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隻公募基金的冠軍魔咒:奪冠之後第二年,大部分跑輸行業平均水平

2021-01-12 騰訊網

每經記者:李蕾 每經編輯:葉峰

2020年公募基金排名戰終於塵埃落定,一年一度的冠軍基金又成了廣大投資人津津樂道的對象。

今年戰績很特殊,農銀匯理的新生代基金經理趙詣一口氣包攬了主動權益類基金前四名,其中收益最高的農銀匯理工業4.0達到166.56%,創下近五年以來主動權益類基金年度業績的新高,一時風頭無兩。

不過另一方面,歷史上冠軍基金們在次年通常表現平淡,也被視為行業裡打不破的「冠軍魔咒」。《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統計近10年來普通股票型冠軍基金和混合型冠軍基金的情況,發現冠軍們在奪冠次年跑不贏行業平均收益率是普遍情況。除此之外,我們還從中長期業績、規模、基金經理等維度進行了統計分析,希望能幫助投資者們看清冠軍基金的「前世今生」。

奪冠之後跑輸行業平均表現是常態

每一年的公募排名都是自帶流量,一旦成為冠軍就秒變網紅,成為眾多投資者來年選擇的對象。不過結果往往令人失望,因為能延續前一年輝煌業績的冠軍基金鳳毛麟角,大部分甚至連當年的行業平均收益率都難以達到或勉強持平,這就是著名的冠軍基金魔咒。

每經記者統計發現,近10年普通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年度冠軍(剔除掉因巨額贖回等因素造成淨值異常波動的情況)的後續表現其實並不穩定,波動也比較大,有些更是曇花一現。(數據來自Wind,冠軍基金業績已標紅)

普通股票型冠軍基金近10年業績

混合型冠軍基金近10年業績

例如2018年的混合型基金冠軍長安鑫益增強A,在當年的奪冠熱門中郵尊享一年定期因觸發清盤而退出爭奪後,該基金以14.18%的回報奪得狀元。但綜觀其成立以來的表現卻乏善可陳,尤其是2019、2020這兩個基金業績整體爆發的年份,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都達到了32.30%和43.16%,但長安鑫益增強A的回報只有11.83%和3.4%,成立以來的年化收益僅有5.10%。

考慮到長安鑫益增強A是一隻偏債混合型基金,當年的情況也確實比較特殊,因此不能單看業績。不過從這幾年的同類排名來看,這隻基金在2020年的表現在361隻同類基金基本墊底,也能說明一些問題。

9隻混合型股票冠軍基金中,第二年跑輸行業平均表現的佔到6隻、將近七成,普通股票型冠軍基金奪冠次年也有5隻跑輸行業平均收益率,和當年績優基金的差距就更大了,可見冠軍基金奪冠次年的表現確實不盡如人意。

中信證券此前分析了近8年的冠軍基金持倉,發現這些年度冠軍幾乎都相對重倉了某一行業,第一大重倉行業的股票投資佔比平均值為67.17%,前三大重倉行業的佔比更是達93.35%。綜合來看,每年的冠軍基金大概率是因為抓住了當年風口,並壓上重倉才獲得了亮眼的業績。

從風格上來說,不管是牛市翻倍基金還是熊市防禦基金,能夠成為冠軍的產品,策略上通常都是偏激進的,重倉股的集中度會比較高,也可以理解。也並不是說這些基金經理就不優秀,只是風口經常都在更換,如果不是擅長於做短期波段,那還是中長期的績優基金比較適合普通投資者。

當然了,從年化收益的角度來看,冠軍基金們的表現也不錯。畢竟股神巴菲特過去53年的年化收益率也只有19.91%,這就是複利的力量。但別忘了,一定要長期持有。

冠軍基金經理現狀:有人管理規模暴漲,有人已從行業消失

成為冠軍基金後吸引更多資金流入、實現規模增長,似乎已經成了一項鐵律。相關基金經理往往也會再接再厲發行新基或者增加管理的基金數量,再加上近年來基金公司在這方面加強了運營力度,效果更為明顯。

我們統計了彼時管理兩類冠軍基金的基金經理,他們後來的情況。結果顯示有的人一直留在原供職機構,並且管理規模幾年來大幅增長、管理的基金數量也明顯增加;有的人選擇加入其他基金公司,多年下來業績也不輸當年在冠軍基金的任職回報;還有的明星基金經理已經離開了這個行業,要麼「公奔私」,要麼輾轉多個公司然後消失於江湖。

先來看看整體統計情況。

近10年普通股票型冠軍基金歷任基金經理現狀

近10年混合型冠軍基金歷任基金經理現狀

在行業裡,因為此前業績好而實現規模暴漲的基金經理,廣發基金的劉格菘和易方達基金的蕭楠都是比較出名的代表。

2019年,劉格菘包攬了公募年度冠亞季軍,成為公募基金行業「三料王」第一人。在此之後,他在2019年底、2020年年初連發新基,每一隻都受到了市場的熱捧,目前以總規模843.27億元的管理體量成為國內管理資金量最龐大的基金經理之一。

在這其中,新基金的銷售無疑是基金公司營銷的重點。以2020年1月發行的廣發科技先鋒為例,該基金開售上午半天時間認購規模已經超過300億元,全天認購規模超過900億元,一舉打破了前一年爆款基金——陳光明旗下睿遠成長價值700多億元的首募認購規模紀錄。與此同時,還有大量資金湧入他管理的老基金,規模效應顯著。

而蕭楠在2017年以易方達消費行業拿下股票型基金冠軍後,這隻基金在2017年全年的規模增長了120.25億元,相比2016年底規模增幅高達937%,是2017年主動權益基金規模增幅最大的產品。同時,易方達基金又緊鑼密鼓地發行了易方達瑞恆和易方達科順兩隻新產品。這個長期重倉白酒、家電等行業,被易方達基金力推為「消費領域王者」的明星基金經理,2020年又連續發行了兩隻爆款基金,目前的資金管理總規模也達到了近500億元。

不過也有一些冠軍基金經理,在奪冠之後就走上了下坡路。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到富國城鎮發展的基金經理汪鳴。這隻基金在2015年拿到冠軍後,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的收益都有些慘澹,分別為-11.87%、-12.7%和-43.92%,幾乎是從第一名掉到了墊底的位置。2018年4月汪鳴離開了富國基金,公告稱離職是由於個人原因,此後公開信息中也沒有了他的消息,一代冠軍基金經理就此別過。事實上,富國城鎮發展一直到2019年才「緩過勁來」,這兩年的成績和排名也出現了大幅回升,對當初追捧過這隻冠軍基金的基民算是莫大的安慰。

還有一位比較「折騰」的基金經理是2012年混合型基金冠軍景順長城核心競爭力A的管理人之一陳嘉平。客觀來講景順長城核心競爭力A奪冠次後的同類排名大部分時候處於行業中位,2017年也獲得過前3%的好成績,不過陳嘉平2013年9月就離開了景順長城基金,並在此後註冊成立了私募基金上海擎松投資。但是兜兜轉轉,2018年他又回歸公募加入了合煦智遠基金,並在一年後再次離開,留下了管理的兩隻基金8.16%和7.33%的任職回報。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公募基金20年:26位冠軍基金經理風雲
    在中國公募基金行業20年並不算長的歷史中,基金經理和績優基金始終是行業和投資者討論和關注的焦點,他們所代表的基金管理人的主動管理能力成為驅動單一公司乃至整個行業穩步前行的核心力量。20年來,基金業湧現出一批能夠把握住市場的中長期投資機會,大幅戰勝市場,為投資者帶來可觀超額回報的績優基金經理,他們構成了公募基金星空中閃閃的明星。
  • 華安基金推出新混基楊明一拖五,任職3隻混基跑輸同類平均
    3、業績排位大戰「再添」變數,農銀匯理趙詣3隻基金業績「奪榜」前三2020年僅剩8個交易日,備受關注的公募基金年度業績冠軍爭奪到了最後衝刺時刻。周一新能源車、光伏等板塊的驚豔表現,讓業績排位大戰再添變數。年內基金收益率最高已經超過150%,這一收益率水平創出2016年以來的年度收益率新高。
  • 去年的公募冠軍今年沒有中魔咒!他說對明年不必過於擔心
    來源:中國證券網權威、深度、實用的財經資訊都在這裡去年,劉格菘管理的基金一舉奪冠,資金蜂擁而至。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劉格菘管理的基金規模超過840億元,他也有望成為第一個千億級別的主動偏股基金經理。冠軍魔咒似乎並未在劉格菘身上上演,截至12月4日,他所管理的規模較小的廣發鑫享混合年內收益翻倍。而這位頗為低調的公募一哥最近終於發聲了……對明年不用過於擔憂2019年、2020年公募基金罕見連續兩年取得高收益,在劉格菘看來,這也是當前投資唯一需要面對的問題。
  • 銀華基金髮新混基李曉星「一拖八」 名下兩隻混基跑輸同類平均...
    在2020年收官之際,部分機構投資者「降倉落袋」,可能在為新年開局之後的「倉位回補」騰出空間。從信心指數和絕對倉位兩方面來看,公私募機構對於A股1月的預期依舊較為樂觀。  數據顯示,前一交易周(2020年12月28日至2020年12月31日),公募偏股型基金(含股票型和標準混合型兩類)整體大幅減倉3個百分點,截至2020年年末收盤時的平均倉位水平為67.17%。
  • 銀華基金髮新混基李曉星「一拖八」 名下兩隻混基跑輸同類平均
    數據顯示,前一交易周(2020年12月28日至2020年12月31日),公募偏股型基金(含股票型和標準混合型兩類)整體大幅減倉3個百分點,截至2020年年末收盤時的平均倉位水平為67.17%。其中,股票型基金平均倉位下降2.09個百分點,標準混合型基金倉位下降3.13個百分點,最新平均倉位水平分別為85.88%和64.68%。
  • 2020年公募冠軍被提前鎖定 要抓牛基!先讀懂新生代基金經理愛買些啥
    回顧往年公募冠軍者,趙詣可謂年輕。有趣的是,從當年創下公募基金年度收益220%的王亞偉,到2020年的趙詣,公募年度冠軍寶座上的基金經理正在年輕化。  在不少基金業內人士看來,伴隨公募基金資產管理規模的持續擴容,很多時候經驗豐富的老基金經理管理的資產規模高達幾百億元,已很難獲取超額收益,一批新生代基金經理,憑藉個人比較鮮明的風格,較小的管理規模反而更容易捕捉超額收益。
  • 公募基金清盤大考:年內157隻基金清盤 債基佔比四成贖回壓力加大
    截至12月21日,年內共有157隻公募基金清盤(各類份額合併計算,下同),涉及87家基金公司,較2019年全年的130隻基金和51家基金公司分別增長20.77%和70.59%。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2018年公募基金清盤數量同樣超百隻,分別為107隻和427隻。這意味著,基金清盤數量已連續四年破百隻。
  • 主動型基金迎豐收 20多隻基金年內收益超80%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離2019年收官僅剩不到一個半月,公募基金排名戰開始進入白熱化階段。雖然滬指年內增長16.65%,但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年內平均收益均超過20%,不禁讓人感嘆:「炒股不如買基金!」今年雖然還未結束,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最高已有基金實現收益翻倍,此外還有20多隻基金收益超80%。哪些基金是今年冠軍的種子選手?其優勝的配方又是什麼呢?已有基金年內增長100%雖然總有人想通過投資發家致富,但資本市場風雲詭譎,能做到小賺已是不易,真正能夠實現這一目標的,終究是鳳毛麟角。為了儘可能實現自己財富增值的目標,「炒股還是買基金?」
  • 1181隻公募新基金規模超2.5萬億元 興業基金為「新手」鄒慧發新混基
    值得一提的是,公募基金新基金髮行規模再創歷史新高,今年以來已成立1,181隻新基金,合計發行規模達25,355.21億元。 在此情形下,11月9日,廣發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發基金」)推出了一隻債券型基金。同期,工銀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工銀瑞信基金」)和興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業基金」)分別發行了一隻混合型基金。
  • 如何挑選基金?如何判斷基金的潛力?
    左邊是說,前5年排名前20%的基金在後5年的分布情況。可以看得到,只有1/4還留在前20%,其他散落各處,沒任何規律。右邊是說,後5年排名前20%的基金,在前5年的業績表現。這個更離譜,有將近一半業績甚至是墊底的。
  • 誰是公募基金長期業績之王?
    2020對公募基金行業來說是收穫滿滿的大年,湧現出了一批業績表現優異的產品,讓投資者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除了今年的亮眼業績,可持續的中長期收益對投資者來說更加可貴。近5年、近10年甚至近20年的基金業績,是檢驗一隻基金或者一位基金經理實力的重要指標。
  • 2021年新基金髮行火熱「開場」 1167隻基金獲正收益表現「搶眼」
    封閉式新發基金數量也超過20隻,大多數產品設定了「一年持有期」。這意味著,相關基金在申購確認後持有一年才可申贖,此舉可避免投資者追漲殺跌,便於基金經理以相對長期投資的理念進行大類資產配置和行業個股的選擇。
  • 公募基金最新研判來了
    公募基金最新研判來了】2020年三季度以來,新能源汽車板塊異軍突起,成為A股市場名副其實的香餑餑。數據顯示,2020年新能源汽車指數漲幅為63.29%。  進入2021年,該板塊依然熱度不減,在受訪公募人士看來,新能源汽車賽道雖然目前估值不低,但因為行業高景氣度較為確定,2021年依然存在較好的投資機會。  行業空間巨大  景氣度持續提升  華商基金研究員陳夏瓊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車正處於高光時刻。
  • 多隻主動權益基金下調管理費,背後原因是…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基金分析師謝憶表示,主動權益類基金降低管理費率可能由多重因素驅動:首先,隨著公募基金持續發展,基金產品產生規模效應後,或進一步讓利於投資者,降低持有人成本;其次,基金公司在行業競爭中也可以通過降費提高產品競爭力,吸引市場資金;再次,管理費率水平直接影響基金淨值收益,相較來看機構資金規模較之普通投資者較大,對此更為敏感,且機構也有較高的議價權。
  • 2017年私募冠軍出爐,方圓天成郭飛武「稱王」!
    文章時,股票策略類排名前五的私募產品淨值僅更新到2017年11月30日,從當時已公布業績來看,天成壹號、雨山尋牛1號、冬拓三號、否極泰、優波基金5隻產品收益率均在200%以上,都是年度冠軍的有力爭奪者。 但受去年12月市場波動影響,「奪冠軍團」淨值收益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調整。
  • 2020年權益QDII平均收益24.91% 冠軍業績史上最佳
    權益類QDII基金  平均收益率24.91%  2020年是QDII基金出海的第十三年, QDII基金整體取得不錯的收益。首批4隻基金,經歷大起大落後收益率終於全部「回正」,冠軍QDII基金淨值漲幅創出歷年最高水平。
  • 股市巨震,量化對衝基金跑贏滬指!AI替代基金經理的時代來了?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Wind統計數據顯示,A股市場有業績統計的28隻公募量化對衝基金(A、C份額分開計算),節後以來(截至3月23日)平均漲幅為-0.09%,年內平均回報則為1.49%。顯然,這28隻量化對衝基金扛住了A股這波回調——平均業績跑贏滬指超10個百分點。那麼,投資者高度關注的量化對衝基金在國內的發展是怎樣的呢?
  • 公募基金髮行遇冷 國金鑫金延募2次仍未達標
    8月5日,國金基金公告稱,旗下國金鑫金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以下簡稱國金鑫金)截至7月27日基金募集期限屆滿,未能滿足《基金合同》規定的基金備案條件,因而不能生效。《金證券》記者了解到,這也是今年以來第四隻募集失敗的公募基金,此前已有嘉合睿金、諾德天利、摩根史坦利華鑫多元安享3隻基金未能募集成功。
  • 東方紅資產管理胡偉「老帶新」管新基 一拖六4隻混基跑輸同類平均
    2021年A股開年行情火爆,7隻主動權益基金「一日售罄」,均實行按比例配售,認購資金合計超過千億元。與此同時,近兩年公募基金業績表現搶眼,萬家基金、紅塔紅土基金淨利潤同比翻倍,另有多家基金公司淨利潤大幅增加。此外,私募發行市場也頗為火熱,據統計,2020年12月份共有3,741隻新增備案私募產品,較11月份環比激增41.49%。
  • 六月衰基金血淚之五:興全合潤分級混合虧損近10%
    在分級基金整體行情慘澹的背景下,興全合潤分級混合(163406)今年以來的日子並不好過,市場風格不斷變換之際,該基金投資風格上仍長期堅守大盤藍籌股,年初至今業績下跌已經超過13%,大幅跑輸同類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