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以致用,這是儒家至聖孔子提出的教學理念,勤學苦讀的最終目的是要服務於實際,但是一個通過十年寒窗苦讀的高材生卻無法將自己的專業學以致用,再次回到學校學習躲避工作壓力,他就是學醫的博士張進生。可能是中國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將學子的思想固有化,重點培養理論缺乏實際經驗,導致從業艱難。博士高材生張進生最終淪落到依靠低保生活的地步。
勤學苦讀張進生的家庭很是普通,父母都是農民。就是這樣的農村家庭,對子女寄予的期望更大。即使家境不佳,父母也省吃儉用供張進生讀書。他從小便看到了父母的艱辛,為了改變命運,自幼便發奮讀書。
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一直都是真理,張進生也深信不疑,唯有讀書才能為他的人生提供更多的選擇。平時的學習他一直都很勤奮,張進生自小成績就很優異,老師時常誇獎他,也對他關照有加。
父母都是農民,在學習方面也沒有幫助他的能力,在學習方面他只有依靠自身的努力,不懂得地方就努力鑽研,問問同學老師,通過數年間的勤奮學習張進生以優異的成績成功考入湖南醫科大學。那個時代,農村裡培養出來一位大學生,是四村八鄰的大喜事,也為父母足足爭了一口氣。
暈血的醫科生考上醫科大學的張進生當然是選擇了醫學專業,醫生這個職業不僅工作穩定,還可以救死扶傷,受人尊敬。但是農村家庭繼續供養一名大學生,也是較為困難的。張進生在校學習期間,還是一如既往的學習,從來沒有放鬆過。學習成績名列前茅,系裡辦法的獎學金常被他包攬了,減輕父母壓力,分擔家庭重擔。
由於成績優異,臨近畢業之際,學校為他安排了較好的工作,將他分配到天津的一家醫院工作。一畢業就分配到這麼好的單位工作,此後的張進生肯定會前途無量。
不曾想,學醫的醫科生卻會暈血。正式上班後,張進生發現自己害怕見到血,不論怎麼努力都克服不了這個問題。本來在校期間張進生的實際操作水平都很優秀,但是學校內組織的解剖實驗並不真實。讓張進生一直沒發現自身存在的職業問題。始終暈血,這就意味著他無法為病人開刀做手術。即使工作多年,依舊是一名普通的住院醫師。
逃避現實張進生從小就以努力學習為目標,從小到大的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面,童年時期就很少和小夥伴玩耍。上了大學更是缺少人際交往,因此在醫院工作多年,同事間關係淡漠,十分疏遠。
雖然學習能力強,但是情商方面卻很低。張進生在醫院工作多年沒有交好的同事,也不會人情世故往來,漸漸地同事領導都不太喜歡他。不僅和工作環境格格不入,未來的發展前景也很渺茫,在醫院的工作讓他很是壓抑。
一直學習優異,被老師誇獎的高材生無法接受這樣的現實情況,為了躲避現實張進生決定考研。除了上班,他就是一個人待在宿舍裡看書,埋頭備戰考研。智商高的人學習能力就是強,工作學習兩不誤的情況下,張進生成功的考進了北大。如願成為名牌大學研究生。
話說研究生學歷畢業後找工作應該很好找,更何況他是北大的研究生。在北京隨隨便便應聘一個崗位實習期間工資也不算低了。但是張進生不這樣想,也許是之前的工作經歷給他造成了心理陰影,他不想工作,而是選擇繼續讀博士。
成績優異的他通過一番努力順利的爭取到了留在北大繼續讀醫學博士的機會,讀博士更是人生的新曆程,成功的人生,廣闊的前景似乎就在前方等待著他。
博士的學習難度更大,但是張進生依舊刻苦學習,憑藉著優異的成績,他收到了一份來自英國皇家醫學院的錄取通知書。被這樣的學校錄取,足以證明他的優秀。拿到英國皇家學院的offer,張進生就開始準備行程,但是出國留學並沒有那麼容易。
除了上學的學費,日常生活費用,還必須繳納保證金,而張進生需要繳納高達20萬的保證金。這筆錢對於張進生來說很難湊齊,父母的生活壓力很大,並沒有太多富餘,自己如果真的去留學,花費更多。經過深思熟慮後,張進生還是放棄了這個機會。
就這樣白白喪失了出國留學的機會張進生的心理壓力巨大,隨後也放棄了繼續學習的計劃,決定步入職場。在他看來,他自己的高學歷能夠輕鬆的為他找到一份輕鬆穩定的工作。但是經過不斷的投簡歷、面試卻沒有一家公司聘用他。讓他不得不放低姿態,重新尋找可能的就業機會。在煩惱苦悶中,張進生的精神逐漸崩潰,最終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
由於他暈血的毛病,他最終找到了一份醫院的工作,但是工資水平卻很低,只有1000元一個月。張進生在北大讀博期間的工資一個月就有5000元,而現在的工資水平只有之前的1/5。一個博士生的工資只有1000元!這樣的社會現實張進生更加無法接受。
不過,慶幸的是張進生在這裡遇到了喜歡的人。在接觸一段時間後,兩個人確定了男女朋友關係。張進生的女朋友非常善解人意,不僅鼓勵他繼續前進,還時常開導他的情緒,幫助他從悲觀情緒中走出來。但是不論女友如何努力,張進生始終沉浸在自己的思想中,停滯不前,甚至在女朋友指出他的缺點時,動手打了她,這樣的暴力舉動,不論哪位女生都會傷心絕望吧。
回到家鄉最終兩人還是分手了。分手後的張進生再次受到打擊,一蹶不振,辭職回到了家鄉。這時的他已經34歲了,高學歷的他回到家鄉,難免親戚對他指指點點,說些閒言碎語。漸漸地張進生更加自閉了。
回家後,張進生也曾找過幾份工作,但都做不長久,此時他自畢業已經待業十幾年了。他總是融入不了自己的工作環境,他和同事的溝通能力太差,顯得與整個世界格格不入,長久以往越發的自閉。
後來因為精神狀況實在太差,已經無法工作,為了維持他的正常生活,當地政府為他申請了低保,拿著一個月幾百塊錢過生活。高學歷的博士生最終淪落到依靠低保度日的情況,不禁讓人唏噓。
所以說紙上談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理論與實踐還是要相互結合,這樣才能學以致用,不會白白辜負多年的努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