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現實主義的態度,而且注重細節(的作品),到現在它都有生命力。」
8月5日,在第26屆上海電視節評委見面會後的群訪中,鄭曉龍導演談及執導的電視劇《急診科醫生》時,如是說道。
今年疫情期間,網上曾流傳了鄭曉龍在2016年執導的電視劇《急診科醫生》一個片段。劇中 「新型冠狀病毒」、「封城」等臺詞與今年的現實情況如出一轍。面對如此巧合的情節,鄭曉龍認為,這正是由於《急診科醫生》是以現實主義態度拍的片子。
「今年的新型冠狀病毒,連詞都一字不改的就給用了,我一看我就樂了,我說這都不可能。(劇情)跟生活結合的特別緊,這個特別重要。」鄭曉龍笑言。
「有現實主義的態度,而且注重細節(的作品),到現在它都有生命力。所以說我如果是瞎編的,怎麼也編不出新型冠狀病毒,正是因為新型冠狀病毒這個詞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是真實存在的。因為我創作劇本的那個人叫點點,最初他本身就是急診科醫生,對醫院裡面急診科的這些事了如指掌。而且我們在拍攝的過程當中,反覆的注重細節的把握,包括那些打針、抽血、手術全部用的都是真實醫生、護士。」
鄭曉龍一再強調細節的真實。「細節的真實是我特別在意的,沒有細節的真實,片子完成度就打折扣。情節上的虛構是文藝作品都有的,但如果細節不真實,情節的虛構是不會讓觀眾接受。」
鄭曉龍導演1990年在感情劇《渴望》中擔任製片人,1993年因與馮小剛聯合執導家庭倫理劇《北京人在紐約》而獲得關注[3]。他的主要執導作品有電影《刮痧》,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金婚》《甄嬛傳》《紅高粱》《羋月傳》《急診科醫生》等。
有意思的是,鄭曉龍對當下各大視頻平臺提供的「倍速看劇」功能表示不太理解:「那你何必看它呢,就想著和別人第二天有話題? 兩倍速、三倍速看,說臺詞都聽不懂。看看劇情大綱不就行了。」
今年的上海電視節首次將「重點視頻網站首播電視劇」納入白玉蘭獎評選。不過鄭曉龍直言,當下市場上的網劇和電視劇的差別並不大。
「大家現在都在盯著網劇和電視劇的區別,其實從內容和樣式上來講,網劇也是電視劇,電視劇也是網劇,只不過現在是在不同的平臺上播出而已。在網絡上播出的電視劇和電視臺播出電視劇,一般意義上它都是電視劇。」
那麼什麼是真正的超級網劇?鄭曉龍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所謂超級網劇就是要有更大的製作,而且在播出時間和現在的電視臺播出形式不一樣,比如說是互動性的網劇,觀眾可以直接參與互動;比如說是根據觀眾的需要迅速的製作的網劇;多線索多、多角度的反映故事。這些可能是由於技術上的不一樣而使生產出來的作品不一樣的我覺得才叫真正的超級網劇。而現在的網劇與電視劇不同的只是在網上放映的,但它仍然是電視劇,所以說我覺得他沒有由於技術的原因而帶來生產方式上的改變,甚至包括觀看方式上改變,所以不能改變電視劇的市場價值。」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