有個調查顯示,中國百分之八十五的地方豬種的群體數量呈現下降趨勢,有31個品種處於瀕臨滅絕危險,而定縣豬,龍遊烏豬什麼的已經滅絕。
中國人喜食豬肉不是偶然的,考古顯示,早在九千年前,廣西的豬已經有了馴養的辦法,六千年前中國人已經開始大範圍養豬,而到了漢朝,已經有了專門的豬交配行當。可以這樣講,從有豬那天起,中國土豬在全球就有著明顯的優勢。羅馬豬是西方人引進廣東豬雜交的結果,廣東豬種還是約克夏豬跟巴克夏豬的祖先,美國的波中豬,切斯特白豬同樣有中國土豬的血統。
古人宰豬圖(甘肅嘉峪關魏晉墓磚畫)
漢代陶豬圈(隨葬品)
目前而言,我們國家的豬種簡單講可以分為三大類,地方豬種,培育豬種,引入豬種。客觀講,中國地方豬種優點很明顯,有繁殖力強,性成熟早,產仔多,母性好,利用年限長以及抗寒抗熱,抗病,耐飢餓等,重要的是,味香質嫩。有人會問了,這麼久遠的歷史,這麼好的品質,怎麼會到了今天這種局面?說起來當然會比較複雜,簡單講就是,中國地方豬種也存在生長緩慢,早熟易肥,瘦肉率低跟屠宰率低的問題。
上述問題加上上個世紀我國先是食物短缺,後期又發生食物結構的變化,以及對營養健康的理解等等原因,各種外來豬種大量引入國內,或雜交,或大面積飼養,外來豬種生長周期短,瘦肉率高,屠宰率高,自然成為了養殖戶,養殖場的喜愛。幾十年時間裡,什麼烏克蘭大母豬,長白豬,約克夏豬佔據了中國豬肉市場。
外來豬種比較起中國土豬有兩個顯著的不足;它們不是自然雜交的,而是在條件比較好的情況下培育出來的,所以抗逆性自然差,對藥物的依賴自然強,其次,它的口味遠不如中國土豬。
應該這樣講,過去幾十年中國的市場決定了外來豬種的興旺發達,今天,在豬肉供應得到充分保證的情況下,口味的需要決定了中國豬種的保護跟恢復到達了一個臨界點,目前,我國土豬佔市場份額很低,只有百分之幾,未來時間裡,藉口味需要的東風,希望土豬的發展會越來越好。就老百姓而言,豬的遺傳基因什麼的不重要,它的基因多樣性的優點如何如何也不重要,這是專業部門考慮的事情,土豬越來越多,價格越來越便宜才是老百姓關心的,希望的。
希望有關機構對中國豬種的保衛戰更多思考,更多行動。實現那一天,不僅老百姓可以吃到好吃的那一口兒,我們的生豬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自然回歸。一好百好的事兒。
本期內容
文字:楊克
播音:楊克
錄音/剪輯:杜若曦
排版:李白白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