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道士戀上高僧卻遭拒,氣憤寫下千古奇詩,句句戳人痛處狠毒至極

2020-11-23 騰訊網

在人們一般的印象中,無論是道士還是尼姑,都是不可結婚的,這其實是一種不太正確的看法。

實際上真正不準和尚娶妻生子的要求,只在明清時期出現過,講究一個「六根清淨」。甚至不準親近女色這一條規矩,更是當初南梁孝武帝定下的,而非佛教典籍規定,像是佛教中的密宗、禪宗等都是可以結婚的。

至於道教,不說人家根本沒這要求,純屬是道士為了追求大道自己不願意受世俗所困;光是那些在家修行的居士,結婚的可不要太多。中國歷史上一些著名文人其實都是居士,比如說李白、蘇軾、唐寅等,這也是為何會出現標題那個女道士戀上高僧之事。

唐朝,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風氣最為開放的一個朝代,這種開放還在男女關係方面體現的尤為突出,順便帶著道觀有了點別的意味。唐朝的道觀,尤其是女道觀,一方面特別受當時小姐、貴婦的信賴,她們經常會選擇在道觀與他人私會,或藉由女道身份來掩飾自己。比如說太平公主、武則天、楊貴妃等都曾入過道觀。

另一方面,道觀又成了一些女子為了躲避世俗的避難處。比如說唐朝著名女詩人魚幼薇,她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魚玄機,她在長安鹹宜觀中不知惹下了多少風流韻事;再比如說,今天我們故事的女主角,跟魚玄機同為唐朝四大女詩人之一的李冶。

李冶年少聰慧,在6歲那年就寫下了一首贊詠薔薇的詩:「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但他的父親卻十分不喜,因為「架卻」通「嫁卻」,小小年紀就知男女婚嫁之事,肯定不安於室,因此生氣地說:「必失行婦也。」

也因此,在李冶11歲之時,就被送去玉真觀出家為女道士。但上面也說了,唐朝女道觀是個什麼情況,大家都懂,李冶天天被這樣的環境所薰陶,日積月累的,倒真如他父親當年所言一般,行事開始放誕起來。當時文壇的許多著名文人,比如說朱放、韓揆、閻伯鈞、蕭叔子、陸羽、釋皎然、劉長卿等等,都跟她相交甚篤。

或許文人交流多了,李冶就開始厭煩起來,她突然轉變喜好,戀上一位高僧。只不過高僧之所以稱之為高僧,自然不是一般普通僧侶可以相比,他更能堅定自己的信念,也更能抵禦外界的誘惑。高僧毫不留情的拒絕了李冶。

這可讓一向在男女關係上順風順水的李冶摔了個大跟頭,她非常氣憤,決定用詩句作為回擊,於是寫下了那首傳頌千年的奇詩《八至》:「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這詩一共4句,句句都仿佛是最惡毒的詛咒:最近又最遠的東與西讓人求而不得;看似清淺實則深不可測的溪水讓人捉摸不透;明亮的日月卻是高高懸掛著讓人觸碰不到;最後一句則最狠,夫妻明明是最為親近之人,李冶卻祝福高僧日後跟最為親近之人相敬如賓,生疏無比。這是自己求不得就讓別人也不能幸福啊。

不過之後李冶的下場也不太好,她因名聲太過,在貞元年間被唐代宗李豫召進宮廷。李豫去世後,他的兒子唐德宗李适卻不是個好相與的,在公元784年將李冶亂棒撲殺,去世之時李冶僅為五十餘歲。

參考資料:《八至》、《華夏五千年名人勝跡》

相關焦點

  • 女道士戀上一僧人,寫下一首詩,最後一句卻成愛情的至理名言!
    在群星璀璨的大唐詩壇,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等一眾男詩人外,也有少數享受盛名的女詩人。比如,名列「唐代四大女詩人」之一的李冶。雖然她自小就顯露詩才,不過她的盛名離不開另一個身份,即女道士。準確來說,是她成為女道士後的罕見社交能力。
  • 高僧被藝妓各種調戲撩撥,他即興回敬一首詩,卻狂成了千古名作
    但是古代也有很多念透了紅塵的得道高僧,他們在面對誘惑時不僅不會淪陷,而且憑藉過人的機智,還會為後世留下一段不朽的佳話。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宋代和尚道潛,別看他名字叫「道淺」,可面對藝妓的挑逗撩撥,他的道行深著呢!道潛與蘇軾是好友,因而也學上了蘇軾的「壞毛病」,喜歡在詩中暗藏譏諷,道潛還曾因此被勒令還俗過一段時間。
  • 李白與高僧在廬山談佛論道,兩人臨別時寫了一首詩,通篇充滿禪理
    雖然唐詩它還是以抒情為主,不過李白的詩又是不一樣,他在創作時會融入進自己的思想,從而也就有了一層深刻的哲理。那麼說起李白的詩人除了《將進酒》、《靜夜思》、《蜀道難》這樣的名篇之外,還有他關於描寫廬山的詩,那也是為後人津津樂道,特別是他的那首《望廬山瀑布》,更是膾炙人口,整首詩氣勢磅礴,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個字,卻是寫出了不一樣的氣勢,從而成為了唐詩裡的千古名篇;不僅收錄在了一些著名的詩集裡,另外在我們小學的課本裡也是頻頻有收錄,所以只要提起這首詩沒有人不知道,它已經是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
  • 高僧被歌女不斷撩撥,笑著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彰顯大師風範
    但是,通過艱苦修行的高僧,有著極為堅定的信仰,自控力非常人能比,他們早已看透一切,經得起任何誘惑,功名利祿也好,傾國傾城的女子也罷,都不能讓高僧內心蕩起漣漪。北宋高僧道潛,自幼剃度出家,精通佛法經文。另外,道潛還是一位才子,除了念經誦佛之外,他喜歡研究詩詞,所以與蘇軾的關係不錯。有趣的是,道潛曾因寫詩得罪了宋哲宗,皇帝一生氣,後果很嚴重,儘管沒有把道潛打入大牢,卻下旨勒令他還俗。
  • 蘇軾被貶密州,寫下千古第一悼亡詞,開頭13字便已讓人淚奔
    引言  在詩詞之中,有著諸多的分類,一如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悼亡詩等等。而在這眾多的分類之中,悼亡詩(詞)則當是我們最不願多讀的一種,因為在這些詩詞之中有的不只是纏綿悱惻的愛情,綿綿不絕的思念,更有的是天人永隔的創痛。這世間已經足夠苦了,不是嗎?
  • 蘇軾有首詞,開頭千古名句,人人皆知,大多數人卻對全詞不了解
    在中國歷史上,湧現出了無數文人,其中蘇軾無疑是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蘇軾作為宋代著名的大文豪,一生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詞。但他在杭州任職期間,在臨安寂照寺給僧人慧覺所題寫的一首詩,開頭即是千古名句,但很少人讀過這首詩的全文。
  • 辛棄疾為好友祝壽寫下這首趣詞,句句都是典故,詞中之龍名不虛傳
    以辛棄疾的耿介直男性格,能擔得起他誇上一誇的人,其實不多,但都挺有意思。這第一誇,他誇的是自己的髮妻,愛人過壽,他寫下了一首《浣溪沙·壽內子》,在詞中他寫道:「年年堂上壽星圖」,是滿滿的祝福,字裡行那股子恩愛勁兒令人會心一笑。
  • 令人拍案叫絕的千古奇詩,你知道幾首?
    ——祝湘珩《山中吟贈徐十二》 這是一首復字詩。句句有「山」字,但絲毫不顯拖沓,反倒讓讀者感到明快隨意。 5.疊字詩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 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
  • 99%的人都知道的詩,其中兩句都是千古名句!
    一位詩人,終其一生,能留下一句為外人所稱頌的千古名句,是件不易之事。而一位詩人要想在一首詩詞裡寫出兩句千古名句來,更可謂是難上加難。 今日為各位詩友精選了九首詩,首首都有兩句及兩句以上的千古名句,不朽佳作,常讀常新。 《黃鶴樓》 〔唐〕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 柳宗元調侃高僧,七十忘機,這首詩借題發揮,抒發人生多重感慨
    寺院裡的高僧也欣賞柳宗元的佛學造詣,閒暇時彼此交流頻繁。時間久了,柳宗元與那些高僧也很熟悉,這首詩就是柳宗元調侃高僧之作。戲題石門長老東軒唐代:柳宗元石門長老身如夢,旃檀成林手所種。坐來念念非昔人,萬遍蓮花為誰用。如今七十自忘機,貪愛都忘筋力微。莫向東軒春野望,花開日出雉皆飛。石門是永州法華寺內的一處居室,柳宗元經常來此與長老談經論道,與高僧已經混得很熟。
  • 對聯文化流傳千古,但真正能稱得上「千古絕對」的,只有兩個半!
    說起對聯,想必很多人都十分熟悉,畢竟「過年貼春聯」,是我國一項不可或缺的傳統。不過一般我們在過年時貼的春聯,基本都是一些常見的祝福喜慶類的對聯,而真正傳統的聯句對仗,是包含著很多學問的,只是如今研究相關知識的人越來越少了。
  • 老和尚送小和尚下山悟出首七律,句句大白話,千年來卻感動不少人
    當年躺在母親膝蓋上,聽她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講這個故事時,腦子裡總會出現一個和藹的老和尚和一個調皮的小和尚。那時候我把這對和尚的故事當笑話聽,如今我覺得他們的生活其實挺溫馨,因為我無意中讀到了一首頗有意思的唐詩。這是一首七律,詩名叫《送童子下山》,作者為唐代高僧金喬覺。提到這個名字大家或許還不太熟悉,但提起他的另一個稱號「金地藏」,大家應該就都聽過了,他被認為是地藏菩薩的化身。
  • 才女6歲寫下一首詩,被世人稱讚,父親卻將其逐出家門,送入道觀
    在中國古代社會,向來都有著「重男輕女」的現象,在當時,女性很難得到讀書和做官的機會,唐朝是封建社會時期的鼎盛王朝,那個時期也誕生了無數的才子與佳人,卻湧現出了很多著名的女詞人。李冶,唐朝著名的女詩人,雖然不像李白、杜甫、白居易那樣出名,但是她在女人裡面,算得上在當時最會寫詩的一位了。
  • 那些因為一首詩而流傳千古的人,你還知道誰?
    但是,李白作為唐朝有名的大詩人,的確從未寫過黃鶴樓,但很有意思的是,他有一首詩——《鸚鵡洲》,卻是與如出一轍。又有《登金陵鳳凰臺》詩亦是明顯的學習此詩而作。讓我們來看一下:《黃鶴樓》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 張先半路與才女一見鍾情,回家後失魂落魄寫下這首詞,句句有水平
    明明是個才氣縱橫的文人,卻偏偏因多情而出名,蘇軾的一句「一樹梨花壓海棠」讓張先為許多人所熟知,卻總是忽略了他在詞壇的地位。《石林詩話》用這9個字概括了張先的文筆:「能詩及樂府,至老不衰」。張先的婉約詞在當時影響很大,人稱「張三影」。
  • 蘇軾最神奇的千古奇詩,普通人只能讀出三句,能讀出四句才是高手
    古往今來歷朝歷代,鬱郁不得志的文人從來都不缺,而能以失意困頓為契機寫下大量名垂千古的曠達之作,卻唯有東坡一人。東坡生性豪放,敢說敢言,常常將對朝廷的不滿與對權貴的不屑瓢潑於字裡行間,因此得罪了不少人,正如他總結自己的一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此三州是他被貶去的三個地方。
  • 19歲蘇軾大喜之日寫下洞房詩,不料成為名篇,讀完讓人臉紅!
    如果要評選歷史上最可愛的文人,恐怕不是李白,儘管李白也很認人喜歡,也得到了後人的認可,但要說到雅俗共賞可能就不行了,能做到這些的只有苦中作樂,風趣幽默的蘇東坡了。蘇東坡年少成名,20歲便考中進士,蘇軾的散文、詩、詞、賦均有成就,並且還擅長書法和繪畫,堪稱文學藝術史上的通才。有人說: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蘇軾。
  • 李白登山太白山寫下一首詩,全文無一「高」字,卻句句顯高
    通俗地說就是李白的詩作,想像奇特,意境高遠,充滿浪漫主義精神,不是一般人能寫出。如李白的《登太白峰》便是這類詩作中的經典之一。《登太白峰》是李白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它寫於李白在京供奉翰林時。由於「醜正同列,害能成謗,格言不入,帝用疏之」(李陽冰《草堂集序》),李白的政治抱負始終無法實現,感到十分惆悵與苦悶。這首《登太白峰》便是李白在這樣的心情下創作出來。
  • 送女兒出嫁的父親,寫下一首千古名篇,字字悲涼,令人不忍卒讀
    唐代的大詩人韋應物,寫下一首千古名篇,沒有女兒出嫁的欣喜,滿篇皆是悲涼,令人不忍卒讀。送楊氏女永日方戚戚,出門復悠悠。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輕舟。爾輩苦無恃,撫念益慈柔。幼為長所育,兩別泣不休。對此結中腸,義往難復留。自小闕內訓,事姑貽我憂。賴茲託令門,任恤庶無尤。貧儉誠所尚,資從豈待周?孝恭遵婦道,容止順其猷。別離在今晨,見爾當何秋?居閒始自遣,臨感忽難收。
  • 蘇軾大喜之日寫下洞房詩,不料卻流傳千古,至今值得一讀!
    假如要評比在歷史上最討人喜歡的文人,也許並不是李白,儘管李白也很認人喜歡,也獲得了後人的認可,但應說到雅俗共賞很有可能就不行了,能做到這些的只有以苦為樂,風趣幽默的蘇軾了。十九歲蘇軾大喜之日寫下洞房花燭詩,沒想到卻廣為流傳,看完令人臉發紅蘇軾年少出名,20歲便考中舉人,蘇軾的散文、詩、詞、賦均有造就,而且還擅長書法藝術和美術繪畫,稱得上文學藝術史上的全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