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性優先,宋代詩詞中的兒童觀有多超前

2021-01-13 網易

  

  有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有了可以馳騁的廣闊天地,孩子們自然能夠充分展示他們的天性。宋代對兒童的教育定位,幾乎是文人們的一種共識,形成了一種社會氛圍。

  

  李可染《牧童歸去帶夕陽》

  宋代詩詞中的兒童觀

  

  陸早才 趙憲宇

  (來源:中國教育報2020-11-01)

  歷史上,關注兒童,描寫兒童,莫過於宋代文人,他們寫了大量的兒童詩詞,從不同角度展示了當時的兒童觀、教育觀。現在看來,其中不少還具有先進性,值得我們很好地研究與汲取。

  我們知道,宋代人尤為尊師重教,特別推崇理學禮教。他們注重家風家教,王安石每次吃完飯,剩菜也不會浪費。蘇東坡《和陶歸園田居六首(其四)》說他

  

「君來坐樹下,飽食攜其餘。 歸舍遺兒子,懷抱不可虛」。

  朱熹則眼前有一方池塘也能引出關於讀書的觀感。更多的宋代文人對於兒童卻是養其天性、放情童年。宋代人的這種兒童觀,通過詩詞得以流傳,並通過優美的意境、富有趣致的意象,讓人們喜聞樂見、沉吟回味。

  家庭是孩子遊戲的舞臺,田野是兒童學習的現場。楊萬裡在《稚子弄冰》詩裡寫道: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鉦。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這是一個家庭遊戲,是一個頗有技術含量的音樂創作嘗試。兒童在這種生活場景裡的專注躍然紙上,由此獲得的愉悅和得意也溢於言表。

  孩子們也學著勞作,但那更像是大人們給孩子的一種「特權」,一個樂園。範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裡寫道: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兒童不是不懂裝懂,不是礙手礙腳,而是天性使然、童趣使然。大人們也不需要手把手地教導,更不需要刻意示範。生活的常識,人生的道理,在潛移默化中自然浸潤。

  辛棄疾可謂是能文能武,他的兒童觀一般會被認為是挑燈看劍、吹角連營那種氣概。但他的《清平樂·村居》,寫得卻那麼柔軟,對子女要求是那麼平和。大兒溪東鋤地,二兒編織雞籠,淨幹些雞毛蒜皮的雜事。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對孩子們的表現充滿憐愛,飽含欣賞。

  

  李可染《秋趣圖》

  有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有了可以馳騁的廣闊天地,孩子們自然能夠充分展示他們的天性。宋代對兒童的教育定位,幾乎是文人們的一種共識,形成了一種社會氛圍。

  而牧童,又似乎是宋代文人給我們展示的一個特殊的兒童群體,牛背上的兒童,本身就是田野裡出生、大地上生長。

  賀鑄的《茅塘馬上》:

  

「壯圖忽忽負當年,回羨農兒過我賢。 水落陂塘秋日薄,仰眠牛背看青天。」

  既有孩子般的童趣,也有大人般的閒適。楊萬裡更是寫了一組牧童詩,他在《桑茶坑道中》寫道:

  

「晴明風日雨幹時,草滿花堤水滿溪。 童子柳陰眠正著,一牛吃過柳陰西。」

  牛兒們也是自食其樂,隨草而吃。而孩子們更是餓了就吃,困了就睡。這裡蘊含著一種天然與純真

  雷震,宋代一個不出名的詩人,他的《村晚》詩,更是展示了牧童很高的人間天性。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他沒有送給我們一個詩與遠方的牧童,而是給了我們一個信口吹笛、橫騎牛背的牧童形象。

  

  黃庭堅也寫牧童,也寫牛背橫吹。

  

「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他寫的是牧童的遠景,是有距離感的畫面。但他通過和大人們的對比,表達了兒童世界的可貴。沒有對比,就沒有讚美,沒有兒童的淳樸,就不能襯託成人的世故。從這個意義上說,兒童是老師。

  孩子,有了自己的天地,才會有自己的天真。儘管孩子們有時一副潛心,有時一副隨遇,有時又十分孩子氣。但似乎,在古代他們總能知道路在何方,知道何去何從。

  至少在詩詞裡,大人們問路,總是在向孩子發問。大人們有疑惑,孩子們總是應對得別有情趣。不僅有唐朝的「松下問童子」,「牧童遙指杏花村」,更有宋代的「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好像你若問他們前方與未來,他們肯定會給指出個道骨仙風的道路,他們也肯定會對世事萬物有足夠的懵懂與穿透。

  

  李可染《歸牧圖》

  孩子不像大人們,總在迷路。晏殊迷路,「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陸遊迷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永迷路,「今宵酒醒何處」;朱熹迷路,「路迷迷路增離索」;等等。

  蘇東坡更是迷路,把八百裡之外的黃州故意當成了三國周郎赤壁。他們不迷而迷,即使誤入歧途,也要硬扯出一番至理感受。

  不過,更多情況下,追求理學的宋代詩人們,卻可能是在反思,是在表達對孩子的愛。

  宋代人,在放飛童心的同時,也有家庭教育,也有兒童教育觀,也有兒童成長學。渴望建功立業的蘇東坡,對孩子的要求客觀求實。他的《洗兒戲作》: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蘇東坡一直有英雄主義精神,也確實是天賦奇才、人間大神,但在教育子女上,卻給了我們很好的先導。他對孩子的起跑線和人生定位,也是首先著眼於「無災無難」而已

  

  李可染《牛背閒話》

  陸遊更是直接:

  

「三冬暫就儒生學,千耦還從父老耕。 識字粗堪供賦役,不須辛苦慕公卿。」

  北宋詩人張耒在《誠兒詩》裡,要求兒子,只要品行好,即使像鄰居一樣賣大餅,當爹的也滿足。

  

「城頭月落霜如雪,樓頭五更聲欲絕。 捧盤出戶歌一聲,市樓東西人未行。 北風吹衣射我餅,不憂衣單憂餅冷。 業無高卑志當堅,男兒有求安得閒。」

  不像後來的人,面對牙牙學語的孩子,就開始寫一堆家書家訓家誡,沒有詩意,甚至沒有情意,關鍵是還沒有太多的教育價值。還不如一個勞作場景,不如一個生活畫面,不如一兩句生活俗語。寇準母親教子用的是一幅畫,她手繪的《寒窗課子圖》,讓寇準廉潔一生。

  

  (清)陳克家《梅窗課子圖》

  歐陽修家貧,母親用荻草寫字,就是後世傳誦的「畫荻教子」。嶽飛的母親更是言簡意賅,「精忠報國」四個字,遂使其成萬世楷模。就連皇帝趙恆,教育孩子也是那麼貼地,「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不空談,真乾貨。

  宋代人能夠充分解放兒童,有著優秀的兒童教育觀,自主的家庭教育理念。僅僅從詩詞角度,也許看不到真實教育的整體與影響。但宋代,特別是南宋,雖偏安江南,卻是人才輩出,出了一批鐵漢。

  辛棄疾「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可憐白髮生」時仍要準備報效國家。嶽飛「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更是字字鐵血。陸遊「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即使行將衰去,依然心存浩氣。黃庭堅「出門一笑大江橫」,範仲淹「濁酒一杯家萬裡」,範成大「一杯且買明朝事」,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都是那麼心胸開闊,視死如歸。

  宋代一批仁人志士可以被貶,可以家破,可以國亡,可以身死,但有淚不輕彈,有志要承擔。這是宋代的氣象,也是宋代社會的主流意象。

  宋代詩詞一方面寫出了家庭溫馨,另一方面又表達了家國情懷。由此看出,詩詞不僅呈現了宋代人所推崇的兒童世界和兒童教育價值觀,也描繪了他們所追求的報效當世和英雄主義道德觀。這都成為兒童成長發展的重要氛圍與鋪墊。

  (作者單位分別為:無錫師範附屬小學、無錫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中國教育報》2020年10月30日第4版

  版名:文化周末

  作者:陸早才 趙憲宇

  轉載自:書香中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宋代15位詩詞名家,每人兩句愛情名句,句句感人肺腑!
    宋代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巔峰,曾湧現了蘇軾、辛棄疾、歐陽修等名家,為後世流傳下來數十萬詩詞作品,今天我們來欣賞一下他們筆下的愛情名句。1、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蘇軾2、井桐雙照新妝冷,冷妝新照雙桐井。----蘇軾3、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超前教育」無異於「揠苗助長」
    由於家長急於為孩子順利升學積累優勢,「搶跑學習」「超前教育」在學齡前兒童中已經非常普遍。但專家指出,「超前教育」造成孩子「領跑」只是暫時的假象,將超前於孩子發展過程的知識技能強加於還沒有完全做好能力上準備的孩子,可能會帶來「拔苗助長」,上演現代版「傷仲永」的嚴重後果。
  • 宋代文學中大部分都蘊含佛禪,為何佛教影響如此深遠
    宋代文人與佛禪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接受來自佛禪各個方面的影響,既有外在生活模式的模仿與取用,更有心靈精神的互滲和交融:從遊走禪門、偶居禪院到參禪悟道式的居家修行,從禪趣機鋒式的言傳到妙悟神遇式的意會,從靜觀冥想的禪定體驗到禪意神恩的詩意棲息翻開宋代文學史,受佛禪影響而在文學中詩意抒寫的文者數不勝數
  • 超前教育的危害你知道嗎?「揠苗助長」背後,是家長虛榮心作祟
    今天我們來聊聊超前教育對孩子危害有多大?家長們要了解,別做"揠苗助長"的農夫。孩子超前教育終將自嘗苦果靜靜是一年級的新生,學習成績非常的好,很多家長都紛紛的羨慕,而且還都向靜靜媽媽討教,怎麼可以讓孩子學習那麼好。結果靜靜媽媽很自豪的結論就是為了不讓孩子輸在那個所謂的起跑線上,靜靜在幼兒園學前班開始,幾乎周六日就沒休息過,給報了很多班,幾乎把一年級的知識都學了一遍!
  • 宋代著名的理學大家朱熹的詩詞佳句賞析
    詩中的「泗水」暗喻孔門,「尋芳」暗喻求聖人之道,「東風」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導的「仁」。這些意思如果用哲學講義式的語言寫出來,難免枯燥乏味。本詩卻把哲理融化在生動的形象中,不露說理的痕跡。這是朱熹的高明之處。當然,如果讀者全不理會那些哲理,只把它當作一首遊春詩來欣賞,那也是讀者的權利,朱熹是無可奈何的。賞析:詩歌敘述詩人外出河邊尋春踏青,一眼望去就感覺到處煥然一新。為什麼?
  • 那些宋代名作中的古今同趣
    在整個中國繪畫傳統中,山水畫最能承載中國人情思中最為複雜的寄託。而山水畫中,成就最為突出的當屬宋代。以山為德、以水為性,中國文人所追求的精神格局、品格情致、胸懷抱負,都濃縮在這咫尺之間。
  • 超前消費,陷網貸困境,花唄該不該背鍋?
    數據顯示,全國有1.75億90後,其中只有13.4%的年輕人沒有負債,而86.6%的90後都接觸過信貸產品,十個裡就有一個同時使用多個網貸工具。雙十一前夕,「負債者聯盟」豆瓣小組被推上熱搜,裡面匯聚了超過兩萬因為無節制消費、網賭等背上網貸的年輕人。年輕人深陷消費網貸,花唄該不該背鍋?
  • 呂勝已的詩有哪些?呂勝已的詩詞全集7首
    點絳唇 其一 長沙送同官先歸邵武 - 宋代·呂勝已 滿路梅花, 為誰開遍春風萼。 短亭蕭索。 草草傳杯酌。 臨江仙 其二 - 宋代·呂勝已 幾時芟棘剪蒿蓬。付我天然地一弓。
  • 2021最美的關於大寒的詩詞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在大寒到立春這段時間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節日,所以大寒節氣中充滿了歡聲笑語,是個歡快輕鬆的節氣,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關於大寒的詩詞,一起來看看吧! 1.
  • 宋代仕女畫之仕女:理想女性的化身,男子心目中的完美主義者
    當然,對那些有學識的女性,宋代文人也持肯定態度。永嘉學派葉適表示,「婦人之可賢,有以文慧,有以藝能,宜其家室而已」。宋代女性能詩善文的不在少數,據北宋魏泰《隱居詩話》載,「近世婦人多能詩,往往有臻古人者。王荊公家能詩者最眾」。即是說王安石妻子、妹妹及女兒都工於寫詩,且「皆灑脫可喜之句也」。
  • 勵志詩詞十首,總有一首點燃你的鬥志
    詩詞,闡述心靈,寄託情感,抒發情志。而在這些經典的詩詞中,有一類詩詞每每讀來,都是滿滿的正能量,令人豪氣沖天。下面就一起來欣賞十首勵志詩詞吧!這首詞是宋代抗金民族英雄嶽飛所寫的一首經典的作品,全詩豪氣幹雲,令人讀來不免感到豪邁。
  • 妙趣橫生的詩詞謎語,詩中有秘密,機智的人才能參透玄機
    很多朋友都喜歡詩詞,喜歡詩詞那種文化韻味。而在傳統文化中,詩詞謎語是一種很有趣的類別,千百年來讓人津津樂道。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喜歡詩詞的讀書人。記得關注我,和我一起欣賞那些妙趣橫生的詩詞謎語,詩詞中有秘密,機智博學的人們才能參透玄機。第1首:能使妖魔膽盡催,身如束帛氣如雷。一聲震得人放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 釋妙倫的詩有哪些?釋妙倫的詩詞全集11首
    常在僱盼中,牧童難捉摸。 壽首座請贊 - 宋代·釋妙倫 漆桶一枚,無大得大。 鼓合叢林,翻成口過。 有語不勘玄機,有棒不打鐵磨。 南屏今日開眼放一個,咄咄咄。
  • 30首中元節詩詞:中元不眠夜,詩詞寄哀思
    幾千年來,文人們寫作了大量描寫中元節的經典詩詞,使得這一天充滿了文化意味。在中元詩詞中,祭祀、朝拜是主要的內容。許多人會在舊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間,擇日以酒肉、糖餅、水果等祭品舉辦祭祀活動,以慰在人世間遊玩的眾家鬼魂,並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順利。較為隆重者,甚至請來僧、道誦經作法超度亡魂。隱娘收集了30首中元節詩詞,中元不眠夜,詩詞寄哀思!
  • 《毛主席詩詞三十七首》再版(圖)
    據相關專家介紹,當年文物版社印刷廠坐落在故宮內城隍廟,為了印製《毛主席詩詞三十七首》硃砂特裝本,專門從故宮內調出了宣紙使用。他感嘆說,恐怕這在新中國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在印製原料上,硃砂特裝本印刷使用的是硃砂。硃砂古時多為皇帝批閱奏摺專用,又稱「硃批」,有御用墨寶之稱。
  • 小眾卻很驚豔的詩詞起名,美輪美奐,一眼萬年!
    五千年的中華傳統文化,沉澱了太多美得令人窒息的古詩詞,而且每一首詩詞都有自己獨特的美,讓人回味無窮。所以,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詩詞中起名,既能見證古代詩詞作者的驚世才華,又能感受中華文化獨特的韻味美。那麼,今天起名網就跟大家分享一些取自那些小眾但驚豔的詩詞中的好名字。
  • 範純仁的詩有哪些?範純仁的詩詞全集12首
    宋哲宗立,拜官給事中,元祐元年同知樞密院事,後拜相。宋哲宗親政,累貶永州安置。範純仁於宋徽宗立後,官復觀文殿大學士,後以目疾乞歸。建中靖國年間去世,追贈開府儀同三司,諡號忠宣。著有《範忠宣公集》。還朝未復中臺職,報主長存國士心。 聞鍛 - 宋代·范純仁 萬籟蕭然送夕曛,鍛聲相應互成文。高隨晚吹驚愁耳,清入霜空透暮雲。始訝僧魚敲曉石,靜如山木響秋斤。五兵若可為農器,此韻千家不厭聞。
  • 趙佶的詩有哪些?趙佶的詩詞全集14首
    宋代詩人趙佶,宋徽宗,名趙佶(公元1082年5月初5~1135年6月4日),神宗11子,哲宗弟,是宋朝第八位皇帝。趙佶先後被封為遂寧王、端王。哲宗於公元1100年正月病死時無子,向皇后於同月立他為帝。第二年改年號為「建中靖國」。
  • 鄭強:超綱超前教學是揠苗助長,關鍵誰來解決這個問題
    鄭強教授說得沒錯,我們都知道超綱超前教學不對,關鍵是誰來解決這個問題?誰有動力,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突破口還是改變選拔考核方式,讓超前教學得不到收益。如果只是投入,沒有收益,那麼自然會熱情下降。 而目前顯然做不到這一點。有一位網友說,不超前教育,不超前學習,怎麼上大學,超前學超前教是應試教育競爭最有效法寶。
  • 馬廷鸞的詩有哪些?馬廷鸞的詩詞全集8首
    >春風吹袂過溪塘, 有客來稱鐵面郎。 次韻謝潔齋惠春膏紙 - 宋代·馬廷鸞 霜毫禿盡千枝竹, 銅雀臺荒死潘谷。 哀哉四寶並成空, 猶有老崖藤搗玉。 青錢學士將相科, 黑頭刺史朱丹轂。 懷銀早去鎮湖湘, 掞藻端如起巴蜀。 天乎歲晚椓斯文, 往往長吟書短幅。 雲昏雨暗白龍箋, 林密山深紫芝曲。 鳳樓誰助斧斤修, 魚網不禁塵土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