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理解五行學說的基礎

2021-01-19 閒小豆陳老師

昨天講了中醫五行學說,後面有朋友反饋說沒有怎麼聽懂,似乎講得深奧了一些,那麼今天就再來談談,以更通俗易懂的方式談談。

首先,需要明白一點,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哲學思想,和陰陽學說一樣。因為同樣是對自然規律的描述,所以被使用到了醫學裡。使用的目的是利用五行學說作為工具來認識理解人體的規律。在中醫裡,五行學說和陰陽學說是相互補充的,所以咱們一般說陰陽五行學說。

在古時候,人們就認識到了,地球上的物質種類雖然很多,但是基本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類物質構成的,古人把這五種叫做五材,這五材就是構成世界萬物的基本素材。人當然也是由這五類基本素材構成的。

關於五行,可以這樣去理解,「五」就是指的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行」就是運行、運動。那麼五行就是這五種物質的運行。那麼具體是怎麼運行的呢?這個運行不是用火車輪船運走,而是指的這幾種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構成的各種變化等。

那麼五行的五種基本物質具體都有什麼特點呢?分別說說。

水,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水的特性是流動的,向下的,溼潤的,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描述,比如說水是寒冷的,是外陰內陽的特性。

火,火給人的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熱的,另外,燃燒的火苗都是向上的。這和水的特性是恰好相反的,有個成語叫水火不容,但是需要說明一點,水活雖不相容,但是在生物體內,這兩種都是必須的,水火也城鄉相互協調的狀態。

木,木的特性是啥呢?從自然界的樹木應該就能理解,木具有堅定向上的特性,同時呢,也是能屈能伸的,有柔韌的,也有剛強的。在中醫裡的表述是「條達」。

金,從日常生活中金屬做成的東西的特性來看,金屬有剛強、堅硬,同時也能隨意變形,金屬刀具有收割、殺戮的作用。在中醫裡歸納起來說,金具有肅殺、收斂、沉降的特性。

土,土是萬物生長所必須的,承載著萬物的,地球上的一切都要依賴於土,土是萬物之母,一切的生長源自於土,而消亡之後,也會歸於土。在所有的生物體生、長、壯、衰、消亡這些過程都在土的承載之上完成。

咱們通過對五種物質特性的講解,大家能理解每種物質的不同特性,而在五行學說的層面來說,是作為一種思想了,作為分析和認識自然規律的方法,就採用了取象比類的方法,這樣才能囊括世間萬物,取象是什麼意思呢?就是通過觀察事物表現出來的現象,找出事物的性質,也就能反應出該事物的本質。比類是什麼意思呢?比類就是把對事物的表現現象和五行之中的五種物質的特性進行對比,看和哪種特性最接近,就歸類到某一行之中。

理解了五行中每種物質的特性,理解了取類比象的基本方法思路,那麼通過五行去認識和分析各種事物,也就能輕鬆啦。比如,青色,這是植物的顏色,所以青色屬木。紅色,這是火的顏色,所以紅色屬火。

OK,簡單談關於五行基礎的這些,方便大家理解五行,方便更好的通過五行去認識和理解所遇到的事物,理解人體和健康。

相關焦點

  • 陰陽學說是中醫理論的基礎
    在中醫學中,有著豐富多彩的理論體系,這些理論既來源於長期的實踐,又對醫療實踐有著廣泛的指導意義,諸如陰陽五行學說,藏象學說,氣血學說,經絡學說等,其中氣血學說是中醫理論體系中重要而特殊的組成部分!陰陽學說是中醫理論的基礎,陰陽在中醫應用上對形體認識,生命過程認識,病機病理的認識,概括辨證論治原則,歸納病因,經絡命名與歸類,藥物性味功能特點,確立養生保健原則,概括體質稟賦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陰陽的基本屬性是絕對的,即宇宙萬物都有兩端,有正必有反,有陰必有陽!
  • 五行學說,早在戰國時期就出現了,古人對五行學說的應用太牛了
    一切盡在五行中,是在戰國時期達到鼎盛了,還是……——一位奇門遁甲研習者運用五行學說,對文明與文化關係的闡述我們為什麼會研究奇門遁甲?奇門遁甲是建立在什麼樣的系統之上?他最主要的根基是什麼?奇門遁甲來自於陰陽學說和五行文化首先,學說是什麼?學說就是一種學問,一種說法。中國的漢字具有表意、象形,另外音也有表意的作用,漢字是多種寓意的一個綜合體。我們在解釋母語的時候,按字意大致就能夠追溯到他的根基。陰陽五行學說是預測學的理念依據,陰陽包含著五行,五行中又包含有陰陽,宇宙間的一切事物,根據屬性都可以分為陰陽兩類。
  • 中醫哲學基礎之五行學說
    一、五行學說概念: 以木、火、土、金、水為分類標準的五大體系及相互之間的關係的一門學說。二、五行各自的特性: 木曰曲直:生長,生發,條達,舒暢。 火曰炎上:溫熱,上升,光明。 土曰稼穡:生化,承載,收納。 金曰從革:沉降,蕭殺,收斂。 水曰潤下:滋潤,寒涼,下行(閉藏)。
  • 陰陽五行學說背後的科學性,讓全世界人震驚
    因而,陰陽學說也就成為認識和掌握自然界規律的一種思想方法。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觀,是繼陰陽學說之後,又一種客觀認知、觀察世間萬物的哲學概念,古人在長期生活與實踐中發掘了金、木、水、火、土是世間萬物必不可少的基本物質,由此也引申世間萬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元素運動變化所生成的,這五種物質既相互滋生也相互制約,並在不斷相生相剋的運動中保持一個動態的平衡。
  • 《五行學說》在易經預測學中的重要作用
    在易經預測學體系中,必須認識和熟悉的基礎知識之一《五行學說》,《六爻》、《梅花易數》、《四柱預測》、《奇門遁甲》等易經預測體系都是由五行學說把萬事萬物分類和關聯起來的,只有這樣才能進行推演和預測。沒有五行學體系,事物之間很難建立聯繫。《五行學說》在易經預測學體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 醫療衛生:中醫學基礎知識之五行學說的概念及特性
    醫療衛生:五行學說:以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剋」規律來認識世界和探求宇宙規律的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五行的概念「五」 :指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行」 :一指行列、次序,二指這五種物質的運動和變化。
  • 中醫理論與五行學說
    今天我將跟大家共同學習中醫理論五行學說。首先讓我們來看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為什麼有人一生氣就會胃痛、胃脹,甚至會出現唉氣頻頻?第二個問題是,為什麼有人會越累越睡不著?這個人通常會描述已經精疲力竭,但就是睡不著。要回答上述的兩個問題,我們需要從中醫理論五行學說中去尋求答案。五行學說,我們將從三個方面來進行學習。首先是五行的基本的概念。
  • 你懂得陰陽五行學說的本質嗎?
    一提到陰陽五行學說,很多人首先就想到封建迷信,認為是無稽之談;另外一些人認為陰陽五行學說是樸素的唯物辯證法,這都是對陰陽五行學說的誤解。陰陽五行學說的本質是非常完善的描述動態平衡系統運行規律的理論。中醫學正是在陰陽五行學說的指導下形成了完善的以動態平衡為核心的理論體系。無論中國的先人曾有過多少醫學實踐,在沒有和陰陽五行學說結合以前,就沒有形成真正的中醫理論。無論那些排斥陰陽五行學說的人怎樣的把中醫理論向現代解剖學靠攏,都擺脫不了陰陽五行學說的影響:以五臟為中心就是五行學說和生命體相結合的產物;中醫理論中無處不體現著陰陽學說的精神。
  • 青年中醫淺論對「陰陽五行學說」的思考
    陰陽學說,是從事物矛盾著的兩個方面的對立鬥爭,依存互根、消長轉化,來說明事物的變化與發展。五行學說,是從事物矛盾屬性的五行歸類及生克乘侮等規律,來說明事物的性質及事物間的相互關係。陰陽五行學說,應用於醫學領域,則是以經絡、臟腑等為客觀依據,用自然現象的變化來分析、研究、歸納、解釋人體的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並指導著臨床的診斷與治療。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又常常是相互聯繫而不可分割的。
  • 國學基礎知識——陰陽五行
    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傳統哲學思想的結晶,它不但沒有隨歲月的流逝和科學的突飛猛進淡出人們的視線,相反它不曾被人們完全理解的深奧哲理,隨著認識的升華越來越彰顯在我們面前,讓我們意識到,它是現代思維哲學的大成。
  • 五行學說的起源於發展
    關於五行學說的產生與起源,易學界、哲學界各有其詞,難以統一,其主要觀點是:1、易學界的觀點 易學界認為,五行學說的產生,很可能與陰陽學說是同步的。2、史學界的觀點 史學界認為五行學說的創始人是孟子。如范文瀾在《中國通史簡編》中講:「孟子是五行學說的創始者,孟子有五百年必有王者興,由堯舜至於湯五百年有餘歲……由湯至於文王五百年有餘歲……由王至孔子五百年有餘歲……近乎五行推運的說法。比孟子稍晚時期的鄒衍,擴大了五行學說,成為陰陽五行家。」
  • 王老師四柱預測之五行學說
    所謂五行,就是指太陽系中的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尚書洪範》中則進一步概括說:"五行,一日水,二日火三日木,四日金,五日土。水日潤下,火日炎上,木日曲直,金日從革,土愛稼稿。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這裡把五行提升為構成宇宙萬物的五種基本元素,並對它們的性質和作用作了規定。
  • 陰陽五行學說,系統科學的靈魂,中國達人的經典思維導圖
    因而,陰陽學說也就成為認識和掌握自然界規律的一種思想方法。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觀,是繼陰陽學說之後,又一種客觀認知、觀察世間萬物的哲學概念,古人在長期生活與實踐中發掘了金、木、水、火、土是世間萬物必不可少的基本物質,由此也引申世間萬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元素運動變化所生成的,這五種物質既相互滋生也相互制約,並在不斷相生相剋的運動中保持一個動態的平衡。
  • 中醫學哲學觀之五行學說
    五行學說,是研究五行的運動變化規律,並用以認識世界、解釋宇宙變化的古代哲學理論,屬於古代的系統論與方法論。一、五行的概念與歸類(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是木火土金水五種屬性及其運動變化。現在較為公認的是五行源自四時氣候特點和物候特點的抽象。
  • 風水:沈氏玄空,陰陽五行學說
    11-24 19:13:32 來源: 奶茶紅糖 舉報   沈氏玄空,陰陽五行學說
  • 天水放馬灘秦簡:原來陰陽五行學說早已如此完備!
    其中,和陰陽五行吉兇佔卜關係密切的是甲種《日書》和乙種《日書》,尤其以乙種《日書》為最。《志怪故事》則屬於古代的志怪文學。這批秦簡大多是關於陰陽五行學說的《日書》中涉及的內容,有《納音五行》《六十甲子》《四廢日》《月建》《五行相生及三合局》《地支時辰吉兇》等。這些內容,足以讓現代人震驚,因為這些正是現代陰陽學說愛好者所學習和掌握的基本知識。
  • 「五行學說」是文化糟粕嗎?
    最近看到網上有人稱「五行學說」是傳統文化的糟粕,理由是五行學說是一個閉環,什麼東西都能在五行裡得到自圓其說,哈哈!這其實就是五行學說的精髓!五行學說和哲學都認為事物都是相剋相生並且依一定的條件相互轉化,毛主席在《矛盾論》中有詳細的介紹,當然人們介紹時由於側重點不同,所以有時候對整體性方面太過強調,比如一提「中庸」就認為是走中間路線,是和稀泥,實際不然,只是不像「法家」那樣大張旗鼓的宣傳破壞性罷了。
  • 淺談早期五行起源
    古人對世界的認識,對大自然規律的認識是一個由簡單到複雜的自然過程。他們首先認識太極(真一)和陰陽(兩儀),經過漫長的生活實踐,又認識了四象(太陽、太陰、少陽、少陰)。上古原民自開智以來,一直在頭腦中存在五行(即:五氣)和三才(天地人)的意識。我們只能認為這種三才、五行意識是與生俱來的。
  • 「五行學說」中,是不是相生好,相剋不好?
    其實並非是這樣的,請大家認真看以下的內容,通過本文改掉之前的觀點和認識,對重溫易經命理、黃帝內經有一定的理解和認識固然很重要。上圖就是五行學說中相生相剋關係圖。金是用火來煉的,木又是用金來制約的,來砍它的。 這種關係是循環的。那麼五行相生好還是相剋好呢?相生有相生的好處,相剋有相剋的好處。一定要適中,凡是過激了的都是不好的。 比如拿生來說,金能生水,水多金沉, 木能生火,木多火熄!
  • 2017年6月英語四級翻譯題庫:五行學說
    > 2017年6月英語四級翻譯題庫匯總  請將下面這段話翻譯成英文:   五行學說(the theory of five elements)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物質觀。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和土五種要素。五行學說強調整體概念,描繪了事物的結構關係和運動形式。五行學說認為宇宙萬物都是基於這五種要素的運行和變化。這五個要素相互作用,不但影響到人的命運,同時也使宇宙萬物循環不已。五行學說成熟幹漢代 (the Han Dynasty),之後廣泛應用於中醫、建築和武術(martial arts}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