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懷念小時候,那時報紙、雜誌、電視和廣播是我們的燈塔,圖書館是我們的星辰大海。那時我們的記憶力好於體力,沒有雲存儲,只有腦迴路。
這是申鶴公眾號第369天的第373篇原創文章
很多個周末沒有靜心回歸大歷史系列了。
大歷史系列已經一路從宇宙大爆炸時期、銀河系形成時期、太陽系形成時期、地球的誕生時期講到人類的誕生時期了,而進駐到人類文明時期,我們將會按照「七乘八歷史模型」來結構性的推進。(詳情參見:構建知識體系)
什麼是「七乘八歷史模型」,七即七大領域,八為八大時期。
七大地域的邏輯是依次是從中國,一路往西,
分別是:
長江黃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
兩河流域及伊朗高原
尼羅河流域
地中海流域
美洲流域
澳大利亞地區
七大地域相當於形成了坐標系的縱坐標,而橫坐標就是時間軸。
橫坐標就是八大時期。八大時期是由中國的歷史推演而來,八大時期記憶起來就是四起四落。
一起:夏商西周時期(約前2070年-前771年)約1300年;
一落:東周(春秋戰國)時期(前771年-前221年)約550年;
二起:秦與兩漢時期(前221年-220年)好記好記,約440年;
二落: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220年-581年)約360年;
三起:隋唐時期(581年-907年)約326年;
三落:五代十國遼宋夏金時期(907年-1206年)(也有苟延殘喘多年的,忽略不計)約300年;
四起:元明清時期(1206年-1911年)約705年;
四落:民國時期(1912年-1949年)。
這一周的大歷史系列,就將會正式開始聊「七乘八歷史模型」的整個世界的歷史。
先要說明一下的是,「七乘八歷史模型」的文章,先不聊具體的細節,也不剖析到歷史的細緻的橫截面裡面去,而是從框架和結構上走進相應的時期,對應的各個地域的歷史大綱。
今天,我們先跳過「一起」和「一落」,直接來看秦漢時期的世界版圖,因為這個時期,最好記。
秦漢時期,歷經440年,起始於前221年,止於220年。這個時期,你眼前可以呈現出《漢武大帝》《楚漢傳奇》這些電視劇的畫面了。
那麼,秦漢時期的世界各個地域都是什麼樣的呢?
//
秦漢時期的四大帝國
//
在秦漢時期,世界坐擁四大帝國,分別是長江黃河流域的漢帝國、印度河流域的貴霜帝國(今日的塔吉克斯坦綿延至裏海、阿富汗及印度河流域。)、兩河流域的安息帝國(是亞洲西部伊朗地區古典時期的奴隸制帝國)、地中海流域的羅馬帝國。
我們先來看一下這四大帝國的時間跨度對比:
秦漢時期:前221年——220年;
貴霜帝國:公元55年——425年;
安息帝國:前247年-公元224年;
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羅馬共和國:公元前509~公元前27年、西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476年、東羅馬帝國:476年-公元1453年)。
我們都知道的是,漢帝國和西羅馬帝國是彼時世界上最大的兩個國家。
我們現在從中國到歐洲的地中海沿岸,坐飛機也就十幾個小時,很快就到了。可是在沒有飛機,沒有火車,沒有通訊設備,交流基本靠走的公元一世紀左右,中國人想要到達古羅馬是很難的。
那麼,這兩個國家當時彼此知道對方的存在嗎?
答案是肯定的,只是知道有中國存在的只是極少部分羅馬帝國上層的學者,他們通過各種渠道知道在遙遠的東方有一個專門生產絲綢的國家,他們管這個國家叫「賽裡斯」。之所以有這種認識,是因為西漢開闢了絲綢之路,大量中國絲綢源源不斷的運往羅馬。
只是因為在當時的條件下,兩大帝國隔著千山萬水,信息不通。羅馬學者對於中國的認識也只是片面的。
但是這兩個彼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卻終沒能實現往來,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安息帝國和貴霜帝國夾在漢帝國和西羅馬帝國之間。
大家可以看一下這個圖:
這是一張公元一世時的地圖,標綠者為當時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羅馬帝國,標紅者為中國東漢王朝,中間隔著的是粉色的安息帝國和黃色的貴霜帝國。
最昌盛時期的貴霜帝國如下圖:
作為當時世界上僅有的兩個強大帝國,他們都曾經互派出使者,試圖進入對方的領土建立聯繫。但是問題就出在隔在兩大帝國之間的安息帝國身上,安息對於羅馬帝國和中國東漢王朝的地理方位是非常清楚的,但是因為安息位於兩大帝國之間,靠吃兩國的中轉貿易生存。他們特別害怕羅馬帝國和中國東漢一旦建立直接聯繫,將會對安息帝國的生存造成威脅,所以安息人會千方百計阻止兩國使者進入對方領土。
中國東漢最接近羅馬帝國的一次是甘英出使大秦,《後漢書·西域傳·安息傳》記載,甘英已經快進入了羅馬帝國的邊界了,卻被安息使者一句「前方路難行,有生命危險」給嚇了回來。
而公元166元,羅馬帝國皇帝馬可·奧勒留派出的使臣已經到達了漢朝的疆界,卻因為沒有得到漢朝的任何反饋,不知道是什麼情況,只好半路折回。
同樣的事情後來又發生在公元226年和284年,羅馬帝國來的使者在漢朝邊境地區得不到任何接見的信息,只好返回。
中國和羅馬帝國真正意義上建立聯繫還是在後來的唐朝時期,來自於東羅馬帝國(拜佔庭)的使者見到了唐太宗,兩個國家才算是正式建立了官方往來。
這裡,我們還要小小的對比一下最強大的羅馬帝國和漢帝國:
土地:羅馬的600萬平方公裡,漢朝 650萬平方公裡。兩個帝國的規模大致相似。
人口:羅馬7000萬,漢朝8000萬,在人口規模方面漢朝略佔上風。
制度:羅馬是奴隸制,擁有15%的奴隸,這些人不允許上戰場。漢朝:封建制度,採取耕戰的方式戍邊。制度上漢朝先進。
軍隊:羅馬擁有15萬名軍團士兵,23萬名輔助人員,但是羅馬以及這之前經歷的最大戰役出動了6.8萬人。
漢朝擁有軍隊70萬人,在這之前的秦趙曾進行75萬人作戰規模,漢朝也曾出動過30萬人。軍隊和作戰規模上漢朝領先。
經濟:羅馬的經濟主要靠朝貢和掠奪。漢朝的經濟主要靠農業供給。從這方面看漢朝的持續性似乎更強。
戰術:羅馬人喜歡激戰,也就是正面激戰。漢朝人喜歡戰術,之前的白起和韓信都是利用戰術以少勝多,尤其是他們還有《孫子兵法》。戰術上漢朝勝一籌
兵種:羅馬以步兵、海軍和攻城機械為主。漢朝以重騎兵和弩兵為主。而且在兵器上漢朝發明了馬鐙和多發弩,這對於羅馬的步兵打擊非常大,而羅馬的攻城機械在沙漠地帶用處不大。
回頭,我們會單獨再拿一篇文章說一說,如果要是漢帝國和羅馬帝國搭打起來,誰能贏。
說完了當時四大帝國之間的關係,那麼,秦漢時期的其它地域,都處在什麼樣的歷史階段呢?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下秦漢時期的尼羅河流域的非洲、美洲、澳洲。
先來看一下秦漢時期的非洲。
//
秦漢時期的非洲
//
此時,非洲北部被強大的羅馬帝國佔領,而撒哈拉沙漠往南的廣大地區,分布著黑人各族建立的小國家,至少有30多個。
//
秦漢時期的美洲
//
秦漢時期的美洲,要多說幾句了。
美洲古代發現過三個文明:瑪雅文明、阿茲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瑪雅文明處於公元前5世紀到14世紀,主要處於墨西哥南部和瓜地馬拉,由於未知原因而走向衰落。阿茲特克文明處於是14世紀到16世紀,主要位於墨西哥中部,後被西班牙人打敗。印加文明處於公元11世紀到16世紀,主要位於南美的安第斯山脈(包含秘魯、智利、厄瓜多和哥倫比亞等),後被西班牙人打敗。
而秦漢時期的美洲,就是處在瑪雅文明時期。
相比於其它地域來說,古代美洲,被歷史學家們稱作「拉美古代歷史的千年孤獨」。
因為,在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之前,美洲都未曾和其他大陸有過接觸,據考據美洲古代有9000萬到1.1億的土著人口,這是千年孤獨的最後黃昏,後來的西班牙人,既帶來了歐洲和殖民,同時天花和獵槍的夾擊讓土著所剩無幾。
美洲大陸被完全徵服比想像中來得快,西班牙人用550人和16匹馬,用時二年擊敗了阿茲特克帝國,又用小股部隊(不到200人)打敗了印加文明佔領了秘魯,美洲的古代歷史就此終結,千年孤獨結束得異常迅速。
二個土著文明相對歐洲文明的落後程度,幾乎是全方位的落後,火藥技術和冷兵器的技術差距,帝國和部落的組織差異,冒險和封閉的制度差異,這降維打擊的深刻與慘烈,是孤獨歷史未曾感知又無法迴避的。
//
秦漢時期的澳洲
//
而秦漢時期的澳洲,則是一片荒蕪。
這個時期,美洲大陸還沒被發現,澳洲就更無從談起了。
但你可能會說,澳洲,四面環海,面積遼闊,物產豐富,可以說區位條件得天獨厚。和亞洲相距不遠,與亞洲南部的印尼僅僅一水之隔,但為何在古代卻是長期荒無人煙?
為何古代亞洲人沒有大規模遷居過去?為什麼如此一塊物產豐饒的土地,在歷史上卻長期荒無人煙,被世界所遺忘?
這是一個特別有意思的問題,明天的大歷史系列,我們就單把澳洲拿出來,講一講這背後的原因。我們也就省了很多筆墨,因為直到17世紀初西班牙、葡萄牙和荷蘭人先後到達澳洲之前,澳洲幾乎一片荒蕪,所以,我們講到元明清時期之前,都不能太在澳洲上著筆墨了。
//
秦漢時期的印度河流域
//
最後,還要再簡單說一下秦漢時期的印度河流域。
貴霜帝國只是挨了一點印度河的邊,而彼時的印度是一個什麼樣的歷史階段呢?
和非洲一樣,秦漢時期的印度地區還是一群小國,一個花式被錘的地區,為守住一畝三分田都要打破頭了。
值得一提的是,現代意義上的印度是英國強行塑造的,古代印度只是一個地理概念。印度到現在都沒統一語言,也是奇葩,拍一部電影,全國都得準備十幾種語言版本。
以上就是今天的大歷史系列了。
希望今年的日更,能有更多的周末留給大歷史系列。
-END-
點擊原文,查看已日更的300篇文章~
作者:申鶴
國士無雙影視工場 創始人&CEO
個人公眾號「不在圈子裡」
每天更新和創業、影視、大歷史、生活相關的原創文章
歡迎關注~