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11月15日消息(記者李琳 張淑涵)精準扶貧,就要精準「對症」,精準「下藥」。2001年以來,解放軍總醫院與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四川省宣漢縣人民醫院建立幫帶關係,通過連續19年精準幫扶,使宣漢縣人民醫院從「二級乙等」躍級到「三級乙等」綜合性醫院,綜合實力躋身全國百強縣級醫院。
「你吃飯一天能吃多少?胃鏡查過了嗎?」
……
在宣漢縣人民醫院的消化內科病房,主治醫生握著黃定素老人的手,仔細詢問病情。這位來自貧困山區的老人沒有想到,為他做檢查的是國內外享譽盛名的消化內科專家令狐恩強。
在宣漢,像這樣的幸運患者還有很多。19年來,解放軍總醫院為宣漢縣人民醫院派出近30批共300多人的專家隊伍。他們下到各個科室,坐門診,查病房,做手術,讓老區人民不出縣也能看好大病,也給當地的年輕醫生打開了緊跟世界醫學發展前沿的眼界。
令狐主任:「因為這裡農村病人比較多,送到大醫院來不及,這項技術如果能順利開展,能挽救一大批人的生命。我們總院在對宣漢幫扶,不是簡單我們給幾項技術,或者給幾項物質上的資源,要讓他們這些年輕的醫生有一個整體思維,能站在很高的平臺上去看每一項技術。」
在新入職護士的培訓班上,解放軍總醫院內科總護士長朱秀勤手把手地做示範講解。類似這樣的高端學術講座在宣漢縣醫院已經舉行了100多場,為當地培養了一支醫學專家隊伍,傳授了一批實用、管用的醫學技術。
朱護士長:「在護理上應該怎麼進行規範,怎麼按照標準執行,怎麼做好質量,怎麼培養我們的新護士,讓我們病人滿意,讓醫院提升規格。」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脫貧工作的一塊大「絆腳石」,在老區群眾眼中,這些北京來的專家不僅為他們祛除病痛,更點燃了他們生活的希望。在針炙科,慕名而來的患者排起了長長的隊伍。
患者:「這是專家給我扎的。原本我這個腳走路一直都走不好,走路一擺一擺的,一聳一聳的那種,扎了過後我一直能很爽快地走路,非常高興。我感謝黨對我們老百姓的關心、關懷!」
宣漢縣人民醫院院長冉啟軍介紹說,如今,宣漢縣人民醫院臨床病區從7個增至24個,年門診量由11萬人次增至48萬人次,年住院病人增至近4萬人次,在縣級醫院中率先開展20多項創新技術,其中骨科等學科成為了全省甲級的重點專科,綜合實力躋身全國百強縣級醫院。
冉院長:「從當時簡單的治療胃腸炎、感冒,到現在發展成為微創、肝癌的切除、髖關節置換、心臟的介入手術等等,腫瘤的放療成了川東北及縣級醫院首先開展的,這些都得益於解放軍總醫院對我們無私的幫扶。為一個共同的目標:到2020年底成為國家三級乙等綜合醫院。」
如今,宣漢縣已經實現全縣百姓90%以上大病不出縣,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政委劉丙瑞說,他們將持續為宣漢縣132萬貧困人口脫貧致富保駕護航。
劉政委:「我們就是要到貧困地區來找一找以前的健康扶貧方面還存在什麼主要問題,哪些方面還做的不夠實,來鞏固主題教育的效果,更了解我們革命老區貧困地區人民的需求,為我們下一步精準扶貧工作打好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