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有自己的生長規律,所以父母沒有必要太著急想讓孩子提前說話,一定要注意下面幾點注意。寶寶鬆開手自己走的第一步,無疑的是其人生中最重要的發展裡程碑之一,也是大部分的父母們最興奮期待而永遠難忘記的場景。但是,在這一刻來臨前的等待,卻充滿了焦慮之情,頗為煎熬,尤其當看著朋友、鄰居們的孩子較早便會走路時,更令有些父母不易釋懷。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育兒夢」,兒「成龍」、女「成鳳」體現的是人們對下一代的厚望。但教育專家提醒,期望是對未來的憧憬,只有合理的、現實的期望才能得以實現,違背孩子成長規律的期望只是一種幻想,會加劇孩子的壓力,甚至釀成無以挽回的悲劇。
1、從生理角度上講,爸爸媽媽要根據孩子的月齡改變食物的性狀以幫助孩子口腔得到足夠的鍛鍊。
2、多跟寶寶說話,幫助他做好前期的詞量積累。做法如下:第一,媽媽每天可以多跟寶寶說說你在做什麼,帶寶寶出去時告訴他是什麼那是什麼,比如我們帶寶寶去超市,我們可以跟他說他:「寶寶你看這個是西紅柿,紅紅的,好看嗎?」你可能覺得像是自言自語,沒關係身旁那個小寶寶都會聽到,記在心裡;第二,閱讀繪本。繪本的閱讀可以從很小就可以,我家寶寶是在6個月左右開始閱讀的,每天有空了就給他念念,一直堅持到現在;第三,聽錄音。如果爸爸媽媽實在太忙沒有時間,也不知道該怎麼做,那麼聽一些音頻是很好的選擇。我們可以給他聽三字經、兒歌、唐詩等等。
3、給寶寶說話的機會,鼓勵他說話。不要太容易滿足寶寶。現在很多媽媽和爺爺奶奶都非常的了解寶寶的意願。寶寶一伸手,媽媽就知道他要什麼然後不用寶寶說話就趕快拿過來了。其實這樣寶寶就失去了說話的機會。也無法知道說話可以幫助他表達並滿足他的需求。也可以和孩子玩「打電話」的遊戲,很多小孩都非常喜歡。
4、每天和他說話
每天花一點時間和你的寶寶面對面,試著交談。只要他開始成熟,就會注意到你在和他說話,並且嘗試回應你的聲音。
5、嘗試閱讀故事
閱讀書籍給寶寶聽永遠不會太早。雖然剛開始寶寶一定聽不懂,並且不會專心的聽你說話,但他會享受和你在一起的安靜時光。
6、製造音樂聲響
和寶寶一起製造音樂。你可以使用搖鈴或是敲擊玩具製造一點聲響,這能讓寶寶對聲音更敏銳。或者你也可以唱歌給寶寶聽,他也會很享受。
7、打開電視播放
如果你沒有時間一直和寶寶對話,你也可以打開電視頻道,讓它不斷的發出說話的聲音。這對寶寶來說很像有人在和他說話,並且能給他安全感。
8、及時回應寶寶的咿呀自語
只要媽媽經常回應,寶寶也會開始學著表現自己的感覺,而且情緒也會更明顯易懂,在與寶寶應答時最好邊說邊撫摸寶寶,更能強化親子的交流。
9、鼓勵寶寶表現自己
跟寶寶玩手帕遊戲或鼓勵寶寶把兩手伸直說「抱抱」,或找玩具等,讓寶寶表現自己,這對於日後勇於自我表達的說話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10、善用寶寶喜歡模仿的特性
寶寶通常喜歡模仿大人做動作,最簡單的就是揮揮手說「再見」等,利用這種愛模仿的特性,趁機教寶寶各種配合手勢的單字,並反覆的練習,這樣寶寶馬上就記住了。
11、注視寶寶的眼睛和其說話
和孩子的第一階段溝通方式就是「眼光交流」,寶寶們通過看見媽媽的說話與表情來奠定對「說話方式」的認識。
12、與寶寶接觸的任何時候都要與其說話
每一次的聲音交流都會讓寶寶的聽覺變敏銳,不管是換尿布、餵奶或洗澡時,都要隨時隨地保持與寶寶說話的習慣。
13、讓孩子形容他最喜歡的動畫角色
孩子對自己喜歡的角色印象一定很深刻。可以讓孩子形容給媽媽聽,他喜歡的角色長得什麼樣,是一隻小鴨子,還是一隻大笨熊,它的嘴是什麼顏色等等。這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14、邊走路邊唱兒歌
父母帶孩子走在路上時,有許多增加孩子知識的機會,可以給孩子猜測如「麻屋子,紅帳子,裡面睡著白胖子」之類的謎語,孩子不一定能猜出來,但對這種形象生動的兒歌會感興趣,有利於孩子的語言智能。
15、描述物品特點
媽媽可以拿著一個寶寶感興趣的物品,為他描述這個物品的一個或多個特點,如談談它的顏色(是草地般的綠色);或是它的形狀和大小(小圓球);數量的多寡(兩個桔子);或是它的質地(柔軟的或是硬的);或描述它的聲音(電視的聲音很大,很吵)。也可以讓寶寶試著描述一下這個物品的特點。
寶寶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運用語言和組織語言,他的語言智能也就能得到提高
16、一起決定買什麼
在購物的過程中,可以讓寶寶的注意力集中到你正在做的事情上,如正在挑選麵包,你可以和寶寶討論一下你的想法,也讓寶寶說說他的想法,他一定會說為什麼要買這個麵包,也許是樣子好看,也許是聞起來很香等等。最後做出一個大家都滿意的決定,寶寶在發表他的意見的同時,大大提升了他的邏輯智能和語言智能。
父母是自己孩子最好的育兒專家,因為只有父母才能全面的了解孩子的性格,喜好與能力。但是,育兒是不斷學習的過程,父母在養育孩子中,總會容易忽略掉一些事情。家庭教育一定要慎重又慎重,不可以掉以輕心。洛克說:「教育上的錯誤和配錯了藥一樣,第一次弄錯了,決不能指望用第二次和第三次去補救,它們的影響是終生清洗不掉的。」雖然這句話說的有點誇張,但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越早發現自己的疏忽,所造成的不好影響也就會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