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們!別太著急讓孩子學說話,因為如果太早會...

2021-01-16 放開寶寶讓我來帶

每個孩子有自己的生長規律,所以父母沒有必要太著急想讓孩子提前說話,一定要注意下面幾點注意。寶寶鬆開手自己走的第一步,無疑的是其人生中最重要的發展裡程碑之一,也是大部分的父母們最興奮期待而永遠難忘記的場景。但是,在這一刻來臨前的等待,卻充滿了焦慮之情,頗為煎熬,尤其當看著朋友、鄰居們的孩子較早便會走路時,更令有些父母不易釋懷。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育兒夢」,兒「成龍」、女「成鳳」體現的是人們對下一代的厚望。但教育專家提醒,期望是對未來的憧憬,只有合理的、現實的期望才能得以實現,違背孩子成長規律的期望只是一種幻想,會加劇孩子的壓力,甚至釀成無以挽回的悲劇。

1、從生理角度上講,爸爸媽媽要根據孩子的月齡改變食物的性狀以幫助孩子口腔得到足夠的鍛鍊。

2、多跟寶寶說話,幫助他做好前期的詞量積累。做法如下:第一,媽媽每天可以多跟寶寶說說你在做什麼,帶寶寶出去時告訴他是什麼那是什麼,比如我們帶寶寶去超市,我們可以跟他說他:「寶寶你看這個是西紅柿,紅紅的,好看嗎?」你可能覺得像是自言自語,沒關係身旁那個小寶寶都會聽到,記在心裡;第二,閱讀繪本。繪本的閱讀可以從很小就可以,我家寶寶是在6個月左右開始閱讀的,每天有空了就給他念念,一直堅持到現在;第三,聽錄音。如果爸爸媽媽實在太忙沒有時間,也不知道該怎麼做,那麼聽一些音頻是很好的選擇。我們可以給他聽三字經、兒歌、唐詩等等。

3、給寶寶說話的機會,鼓勵他說話。不要太容易滿足寶寶。現在很多媽媽和爺爺奶奶都非常的了解寶寶的意願。寶寶一伸手,媽媽就知道他要什麼然後不用寶寶說話就趕快拿過來了。其實這樣寶寶就失去了說話的機會。也無法知道說話可以幫助他表達並滿足他的需求。也可以和孩子玩「打電話」的遊戲,很多小孩都非常喜歡。

4、每天和他說話

每天花一點時間和你的寶寶面對面,試著交談。只要他開始成熟,就會注意到你在和他說話,並且嘗試回應你的聲音。

5、嘗試閱讀故事

閱讀書籍給寶寶聽永遠不會太早。雖然剛開始寶寶一定聽不懂,並且不會專心的聽你說話,但他會享受和你在一起的安靜時光。

6、製造音樂聲響

和寶寶一起製造音樂。你可以使用搖鈴或是敲擊玩具製造一點聲響,這能讓寶寶對聲音更敏銳。或者你也可以唱歌給寶寶聽,他也會很享受。

7、打開電視播放

如果你沒有時間一直和寶寶對話,你也可以打開電視頻道,讓它不斷的發出說話的聲音。這對寶寶來說很像有人在和他說話,並且能給他安全感。

8、及時回應寶寶的咿呀自語

只要媽媽經常回應,寶寶也會開始學著表現自己的感覺,而且情緒也會更明顯易懂,在與寶寶應答時最好邊說邊撫摸寶寶,更能強化親子的交流。

9、鼓勵寶寶表現自己

跟寶寶玩手帕遊戲或鼓勵寶寶把兩手伸直說「抱抱」,或找玩具等,讓寶寶表現自己,這對於日後勇於自我表達的說話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10、善用寶寶喜歡模仿的特性

寶寶通常喜歡模仿大人做動作,最簡單的就是揮揮手說「再見」等,利用這種愛模仿的特性,趁機教寶寶各種配合手勢的單字,並反覆的練習,這樣寶寶馬上就記住了。

11、注視寶寶的眼睛和其說話

和孩子的第一階段溝通方式就是「眼光交流」,寶寶們通過看見媽媽的說話與表情來奠定對「說話方式」的認識。

12、與寶寶接觸的任何時候都要與其說話

每一次的聲音交流都會讓寶寶的聽覺變敏銳,不管是換尿布、餵奶或洗澡時,都要隨時隨地保持與寶寶說話的習慣。

13、讓孩子形容他最喜歡的動畫角色

孩子對自己喜歡的角色印象一定很深刻。可以讓孩子形容給媽媽聽,他喜歡的角色長得什麼樣,是一隻小鴨子,還是一隻大笨熊,它的嘴是什麼顏色等等。這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14、邊走路邊唱兒歌

父母帶孩子走在路上時,有許多增加孩子知識的機會,可以給孩子猜測如「麻屋子,紅帳子,裡面睡著白胖子」之類的謎語,孩子不一定能猜出來,但對這種形象生動的兒歌會感興趣,有利於孩子的語言智能。

15、描述物品特點

媽媽可以拿著一個寶寶感興趣的物品,為他描述這個物品的一個或多個特點,如談談它的顏色(是草地般的綠色);或是它的形狀和大小(小圓球);數量的多寡(兩個桔子);或是它的質地(柔軟的或是硬的);或描述它的聲音(電視的聲音很大,很吵)。也可以讓寶寶試著描述一下這個物品的特點。

寶寶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運用語言和組織語言,他的語言智能也就能得到提高

16、一起決定買什麼

在購物的過程中,可以讓寶寶的注意力集中到你正在做的事情上,如正在挑選麵包,你可以和寶寶討論一下你的想法,也讓寶寶說說他的想法,他一定會說為什麼要買這個麵包,也許是樣子好看,也許是聞起來很香等等。最後做出一個大家都滿意的決定,寶寶在發表他的意見的同時,大大提升了他的邏輯智能和語言智能。

父母是自己孩子最好的育兒專家,因為只有父母才能全面的了解孩子的性格,喜好與能力。但是,育兒是不斷學習的過程,父母在養育孩子中,總會容易忽略掉一些事情。家庭教育一定要慎重又慎重,不可以掉以輕心。洛克說:「教育上的錯誤和配錯了藥一樣,第一次弄錯了,決不能指望用第二次和第三次去補救,它們的影響是終生清洗不掉的。」雖然這句話說的有點誇張,但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越早發現自己的疏忽,所造成的不好影響也就會越少。

相關焦點

  • 孩子學說話很慢?別著急,看看是不是這些原因造成的
    其中,誰家孩子學說話快、誰家孩子學說話慢就成了寶媽們重點關心的話題,似乎學說話快的孩子就是聰明機靈,學得慢的就是比較笨。但實際上,這並沒有太大相關性,孩子長大後聰明與否的影響因素太多了,「學說話快慢」只是其中一個,而且還是影響很小的一個。如果我們留心,那就不難發現,其實那些小時候學說話很快的孩子,長大後也未必有什麼過人之處。
  • 孩子說話「口齒不清」,媽媽咋教都不會?問題出在哪父母要清楚
    執筆:小夢定稿:筱沐「每個家長字期待的就是孩子開口說話時一個說出來的字」並且老人們也經常說一個寶寶人生中最好的時光就是他們牙牙學語的時候,這個時候是每個父母的都很興奮的時候。因為你會發現剛開始學會說話的孩子他們每天都會給你驚喜和驚嚇,而這都是你平淡日子中最好玩的瞬間。
  • 2歲孩子跟著爺爺奶奶學了一口方言 媽媽著急了
    我是連雲港人,老公是衢江區人,雖然我早就會說他那裡的方言,但是在家裡我們從來不對孩子說方言。以後上學了又沒人說,平時也不太用得上,學起來幹什麼?所以,從小我們就對孩子說普通話,故意不去教他說方言。此外,也是擔心孩子一口方言在學校裡被其他孩子嘲笑,受到孤立,另一方面是怕影響他以後學拼音,所以想給孩子一個好的語言環境。現在大家都比較開明,爺爺奶奶也理解我們的方法。雖
  • 媽媽們注意了,這3句話別當著孩子面說,否則孩子會「記仇」的!
    後來老公和孩子談了一次才發現,孩子之所以不跟媽媽親近,主要就是王女士平時說了一些話,讓孩子記在了心裡,看來孩子年紀雖小,但是對於一些東西的記憶力還是蠻深的,有些時候父母的一些無心之舉就會給孩子帶來一些負面影響。作為母親,在孩子面前一定不要說以下三句話,否則一定會讓你跟孩子的關係變得越來越生疏,將來孩子長大,你後悔莫及。
  • 孩子說話晚,口齒不清?家長做到這3點,寶寶口齒伶俐說話溜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做了媽媽之後,我在看一些育兒節目的時候,代入感更強了,有時候真的會為節目中的孩子的表現高興或者著急。在育兒節目《育兒大師》中,我看到了一個叫嘚嘚孩子,2歲零7個月還不太會說話,一句整話都說不清楚。
  • 為什麼孩子總是不自信?家長別著急,提升孩子自信心有方法
    文|秘籍君表妹最近很頭疼,因為毛豆雖然是個男孩子,可卻總是很膽小。路上見到認識的爺爺奶奶,讓他和別人打招呼,他總往表妹身後躲。出去玩,別的小朋友都很快能融入進去,他卻總是黏著表妹,每次做什麼之前都要先問可不可以。
  • 舌頭尖和舌頭圓的寶寶說話早晚有區別?別錯過語言發育萌芽期
    寶寶三歲了還只會說簡單詞語,媽媽得知原因後悔莫及七月是個乖巧漂亮的小女孩,可家人發現七月到了兩歲還不會說話,起初媽媽以為七月只是比同齡孩子稍晚一些,到了三歲,七月還只會說幾個簡單的詞語,媽媽才意識到情況不妙。
  • 「媽媽瘋了」,小學生奇葩作文走紅,網友:孩子們太辛苦了
    孩子是父母心頭的寶,當年一首世上只有媽媽好,唱紅大江南北,也讓無數遠在他鄉的遊子們灑下了熱淚,更是唱出了很多媽媽的心聲,可以說,孩子與媽媽的關係是這世界上最親密也最為寶貴的感情。但是,有時候,媽媽太過無微不至的關照,也會給孩子施加一定的壓力。
  • 孩子有這幾種行為,不少媽媽會「嫌煩」,實際是孩子愛你的表現!
    孩子有這幾種行為,不少媽媽會「嫌煩」,實際是孩子愛你的表現!1:不停地問媽媽問題媽媽們第一頭疼的就是孩子在剛學會說話的時候,就開始纏著媽媽問各種各樣的問題了,諸如「小花為什麼不吃飯呀,她不會餓嗎?」等等問題,千奇百怪,層出不窮,從小貓小狗再到宇宙星空,孩子的想像力遠比大人想像的要大得多,而媽媽們就算再淵博、再有耐心,也很容易被孩子問到「煩」。
  • 兩歲娃不會說話!孩子語言發育階段,當爹媽的心不要太大了
    (正常情況下,語言發育晚的孩子與發育早的孩子相比有4-6個月的差異,超過這個時限,父母就要多加注意了)家長們可細心觀察寶寶各個語言發育階段:1歲前:哭鬧後,媽媽安撫會停;看他時,會凝視你的眼睛;頭會轉向聲源;揮手說再見;模仿簡單的聲音
  • 媽媽跟孩子說她有點累:比起無私奉獻,自私的媽媽會給予孩子更多
    媽媽:"不是很好,有點傷心,媽咪就是感到有點累;有很多的事情發生,一時間消化不了。"女孩:"來我懷裡,你怎麼了?讓我抱抱。"在下面也有很多人直呼:真的被小女孩暖到了、女兒真的是貼心的小棉襖等等。其實,這個小女孩會如此的暖心和她的媽媽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她的媽媽懂得如何去做一個"自私"的以及""媽媽;比起無私奉獻,"自私的"媽媽能夠給予孩子更多。
  • 2歲孩子學英語意義不大?14歲孩子的媽媽告訴你,將來有多省心
    文|凝媽看大家在討論2歲孩子學英語的問題,分成兩派:一派認為,學得太早,花費太高,以後也用不上,意義不大。另一派認為,2歲正是孩子學英語的最佳時機,學習輕鬆不費力。我支持後者,也是帶2歲孩子學英語的實踐者。我家二寶是從2歲開始正式英語啟蒙,大寶小時候,還不懂英語啟蒙,耽誤了幾年,到5歲半才開始。
  • 嬰兒腿紋不對稱,爸爸媽媽別著急!
    原標題:嬰兒腿紋不對稱,爸爸媽媽別著急!但下肢皮紋不對稱的小孩中有一定概率是正常兒童,這就需要通過到兒保科進行體格檢查和必要的輔助檢查來確認,腿紋不能作為判斷孩子下肢是否發育正常的唯一指標。如果孩子雙側脫位,也可能造成皮紋對稱。 一歲以內多觀察 「家長可以耐心觀察,如果孩子的腿紋不對稱,日常生活中又有如下症狀,那就更要引起警惕了。」
  • 孩子寫作業太慢,爸媽著急上火都不管用,到底該怎麼辦?
    還有的爸爸媽媽,是希望孩子一放學就馬上寫作業,發現孩子沒那麼積極,就覺得是孩子磨蹭、不愛寫作業。其實這也是因為,孩子上了一整天的學,希望放學後,有一小段自由時間、緩衝時間,讓自己充分放鬆,然後才會願意重新回到書桌上。
  • 女孩來月經的年齡有講究,太早太晚都不好,寶媽別不當回事
    表姐說,她家女兒12歲就來例假了,她感覺有點早,擔心會不會是早熟。後來,表姐到醫院諮詢了醫生,醫生告訴她女孩初潮的年齡一般就在12-16歲之間,平均年齡是14歲。也就是說12歲算正常,不算太早。了解到這一點,表姐才算放心。其實,女孩來月經的年齡有講究,太早太晚都不好,寶媽別不當回事。
  • 別開玩笑!關於孩子說話,這些情況家長要重視
    在我們日常的言語評估和治療中, 經常會遇到很多家長來諮詢:別人家的孩子都會說爸爸媽媽了,為什麼我的孩子還不說話呢? 別人家的孩子說話都可以說句子講故事了,我的孩子怎麼說話像「火星文」一樣一點都聽不懂呢?
  • 孩子支支吾吾不愛說話是性格缺陷?不要慌,家長從這三點入手
    寶寶都一歲了,不喜歡說話,要急死家長了孩子支支吾吾不愛說話是性格缺陷?不要慌,家長從這三點入手。小麗是一個年輕的媽媽,寶寶降生小麗滿心歡喜,每天都把孩子照料得很好,到了一歲左右,小麗發現了寶寶一個問題,就是寶寶不愛說話,平時讓他叫爸爸、媽媽他還都不會叫,更別說讓他叫其他的人,或是認一些物品的叫法,這讓小麗著急了,每天都在想辦法怎麼讓小寶寶發聲,想讓他跟正常小寶寶一樣。
  • 說話晚的孩子有福氣?娃遲遲不願張口,跟家長的4個習慣有關
    等到開始教孩子說更多詞語和句子時,慢慢發現孩子學不會,或者說的詞很少,有的寶寶根本不願張口。 當她看到同齡孩子在外面「嘰嘰喳喳」的交流,琪寶無法融入進去, 才開始有些著急。 鄰居有時會委婉建議帶琪寶去院檢查,於是前段時間,老人跟女兒說起這件事,家人一起帶著孩子去了醫院。
  • 上幼兒園被拒,只因孩子不太會說話?語言發育遲緩緣何如此嚴重?
    說話晚不一定是笨 說話早也不見得聰明不少父母在孩子說話早晚的問題上搖擺不定,或是過於憂慮,或是太過樂觀。孩子說話早就認為天資聰穎,將來必定有所作為;說話晚則擔心寶貝太笨,會在育兒方法上採取進擊的策略。但在語言矯正行業看來,這兩種想法並不可取。語言發育自有其獨特的規律,幼兒第一次開口說話的時間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只要在一段合理的時間內能開口都屬正常。
  • 媽媽捨得在這些方面「敗家」,孩子會越來越優秀,爸爸可別攔著
    也就是說,大部分媽媽除了孩子的教育支出外,在孩子的生活上是能省就省。但有的媽媽則與眾不同,不僅在教育上捨得花錢,孩子的生活上也是下了血本,以至於被貼上了「敗家」 的標籤。事實上,媽媽在以下這3方面越是捨得敗家,養出來的孩子越優秀,爸爸們可別攔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