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白馬篇》塑造了一個馳騁疆場,勇於為國獻身的愛國壯士形象

2021-01-08 也看不曾經愛到心碎

本文乃作者原創首發於頭條,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白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并遊俠兒。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梏矢何參差!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胡虜數遷移。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這是一篇樂府歌辭,曾選入《文選》「樂府」類,在《樂府詩集》中屬《雜曲歌辭●齊瑟行》,當是按樂府舊曲寫的新題樂府詩。曹植現存詩歌八十餘首,相當於曹丕的兩倍、曹操的四倍,在建安詩人中,算是傳世作品最多,也是成就最高的一位詩人,《詩品》稱他「建安之傑」,那是當之無愧的。

曹植

然而,曹植自己卻視文章為「小道」,以為「壯夫」當以功名報效國家,「豈徒以翰墨為勳績,辭賦為君子哉」(《與楊德祖書》)。關於曹植這種見解,魯迅先生曾經分析說:「據我的意見,子建大概是違心之論,這裡有兩個原因,第一,子建的文章做得好,一個人大概總是不滿意自己所做而羨慕他人所為的,他的文章已經做得好,於是他便敢說文章是小道,第二,子建活動的目標在於政治方面,政治方面不甚得志,遂說文章是無用了。」(《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確實,曹植一生最看重的是功名,他要「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與楊德祖書》),渴望輔助時君,「混同宇內,以致太和」(《求自試表》),即參與結束戰亂、統一中國的宏偉事業。在《緞鉭篇》中,他自比「鴻鵠」,將「勢利」小人視同「不知江海」的「緞鯉」。

這種建功立業的強烈願望,在他前期(曹操死,曹丕稱帝以前)作品中表現得最為突出,《白馬篇》即是這類篇什的代表作。詩中塑造了一個馳騁疆場,武藝超群而又勇於為國獻身的愛國壯士形象。朱乾說:「此寓意於幽并遊俠,實自況也。……篇中所云捐軀赴難,視死如歸,亦子建素志,非泛述矣。」(《樂府正義》)這話頗有道理,詩人確是將自己「憂國忘家,捐軀濟難」的忠烈之心與「懷我王佐才,慷慨獨不群」的壯志豪情,完全傾注在這個英雄形象中了。「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起首即騰空而起,突現一匹在西北疆場連翩馳騁的駿馬,給人色調鮮明、氣勢不凡,的深刻印象。「白馬」而飾上「金羈」,巳夠顯目,加上「連圓」而「馳」的描寫,那駿馬的風神氣派,自然猶在目前。原來曹植講的「白馬」並非供貴人代步遊玩的閒馬,而是馳騁疆場、為國效命的戰馬。

這兩句詩,表面秀來是寫馬,其實是寫人。因為馬是供人騎。由人指揮的。詩中雖未直接寫人,但那馬上英雄的氣概,我們已從戰馬的風姿中得知一二了。這裡,馬是實寫,人是虛寫,是一種以實見虛的藝術手法。沈德潛說「陳思極工起調」(《說詩醉語》卷上),如「驚風飄白日,忽然歸西山。」(《贈徐於》)「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七哀》)「高臺多悲風,朝日照北林。」(《雜詩》之一)等,就是明顯的例子,《自馬篇》開頭兩句,亦屬這類起調高唱,它不但能起到振起全詩的作用,而且以極其鮮明的形象,扣人心弦的音響,給讀者耳目一新的強烈印象。「借問」四句:我們從開頭二句關於駿馬的描寫中,自然聯想到馬,上的壯士了,因此接上一句「借問誰家子」,完全符合讀者急切了解馬上壯士的心願,這句甚至可以看成是讀者的發問。

詩人告訴我們:這位壯士本是幽并地區的遊俠,從小離開家鄉,為衛國保家,奔赴西北疆場,現在已是名揚戈壁的英雄了。幽、並二地,屬古冀州,史書上說那兒的人好氣任俠,多慷慨悲歌之士。司馬遷在《史記》中專門寫了一篇《遊俠列傳》,盛讚遊俠「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這種用實際行動為人排難解紛的遊俠形象,在曹植的《白馬篇》中卻變成了為國家排難解紛的愛國英雄。顯然,這是詩人在「遊俠」形象中注進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負。然而、「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二句還只是泛寫,象畫畫一樣,還是一個輪廓,下面才是具體描畫他的愛國壯士的高大形象。「宿昔」八句寫「遊俠」的武藝和風姿。「宿昔」即「夙夕」(早晚),也就是整天的意思。「參差」木是形容長短不齊的樣子,這裡實指眾多。

「宿昔」二句寫壯士整天弓不離手,箭不離身,說明他武藝超群是平時勤學苦練得來的,這就為下面的描寫奠定了基礎,增強了他的絕技的真實感。「左的」、「月(rou)支」、「飛猱」、「馬蹄」,都是當時箭靶的不同名稱,這裡指分設於左、右、上、下的四種射擊目標。「飛猱」、「馬蹄」可能因箭靶上畫的象形圖案而得名,一為懸空,一為近地,當能自由移動,是供射手們進行實戰訓練的活動箭靶。「控弦」四句突出地寫壯士的騎射技藝,說他無論左右上下,靜的動的,莫不箭箭中的。從那左「破」右「摧」,仰「接」俯「散」的動人描寫中,我們仿佛看到他左右開弓,俯仰迎擊的絕技和英姿豪氣。這裡,「破」與「摧」(射裂),「接」與「散」(散碎)都應理解為互文,不但箭無虛發,而且箭箭叫靶子碎裂,既命中率高,又殺傷力強。這種下字精微之處,我們在欣賞時是不可忽略的。

以上四句是通過騎射寫壯土武藝的精熟,接下「狡捷」二句則是寫他的風姿神採。「狡捷」形容他舉止的靈巧敏捷,「勇剽」形容他氣質的勇猛輕疾。「過」、「若」二字當是互文,言其狡捷勇剽,不但酷似猿猴豹螭,而且有過之而無不及之概。讀完這八句詩,一位武藝高強、英姿逼人的少年英雄形象就鮮明地矗立在眼前了。「邊城」六句:上面八句主要寫「幽并遊俠」在習武靶場的表現,這六句則將他置於戰事危急的嚴峻戰鬥環境中去展示他的風貌。「警急」指危急的警報。「遷移」指敵人入侵。「胡虜」句是對「警急」句的具體說明,以示敵情嚴重,迫在眉睫。「羽檄」句不但說明軍情緊迫,而且指明了敵情發生的方位。面對這樣緊張危急的情況,壯士的態度如何呢?「厲馬登高堤」是他第一個反應,「厲馬」就是策馬,極言其反應之敏捷,行動之快速;「登高堤」是為了觀察敵情,弄清敵情後再決定行動,說明他既勇敢果決,又不莽撞輕敵。

「長驅」二句則寫他馳騁沙場、衝鋒陷陣的英雄氣概。「匈奴」、「鮮卑」本是曹植時代居住在我國北部的兩個少民民族,常常構成邊患,這裡僅用來泛指邊敵。「蹈」與「凌」都是刻畫壯士克敵制勝的字眼。「左顧」即回顧。這二句是說,他長驅直搗匈奴陣地,轉身又壓垮了鮮卑人的攻勢,生動地寫出了他左衝右突、所向披靡的英雄氣概。「棄身」八句,似作「幽并遊俠」自白口吻,實為作者深入人物內心的筆墨,為的是揭示英雄主人公的精神世界。這是交代英雄人物行動的思想動力,也是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地刻畫人物形象的一種藝術手法。「棄身」二句是說他在國難當頭的時刻,能置個人生死於度外;「父母」二句是說他在處理家庭與國家的關係上,能不顧父母妻子而服從國家的需要,顯示了他內心深處的憂國忘家的大義凜然精神。「名編」二句是說自己既是一位為國獻身的戰士,那在思想上就不該有任何個人的考慮(「中」指內心)。

這種認識和境界,最終凝成兩句鋼鐵般的語言:「捐驅赴國難,視死忽如歸。」這兩句話,也是詩人發自肺腑的意願和誓言。這最後八句,層層對比,步步深入,由小及大地揭示了愛國英雄的宏大胸懷和崇高理想,令人肅然起敬。鍾嶸在《詩品》中高度讚賞曹植的詩,用「骨氣奇高,詞採華茂」來概括其獨特風格。曹植自己曾說「雅好慷慨」,「慷慨」就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熱情,這表現在他的詩中,就是所謂「骨氣」。「詞採華茂」主要是就他的詩歌語言說的,他既從樂府民歌吸取豐富營養,又將自已的藝術才華融入詩境,呈現出真率而又精美的語言特色,正如黃侃《詩品義疏》所說,他的詩「文採繽紛而不離閭裡歌謠之質」聯繫這首《白馬篇》細細玩味,就會覺得鍾嶸的評語是何等允當!

我是「也看不曾經愛到心碎」,執筆走天涯,與大家一起分享、了解中國文化!

相關焦點

  •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 借問誰家子?幽并遊俠兒
    《白馬篇》是樂府歌辭,又作《遊俠篇》,大概是因為這首詩的內容是寫邊塞遊俠的緣故。詩中塑造了一個武藝精熟的愛國壯士的形象,歌頌了他的為國獻身,誓死如歸的高尚精神,寄託了詩人為國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詩一開頭就使人感到氣勢不凡。「白馬」「金羈」,色彩鮮明。
  • 《白馬篇》每日一篇詩詞鑑賞,願我們「以詩詞為心」
    為國家解危難奮勇獻身,把死亡看得像回家一樣平常。注釋白馬篇:又名「遊俠篇」,是曹植創作的樂府新題,屬《雜曲歌·齊瑟行》,以開頭二字名篇。金羈(jī):金飾的馬籠頭。連翩(piān):連續不斷,原指鳥飛的樣子,這裡用來形容白馬奔馳的俊逸形象。幽并:幽州和并州。在今河北、山西、陝西一帶。去鄉邑:離開家鄉。
  • 曹植《白馬篇》,情調皆勝,少年意氣颯爽豪邁,最後一句流傳千古
    曹植,字子健,為曹操的第三子。曹植生於亂世,雖有高貴出生,但自幼便隨其父四處徵戰,在時代的召喚和父親的影響之下,他樹立了統一國家和安定社會的理想。雖然在政治鬥爭失敗後,他一度被兄長曹丕猜忌,不得重用,但在他生命的前期,曹操還未去世的時候,格外欣賞這個才華橫溢的兒子,那時曹植的前途可謂一片光明,而也是在這個階段,他寫下了這首《白馬篇》,抒發了少年曹植的「英雄夢」。《白馬篇》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并遊俠兒。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 三國曹植「白馬篇」全文解析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并遊俠兒。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
  • 這首《白馬篇》是一篇小型敘事詩,陳述了一個遊俠兒的英雄故事
    本文由作者依依聊文化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詩家吟詠英雄襟抱——曹植《白馬篇》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并遊俠兒。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楷矢何參差!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霖,俯身散馬蹄。狡捷過猴猿,勇剩若豹端。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羽轍從北來,歷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
  • 七步成詩的曹植,才高八鬥,一首詩造就一個歷久不衰的白馬英雄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這首《白馬篇》,就是曹植這一時期的作品。《白馬篇》曹魏:曹植一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并遊俠兒。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
  • 一首《白馬篇》,盡顯曹植的少年意氣與文採飛揚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白馬篇》是曹植創造的樂府新題,又被稱為《遊俠篇》。從題目就可以看出,這是寫少年遊俠的詩。詩的大意是:白馬佩戴著金色的籠頭,飛一樣地向西北奔馳。請問這是誰家的年輕人,他是幽并一帶的遊俠少年。他們從小就離開自己的家鄉,在西北的沙漠邊陲揚名。身上一向都帶著良弓,楛木作的箭參差不齊地插滿箭筒。
  • 建安時期,存詩最多成就最高的曹植為何被譽為建安之傑?
    曹丕稱帝後,曹植備受猜忌與迫害,十一年中,三次貶爵,六次改換封地,如同「圈牢之養物」(曹植《自試表》),受盡折磨。清夜遊西園,蓋相追隨」(《公宴詩》),「長筵坐戲客,鬥雞觀閒房」(《鬥雞詩》),「我歸宴平樂,美酒鬥十千」(《名都篇》)等,揭示出華美的富貴生活。曹植前期詩歌當中最能體現其個性特色的,是抒發自己雄心壯志展現理想抱負的代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并遊俠兒。
  • 白馬飾金羈幽并遊俠兒
    白馬篇[1]作者:曹植[原文]白馬飾金羈[2],連翩西北馳[3]。借問誰家子?幽并遊俠兒[4]。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5]。宿昔秉良弓[6],橫矢何參差[7]。控弦破左的[8], 右發摧月支[9]。仰手接飛猱[10],俯身散馬蹄[11]。
  • 曹植的這句詩,寫出了疫情下中華民族的風骨
    如果說,這些詩句凸顯了人類在命運共同體之下的一種心無懸隔的情懷,那麼,建安詩人曹植《白馬篇》中的這句「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就寫出了疫情之下中華民族的風骨。漢獻帝建安二十二年,中國遭遇了歷史上極為罕見的大規模瘟疫。曹植在《說疫氣》中這樣描述其慘狀:「癘氣流行,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
  • 五首愛國詩詞,拳拳愛國心,你被哪首感動了?
    多少愛國人士,在國家危難時挺身而出,義無反顧,犧牲自己的性命以保衛國家和人民;多少愛國文人,迫於現實無法上陣殺敵,將滿懷的一腔報國熱情訴諸筆下,成就無數愛國詩篇;多少愛國志士,為了國家的復興和民族的振興,在外敵的百般折磨下,仍堅守節操,初心不忘……《離騷》 屈原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 三國曹植的八句經典名句,值得細細品味!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於東陽武,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諡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一、尸位素餐,難以成名。此句出自曹植的《矯志詩》。屍位:佔居職位而不盡責。素餐:白吃飯。
  • 曹植最經典的十首詩詞,你讀過幾首?
    《白馬篇》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它描寫和歌頌的是邊疆地區一位武藝高強又富有愛國精神的青年英雄。對於歌頌的這個人,歷來說法不一。有的說是寫他的胞弟曹彰,也有的說是寫漢代驃騎將軍霍去病。但讀完此時,我倒是覺得,兩者都不是,應當是寫自己的,勉勵自己要向漢代的驃騎將軍霍去病那樣勇武殺敵。
  • 古詩賞析第十七首:曹植《七步詩》
    曹植是建安時期成就最高的文學家和詩歌創作集大成者,與其父曹操、其兄曹丕合稱「三曹」。其詩作善用比興,筆力雄健,詞採華美,比較全面地代表了建安文學的成就和特色,對五言詩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代表詩文作品有《洛神賦》《白馬篇》《贈白馬王彪》等。南朝文學家謝靈運有「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佔八鬥」的評價。
  • 王仁君《軍師聯盟》 《白馬篇》全場最佳
    [摘要]在昨晚播出的劇集中,王仁君飾演的曹植在曹操與眾將士即將出徵之時
  • 《世界文學發展史》中國魏晉南北朝文學之三:曹植
    曹植的文學創作活動,以曹丕即帝位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曹植早年隨父南徵北戰,有著遠大的抱負和強烈的建功立業的事業心。他前期的詩歌主要是表現追求政治理想、嚮往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如《白馬篇》:"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并遊俠兒。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楉矢何參差。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迎飛猱,俯身散馬蹄。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
  • 「才高八鬥」曹植五首詩:他與父親曹操相比,誰更勝一籌
    清代著名學者王士禎直接將曹植與李白、蘇軾三人並列,稱之為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之「仙才」。曹植不但詩文天下無敵,其書法水平亦是一流。曹植以章草書寫的《鷂雀賦》乃書法中之極品。此外,曹植亦是著名的藝術評論家。他著的《畫贊序》,是中國畫論史上流傳下來的第一篇專題論畫文章,在畫論史上地位不可動搖。
  • 曹植最熱血的一首詩,寫出了軍人的偉大,最後一句流芳千古
    當然,曹植不僅擅長寫賦,也善於寫詩,他留下是作品中,除了賦之外,有詩一百多篇,其中有一篇很熱血,寫出了軍人的偉大,這便是《白馬篇》。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并遊俠兒。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
  • 曹植這首詩不太押韻,卻稱得上經典,最後兩句流傳上千年
    到了魏晉時期,詩歌迎來又一個發展高峰,遷客騷人以寫詩為樂,自然少不了相互學習、切磋,從而出現一批頗具名氣的詩人,曹植無疑是其中比較知名的一位。縱觀整個魏晉文壇,比曹植優秀之人極少,稱他為獨領風騷也不為過。自古就有文人相輕的說法,對於那些才子來說,想讓他們對某個人心服口服,估計跟登天的難度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