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探討己亥東徵:朝鮮史上唯一一次主動進攻日本

2021-01-10 中國社會科學網
學者探討己亥東徵:朝鮮史上唯一一次主動進攻日本

2014年11月21日 11:08 來源:東方早報 作者:徐蕭

字號

內容摘要:早報記者徐蕭朝鮮歷史上,日本一直是其主要威脅和外敵。面對日本,朝鮮一直處在被動的位置,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在公元1419年(明成祖永樂十七年,日本後小松天皇應永廿六年),朝鮮以打擊對馬島倭寇為目的,發動了朝鮮歷史上唯一一次主動進攻日本的軍事行動,朝鮮史稱「己亥東徵」,日本則稱為「應永外寇」。面對日本方面的質疑,朝鮮使節雖然否認了朝鮮與明朝聯合行動的傳言,但是也如朝鮮上王和世宗一樣,強調了倭寇對「上國」的侵犯是朝鮮這次出徵的原因之一。而通過這些人的經歷,「我們可以看到中日朝三國因為貿易、遣使和戰爭所發生的頻繁接觸中,中國的被擄人在東亞三國的交涉中很可能發揮了更為重要的作用」,朱莉麗分析道,「他們以中國人的身份,擔任了朝鮮和日本之間的翻譯,從側面證實了當時東亞三國的關係是非常緊密的。

關鍵詞:朝鮮;倭寇;日本;馬島;軍事行動;交涉;戰爭;中國人;聯防;朝日

作者簡介:

  己亥東徵:朝鮮史上唯一一次主動進攻日本

 

  朝鮮歷史上,日本一直是其主要威脅和外敵。早在漢代,就有文獻記載日本入侵朝鮮半島的歷史。此後,從唐代、明代直到近代,日本不斷實施著對這塊半島的軍事行動。

  面對日本,朝鮮一直處在被動的位置,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在公元1419年(明成祖永樂十七年,日本後小松天皇應永廿六年),朝鮮以打擊對馬島倭寇為目的,發動了朝鮮歷史上唯一一次主動進攻日本的軍事行動,朝鮮史稱「己亥東徵」,日本則稱為「應永外寇」。11月15日,在文史研究院主辦的「『從周邊看中國』——以朝鮮通信使文獻為中心」 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文史研究院副研究員朱莉麗以己亥東徵為對象,探討了這次朝日戰爭中的明朝因素,從側面揭示了朝鮮的「事大」思想。

  所謂事大思想,或事大主義,是一種儒家的外交理念,是基於強弱力量對比情況之下小國侍奉大國以保存自身的策略,特指1392年-1895年朝鮮王朝對中國明朝和清朝稱臣納貢的政策。

  一場持續不到一個月的戰爭

  1392年,擁兵自重的李成桂廢掉了高麗國王,自立為王,建立李氏王朝。懾於他的威名,倭寇在朝鮮太祖李成桂當政期間基本不敢再騷擾朝鮮。李成桂去世後,倭患再度興起。

  在李朝與日本諸多勢力之間,對馬島豪族宗氏扮演著特殊的角色。宗氏是日本的對馬守護,也是朝鮮的「對馬島主」。歷代以來割據朝鮮海峽上的對馬島,積極與朝鮮半島開展貿易活動。宗氏在室町、江戶時代一直作為日本對朝鮮外交的橋梁。但是,朝鮮與對馬的融洽關係卻因宗貞茂的死亡而一度中止。宗貞茂死後,實權落入倭寇魁首早田左衛門大郎手中。而左衛門大郎是倭寇魁首。兩國關係的走向,也就不難預料了。

  1419年5月,當時對馬島糧食歉收,為解決生計問題,對馬島的倭寇襲擊了朝鮮八道的忠清道庇仁(今韓國忠清南道舒川郡)和黃海道海州(今朝鮮黃海南道海州市)一帶海岸。為還以顏色,當時已退位為上王的朝鮮太宗李芳遠,讓自己的兒子——剛剛即位的世宗大王李裪——下旨徵討作為倭寇跳板的對馬島。

  據《朝鮮王朝實錄》記載,1419年6月,世宗大王任命李從茂為水軍司令,統率227艘戰艦、1.7萬大軍進攻對馬島。倭寇除五十餘人拒戰外,其餘都丟棄物資逃跑。李從茂勸降宗貞盛被拒,派出先遣隊出發,燒掉了109艘,留下了最好的20艘,沿途燒毀一千九百餘戶倭寇的房屋,殺死倭寇114名,活捉21名,並解救了131名被倭寇搶來的中國人。

 

分享到: 0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編:李潔瓊)

相關焦點

  • 忽必烈東徵日本為何慘敗,是不幸遭遇「神風」,還是另有他因
    從1266年開始,忽必烈連續派出過六批使臣出訪日本,不是「通問結好」就是「持書通好」,然而不是吃閉門羹就是被逼遣返,甚至有一次剛到對馬島,就遭遇日本人的「拒而不納」。而除了他之外,當時日本人也普遍以南宋為中華正統,蔑視元朝為夷狄,而且元軍的第一次進攻,也確實被日本人逼退了。  面對「夷狄之君」又是手下敗將,島國人士自然優越感爆棚,這才釀成了斬殺了國使的重大外交悲劇。
  • 「獅心王」理查,十字軍東徵中最著名的聖戰士
    抱歉,我不是神學者。無法對於信仰這種東西做出合理,能讓所有人都滿意的解釋。 但我卻知道,曾經有一群人......用"一群"這個詞語有些不太貼切。也許我們能說這是一場,西方與東方,十字軍對抗聖戰士,歐洲與穆斯林,或者說為了上帝與真主而爆發的戰爭。
  • 韓戰,到底是哪個國家挑起來的?多年後俄羅斯給出了答案
    其實,關於誰先發起進攻這個問題,應該先分析一下誰更具有主動發起進攻的實力,這樣才能客觀的看待這個問題。 先來看看韓國。其實,美國的目的很明確:韓國軍隊有抵禦朝鮮進攻的能力即可。 韓國於1946年組建武裝力量,因為,在經濟上南方屬於農業區,遠比北方貧窮。在軍事裝備上,也遠遠不如北方。而且,很多士兵還做過日本統治時代的警察,被民眾抵制,再說,朝鮮還和中、蘇兩國直接接壤。 所以,綜合來看,韓國並不具備主動出兵的優勢。
  • 外媒:朝鮮飛彈威脅給日本復活沙文主義口實
    【環球網綜合報導】2013年4月15日,美國「飛彈威脅」 網站刊登文章《日本宣稱有權先發制人打擊朝鮮》。文章介紹了日本前防務大臣相石破茂宣稱日本有權先發制人使用遠程巡航飛彈打擊敵方的言論,認為朝鮮的飛彈威脅給了日本復活沙文主義的口實。
  • 1274年元世祖派蒙古高麗聯軍進攻日本,結局如何?
    其嚴謹可與日本大河劇相媲美,在看完影片後,不禁讚嘆電影打鬥場面的精彩,或許幾百年前的倭寇正是這麼騷擾明朝的。讚嘆之餘,我對倭寇的產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普通大眾一提起倭寇就會想到倭寇騷擾我國起於明朝中期,其實不然倭寇早在元朝時便已經為禍中國了。那么元朝的倭寇是如何興起的?本期話題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元朝倭寇的起源和其興起的原因。其實元朝倭寇興起與當時政局,氣候變化以及自然災害有關。
  • 用不用漢字韓國又吵翻了,學朝鮮完全摒棄還是學日本,韓國很糾結
    據韓國媒體《朝鮮日報》消息,本月初,10名韓國國會議員聯名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提出在韓文書寫的中小學教材中「韓漢混用」,這是基於韓文中超過7成詞彙都是漢語詞,在他們看來這一有助於學生對韓文的理解,能夠提高學生的思考和語言能力。
  • 【朝鮮古代君王譜】朝鮮王朝(十八):朝鮮正祖
    正祖改善國計民生的宏願,與當時的實學學者的濟世思想不謀而合。諸如樸趾源、樸齊家、丁若鏞等提倡實學思想的在野名士,受到正祖的破格擢用,雖然這些人屈居卑官散職,但是實學思想已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正祖的政治路線。為了將進步學者納入朝廷,正祖設置了學術機構奎章閣,奎章閣名義上是為王家保管歷代文獻的機構,而實際上則是一個不分黨派背景收容人才的地方,這裡就如同世宗時代的集賢殿。
  • 引爆甲午戰爭的朝鮮版「太平天國」——1894年「東學黨起義」
    「1894年,朝鮮半島爆發了由「東學黨」領導的農民起義,這是朝鮮半島歷史也是世界歷史上的一次聲勢浩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農民革命運動。同時,它還導致了甲午中日戰爭的爆發」。朝鮮自1392年立國以來,一直奉行「事大主義」(即全面親近中華,以求得庇佑)的國策,這很大程度上保證了朝鮮王朝的國家安全,朝鮮王朝歷史上受過的比較大的侵略一共有兩次,一次是從1592年開始的,剛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帶著日軍侵朝,也就是「壬辰倭亂」,但這一次在宗主國明朝軍隊的幫助下,日軍被清掃出去;另一次則是17世紀,新興的滿清勢力侵略日本,這一次迫使朝鮮王朝背盟
  • 韓國學者:安倍勿帶日本患上「民族失憶症」
    韓國學者:安倍勿帶日本患上「民族失憶症」 >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多次拋出荒謬言論,公然否認歷史,強迫日本民眾集體「失憶」,其價值觀念和國際社會共識形成嚴重衝突。
  • 志願軍正對敵軍窮追猛打,彭德懷突然警覺:所有人停止進攻!
    就這個這個時候,一則停止進攻的命令傳達了下來,彭德懷命令所有部隊停止進攻,第三次戰役似乎有點兒虎頭蛇尾地結束了。也就是這一天,蘇聯駐朝鮮總顧問和朝鮮首相金正日同時表達了不滿,蘇駐朝鮮總顧問什特科夫直接闖到了彭德懷指揮所,責問彭德懷為什麼不繼續前進。他對彭德懷說:"你應該立即改變主意,將第三次戰役打下去,要一步不停地追擊敵人,一直打到釜山去,將美軍趕下海。"
  • 甲午戰爭的起因是清日爭奪朝鮮控制權,引爆點是日本製造的「高升號...
    儘管這樣,糾纏多日後籤訂的《天津條約》中,日本仍取得了向朝鮮派兵的權利。條約籤訂後,清政府任命袁世凱總領朝鮮事務,加緊控制朝鮮。而日本則加強經濟滲透,並且加緊擴軍備戰,等待時機。1880年起,日本全力擴充軍力,舉國上下士氣高昂,以趕超中國為奮鬥目標,準備進行一場以「國運相賭」的戰爭。
  • 日本煽風點火盼半島大亂,朝鮮發最強警告
    但是,日本站在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大多時候和美國穿一條褲子,早將自己身為東亞國家的身份忘得一乾二淨。所以,日本總是對自己的東亞鄰居下黑手捅刀子,在半島問題上煽風點火,加劇美朝矛盾,令朝鮮非常不爽!近日,朝鮮針對日本首先安倍晉三前幾天的不當言論,發出了有史以來最強的警告!
  • 韓戰的戰敗對美國有多大的影響?
    韓戰,儘管慘勝,卻讓狂妄自大、不可一世的美國人記住了一個絕對惹不起的國家,那就是中國!當美國1945年8月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扔下代號為「小男孩」和「胖子」的原子彈之時,就已經成為全球軍事霸主,手握核彈大殺器,捨我其誰!然而,卻在5年後爆發的朝鮮戰場上威風掃地,顏面盡失,倍感恥辱!
  • 明朝屬國朝鮮如何為何叛明降清?從皇太極兩徵朝鮮便找到答案
    明朝屬國朝鮮如何為何叛明降清?從皇太極兩徵朝鮮便找到答案十四世紀末,朝鮮李氏王朝建立以後,奉明朝為宗主國,與明朝的關係非常密切。明朝萬曆年間,明朝出兵幫助朝鮮,打擊了日本對朝鮮的侵略,明朝此舉,使朝鮮對明朝更加忠心。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明朝與後金一場決定性戰役「薩爾滸之戰」打響後,為了表示友好關係,朝鮮也派兵援助明朝。
  • 1910年8月22日 朝鮮淪為日本的殖民地
    1910年8月22日 《日韓合併條約》籤訂 朝鮮淪為日本的殖民地  1910年8月22日,日本伊藤博文政府迫使朝鮮政府籤訂《日韓合併條約》。條約的籤署標誌著日本正式吞併朝鮮,朝鮮終於淪為日本的殖民地。
  • 日本易聖:高島吞象
    而在日本歷史上也曾出現過眾多的易經大師或易經學者,尤其是十九世紀的高島吞象,在日本甚至被神化。 高島吞象1832年出生於日本江戶。1861年因利用歐美金幣和日本銀幣差價進行倒買倒賣以獲利而被政府定罪入獄。在獄中,他經常用易經為監獄看守長佔卦,在他的點撥下監獄看守長的許多事情都獲得了成功,為了感謝他監獄看守長請求上級為其減刑,於是高島吞象於1865年被提前釋放。
  • 《日本的漢字》:日語中的漢字,也是日本文化一部分
    從推古朝(公元6世紀到7世紀)開始,日本正式從中國大陸和朝鮮半島接受儒釋道等思想,漢字正是其媒介。中國文字傳入日本之前的許多年,當地人已經生活了很久並有自己的語言,只是沒有文字。中文傳去以後,他們用漢字的發音來標他們說的話,他們對於漢字的理解也是按照他們自己的習慣來的。
  • 公元663年,日本天智天皇派千艘戰船登陸朝鮮,結果全軍覆沒
    但是素有雄心的天智天皇並不滿足,他渴望得到朝鮮半島,當時新羅經常受到百濟和高句麗的攻打,於是請求大唐出兵,共同「徵罰」百濟。在公元660年的時候,百濟在大唐名將蘇定方的鐵蹄下被滅國了,百濟國王和太子都成了俘虜,百濟派遣使臣向倭國求援。
  • 韓戰,美國為何會判斷失誤?美軍上將:他們是不一樣的中國人
    金日成在寫給中國領導人的親筆信中說:「在目前敵人趁著我們嚴重的危急,不予我們時間,如要繼續進攻『三八線』以北地區,則只靠我們自己的力量,是難以克服此危急的。因此我們不得不請求您給予我們以特別的援助,即在敵人進攻『三八線』以北地區的情況下,極盼中國人民解放軍直接出動援助我軍作戰!」
  • 小布受限全隊進攻癱瘓 他是火箭唯一助推器
    小布受限制全隊進攻癱瘓(點擊查看相關組圖)今天火箭隊來到斯臺普斯中心,想要擊敗強大的衛冕冠軍還得依靠「湖人剋星」布魯克斯,因為後衛線是火箭隊唯一比湖人隊實力強的點,除了小布外,上一次與湖人交鋒貢獻3分6籃板8助攻的洛瑞的表現也非常關鍵。不過今天湖人隊顯然對於1號位進行了重點的布防,開場後火箭隊第一次進攻,阿泰斯特就與費舍爾一起夾擊防守小布,逼迫著火箭控衛出現傳球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