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卷四》講解27
首先佛講了一下,譬如虛空,體非群相,而不拒彼諸相發揮。就說,雖然如來藏不是萬法,但是可以隨緣發揮萬法。就是要套這個。為什麼這樣呢?下面一系列又是從道理上來講的:所以者何,富樓那,彼太虛空,日照則明,雲屯則暗,風搖則動,霽澄則清,氣凝則濁,土積成霾,水澄成映。
他講了七個方面,打比方說這七大,地水火風空見識。這些現象,比如:日照的時候則隨緣顯現明相,雲霧屯積的時候則隨緣顯現暗相,雲霧屯積是一種什麼狀態呢?我們現在已經很少見了,因為霧霾多了,也不知道晴,也不知道雲了。生活在海邊的人特別容易見到雲一下子壓下來的感覺,我在普陀山的那幾年就是這樣的。
雲壓下來的時候,這裡講到的雲霧屯積的時候,就好像雲彩就壓到山了,就靠著山過來,到了普陀山;然後馬上是雷鳴電閃,傾盆大雨;雨過天晴以後又是一番情形,清爽得就像一幅水彩畫一樣。我那個時候就最思念家鄉,還給寫了一封信,說我已經出家,你們不要緊張,我把這風景還給描繪了一番。
清清楚楚記得,這裡講到的情形都能夠感知得到,雲屯就是烏雲壓頂的時候。風搖則動,霽澄則清。風吹搖動的時候,隨風緣顯現動相;霽澄的時候,隨因緣顯現清相;地氣上蒸,凝聚的時候,隨因緣顯現濁相;灰土積得多的時候,隨因緣就顯現霾相;水澄淨的時候,隨澄緣就顯現映相。
水澄成映,就等於說海水安穩下來以後,所有的萬事萬物都在裡面能映現出來一樣。這七個類別在用比喻,比喻這個虛空體就如同如來藏性,從空的層面來講,所以故說體非群相。從不空的層面來講,所有隨緣諸相的發揮都不拒它發揮,拒就是說為難、妨礙的意思,就是如來藏這個體可以隨緣發揮一切地水火風空見識七大之相。
但是,雖然這個虛空不是明的,所以虛空是明的嗎?不是明的,它隨太陽,借太陽照的緣,就有明相顯現,這就叫做而不拒群相發揮。後面的虛空也不是暗的,也能成暗之相。借這個道理的話,虛空也不是水,就能成水之相。如來藏不是水,能成水之相,如來藏不是火,能成火之相,可以群相發揮。
所以這裡是借日和水是哪裡來的,一般我們不是說從太陰取得,太陰精,從太陰、月亮上取的。於意云何,如是殊方諸有為相。就是說這七個方面,顯現的明暗、動乃至霾、塵等等這些相,有為相,為因彼生,為復空有?就是比如說明這個相,是由太陽有,還是由虛空生的?下面這一段經文就是說其他的用日來代表。
這就講到,且日照時,既是日明,換到前面,這個明的有為相,為因日生,為因空有?就是這個意思,等於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一樣的道理,這一段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