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剛論證完住郊區是大趨勢:日本人就擠回東京市中心住了

2021-01-09 城市化新觀察

字數統計:3284字 預計閱讀時間:約7分鐘

在短短的半個世紀,三浦展的「郊外生活論」剛剛被學界接受,就被「回歸都心」的事實掀翻在地。這一過程無論是芝加哥學派的城市理論還是芒福斯的「田園都市」學派都難以解釋。

與我國目前城市發展過程中「攻城掠地」式的「中心向外緣」單向擴張不同,日本大城市的發展及擴張則主要呈現為「人」的「流入—流出—回流」過程,這一過程,往往被學術界解讀為「城市化」過程。

日本的城市化研究更加傾向於對「人的流動性」進行描述與研究,概言之「城鎮化策略中尊重人本,城鄉關係本是人的關係」。作為亞洲後發國家發展的楷模,戰後日本以驚人的速度實現了現代化,迅速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這一過程中,日本發生了人類歷史上空前規模的人口移動,大量的農村人口湧向城市,使得京濱工業地帶及阪神名工業地帶等的城市急劇膨脹,向「一極」集中成為日本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典型特徵。

但是,隨著土地價格的高漲、交通能力的制約、自然環境問題的發生等,積聚起來的「一極」又迅速發生了「生活意義」的離散,剛剛富裕沒有幾天的「農民工」突然發現除了銀座的歌舞昇平,生活本身才是最重要的意義,於是在歐洲經歷了幾十年才發生的「郊區化」過程又迅速在日本大城市周邊發生,一時間「中心」成為擁擠、吵鬧、汙染的代名詞,在東京周邊「田園都市」「幸福新城」迅速被開發,從郊區到中心的通勤成為東京的符號,也成為了富裕階層的「痛」。

當各類交通企業在處心積慮改造交通網以解決「通勤痛」的時候,21世紀「低欲望社會」的突然到來以及現代通訊技術及金融產業的發展,使得年輕人開始摒棄「my house」理念而傾向於「鴿子籠(大型公寓)」+「便利店」的「都心生活」,並開始迅速向都心回流,郊區呈現快速「空心化」態勢。

日本城市化的譜系及模式:從結構主義到社區主義

與歐美的郊區化一直持續的狀態不同,東京的郊區化可謂曇花一現。東京的人口從1920年的768萬持續增加到1985年的3 032萬、2017年的3 700萬,人口佔全國人口比例從13.7%上升到近30%。如果從城市和郊區的人口變化來看,1960年是一個分水嶺,城市人口增長停滯,郊區人口顯著上升。到了1970年中心區人口增加率轉為負數,城市郊區化的「絕對分散」態勢形成。但是,與歐美國家不同的是,這種逆城市化剛剛初現端倪,1980年以來,中心區域人口又出現了增加狀況,到了2000年以後,東京或大阪的中心區人口徹底轉為增加態勢。2010年的調查顯示,郊區以及周邊區域市民明顯向中心流動,在東京市中心的高層大規模居住區的房屋入住率達到了8成左右。

與東京不同,我們針對上海的研究表明:

第一,在城市型社會的上海,與其他內陸省份一樣,依然存在居民在文化消費上的城鄉差異,且差異明顯;

第二,城市居民比農村居民在正統範圍和準正統範圍的文化消費傾向高;

第三,農村居民在任意範圍的文化消費,尤其時尚消費傾向更強;

第四,城鄉因素成為影響上海市居民文化消費和文化趣味的根本要素,說明在上海依然存在空間的區隔,而這種區隔可能造成了「隱藏的社會分層」。

上海2001年提出「一城九鎮」、2012年提出「四個副中心」、2016年提出「15分鐘社區生活圈」等策略,之後也有較大規模的撤縣建區、區區合併、撤鎮設街道、撤村建居等實際舉措,但是在我們的實際調查中還常常聽到郊區居民形容到中心區域是「去上海」,說明在居民心目中還存在一種「區隔」,這種區隔可能是歷史上嚴格的戶籍制度(2016年開始取消農業與非農業戶籍制度)造成的,也可能是基礎設施的相對落後造成的,即使現在基礎設施已經日益完善,但是如本文所證實的,這種區隔在短時間內還很難消除。

因此,我們認為,在城市型社會的上海即使僅僅區分了中心城區和郊區都存在這種差異,那麼在我國廣大的內陸地區,這種差異之大可想而知。

回歸都心:管理主義至上與極簡主義生活方式流行

居民開始向中心區(都心)回流主要呈現兩個特徵:第一,人口增加主要表現在家庭類型——小型家庭及職業女性化的變化上;第二,專業化技術型階層(所謂宅男型)增加顯著的同時,管理階層也明顯增加,即這種回歸主要顯示了社會分層的結構變化並具有明顯的「職業主義」傾向。

總體上看,日本全國各地區的「回歸都心」現象主要在「時間」和「職業」上呈現了較為明顯的特徵:首先,五大城市圈的回歸現象最主要在1980年到2010年之間完成。90年代中期,在最為核心的東京和大阪城市圈,人口從中心區的持續減少開始向逐漸增加轉變,周邊區域以及城市的人口開始出現較為明顯的減少趨勢。

在札幌、福岡、名古屋等城市圈,在2000年左右開始出現明顯的中心區人口增加現象的同時,分布在外圍的「衛星城市」也開始出現較為明顯的人口增加;

其次,各個都市圈的中心區人口增加顯示了「白領」增加、「藍領」減少的趨勢。在東京和大阪的中心區域,技術開發、業務管理等「白領」職業顯著增加,而生產、建設、工程、運輸等「藍領」職業逐漸向周邊發展。

回歸背景下的空間及階層分化

東京城市圈的圈層結構變化主要有三個重要的時間節點:1970年代的「世界城市」建設和泡沫經濟帶來的產業中心化以及與此伴生的人口郊區化,此階段城市空間結構變化巨大,[泡沫經濟崩潰之後,發生了一段時間的人口減少和收入降低。但是,2000年以後,隨著全球化的進展以及金融等業務的集聚效應,城市圈整體上又開始出現了人口增加的趨勢,中心區以及準中心區的收入及人口也出現了增加趨勢。這種發展過程展示了非常明顯的中心集聚的物理性空間圈層特徵和階層分化的社會性空間結構特徵。具體表現為:

第一,從東京23區1975年到2010年的區域所得稅發展變化來看,到了2000年以後處於中心的港區、千代田區、中央區3個區以及被稱為準中心的涉谷區的所得稅水平出現了大幅度的增加並遙遙領先其他幾個區。

與此同時,周邊各區以及郊區市的所得稅水平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降趨勢。總體來看,所得稅水平的空間分布呈現了「增加區—現狀維持區—減少區」三個不同的圈層結構。

中心三區職業階層變化

資料出處:橋本健二,2011年《階級都市――格差が街を侵食する》,ちくま書房。

第二,從2000年到2010年中心區人口職業分布來看,管理人員及專業技術人員有了較大幅度的再增加,中心區呈現出職業化和專業化態勢(見表)。

在此基礎上,一項針對東京中央區階層職業分布的詳細調查顯示,這一階層呈現明顯的「中產」特點。調查顯示,職業分布中管理類、專業技術類以及辦公室管理類人員中佔有接近60%,其中,管理類的被調查者接近70%、專業技術類的被調查者50%多、辦公室類及無職業的被調查者的30%都達到了年收入1 000萬日元(一般白領年收入約300萬日元)的水平。這其中,有接近30%的人年收入達到了1 500萬日元。由此可見,從職業分布的收入一項來看,回歸中心區的都屬於中產階級或者高於中產階級。

作為東京最中心居民的中央區收入是非常高的,也說明這裡集中了首都社會的重要財富。

與此同時,調查發現,這部分人中很少購買高層公寓住宅,而是租藉此類住宅。此類居民與老一代的市民不同,並不渴望擁有以地產為代表的固定資產財富,而是更強調居住都心的便利性,他們這代人不再購買過多的奢侈品,主張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被稱為「便利店」一代。在生活用品的購買方式上這批人習慣使用網絡購物,不喜歡傳統的超市購物,有很多人甚至完全沒有去過超市。

第三,調查顯示,這些人居住在都心的理由主要有:交通方便(72.4%)、到工作地或學校等比較近(45.3%)、喜歡公寓住宅而且租藉手續簡單(44.4%)、離繁華街區近購物方便(40.4%)、被景觀和風氣感染(40.4%)、管理和安全體系完備(30.7%)等。總體上看這些理由是基於方便性做出的選擇,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以「區域的傳統文化」作為理由的只有2.5%,說明這些居住者對有著深厚歷史底蘊的中央區的傳統文化等沒什麼興趣,他們只是把居住當作生活方式的一小部分,更多關注居住本身的意義。這與傳統的世代居民具有本質區別。

文章來源:賈佳,張文明,城市圈層結構的「郊區化」與「回歸都心」研究——以東京為例,上海城市管理,2020年02期

相關焦點

  • 日本首都圈緊急事態第一天,熟悉的通勤風景,熟悉的人擠人
    1月7日,以東京都、神奈川縣、千葉縣、埼玉縣為對象,日本首相菅義偉再度發令「緊急事態宣言」了:從1月8日零時起,到2月7日結束,為期一個月。1月8日,日本首都圈正式進入緊急事態的第一天。這期間,生活工作肯定會發生變化。不過,到目前為止,聞名世界的東京通勤畫面變化不大。那人擠人的壯闊景觀,即便緊急事態了也依然看得見。
  • 日本大學男排26名球員感染新冠肺炎,共56人接受檢測
    日本大學男排26名球員感染新冠肺炎,共56人接受檢測
  • 上海郊區白天美,晚上烏漆墨黑?你out了!快去看看郊區夜經濟有多熱鬧
    不過,「夜間經濟」可不是中心城區的專利,在滬郊很多地方,也有可與繁華市中心媲美的夜間市集、夜場演出等。頗具文藝風情的夏都小鎮,老外扎堆觥籌交錯的老外街,能吃能玩還能「遛娃」的西雲樓……郊區的夜,同樣有聲有色,讓人頓生「睡什麼睡,起來去郊區high」的感慨。
  • 日本人的起源在哪裡?日本學者:可能是中國的這個省
    在古代的封建王朝中,中國處於至高無上的地位,是日本人眼中的天朝上國,也是日本人學習和追趕的目標。到了近現代,隨著日本自己實力的提升,它野心膨脹,多次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說實話,日本就是一個養不熟的白眼狼。
  • 9號颱風「蒲公英」即將登陸日本 10號颱風「獅子山」未來路徑仍有...
    今年第9號颱風「蒲公英」(強熱帶風暴級)的中心今天(22日,下同)早晨5點鐘位於日本東京市南偏西225公裡的近海海面,就是北緯33.7度、東經139.2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1級(30米/秒),中心最低氣壓980百帕,七級風圈半徑150-250公裡,十級風圈半徑80-100公裡。
  • 日本學者稱中國僅67年歷史,日本有2000年,中國的回覆讓日本汗顏
    所以一直以來都有學者說,中華民族有三十萬年的民族根系,還有一萬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國家史。中國的思想文化活躍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墨家、法家等等學術學說在那個時代紛紛出現,這個時代被稱為是諸子百家。像對中國影響比較大的主要有著三個學家,分別是法家、儒家、道家。結束戰國的秦朝奉行的就是法家,定下的法律也是比較完善的。而儒家,是至今還在影響中國的學派。
  • 黑人前腳剛走,日本人卻來了,中國這兩個城市快被日本人「霸佔」
    即使語言不通也可以在工廠工作,可以在工廠工作,他們可以享受很多福利,比起回非洲要發展的更好,但是,拿到中國護照很難,因此,我在找中國的女孩子,人最初以為找外國男朋友是為了貪圖有錢,但對方實際上是在貪圖中國女孩的身份,儘管如此,他們還是進不了結婚的殿堂。
  • 孕婦赴港產子擠住板間房 半夜睡覺壓死滿月嬰兒
    一名赴港產子的內地婦人,與丈夫及滿月兒子擠住在僅數平方米的板間房,6月12日晚男戶主收工返家,發現妻子疑壓住剛滿月兒子熟睡,令其窒息,男嬰氣息全無,急忙送院,搶救後終不治,警方初步相信是一宗家居意外。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疑慘遭同床母親壓死的男嬰,剛於上月7日才出生。
  • 旅日中國學者講述「平成」30年,中國和日本為何發生了截然不同的...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從《日本名列第一》到「第二次戰敗」我是1979級的大學生,專業是企業管理。當課堂上初次聽到松下、東芝等日本企業及其先進的管理經驗時,真的像打開了一扇天窗。當時美國學者傅高義在《日本名列第一——對美國的教訓》一書中說,日本正在創造「後工業化」社會的樣板。
  • 百年不遇特大地震襲擊日本
    震中位於東京東北約380公裡處,距日本東海岸約125公裡,震源深度為10公裡。東京市中心的大型建築物劇烈搖晃,正在上班的員工為安全起見走上街頭。東京臺場區一幢大樓起火,冒出陣陣黑煙。東京市中心的地鐵暫停運營。東京九段會館的屋頂坍塌。在日本廣播協會(NHK)位於仙臺的辦公大樓拍攝的畫面顯示,樓內員工跌跌撞撞,辦公桌上的書本散落一地。仙臺市內多處起火。
  • 韓學者:明成祖朱棣是韓國人!中國學者回了4個字,韓國人尷尬了
    然而竟然有韓國學者說朱棣是韓國人,但是中國學者只說了四個字,韓國人就閉嘴了!具體情況是怎樣的呢?隨小編一起來看吧!我們都知道歷史上朱棣的功勞十分大,為一代明君。不過朱棣的身世一直都不明確,史冊上記載,明成祖朱棣是馬皇后的四子。不過有的學者根據大量民間遺存史料得出,朱棣的生母不是馬皇后,而是其他人。那麼到底是誰呢?
  • 歷史學者張海鵬:釣魚島被日竊佔源於甲午戰爭
    既然日本單方面挑起了釣魚島主權問題的爭論,作為歷史學者,有責任把這個問題追尋清楚。事實上,日本人林子平1785年(天明五年)出版的《三國通覽圖說》所附《琉球三省及三十六島之圖》,圖中繪有福建省福州到琉球那霸的兩條航線,其中南航線由西向東繪有花瓶嶼、澎佳山、釣魚島、黃尾山、赤尾山,這些島嶼均塗上中國色,表明為中國所有。  第二,這段對話還表明,日本政府會談代表水野有意隱瞞另一個事實,即在《馬關條約》籤署前三個月,日本政府已召開內閣會議,秘密將釣魚島編入了衝繩縣。
  • 陳淮兩小時深度解讀:日本房地產泡沫究竟是...
    @所有人!2020年11月1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城鄉建設經濟系主任陳淮做客網易研究局經濟學家閉門會,對「日本房地產泡沫是如何破滅的」這一主題,進行了長達2小時的深入地、系統地講解。陳淮是中國著名的房地產專家、國家級有特殊貢獻專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研究所原副所長、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原主任。
  • 學者探討己亥東徵:朝鮮史上唯一一次主動進攻日本
    學者探討己亥東徵:朝鮮史上唯一一次主動進攻日本 2014年11月21日 11:08 來源:東方早報 作者:徐蕭 字號 內容摘要:早報記者徐蕭朝鮮歷史上,日本一直是其主要威脅和外敵。
  • 改革創新奮發有為正當時——陽泉市郊區婦聯舉辦了基層婦聯工作...
    各鄉鎮、區直機關相關部門分管領導和區、鄉、村三級婦聯主席共計500餘人參加了這次活動。讓我們一起來感受精彩紛呈的現場吧!「市政府婦兒工委辦主任王瑞花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她高度概括了郊區兩年多來推動婦聯改革所取得的一系列成績,並對郊區婦聯敢於走在前、幹在前的精神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她希望,區鄉村三級婦聯能夠進一步發揚改革創新、奮發有為的精神,在今後的工作中創出更多的好經驗、好案例、好做法。
  • 日本小窺
    最使我驚訝的是,無論車上多擠,總有人掏出包裡的書或報紙來閱讀。大多數日本人用精美耐用的書皮把書包起來,以便反覆翻閱。電車上的乘客之間的距離很近,我稍微一瞄就能看到他們書頁上的內容。我印象比較深的是中年男子在看關於「和魂洋才」(這是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一種思想,鼓勵日本國民學習西方文化,同時保留日本傳統文化——編者注)的書,年輕媽媽在看關於料理的書。
  • 人在海澱,剛從美國回
    人在海澱,剛從美國回,是一些教育號的特徵。
  • 太陽系處於銀河系的「郊區」,那銀河系在宇宙中又處於什麼位置?
    在幾百年前,人類還自信滿滿地認為,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天上的日月星辰全部都是圍繞著地球運轉,然而現在的我們早已經明白,人類當初的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與整個可觀測宇宙相比,太陽都只能算是一粒塵埃,而比太陽小100多萬倍的地球更是連塵埃都算不上。我們都知道,太陽系是銀河系內眾多恆星系中普通的一員,而宇宙又是由難以計數的各種星系所組成。那麼太陽系在銀河系中處於什麼位置?
  • 美國為什麼建議郊區的人們,不要在院子裡種鹿類喜歡的植物?
    許多住城市套房的人們,在談到美國郊區生活的時候,都表示羨慕他們能在自家寬敞的院子裡,種上各種各樣花草植物,直呼這才是享受人生。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別的我不知道,但北美郊區的人們,顯然不能隨心所欲地種植各類植物,起碼高達70種以上鹿類喜歡的植物,是政府不建議他們種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